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會讓許多人都覺得壓力倍增。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倍感壓力的困擾呢?為什麼許多試圖去「解壓」的人,反而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呢?這篇文章,原標題是3 Hidden Reasons You’re Stressed Out All the Time,作者Nick Wignall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他在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了我們覺得壓力大的3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和相應的應對辦法,希望對你有用。
圖片來源:Pexels.com
如今,似乎人人都備受壓力的「折磨」。無論是個人工作和家庭中沒完沒了的沮喪事件,還是虛擬網絡社會中的各種瘋狂事件,我們或多或少地都處於壓力的狀態。
導致我們這種狀態的,雖然有許多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大多數壓力,實際上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而我們甚至根本不知道我們做了什麼。
而通過一定的反省和不斷的堅持,你完全可以消除生活中的這些不必要的壓力源頭。除了能夠讓自己更加愉快、放鬆之外,你還會發現,自己也有更多的精力去有效應對和解決生活中的那些不可避免的壓力源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大家分享總是感到壓力的3個隱藏原因,同時也會分享相應的解決方案。
對不少人而言,他們都不敢或者不願意去面對導致其艱難困境和不幸福的真正原因。
其部分原因在於,這個真正的原因本來也不是特別確切。例如,就抑鬱而言,就包括基因固有的脆弱性、「想太多型」思維方式,以及社會壓力源等等。
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真正了解自身遭遇背後的原因,是如此地難。
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除了前文提到的複雜因素之外,我們仍然能夠發現一些導致不幸結果的清晰合理因素,並基於此再去相應地提高。
幾乎所有經歷抑鬱和壓力的人,都能夠通過定期的體育鍛鍊減緩症狀。
大多數低自尊、低自我認同感的人,都能夠通過改變消極的自我對話習慣來不斷改善。
幾乎所有試圖控制自我情緒的人,都能夠通過改善睡眠習慣來實現這個目的。
許多因未被認知、化解的悲痛而苦苦掙扎的人,都能夠通過尋求專業顧問或心理理療師來獲得幫助。
幾乎所有存在憤怒情緒的人,都能夠通過頻繁的自我留意觀察練習來不斷改善。
我想表達的是,無論正在經歷和遭受什麼,通常都有許多合理的解決方案。但問題就在於,這些方案沒有你想像的那樣簡單:
一周保持五天以上的鍛鍊,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堅持,這已經就是不小的挑戰了。如果身體和環境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的話,這個挑戰難度還更大。
改變習慣性的消極自我對話,也需要大量的工作、耐心以及高度的自我意識。
保持健康的睡眠習慣,通常都需要放棄睡懶覺、熬夜看劇或者周末酗酒等樂趣。
所以,你自己也能發現,這些都是真正的挑戰。
但真正重要的,還是我們去應對這些挑戰的方式。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這個挑戰可能已經是無法完成的任務了。於是,他們就採取「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來作為對策。
社交恐懼人士直接選擇不出門,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必擔心與他人接觸時的恐懼了。
沉浸在悲痛中的鰥夫,打開了一瓶威士忌,希望用酒精來麻痺自己,從而忘記痛苦。
帶有憤怒情緒的人,不惜花一個半小時跟他的朋友吐槽自己的老闆,因為這比自我反省容易多了。
這些所謂的「解決辦法」,當下的確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些只不過是分散當下注意力的技巧罷了,其機會成本就是,真正用於解決其痛苦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
而就分散注意力而言,我們最普遍的一種行為習慣,則是假裝自己很忙。這種一直看起來都很忙的狀態,其背後微妙的副作用,只會帶來慢性壓力。
因此,無論你在經歷什麼苦難,你可能知道,在某種程度上,你必須去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根源。這即意味著,當你沉下心下來認真思考過後,你的內心可能就會告訴你這樣做,有時候甚至會逼迫你這樣去做。但如果你害怕接受這個事實,害怕去解決真正的問題,那你可能只會越來越糟糕。
而到最後,那些不愉快的人,就更加害怕與自己的內心獨處。為了避免因此而產生壓力感,他們就會給自己設定各種日常安排,讓自己沒有空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一直保持繁忙的狀態。
和大多數分散注意力的技巧一樣,讓自己保持繁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它沒有根本解決核心問題,甚至還會帶來包括慢性壓力在內的嚴重副作用。
當你一直保持繁忙狀態時,你的身心都會擔負較大的壓力。如果你不花時間去放鬆,讓自己停下來的話,你早晚都會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就是壓力。
你的大腦可能會把持續不斷的繁忙當作是一種低程度的威脅或挑戰。如果你總是有事要做,你的大腦就會讓你一直保持低度或中度的「戰鬥或逃跑狀態」。
它對你產生的影響之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持續不斷的較高皮質醇水平和慢性炎症等應激激素。應激激素水平偶爾出現並且保持較低水平的話,倒不會有什麼。但如果是持續性並且處於較高水平的話,它就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破壞作用。
