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把自己的不幸掛在嘴邊?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2021-01-08 半塊百香果

把不幸掛在嘴邊的人,大家通常稱之為「祥林嫂」,避之而不及,但很少有人能知道他們心裡的苦。把不幸掛在嘴邊,是因為他們的心中除了當初不幸事件留下的衝擊外,再也容納不下其他的新鮮事物,他們無法享受生活帶來的其他樂趣,心靈一直沉浸在過往的創傷事件裡。身邊的人帶他去看鳥語花香,藍天白雲,希望他能夠過得好一點,但在他看來,這是身邊人一廂情願的做法,是他們無法理解自己的痛苦,一味地要把他從痛苦中拉出來,而不考慮他的心情。

把不幸掛在嘴邊,是因為人總是只能談論自己關心的事,你不可能指望一個秀才不談論書,也不可能指望一個賭徒不談論骰子,因此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受過傷的人不討論自己受到的傷害,因為傷痕還沒有癒合,他的心還在滴血,所以這就是他當下最關心的事,也是他唯一想和別人談論的事。把不幸掛在嘴邊,是因為希望從他人身上獲得關注和同情,為自己積攢一份力量。人在陷入心理危機的時候,很容易會變得心理能量空耗,這時候人會本能地向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尋求幫助,會通過一遍一遍地訴說和回憶來撫平自己內心的傷痕,親友們耐心地勸諫和感同身受地落淚,會給當事人注入新的力量,去面對和接受現實。

總的來說,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受到傷害的人喜歡把悲傷掛在嘴邊,可他們並沒有想走近這些人的心裡,去了解為什麼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以及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讓他們更快地走出來,那麼自然,他們就會上來問這樣的問題。總把不幸掛在嘴邊,其實就是一種「暴惡癖」。山本文緒寫過一個故事叫《渦蟲》,女主角小倉患上了乳腺癌,雖然檢查之後沒有危及生命,但還是切除了一側乳房。那之後她的生活忽然多出了一個習慣,就是時不時地要以「渦蟲」的故事做引子,跟別人講起自己生病的事。她攪得聚會氣氛驟冷,讓陌生人聽後不知所措,更讓一直陪在身邊不離不棄的男友豹介越來越厭煩。小倉其實真的是個蠻可憐的人設,二十六歲的她本應該享受著青春好時光,但突如其來的癌症讓她陷入了病痛的身心折磨,當時交往的男友被嚇的逃之夭夭。但她也並不是慘的一塌糊塗,新男友豹介陪在她身邊,父母也一直疼愛,最終她逃脫了死神的魔爪,生活完全可以繼續。

可惜,跟我們讀過的勵志故事不一樣,在死亡邊緣走一遭的人並沒有因此變的豁達和樂觀,更沒有放下過去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勇敢向前。即便別人已經放平心態拿她當一個正常普通人對待,她卻總是看似漫不經心的告訴對方自己慘痛的患病經歷。男友豹介說小倉有「暴惡癖」,總是會不分場合和對象的暴露自己這段心酸歷史,一次兩次倒也還好,但時間長了,真的很讓人尷尬又煩惱。所謂「惡」,故事裡沒有詳細說明,但我想它就是指一種隱疾或者傷痛,這其中還有著那麼一點「醜惡」的意圖。這種醜惡意圖到底是什麼呢?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樂於消費自己的苦難,並試圖用苦難換取他們需要的一切——由同情和憐憫所帶來的便利。

他們內心深處清楚地明白「暴惡」的結果,別人會產生同理心,會不自覺的讓渡一些不屬於他的權利,甚至會合理化暴惡者的不妥的言行。這樣的人在跟我們玩一種心理操控遊戲,利用別人對他的心疼和可憐,實現自己的目的。即便有些意圖是潛意識層面的,但無形之中,他們的確是靠著這種「惡」在生存。再說一個我諮詢過的案例,來訪者小時候因為發高燒未及時就診患上了心臟方面的問題,大多數時候無礙,但身體狀況不好或遇到壓力和外部刺激的時候容易發病。據我了解的資料來看,這種病狀其實對平常生活並無嚴重影響,來訪者也並不是因為得病來諮詢,他的問題是從小到大跟家人、同學和朋友的關係都很不好,他想改變這樣的狀況。

