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藍,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中國於20世紀末開始引進並種植,成為時興的蔬菜。
赫魯雪夫於上世紀50年代曾提出大國主宰世界論,說:「世界就是捲心菜。」(只有一個心)。現在美國人也是這種心態。我們則認為世界應是豐富多彩的,是多極的,因此可以說世界不是捲心菜,而是捲心菜的兄弟———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 (brussels sprout)
植物分類:十字花科(Cruciferae)
土壤酸鹼度:pH值5.5~6.8
發芽天數:5~10天
成熟天數:100~150天
株距:30cm
種子覆土深度:
栽種時間:春季2月上旬育苗。秋季6月中上旬育苗
特性
抱子甘藍喜冷涼的氣候,耐寒力很強,不耐熱,其生長適溫為18~22度。屬長日照植物,但對光照要求不甚嚴格。光照充足時植株生長旺盛,小芽球堅實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溫和強光,不利於芽球的形成。整個生長期喜溼潤,但不宜過溼以免影響抱子甘藍的生長。
抱子甘藍的種植需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長過程中氮磷鉀要充足,對氮肥的需要量較多。
育苗
採用播種育苗。由於種子價格昂貴,最好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增加其成活率。
定植
當苗長至5~6片真葉,一般苗齡35~45天時即可定植。幼苗定植後要經常澆灌水,以保證小苗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定植一周口可追施一些液體肥,促進幼苗快長。
日常管理
植株生長的中期,澆水原則以見幹則澆為準。當下部小葉球開始形成時,又要經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分的水分。雨天要及時排出積水。
為防止倒伏,可在主莖旁邊插上一根杆子,系上扣讓杆子扶持植株生長。將植株下面的變黃和枯萎了的葉子摘掉,可以促進側芽結球。第一次摘掉4~5片葉子即可。第二次摘葉子時,連帶生長差的球一併摘掉。
採收
抱子甘藍各葉腋所生的小葉球,是由下而上逐漸形成,成熟的小葉球包裹緊實,外觀發亮當芽球直徑達到2~3cm,重約10g左右即可採收。從下往上用手掰下。
食療功效
孢子甘藍味甘,性涼。有補腎壯骨、健胃通絡之功效。可用於治療久病體虛、食欲不振、胃部疾患等症。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較高。
採摘保存
以報紙包裹放置於陰涼處,約可保存一星期。
若包裹好再以塑膠袋密封存放於冰箱,則可保存約兩星期。
往期種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