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和吃飯喝水睡覺工作一樣,是人類生存的必修課,是完整生命歷程的必經之路,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走。迴避婚姻,拒絕生育,是人生之大遺憾,是生命之大缺陷,必然令人惋惜
結婚生育是人格發展的必經之路
人生每一個年齡的任務不盡相同。生老病死,發育、學習、成長、成熟、延續、衰老、死亡,如同一個閉環,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人格特點。當婚不婚、當育不育,則人格進程卡死在童年晚期,無法進入成年人的成熟階段。這一斷裂的影響非常深刻,將一直延續到人的晚年階段,並且逐步影響到整個原生家庭——父母在晚年階段無法體驗成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感覺,他們的生命體驗也會受到劇烈的影響。
結婚生育是責任心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
拒絕生育的本質是懶惰,是自私、是能力匱乏——
懶惰:認為兩性相處麻煩,建立家庭麻煩,生養子女麻煩,他們寧可自己吃喝玩樂,追求所謂的自由,也不願意花費精力、金錢,勤奮地負起生活的責任
自私:所有的資源用來愉悅自己,以自身快樂為中心,而不顧他人感受。他們崇尚吃喝玩樂,以享樂為生活價值,他們認為結婚被配偶瓜分資源,生育是被子女瓜分資源,因此心中抗拒。
能力匱乏:這裡的能力是指兼顧事業和家庭的能力。是精力分配的能力,也有物質獲取的能力。不婚不育族往往是因為無法兼顧家庭工作以及自我興趣愛好,或者沒有能力獲得生活資源,所以才會選擇單身。
不經歷結婚生子,永遠呆在舒適區內自給自足,也不會有動力邁出獨立自主的一步。
結婚生育是承擔自然和社會使命的重要方式
這是不婚不育族抗議的重點:憑什麼我要承擔家庭傳宗接代的責任,憑什麼我要延續物種?我有生育自由,我的子宮我自己做主!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存在本就是社會責任的結果,他們的生命來自於上一代的生育者,因此他們虧欠生命,也有義務將生命延續下去。
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過去即便有人叛逆抗拒,也不會作為主流的一種觀點大行其道,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婚、不戀、不生、不育,他們靜悄悄地出生,默默地活著,最後靜悄悄的死掉——不得不說不婚不育的人大概率具有心理障礙,他們生命力渙散、情緒低落、缺乏生活的動力。
花費精力和時間去結婚、生育到底值不值得?
答案是:值得!
如前所述,經歷結婚和生育,對於人生具有重大意義:
結婚生育使人的生命更趨完整。人生最大的創造是生命的創造,最大的情感則是愛。結婚是愛的升華,生育是生命的創造。
結婚生育使人更加成熟有魅力。沒有經歷過結婚生育的是萬年巨嬰,只有為人父母,才能不斷將生命推向成熟與完美。
結婚生育慰藉人的死亡焦慮。人的晚年,直接面臨死亡的威脅,內心焦慮而痛苦。結婚生育,是生命的接力,是普通人(哲學家、藝術家、宗教人士等有別的途徑)對對死亡的最大的慰藉。
可能此時此刻,年輕人如日中天,生命終有燃盡時,是否值得,可用一生來證明。
一個事實:人不一定非得結婚,婚姻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婚戀對象的權利,也有決定是否結婚的權利。
一個使命:人類的使命之一,就是生命的繁衍,而合法的繁衍就需要有婚姻作支撐。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大到整個社會而言的話,人不結婚是會產生種種社會問題的;但如果僅僅是個人而言,那麼問題則可以被掩蓋乃至無視。
一個責任和一個義務:父母有撫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法律所規定的,也是道德上所提倡的。
對於把自己所有精力和金錢都給了孩子值不值得,個人認為:不值得。
當你為某個人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不是自己,而是寄生在對方身上,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拒絕分離。
簡而言之,就是關係親密的兩個人黏在一起,不分離,互相侵佔對方的空間。
當你為孩子付出所有精力、金錢的時候,其實你也在侵佔著孩子的空間,同時也主動地讓孩子侵佔了你所有的空間。
最終就是你會不自覺的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存在價值,與孩子形成共生關係。
不管是父母、伴侶還是孩子,在我們一生的旅程中也只是佔據了某一個部分,而不是所有。
所以,個人認為真正的「值得」,是讓孩子學會獨立,而同時自己也會獨立,愛孩子而又與之保持距離,形成成熟分離的模式。
聲明: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綠蘿文苑,會一直陪伴您走過每一天,帶給您更多的文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