幾次諮詢下來我發現,他跟我的諮訪關係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人際關係的復刻版。每一次我們的交談無論聚焦在什麼話題上,他都會轉到他的心臟病,如果我稍表現出一絲忽略,他都會更加大肆渲染隱疾帶給他的陰影,反之,如果我表現出關切和好奇,他就會很開心,告訴我這次諮詢很有效果。這是來訪者跟諮詢師之間的較量,他希望我能配合他演出這場心理遊戲,扮演一個關注他的人就好,因為這才是他真正的來訪目的,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獲取關注、理解,甚至是同情。這也正是他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並不願意與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聯結,他只是想要別人給他關心和便利罷了;而對於他周圍的人來說,這種用「惡」來操控自己的行為只會抹殺了原有的好感和善意,原本可憐的人會讓人覺得有一點可恨,不自覺的想疏遠。

《渦蟲》那個故事裡,豹介對小倉說,「別再拿自己的病說事了,再這樣下去你真沒朋友了。「暴惡癖」的確是一種病,即便是你給予了真正的關切他們也並不會覺得滿足,更是難以體會到情感的真切含義。他們更在意的是心理遊戲當中,誰在掌握著主導權,而一旦有一天你試圖逃脫,他們會一邊覺得受到了傷害,另一邊反而用「是別人無情無義」的結論碾碎你給過的溫情。不幸的事大部分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有些人卻天天放在嘴上念叨,最典型的便是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幾乎逢人便說自己的痛苦往事。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不外乎出於以下幾種理由:一、他們需要以此來獲得他人的關注與同情。祥林嫂便是這樣的人,她在生活中太不受重視,太沒有存在感,她的痛苦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在意。當她發現他人對她的痛苦經歷感興趣時,便本能地發展出一套「訴苦」的交際方式。歸根到底,所有交際方式的根本目的都是與他人產生連結,以獲得理解與能量。祥林嫂通過「販賣」自己的痛苦經歷以換取他人的關注與同情,雖然這種方式越來越沒有效果,但她依然無法放棄,因為這幾乎是她唯一能運用的方式。

二、他們需要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有些人不停地訴說自己的悲慘遭遇,在他的訴說中,你會覺得他是可怕的、不公的命運或者無情的、冷漠的他人的受害者,都是因為外部原因他才會淪落到這樣悲慘的境地。但實際上,如果細細深究下去,也許我們會發現,他們並不是那麼完全無辜。他們用自身的悲慘遭遇弱化了自己在事件中的責任,證明了自己的正確性,這樣就能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些。

三、他們需要以此來控制他人。如果說採用第二種方式的人還是在被動防禦,那麼第三種人就是以自己的悲慘遭遇來當作主動攻擊的武器。當他們將自己描繪成受害者時,進入這種「場域」的他人就會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樣一種邏輯:「我非常可憐,是個無助的受害者,我需要你按我的想法來做,幫助我實現願望。」

有些願意主動承擔的人,或者內心容易被激發起憐憫與愧疚之心的人,就會認同他的邏輯,並開始和他以這種方式進行互動。但往往這樣的關係難以維持長久,因為誰都無法承擔另一個人的人生,而希望依賴他人的人,最終也都難免失望——他人不可能永遠如我們希望的乖順聽話。所以,不幸的人確實需要幫助,但我們該意識到,有時,他們需要的並不是明面上顯而易見的幫助。經常把不幸的事情掛在嘴邊的人,多半是自我中心主義者,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才會經常敘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經歷。

在一部,有一個英國的六人喜劇團,他們出演了一部喜劇片,名叫《巨蟒在好萊塢》,在影片中四位有錢的紳士輪流講述自己年輕時貧窮悲慘的生活,十分搞笑。紳士A說,以前我家的房子屋頂都是漏的,紳士B說,我家很小的房子住著26個人,紳士C說,你們等等,我以前都是睡走廊的,紳士D說,當時我好羨慕能睡走廊的呀,紳士E說,那算什麼?我家以前在地上鋪塊防水布當床。他們卯足了勁,比誰年輕時候生活的更悲慘,他們為什麼都怎麼說呢?比誰慘?有些人通過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這是想滿足自己的自我展示欲望。

有的時候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不幸經歷,可能會有好的作用,首先你向朋友傾訴的話,你可能會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還能在朋友的幫助下客觀審視自己的遭遇,儘快擺脫悲傷,保持心理健康,並且能曝光自己的遭遇,還有可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得越多,更利於拉近人際關係。但是,自我遭遇,展示過於頻繁,那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過多暴露自己的不幸遭遇,一方面是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喚起他人關心的一種表現,一般就是想聽到一些別人同情的話。

