原本光滑的皮膚上出現了不明小紅點,
不痛、不癢、面積不大
但總是時不時的又冒出來一兩個。
這些小紅點是什麼?
會發生病變嗎?
該怎麼處理呢?
血管痣
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周圍結締組織發生變性,造成血管周圍比較薄弱。
在摩擦、搔抓、外傷刺激下,血管進一步損傷形成血管擴張,血液充盈在血管擴張處而形成血管痣。
多高於皮膚表面,並可能會出現在各個部位:面部、頸部、四肢...
一般來說,血管痣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也並不意味著某些內臟病變。
需要注意的是:血管痣受壓易破裂出血,不要用手摳、搓它。
想要去除的話,目前可以通過一些微創或者無創的雷射治療。
蜘蛛痣
蜘蛛痣又稱星狀痣、蜘蛛狀血管瘤等,蜘蛛痣由中心點向周圍呈放射狀排列的絲線樣的動脈微血管組成。
大者可見或觸及搏動,用玻片或棉籤輕壓中心,則全痣變白或消失,除去壓力後可見血液由中心向四周充盈,迅速恢復紅色。
目前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蜘蛛痣與雌激素代謝有關。
青春期女孩、孕婦由於體內雌激素含量增加,就會出現蜘蛛痣,屬於正常現象,不用太在意。隨著年齡增長、生育以後,蜘蛛痣會逐漸消失。
但如果是男性身上出現多個蜘蛛痣,就要警惕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肝功能、肝臟B超等檢查,排除惡性腫瘤及各種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出血點
若身體出現出血點,要警惕凝血功能異常和血管炎。建議及時就醫。
皮下出血一般有以下3種因素:
1
血管因素
此因素佔首位,其中以過敏性紫癜最為常見,出血點多見於四肢,呈對稱分布,伴有瘙癢感。
紫癜一般是由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的,不會高出皮膚表面,輕壓不褪色。
2
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數減少或功能缺陷均可致皮膚出現針尖樣出血點。
血小板減少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症,約佔所有出血性疾病的1/3,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3
凝血因子因素
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環中有抗凝物質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皮下出血,病因多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
來源:健康內蒙古12320
編輯:朱小紅
審核:崔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