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伊伯帶: 留住太陽系曾經的樣子
依據最好的行星形成模型,天文學家推測,柯伊伯帶裡應該有類似地球大小、甚至比地球更大的星體。然而,柯伊伯帶裡最大的星體,就是冥王星和一些與冥王星大小相近的星體,如鳥神星(Makemake)、妊神星(Haumea)、創神星(Quaoar) 和鬩神星,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一個接近大行星標準的星體。「那裡有許多的星體,不過這些星體加在一起,也不超過地球質量的十分之一,非常微不足道。」朱維特說。
-
《三體》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與太陽系之間有何牽連?
《三體》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與太陽系之間有何牽連?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都是太陽系的外側部分,有1光年的範圍,柯伊伯帶已經被證實存在,奧爾特星雲推測包含著數億顆彗星,但是仍沒有完全證實。太陽系究竟是個什麼樣人類並不清楚,最初就知道幾大行星和太陽就是全部而那個時候太陽系就被認為是整個宇宙,後來隨著科學觀測技術的進步,知道了銀河系乃至宇宙1000億星系的存在,但仍不能探測到太陽系的邊界,正在於太陽系最外層太過遙遠,基本上就處於黑暗之中,反射的太陽光太微弱了。
-
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是太陽系的保護圈,還是隔絕人類的界限?
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是太陽系的保護圈,還是隔絕人類的界限?引言你知道嗎?太陽系的邊界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要知道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在宇宙環境中不過是一個極小的區域,人類所在的宇宙中,有著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著人們一探究竟。
-
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是太陽系的保護圈,還是隔絕人類的界限?
神秘的柯伊伯帶,到底是太陽系的保護圈,還是隔絕人類的界限?引言你知道嗎?太陽系的邊界是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要知道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在宇宙環境中不過是一個極小的區域,人類所在的宇宙中,有著太多未知的奧秘等待著人們一探究竟。
-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是什麼?這9條知識送給你,你就明白了
據推測,柯伊伯帶一共有10萬顆直徑超過100公裡的小天體,更小的則不計其數。截至目前,我們一共發現了1000多顆柯伊伯帶天體。柯伊伯帶的名稱1951年的時候,荷蘭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第一次提出了柯伊伯帶的概念,認為太陽系周圍有一片小天體圍繞的圓盤。
-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是什麼?這9條知識送給你,你就明白了
據推測,柯伊伯帶一共有10萬顆直徑超過100公裡的小天體,更小的則不計其數。截至目前,我們一共發現了1000多顆柯伊伯帶天體。柯伊伯帶的名稱1951年的時候,荷蘭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第一次提出了柯伊伯帶的概念,認為太陽系周圍有一片小天體圍繞的圓盤。正是因為他的提出,這個區域才被稱作柯伊伯帶。
-
新視野號到達柯伊伯帶,竟發現一個類似「雙星」的小行星
在與冥王星成功會合後,新視野號宇宙飛船被送往位於柯伊伯帶的一個更小的天體。當它飛過時,宇宙飛船捕獲了一個由兩個截然不同的葉瓣組成的小世界的圖像,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葉瓣的屬性有點令人困惑,但具體細節還需等待深入研究,因為距離和電力預算的結合意味著將「新視野號」的大部分數據傳回地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隨著高解析度圖像的出現,對這些數據的等待終於結束了。
-
柯伊伯帶,太陽系外圍的冰封之地
1951年,美國天文學家傑納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通過對彗星的研究,推測出在太陽系的外圍,應該存在著一個充滿了微小冰質天體的冰封之地,它們主要是由太陽系形成之初的原始星雲構成,是目前太陽系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
-
太陽系是外星人實驗室?柯伊伯帶發現神秘護圈,證實特斯拉的猜想
尼古拉特斯拉,並非我們想像的普通科學家,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尼古拉特斯拉他根本不需要草稿進行計算,尼古拉特斯拉自己曾說過,自己的計算都在腦中自動進行,不需要草稿,除非遇到重要的計算,他才會用草紙進行草稿計算。
-
旅行者1號能避開柯伊伯帶密集的小行星碎片安全飛出太陽系嗎?