但是這類人往往不顧別人的感受,不斷發牢騷,就是自我中心主義者,只不過這個屬於可自我可憐型,常常把自己想像成悽慘悲劇中的主人公或者是英雄的樣子,而且陶醉其中。他們講述的悲慘經歷當中,大多帶有誇張的成分,如果仔細聽,其實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慘事,只是一種引人注目的表演。喜歡跟別人講述自己不幸經歷的人,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也許並沒覺得自己有多麼的不幸。因為弱勢其實也是一種武器,在某些情況下還是你的「優勢」。有些人在犯了法後,會說自己是窮人,家裡多麼多麼困難。其實這都是在利用自己的「優勢」。

無論你是富有還是貧窮都不是你內心醜惡的根本原因,你能做出噁心的事情真不是因為你窮又或者你為富不仁,而是因為你的內心本來就是醜惡的。那些個出了事情就會為自己扣上一個弱勢群體的帽子的人,不過是想藉此來擴大自己的聲音,讓龐大的人民群眾為自己站隊。比如你在打遊戲,對面嘲諷你不就是有幾個皮膚,還這麼菜,尤其是當你的皮膚是某種價值高的皮膚。 「有皮膚=打的好」。 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但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那麼他為什麼要強調有皮膚?因為這可以讓他迅速融入進沒皮膚的隊伍,利用這種弱勢,擴大自己的聲音。

我們的社會目前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就是利用自己的弱勢來進行道德綁架,甚至有很多詞語是專門用來打擊富有群體的 「為富不仁,無奸不商..." 一旦出現什麼天災人禍,眾多的「弱勢群體」就會攻佔各大富商,明星的微博質問對方為什麼不捐款。但是我相信這部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一年也沒捐款超過100元。比如前段時間的大爺大媽搶佔籃球場,本來是該用作籃球活動的籃球場。被一群精力無處發洩的大爺大媽強行佔領後,還不依不饒。 甚至做出了打人的舉動。我們政府對這種道德綁架的事情是如何處理的? 三個字 「和稀泥」。最後永遠是不了了之,沒辦法誰叫這就是民意呢。

祥林嫂的例子怕是不大合適,因為祥林嫂絮絮叨叨的時候已然瘋了。不幸是道傷疤,別人不能揭,但有些人確實喜歡自己揭。最著名的小猴子的故事不就講了麼,小猴子肚子上劃了一道口子,它不斷去找其他動物,扯開自己的傷口給它們看,說你看我好可憐啊,其它動物紛紛附和,是啊是啊,你真可憐。一個一個動物看下來,小猴子的傷口越扯越大,最終因此死去了。小猴子確實可憐,但可憐之處不在於它因為放大自己的不幸而死去了,而是在於,它除了這道駭人的傷口,不再有其它吸引別人注意的能力了。它生活在集體的邊緣,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走到大家的中心裡來。

試想,如果它本身是個很受歡迎,朋友很多的小猴子,它肯定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朋友的愛護,幫它把傷口縫起來,等它癒合。小猴子找了那麼多動物,它們都只是承認傷口確實嚇人,但沒人真的施以援手,這是只缺愛的小猴子啊。故事可以繼續往下想,那就是小猴子為什麼得不到大家的愛呢,是因為大家天生冷漠嗎?我不相信,我更願意相信的是,小猴子做過傷害大家感情的事情,讓人們不敢對他投入感情,於是只能遠離它。這大概就是魯迅先生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如此想來,像小猴子一樣到處秀自己傷口的人,是想給自己找條路,一條回到群體當中的路,而傷口或者不幸,就是他認為的手杖。可是他們不太知道的是,群體的遠離是有理由的,他們不同情他也是有理由的,這些傷口之外的原因,很多人並不自知。於是乎,他們只能繼續訴說不幸,繼續尋找願意同情他們的人,進入那種可悲卻無解的循環。

總把自己的不幸掛嘴邊的人,大概會有以下兩種原因:1,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這種人的爸爸媽媽是個較為悲觀,散發著負能量的人,爸爸或者媽媽就時常把不幸掛在嘴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就認同並習得了爸爸或媽媽的性格特點。儘管在理智層面,他/她可能也知道做人最重的是開心,實在不開心下碗面給自己吃就好。但是在感受層面上還是會控制不住地要呈現熟悉的模式(把不幸掛嘴邊),這種令人不舒適的卻又熟悉的感覺就好比一個從小吃餃子的北方人因為特殊情況要遠離故鄉,來到南方,而南方人更多的是餛飩,不常見到餃子。雖然餃子並不一定比餛飩的好吃,吃多了可能還會膩,但那是熟悉的味道(感覺),而且也只吃過這種味道。所以長大後,哪怕遠離故土,也還是會想念並尋找家鄉熟悉的味道。

