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蟲情監測系統 有效監測農田蟲情狀況

2021-01-22 日談環境監測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民生的根本問題,近年來,我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發展農業,開展現代化運營,加快了農業信息數位化、集約化、科技化的發展。其中,「智慧農業」便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成果之一,也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體現。

智慧農業以智慧生產為核心,以物聯網等技術為依託,對農業生產環境進行智能感知和數據分析,與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往往是以犧牲環境來獲取農業的高產,不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亂用各種殺蟲劑來治理害蟲,這種傳統的害蟲監測方法費時費力,難以滿足生產的實際需求。

智能蟲情監測系統是新近推出的一種現代化害蟲自動測報系統,該系統運用生物學、生態學、數學、系統科學、邏輯學等知識和方法,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結合實踐經驗和歷史資料,對病蟲害未來發展趨勢作出預測,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為廣大科研人員和種植戶提供準確、及時的預報服務。

建大仁科智能蟲情監測系統由害蟲誘捕系統、處理系統(紅外殺蟲、害蟲烘乾、平鋪傳送)、拍攝系統、傳輸系統、農業蟲情測報系統五部分組成。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可自動完成誘蟲、殺蟲、蟲體分散、拍照、傳輸、收集、排水等操作,並實時將蟲害類別和計數情況上傳到農業蟲情測報平臺,在網頁端顯示並識別,根據識別的結果,對蟲害的發生與發展進行分析和預測。

蟲情監測系統拓撲圖

建大仁科智能蟲情監測系統通過黑光燈誘蟲原理誘捕害蟲,再採用遠紅外處理蟲體(蟲體處理致死率不小於98%,蟲體完整率不小於95%),將害蟲殺死,然後進入烘乾倉二次處理,更有效地完成蟲體保存工作。蟲體進入分散平鋪結構,通過震動將蟲體均勻灑落平鋪在傳送帶上,傳送帶準確將蟲體運輸到拍照區域內,保證每一個蟲子特徵都可以被拍得清楚,為AI識別打好基礎; 高清攝像頭自動完成拍照成像,採用4G網絡上傳至蟲情測報平臺,進行AI識別統計分析。(蟲情監測系統拓撲圖)

農業蟲情監測設備

設備整體採用304不鏽鋼,利用現代光,電,數控集成技術,實現蟲體遠紅外自動處理,傳送帶配合運輸,整燈自動運行等功能,可廣泛應用於農田區、林業、牧業、菜園區、菸草種植區、茶園、藥材種植區、園林、果園區、城鎮綠化區等領域。

農業蟲情測報系統

農業蟲情測報系統主要指農業蟲情測報平臺,該平臺可以實時顯示蟲情監測設備所上傳的蟲體照片,具有實時蟲情監測、遠程手動對蟲情監測系統的控制(比如拍照)、AI識別,人工智慧識別蟲體、生成蟲情識別報告等功能。