它會朝半人馬座a星飛去,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有4.22光年,按照旅行者1號現在每秒鐘17公裡的速度,如果不出意外,將在7萬4千4百年後經過那裡,然後再繼續向前飛去,飛往銀河系中心。柯伊伯帶是一個科學家猜想的小行星密集帶,這個帶的厚度和界限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在距太陽30個天文單位延伸到55個天文單位。
-
太陽系的舞蹈室:柯伊伯帶
因此,我們推測那裡至少有十萬個「柯伊伯帶天體」或「柯伯體」如果你覺得這麼叫更有意思也可以。你要是想徹底表現的一無所知,柯伊伯帶天體的主要天體的數量叫做「QB1-O’s」或者,我發誓我不是在亂說,「柯伊伯帶天體(cubewanos)」。
-
旅行者號如何穿過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而不發生碰撞?
旅行者號已經在太空中遨遊了四十多年,目前它們依舊沒有離開太陽系,但是進入了星際空間,接下來它們將會穿過柯伊伯帶和奧爾特星雲,那才是真正的離開了太陽系。對於旅行者來說,柯伊伯帶將是最接近「緊密擠壓」的物體,但是直徑約為1公裡的物體之間的平均距離估計為320萬公裡。相比之下,月球距離地球才380.000公裡,兩者的對比顯而易見。當然了,由於小行星帶中的物體分布不均勻,這個數字只能估摸。那麼較小的物體呢?
-
太陽系的邊緣到底在哪?普遍認為是柯伊伯帶附近
普遍認為是柯伊伯帶與奧爾特雲附近區域,科學家認為一旦飛臨那裡,在理論上就算脫離太陽系了。可是真實的情況真的如此嗎?似乎沒有人能拿出證據來證實,原因很簡單,我們連太陽系內到底有多少個天體都說不準。上世紀中期,有天文學者曾經提出在遙遠的柯伊伯帶外層空間很可能還存在著一個暗星,而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導致柯伊伯帶天體的運行軌跡。(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
太陽系邊緣最神秘的「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之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帶的假說最初是由愛爾蘭裔天文學家艾吉沃斯提出,傑拉德·柯伊伯(GPK)完善了該觀點。柯伊伯帶非常的薄,主要集中在黃道平面上下10度的範圍內,但還是有許多天體散布在更寬廣數倍的空間內。海王星對柯伊伯帶的結構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在與太陽系年齡比較的時標上,海王星的引力使得某些軌道上的天體不穩定,不是將她們送入太陽系內,就是逐入離散盤或星際空間內。這在柯伊伯帶內製造出一些與小行星帶內的柯克伍德空隙相似的空白區域。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中國發現最早的農耕文化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自文明之初,人類就開始了在這廣袤大地上的無盡探索。那人類基因中早被烙印下的「好奇」,驅使著人類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
-
太陽系邊緣在哪!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太陽系有多大還不清楚!
廣義上的太陽系我們知道,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巖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的小巖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此外,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那麼,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盡頭又在哪裡呢?
-
太陽系範圍到底有幾光年,還是一光年都不到?
太陽系,我們的家園,可是您對它了解有幾分?我們小時候課本上教育我們,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是,前些年,科學家聲明冥王星不在大行星行列,說來說去,課本教育的竟然被改變的,八大行星?實際上是被承認的較近的行星。
-
太陽系邊緣隱藏玄機,奧特星雲和柯伊伯帶,幾個謎團困擾著科學家
其實對於這個觀點,美女小倩要告訴大家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因為太陽系的範圍之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其實就連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具體的說出太陽系的範圍到底有多大。有些科學家認為,太陽系截止在天王星附近的柯伊伯帶,但是更多的科學家認為,奧特星雲才是真正太陽系的範圍。
-
太陽系「柯伊伯帶」究竟是什麼?天文學家發現相互「糾纏的星球」
2001年8月,太空人用最先進的望遠鏡在柯伊伯帶搜尋行星形成過程中留下的碎片,柯伊伯帶是太陽系遙遠邊緣的廣闊空間,科學家們在太空中觀察這些天體,試圖描繪出行星系統的演化,他們跟蹤了一個被稱為2001QW322的小物體,將它的坐標輸入望遠鏡控制系統,望遠鏡旋轉指向天空的那一部分,他們得到了一個圖像
-
太陽系的盡頭,是一片冰封的天地,柯伊伯帶是怎樣形成的?
2019年新視野號成功飛越了柯伊伯帶中的2014 MU69,這成為太空探索史上最遠的一次飛掠,距離冥王星約16萬公裡/10.75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大衛·傑威特(David Jewitt)和珍妮特·魯(Janet Luu)於1992年發現了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1992 QB1。歷史1930年,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被發現。而62年之後第二個天體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