2,一種防禦方式:一個人如果事事順利,順心如意,那麼就理所當然得去做自己當下該做的事。而一個事事不順心,到處碰壁的人,總是遭遇各種不幸的人,就能找到各種理由為自己的失敗負責——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的境遇實在太糟糕了,我也無能為力。這就好比,坐電梯上高樓大廈,別人可能都是從1樓上電梯,而把不幸掛嘴上的人就好比從地下3層開始坐電梯。我的起點比大家都低,所以大家不要對我抱太大的期望。這樣就可以避免去感受自身的責任感,不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

社會很大,人群複雜,林林總總,各不相同。幸福的人生都長著相同的模樣,不幸的人各有各的問題。A、命運多舛,悲苦無助。這類人,感到命運無常,自己如同一葉飄零的小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的變故。心理和精神上都缺乏安全感,因此常常傾訴於人,尋求安慰同情,藉以減輕痛苦。B、精神上沒有自我的強大武裝和人生規劃。無所事事和追求,人生不得意,不主動建造自我。事業無成,諸事不順。不反思自己,反倒哀嘆抱怨。C、怨天尤人,痛恨仇視命運不公平。把所有不順利不如意訴諸於外界條件。D、自怨自艾,杞人憂天,疑慮重重,自卑自閉。不相信自己。不勇於面對現實。被暫時的困難嚇倒。以上種種原因,每個人一定要重樹目標,堅定信念,勇敢面對現實。認真反省,解剖自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念。

這個問題跟我以前很有關係,我覺得自己以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每次遇到不好的事情都會發表在扣扣空間,還有找陌生人聊天,把所有的不幸都跟對方說,發洩在陌生人身上,我老公也是這樣說過,老是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好像別人欠你的,自從看頭條新聞以後,我慢慢開始懂了,懂了很多東西,慢慢學會把所有不幸的事情當成是很平常的事情對待,甚至當作沒發生過,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不幸,不單只是自己,那麼人家又向誰訴苦,又找誰傾訴,而自己現在面對不幸是要讓自己去接受這個事實,就是因為遇到不幸才能夠知道快樂的時候是多麼不容易得到的,我們自己要把不幸當作是一種常見問題去理解,去看待,那麼自然就不會經常掛在嘴邊了!

有些人不掛嘴邊,一些曾迫害他們的人就會繼續盯梢騙錢打壓,這人類生老病死已經很苦,再來人為強加給他們的苦難活的豈不更慘,這是人類來到這個社會爭取自己生存權利的一種正常手段,作者搞的好像這個社會沒有騙子,沒有偷,沒有壞人一樣,我喜歡聽真實的人傾訴真實的事,最少我知道他們和我們有一樣的遭遇,心裡平衡些,有些人為的迫害兇手大家也能一目了然,若是法律健全,能夠面面俱到或是大家生活很好很安全,國家做的很到位,也不會有人去傾訴,社會是一個群體,你不喜歡聽別人傾訴,沒有熱心腸。

有人願意聽,願意幫助,我從不認為一個正常的幸福很好的生活的人突然變的嘮叨變的粗魯變的有時的不可理喻是沒遇到大的變故,說出來最起碼可以讓大家知道怎麼回事,幹壞事的人也應該有所收斂,就算沒有,大家也知道了,光天化日之下的為非作歹也不會長久的,,,,不是好多人支持祖先是猴子一類進化來的嗎,有些人就是按照動物來要求自己,跟本不把同類當人看,所以堤防你坑我就是我有人類本能的嘴巴,這是我跟不會說人話的動物的區別,這是嘴巴重要的職能之一,當然我說的觀點只限於正常講實話的人,不在所說的壞人偷竊信口雌黃鳥獸之流範圍之

