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地質知識,鑑奇花異草,悟特色文化 | 2017黃岡大別山科普志願者訓練營精彩進行中

2021-02-11 腳爬客

你見過北雄南秀的天堂寨嗎?

你見過二郎神的哮天犬嗎?

你見過沉思的愛因斯坦嗎?

你見過,花葉有分離,生死不相見的曼珠沙華嗎?

黃岡大別山科普志願者訓練營統統能為你解答!

跟隨我們一起開啟大別山科普之旅吧!

球形風化是巖石出露地表接受風化時,由於稜角突出,易受風化,故稜角逐漸縮減,最終趨向球形的過程。其中最典型代表當屬哲人峰。

由於組成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差異,不同巖石的軟硬程度不同,風化速度和風化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相同的風化條件下,抗風化能力較弱的最先被風化,並剝離出去,而抗風化能力強的則相對凸出,並保留下來。所以在巖石表面常常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現象,稱為差異風化。

節理是指巖石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裂紋或裂縫,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幾乎所有在地表的巖石中都存在著節理。沿豎直方向發育的節理,被成為垂直節理。

曼珠沙華,別名紅色彼岸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球形鱗莖,外包暗褐色膜質鱗被。葉帶狀較窄,色深綠,自基部抽生,發於夏初,落於秋末。

天麻,是名貴中藥,與瓊珍靈芝合用可治療頭痛、失眠。

落葉喬木,先端寬圓稍凹缺,具短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側脈每邊9-11條;託葉痕約為葉柄長之半。

余三勝,湖北省羅田縣天堂寨七娘山村上餘灣人,是國粹「京劇」創始人之一。

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張明山塑造余三勝飾《黃鶴樓》中劉備泥塑一座,被京劇界尊為「祖師爺」。

一座直徑5米、高3.5米的銅製超級大吊鍋在湖北羅田縣余三勝廣場亮相,可供百人食用。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中心認證為「天下第一吊鍋」。

在今天的科考形成中,特別幸運的是,我們在哲人峰巧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專家正在對黃岡大別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進行驗收工作。志願者代表向專家介紹了科普志願者訓練營的意義以及自身收穫,並且贈送了志願者親自手寫的「大美英山」書法。