如果你總是處於壓力之中,很有可能是你在假裝讓自己很忙,從而試圖讓自己避免接觸真正的核心問題。然而,這種做法很有可能是弊大於利的。
如果你不確定的話,你也可以通過測試進一步發現:在某段時間裡,可以讓自己保持沒那麼繁忙的狀態,再看看會有哪些不一樣的結果。
如果你發現一切都極度艱難,並且各種痛苦情緒和思緒都像激流一樣湧現出來的話,那這就是你在用繁忙來「治標不治本」的標誌了。
圖片來源:Pexels.com
關於慢性壓力,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看法,即我們要更好地做好「壓力管理」。
然而,對於慢性壓力問題,壓力管理這個解決方案卻是非常糟糕的,畢竟,你已經有很大的壓力了!這就好比用邦迪去貼在皮膚的槍傷上。
當然,某些類型的「邦迪」可能在你中槍過後對止血是有幫助的。但它不應該作為主要的「醫治」方案。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如何去避免中槍的問題。
因此,當我們把壓力管理當作主要解決方案的時候,我們只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根本沒空去發現壓力的真正源頭,即壓力源。
所謂壓力源,即導致某種壓力出現的源頭因素。
如果你總是覺得壓力大,並因此感到焦慮的話,那真正的解決方案,就是去發現和解決導致這種壓力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壓力。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總是感到壓力大的話,你可能會通過深呼吸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時候,深呼吸的確能緩解你的壓力。但無論做多少次深呼吸,都還是不可能改變你在面對太多工作時不敢說「不」的事實。
職場中感到壓力,那你就應該意識到,自身工作方式某個方面可能有嚴重的問題。其中,就包括過度依賴某些壓力管理技巧。
實際上,壓力並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那些不斷湧現的壓力源,以及你根本沒有意願去管理這些壓力源。
對於深呼吸或者留意觀察等壓力管理技巧而言,其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如果你已經習慣於把慢性壓力等同於自身感受(以及你對壓力的反應)來對待的話,那就會不斷地製造問題。
關於這個等式而言,你應該意識到,更重要的是,導致壓力出現的,實際上是壓力源。
因此,你應該學著去管理自己的壓力源。這樣一來,你的壓力問題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得到解決。
圖片來源:Pexels.com
就心理健康與個人福祉而言,「自我堅定」可能是最受忽視的一個方面。但實際上,它卻是解決慢性壓力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所謂自我堅定,即能夠冷靜而正面地去堅持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權益和價值。當我們花時間將有意義的目標與抱負與彈指之間的衝動與欲望區分開來、並且即便在可能會犧牲當下的前提下,仍然決定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事情時,我們就做到了自我堅定。
例如:
簡言之,自我堅定就是基於價值而非感受去做決策的意願程度。就慢性壓力而言,自我堅定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為了進一步說明,我們可以通過約翰和格蕾絲的案例來理解。他們兩人最近都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醫生都告誡過他們,除非他們在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否則他們將面臨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嚴重危及生命的風險。
約翰和格蕾絲兩人在智力水平、教育水平以及財務資源等多方面都存在相似的特點,但是他們在自我堅定方面卻大不相同:
約翰基本上不會對別人說「不」,因為他害怕別人對他的不同看法。他在這方面特別缺乏自我堅定,所以導致他手頭上的項目和任務數量,遠遠大過於與其能力匹配的數量。其結果是,他經常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並因此產生了內疚感,長期以來也形成了不少的壓力和焦慮。
另一方面,格蕾絲則頗有主見,自我堅定在她身上特別突出。雖然她也不喜歡對別人說「不」,有時候甚至不好意思提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但她還是會這樣去做,她也知道她這樣做是對的。
現在,你可以猜測一下,約翰和格蕾絲兩人之間,誰能更好地應對嚴重健康狀況下的主要壓力源?顯然是格蕾絲!
不難發現的是,約翰在應對重大壓力的時候,缺乏自我堅定就拖了他的後腿。但與此同時,格蕾絲卻收穫了不少因為自我堅定而帶來的益處:
總之,對於慢性壓力而言,自我堅定能夠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它不僅有助於保護和緩解你已經經受的壓力,還可以給你適應力和能量,從而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壓力。
當你有勇氣和力量去做決策,讓你更趨於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逃避恐懼時,那你就可以處於能夠避免慢性壓力的更好位置。
學會並讓自己更加堅定,你就可以更好地去應對和處理你可能遇到的任何壓力源。
我們的大部分壓力與焦慮實際上都是自己造成的,這是長期沒有發揮作用的個人習慣和防禦機制所導致的結果。
改掉這些習慣,你就可以更加透徹地發現問題的根源,從而真正而持久地緩解自身壓力程度與焦慮狀態。
不要再假裝繁忙,試圖以此來分散情緒上的痛苦。
嘗試去發現和管理壓力源,而不是壓力。
最後,學會更加堅定。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