相關焦點

  • 美國人掛在嘴邊的英語口頭禪,你知道嗎?
    原標題:美國人掛在嘴邊的英語口頭禪,你知道嗎? 想要學習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怎能不了解這些美國人常掛在嘴邊的英語口頭禪! 1.You bet. 沒錯。Bet 是下賭注的意思,所以 "You bet."
  • 抑鬱傾向的人,4句話常掛嘴邊,不要認為很正常
    可能有的人對於這一組數值沒有什麼概念,要知道歐洲的發達國家,德國人口不足9,000萬。由此可見,抑鬱症困擾著很多人的生活,甚至在我們的身邊都可能存在輕度抑鬱患者。如果出現了輕度抑鬱症,除了人的思想有所改變之外,身體也可能會悄然發生以下幾個異常的表現,不妨時常觀察一下,但願你全都沒中。
  • 為什麼有的人身上,總是有一種很臭的味道?經歷過的人告訴你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年輕人都說老年人身上有一種臭臭的味道,還有的人把這種現象叫作「老年臭」。可為什麼有的漂亮女性身上,也總是有一種很臭的味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經歷過的人告訴你實話。我們可以仔細地觀察身邊的人,如果是小孩,尤其是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每天的營養供給,幾乎都是來源於媽媽身上的母乳。他們的身上就會有一種奶香的味道。對於女人,因為跟男性的不同,也會因以下這幾種因素,讓身上出現臭臭的味道,看看符合你的情況嗎?月經期間,女性身上可能會有臭味:血液的味道是非常特殊的,它是一種血腥味。
  • 英國人常掛在嘴邊的「chill」,是什麼意思?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bad temper或者quick temper的人,也就是脾氣挺大的那些人。要是你朋友氣得跺腳了,你會怎麼安慰?在不看文章的情況下,你能想到哪句話呢?我們來總結一下常見的能夠安撫人心的英語表達吧!1. Relax!Relax是最最常用的啦,還有英國人特別愛說的「Chill」或「Chill out」,冷靜一下。
  • 女人對你動真情,不一定把「愛你」掛嘴邊,但這些信號你能感受到
    導讀:女人對你動了真情,不一定把「我愛你」掛嘴邊,但這些信號你能感受到很多男人總是感覺女人一直想要聽他們說一句我愛你是非常煩人的一件事,因為很多男人對於感情的表達都是很內斂的,「我愛你」這句話掛在嘴上男人們似乎都不是很適應
  • 戀愛時,高情商的女人,往往都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你懂嗎?
    一個情商高的女人,在戀愛的過程中更擅長讚美對方,那麼,情商高的女人往往會把哪些話掛在嘴邊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你真體貼在戀愛的過程中,每個女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另一半的關心與照顧,有很多女孩子只顧一味地接受對方所給予的好,從來不會主動回饋,也不會誇獎對方。
  • 這樣的男生能給你足夠的安全感,你身邊有的話就趕緊的抓住吧!
    很多人都說,女孩子的安全感應該是來自於自己本身每一天都在變好的皮膚體重計上,你想要保持住的那個體重,還有銀行卡裡每天增長的數字,和電量總是滿格的手機。我承認每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都是大多來源於自我給予,可是在戀愛中卻是個例外,這部分自我給予的安全感只是佔據其中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的安全感只有戀人才能給到自己。有一個朋友最近跟男朋友分手了,原因就是在這一段感情裡她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感覺到在他需要的時候,她總是以各種的理由去拒絕,都不會陪在她的身邊。
  • 美國人天天掛嘴邊的「How come」,可不是問你「怎麼來的」啊!
    咔咔年少輕狂的時候,最喜歡的一句口頭禪是「你這個豬腦殼」。而且說起來抑揚頓挫,現在想想真是中二少年加極度不得體啊!那本期要學習的幾句表達是美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Let's get started!1)How come?
  • 你媽的不幸真的是你爸造成的嗎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你媽的不幸是你爸造成的!」最常見的故事情節就是婆媳大戰,婆婆和媳婦出現矛盾,丈夫從中調和,無奈的說:「我媽養我也不容易,她也是希望我能過得好一些。」媳婦當場炸毛說:「你媽的不幸是你爸造成的,為什麼反過來要為難我。」很多人聽了驚嘆:對呀!
  • 人品不好的姑娘,多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人緣也越混越差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有的人在這場修行中雖然舉步維艱,卻得到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提升。可有些人,卻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畫地為牢,窮極一生卻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越活越迴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姑娘,她們空有精緻的五官,曼妙的身材,卻總討不得旁人歡心。
  • 「我為什麼總是不快樂?」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低氣壓的人