最後,衷心地感謝植物科普君宋倩,還有地學科普員李亞偉和姚遠,感謝他們一路傳授我們各種知識。

相關焦點

  • 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迎接首次再評估工作專題會議召開
    10月12日下午,市委書記劉雪榮主持召開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迎接首次再評估工作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再評估工作,統一思想,迅速行動,充分準備,精心迎檢,確保順利通過再評估。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部署工作,市領導汪柏坤、餘友斌、劉忠誠、楊遙、陳武斌出席會議。
  •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1樓—地球夢,黃州君看黃河象有點瘮人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於2017年7月15日開館。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獲中國地質博物館黃岡分館金字招牌。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共3層,3層樓功能區域布置圖。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1層功能區域布置圖,分別有地球夢 黃河象 化石面面觀 恢弘的變遷 地心律動 造山運動 全球造山帶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等。
  • 劉雪榮講解世界地質公園讓人耳目一新!
    一般來說,很多地質公園缺少文化底蘊支撐,但我們黃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8年前,我在這裡作過《千年黃州》的講座,把黃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用四言八句三十二字進行了高度概括:兩屬十歸、兩州分合,四戲兩祖、八進兩出,千六名人、六千遺址,十六大戰、十六城池。由此可見,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無論是地質遺蹟、生物多樣性,還是人文歷史都是極具研究價值。
  • 湖北黃岡走出「紅綠相映」特色崛起路
    圖文新聞發布會現場 武一力 攝(新中國70年)湖北黃岡走出「紅綠相映」特色崛起路中新網武漢9月18日電 (武一力)近年來,革命老區湖北黃岡整合紅色歷史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走出了一條「紅綠相映」的特色發展之路。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此外,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料會以視頻、PPT等信息化方式呈現出來,公眾能免費下載學習。公園還配備了經過科學培訓的「自然導常員」,定期開設「常規導賞活動」,「地學科普做得特別細緻。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能講一些地學知識,很震撼。」  對比之下,李鑫意識到,國內的地質公園科普推廣大有可為。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此外,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資料會以視頻、PPT等信息化方式呈現出來,公眾能免費下載學習。公園還配備了經過科學培訓的「自然導常員」,定期開設「常規導賞活動」,「地學科普做得特別細緻。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能講一些地學知識,很震撼。」    對比之下,李鑫意識到,國內的地質公園科普推廣大有可為。
  • 黃岡,有一處鮮為人知的人間奇景!
    相關連結:這是11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湖北省東北部的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蹟及生物資源豐富,是一個集地球探索、地質科普、遺蹟保護和地質旅遊為一體的公園,201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地質公園。
  • 蝦---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精品標本科普推文(二十一)
    蝦(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藏)而這個標本是發現在興義的一對蝦化石,它們體型長約10cm,腹部可以看到許多的腹肢,頭胸部有2 對觸角,長度與身體略等長。根據現代蝦我們可以判斷它也是分為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
  • 海百合---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精品標本科普推文(二十三)
    海百合(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藏)現代海洋中的海百合現代海洋中的海百合海百合常分為有柄海百合和無柄海百合兩大類。有柄海百合以長長的柄固定在深海底,那裡沒有風浪,不需要堅固的固著物。它那細細的腕從花託中伸出,腕由枝節構成,且能活動,側面還有更小的枝節,好像羽毛。腕像風車一樣迎著水流,捕捉海水中的小動物為食。無柄海百合沒有長長的柄,而是長有幾條小根或腕,口和消化管也位於花託狀結構的中央,既可以浮動又可以固定在海底。浮動時腕收緊,停下來時就用腕固定在海藻或者海底的礁石上。腕的數量因海百合的種類而不同,最少的只有2條,最多的達到200多條,由於每條腕兩側都生有小分枝,狀如羽毛。
  • 健康黃岡大講堂第四十一期今晚7點開講!
    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首批博士團隊做客健康黃岡大講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首批博士團隊,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引進的高端人才,共7人。目前,就職於黃岡市中心醫院白潭湖院區——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神經外科、腫瘤科、新生兒科、骨科、內科、生殖醫學實驗室等科室。
  • 羅田實小開展科普知識宣傳
    鄂東晚報訊(通訊員瞿志威 李興) 11月27日,湖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田管理局工作人員走進實驗小學,開展了《你我牽手,愛護野生動物、共建生態家園》專題講座,這也是該校「黨建+志願服務」活動的又一創新舉措——「科普知識進校園」。
  • 湖北省黃岡市新時代雙擁工作紀事:魚水新歌唱響大別山
    2019年9月18日,黃岡師範學院原創大型音樂舞蹈《紅色薪傳》燃爆武漢中南劇場。劇目再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黃岡軍民同仇敵愾,為締造新中國建立不朽功勳的歷史畫卷。據該院領導介紹,把紅色作為校園文化的主基調,建紅色陣地、演紅色劇目、辦紅色課堂、做紅色公益,全院師生紅色底子越來越厚實。
  • 聽知識、玩魔術、做風車 社區的科普訓練營很有意思
    am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月30日,檸檬社區2019科普訓練營開課了,由浙江理工大學的志願者為小朋友們講解了生活中的氣象常識。
  • 承載厚望 百年黃師凱歌行進中——聚焦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
    原標題:承載厚望 百年黃師凱歌行進中——聚焦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書院)師範性、地方性人才培養模式千年黃岡,山清水秀、人文薈萃。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孕育出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戲曲文化、厚重的紅色文化。自古至今,黃岡人愛讀書、崇尚文化,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 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科學營開營 感受科學樂趣
    此次科學營開營儀式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做開營報告,講座中吳院士以「大飛機的發展歷程」為題,圍繞飛機的前世今生、飛機的趣味科普、國產大飛機的知識等方面展開講述。
  • 創辦公益網站,開發科普APP,出資10萬辦攝影大賽,地學博士李鑫科普...
    近5年來,他帶領團隊的夥伴們,針對47家地質公園的地學科普活動,招募了25880名地學科普志願者,舉辦了118場地質公園科普校園行講座,與全國10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與331家科普機構進行籤約。開展志願者分享會619場次,累計吸引到場聽眾3萬人。在服務地質公園的科普創新中,李鑫把地質現象、地質術語、地質問題進行形象和生動的「轉化」,使科普更接地氣。
  • 感地質之瑰麗 悟研學之精髓
    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卻無法阻隔科普工作者的熱情和學子們對地質知識的渴求。近日,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科外部的指導下,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會同有關局屬單位通過線上知識傳遞和分享,為廣大中小學生開啟了為期一周的探索自然地質研學之旅。你見過花粉嗎?你去過巖溶洞穴嗎?你知道我們做飯用的鹽是怎麼來的嗎?當地質災害發生時,你知道該怎麼避險自救嗎?
  • 2017年全國室內跳傘訓練營開營
    (原標題:2017年全國室內跳傘訓練營開營)
  • 山東省地礦局第二水文隊:開展地質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
    12月1日,山東省地礦局第二水文隊地質科普團隊聯合德州學院附屬小學,走進五年級六班開展「了解地球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山東省科普專家人才庫成員馮守濤運用專業知識,通過大量動畫視頻、圖片,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們講解了地球的內部情況,地熱資源利用,以及巖石和化石的基本分類等內容。特別介紹了清潔能源對地球能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意義,讓大家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