智能蟲情監測系統功能特點

1、設備具有自動光控技術:晚上自動開燈、白天自動關燈(待機) 。

2、設備採用蟲雨倉結構(雨蟲分離裝置),可以將雨水自動排出,有效將雨水和蟲體分離。

3、設備外觀採用防雨百葉設計,小雨天也可正常工作 。

4、蟲體識別過濾技術:捕捉口外圍設有濾網,防止落葉雜物進入機器內部從而影響蟲體識別

5、遠紅外處理蟲體:內置紅外殺蟲燈,致死率98%以上。蟲體二次烘乾,確保蟲體完整率95%以上。

6、設備內置高清攝像頭,支持自動拍照和遠程手動拍照兩種工作模式,4G/乙太網遠程上傳。

7、AI識別自主學習,人工智慧蟲體識別,綠色防控 。

8、GPS定位,設備位置信息一目了然。

9、蟲情自動成像,平臺自動生成蟲情識別報告。

智能蟲情監測系統可以幫助農業種植戶遠程採集蟲情信息,並通過數據分析來確定病蟲害的發生期、發生量,給種植戶科學用藥提供依據,降低農藥的使用,提高農作物的品質。

相關焦點

  • 拍照式蟲情測報燈的應用,它的作業特點是什麼
    打開APP 拍照式蟲情測報燈的應用,它的作業特點是什麼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8 14:07:14 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迅速進步,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先進儀器,其中拍照式蟲情測報燈,它是由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該儀器是用於蟲情監測的專用儀器。
  • 蟲情信息採集系統幫助櫻桃種植戶實現科學種植
    櫻桃園的病蟲害監測採用雲飛科技研製的蟲情信息採集系統可以幫助監測病蟲害的發生,能夠在春之初,就開始進行病蟲害的防治,降低後期因病蟲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蟲情信息採集系統櫻桃成熟的季節也正是害蟲高發的季節,此時再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為時已晚。
  • 北京林業大學用飛槳打造林業蟲情監測系統
    對於廣大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人來說,對於農田、農作物、牲畜等長時間的巡視和預測都是十分艱辛的工作。如何在大面積耕地中實時監測病蟲害?如何對批量養殖的牲畜進行精準稱重,保障售賣時利益不受損失?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一直都是農牧民心中的困擾。百度正力圖把Al技術從實驗室帶進農田和牧場,解決農牧民最切身的需求。
  • 農田氣候觀測站解決農田土壤水分和農田乾旱的基礎監測工作
    農田氣候環境監測、農田土壤水分監測和農田乾旱監測是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基礎監測工作,對農田氣候、土壤水分和乾旱的監測可以為農作物的合理生長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生產參考,通過監測農場氣候,我們可以知道農場氣候適合種植什麼作物。
  • 電池溫度智能監測系統
    鑑於此, 設計了一種基於單總線溫度傳感器和無線收發模塊的電池溫度無線監測系統,能夠有效地克服熱敏電阻測溫和總線結構控制系統的不足,有利於提高蓄電池性能監測的智能化水平。  2 系統硬體結構  監測系統主要由溫度監測節點、主控單元和上位機等3 部分組成,系統結構如圖3 所示。
  •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開發
    6108方案智能雲利用雲計算、大數據、AI智能等工具,推出了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解決方案,希望此方案可以提升政府、教育部門及企業的管理效率,為早日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通過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可以掌握各企業事業單位、學校、工地等整體數據,避免信息孤島,及時發現疫情風險點。
  • 智能監測機器人的應用案例
    智能監測機器人可用於高電壓試驗現場,監測衝擊試驗的閃絡、工頻耐壓放電、局放、電暈和其他異常情況,準確判定試驗結果;而且有效的保證設備安全。熱成像測溫數據通過乙太網接穿透視頻壓縮板直達主控制器,向主控制器提供每秒多幀的全屏測溫數據、最高最低溫信息,同時也根據被測溫設備特性從主控制獲取輻射率、距離、區域信息等,結合機器人的精確預置位能力,可以有效保證測溫的準確性和多次測溫數據的數據可對比性。 熱成像數據與其他傳感器採集而來的數據互相整合兼容尤為關鍵;「FLIR的數據可以與機器人系統軟體實現有效兼容,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 智能家居中環境監測系統的研究
    因此,「健康家居」、「智能家居」的新概念突顯其重要意義,也就是家居應將安全、健康、舒適放在首位。  加強對家居環境的環境狀況(包括有害氣體含量、空氣溼度、室內溫度、火災引起的煙霧等)的實時監測與治理,可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 陝西省植保專家來澄城督查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
    6月2日下午,陝西省植保總站副站長馮小軍、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副所長陳志傑及植保站防治科科長郭海鵬一行,在渭南市農技中心主任劉博、副主任馬小平、植保站站長劉艾英等的陪同下,來澄城縣督查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
  • 慶陽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蟲情 農技中心緊急啟動防控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30日電 (通訊員 白欣可)7月27日,慶陽市西峰區農技中心植保人員在西峰區後官寨鎮東坪村玉米田監測點誘捕到2頭草地貪夜蛾成蟲,為慶陽市首次發現該蟲蟲情,全市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正式進入實戰階段。
  • AI與治蟲能手之間 還隔著實時數據採集的難題
    原因就在于田間安置的智能病蟲害監測系統,這套系統不僅讓他們隨時隨地掌握田中病蟲害發生狀況,而且可以根據病蟲害種類和發生程度自動精準施藥。近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公布,並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 草地貪夜蛾在江蘇發生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蛾口奪糧」全力防蟲治蟲
    記者3日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從我省情況來看,6月其份擴散蔓延速度明顯加快,已查見發生的21個縣區中有19個是在6月份確認的,這主要是由於我省處於草地貪夜蛾的遷飛過渡區,其蟲源基本來自南方地區。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網監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雲南、廣西高空測報燈和性誘監測,均發現成蟲峰,局部地區單日誘蟲量超過100頭。
  • 基於物聯網架構的箱式變電站智能監測系統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青浦供電公司、上海尤比酷電氣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沈曉峰、徐愛蓉、曹基南、張衛紅、胡大良,在2020年第9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針對10kV箱式變電站運檢管理需求,基於物聯網架構設計並研發了一套箱式變電站智能監測系統。
  •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介紹
    及時、準確、有效是水質自動監測的技術特點,近年來,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在許多國家地表水監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的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環境保護部已在我國重要河流的幹支流、重要支流匯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庫湖體及環湖河流、國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等斷面上建設了1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內的63條河流,13座湖庫的水質狀況
  • 特高壓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系統方案的詳細介紹
    7、覆冰在線監測,FH-9007型高壓輸電線路覆冰在線監測系統,通過測量導線重量變化來判斷導線覆冰狀況,並通過GSM /CDMA /GPRS/4G網絡將監測信息發送給遠程監控中心。可選用採用「模擬導線」監測方式,安裝複雜度大幅降低。
  • 科學網—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人工智慧全自動地震監測系統發布智能預警「跑贏」地震波'
  • 萬億級結構監測市場下,「觀雲智能」推出準確率達99%的智能監測系統
    事實上,可以通過實時監測環境因素、橋梁荷載及結構件的應力應變與位移來及時評估橋梁結構安全性。有一家創業公司「觀雲智能」,自研了傳感器、數據採集與無線傳輸模塊、雲端數據分析平臺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可實時監測橋梁、隧道、堤壩、油氣管道、風塔等的結構安全。「觀雲智能」2017年成立於美國,團隊由機械、土木、電子、材料工程等背景成員和多名商業顧問組成。
  • 「不明飛行物」墜落奉賢農田?原來是氣象監測氣球
    原標題:「不明飛行物」墜落奉賢農田?原來是氣象監測氣球  今天上午,奉賢區海灣鎮星火農場的工作人員向警方報案,稱一「不明飛行物」墜落在農田裡,請求民警到場處置。那「不明飛行物」到底從何而來?  奉賢公安分局星火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後,迅速趕赴現場。據悉,「不明飛行物」約有兩三層樓高,表面材質類似帆布,形狀神似氣墊。
  • 傳感技術在國內部分橋梁健康監測系統中的應用實例
    編者按:本文介紹了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以及東莞4座重點橋梁上的橋梁健康監測系統中的傳感器應用。比如,千廝門大橋安裝的175個橋梁監測傳感器,便有效實現了橋梁健康的智能診斷。而東莞橋梁也藉助傳感裝置,實時獲取了可反映橋梁結構行為的各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