    刷百度或者知乎軟體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人提問:「我為什麼總是不快樂?」甚至有些平臺會收到一些令人心碎的求助信息:「被自己壓抑的喘不過氣,已經活夠了......」這些求救的人,離我們的生活不遠,有10幾歲還在念書的孩子,有背負生活重擔的中年人,還有年過不惑的老人等等。
  • 睡覺時,為什麼有的人會說夢話,而有的人不說?不妨一看
    如果你曾經住過集體宿舍,多多少少都會碰見舍友說夢話的情況。有的人說夢話只是嘟囔兩句,有的人就像在跟人聊天。這些夢話千奇百怪,有的還會逗得我們捧腹大笑,還有的會把我們嚇出一身冷汗。那麼人為什麼會說夢話呢?
  • 心理學家:如果你經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你根本不會聊天!
    心理學家:如果你經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你根本不會聊天! 用這種否定的方式進行聊天,不但起不到陳述自己觀點的作用,反而會讓對方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進而對你這個人產生反感。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人都是不喜歡接受批評與指責的,如果在聊天的過程中,一開始就受到了否定,便會產生不悅、憤怒等負面情緒,聊天也就難以繼續進行了。
  •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與事
    拜恩中《力量》中寫道:任何人身邊都會有一個磁場環繞,無論你在何處,磁場都會跟著你,而你的磁場也會吸引著磁場相同的人與事.當有人問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蔡崇信," 過去這麼多年最讓你難過的事情是什麼?"好像是沒有什麼難過的事,只是一些難處理的事,擁有正能量的人,遇到事情往往都向積極的方向考慮,然後積極地去面對,去解決.因此他的磁場也都是些正面的,是積極的,那麼他身邊的人與事也是這樣的,而負面磁場,負能量會把一個人吞噬掉,在這個磁場的氛圍中,明明是個小事,反而搞得很複雜,甚至對什麼人與事都進行抱怨,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與事也都是這樣了.
  • 《複製人》一部讓我們深思的電影,珍惜身邊人!
    《複製人》一部讓我們深思的電影,珍惜身邊人!說起我們身邊的人,也是有很多人都是十分熟悉,在我們的身邊有我們的家人、朋友、戀人,有著很多讓我們十分在意的人,有的時候我們會對他們耍一些自己的小脾氣。我們總是覺得身邊的朋友們和自己的家人會懂自己愛自己,所以有什麼事情也都是和他們分享和商量,而有些比較任性的人也是只顧著自己耍性子卻是在那些肯包容我們的任性和小脾氣的人走了之後,才後悔為什麼沒有好好珍惜他們,卻是悔之晚矣。
  •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只記得別人的壞,卻記不住別人對他的好?
    但是就算是看起來最好的朋友,但是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路遙才能知馬力日久才能見人心。人與人之間只能通過長時間的交往,這樣以後才能夠看明白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他的性格,之後才能夠在彼此都足夠熟悉的情況下交往作為朋友。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知道是否該和那個人繼續交往。
  • 為什麼有的人笨? 有的人聰明? 這是遺傳的嗎?
    為什麼有人笨?有的人聰明?人要看他出生在什麼環境,環境能造就一個人,環境也能改變一個人,學習條件環境好,有好的名牌學校和教育,也有好多開發智力的玩具。而聰明人他也許在自己的領域是個天才,但是到了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別人卻認為他笨,一個人就算笨也不是絕對的也許他在大部份人眼裡很笨,但總有一方面是別人沒有的。
  • 心理學:經常將這三句話掛在嘴邊的人,註定越來越沒有出息
    一、不知道 「不知道」是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三個字,這原本只是表達自己不了解情況、知識欠缺等的一種陳述性語句,但有些人卻將其作為自己的口頭禪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常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建議要遠離他們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常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建議要遠離他們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4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極為傳奇,起初7次科舉沒中,10年七遷,連跳10級,官至二品。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
  • 這4句低情商的話,千萬不要掛在嘴邊,不僅讓你沒人緣還會吃大虧
    這時無言以對的侍者會說:「你稍等一會兒,我們去房間看看是否有任何損壞或丟失的東西,然後再為你退房。」聽到這句話,你的感覺如何?相信許多人的第一感覺:這不就是把我當賊防嗎?非常不舒服這樣,給人留下了壞印象,如果下次有更多的選擇,也許就不會住這個酒店了。這些會說話的侍者會說:「請您稍候一會兒,我們會去您的房間看看是否有東西掉在房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