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珊瑚菌類
珊瑚菌類真菌屬於擔子菌,子實體肉質或革質;子實層著生在分枝子實體的表層,多數種類沒有明顯的食藥用價值。
珊瑚菌類子實體肉質或革質;
分支多,擔子上著生4個擔孢子, 但顏色豐富多彩,通常為白色、灰白色、鮮黃色,但有些種類為紫紅色、淡紅色、鮮黃色。
2. 馬勃類
馬勃類真菌最典型的特徵是子實層著生在子實體內部;子實體球狀、棒狀或其它形狀;革質或肉質,成熟後破裂,釋放出大量擔孢子。



3. 紅籠頭菌
蘑菇界的紅燈籠

紅籠頭菌(Clathrus ruber)是鬼筆類真菌,其子實體外形像由格子一樣的分支圍成的多邊形中空球體,因而常被人稱為「紅籠子」。紅籠頭菌是一類腐生真菌,以腐爛的木質植物為食物,常單個或成群生長在花園土壤的落葉裡,草地上,或覆蓋園林地面的木片上,主要分布在歐洲。
4. 竹蓀類
竹蓀是子實體能長出裙狀物的類型

竹蓀菌帽部分為頭狀,內含子實層和擔孢子。子實體長生長在竹林的竹子根上,成熟前孢子被包含在頭狀擔子果中,產孢組織成熟後融化成粘液狀,並伴有臭味,吸引昆蟲駐足和傳播擔孢子

5. 鬼筆類
具有外形似「筆」的子實體
鬼筆類真菌子實體通常顏色豔麗,具有菌柄和菌帽兩個部分。菌帽中包含有產孢組織-子實層和擔孢子。當子實體成熟後,菌帽融化成粘液狀,釋放出擔孢子,通過雨水和昆蟲傳播。
6. 毒蠅鵝膏
毒蠅鵝膏菌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毒蘑菇,菌蓋顏色鮮紅,表面分布成簇白色鱗毛。白色菌柄上有菌環,菌柄基部有菌託,菌託脫落後有環形鱗紋。
這種蘑菇毒性強,作用於神經系統,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
7. 出血齒菌
出血齒菌學名「Hydnellum pecki」,是擔子菌齒菌目家族不同尋常的成員之一。紅色汁液是從子實體表面小孔中滲出的,含有一種抗凝血劑「Atromentrin」。
這種蘑菇在歐洲、北美發現,西北太平洋地區更為常見,通常生活在針葉樹林。
8. 天藍蘑菇
天藍蘑菇學名霍氏粉褶菌,這種小蘑菇通體為藍色,僅孢子及菌褶略帶紅色。藍色外衣由3種類色素所致。
在紐西蘭、印度等地土壤潮溼的闊葉林和羅漢松林發現。不可食,毒性未知。

. 螢光蘑菇
舊金山州立大學科學家丹尼斯等人2009年在巴西雨林發現了這種蘑菇,這是自1840年後第一次有人再次發現這種螢光蘑菇,他們會發出很亮的詭異的綠光。
雨季時它們在巴西和日本的森林中出現,而且會在地面傳播發光的孢子。
螢光蘑菇發光的原因還不清楚。
最後,小圓提醒各位朋友,大多數蘑菇都是不可食用的,且毒性極強,所以對於自己不了解或沒見過的蘑菇,千萬不要食用!美味誠可貴,生命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