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常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建議要遠離他們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4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極為傳奇,起初7次科舉沒中,10年七遷,連跳10級,官至二品。
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
曾國藩在官場上的成功,源於他說話時採用的方式方法。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價值的話多講,沒必要的話不講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常常將這3句話掛在嘴邊,建議要遠離他們
一、人前不說狂話
生活中,總有人喜歡高談闊論,把道理說得頭頭是道,但卻極少去做。因此 曾國藩對兒子說:
「吾有志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他希望兒子引以為戒,不要「談過高之理」,沒有把握的話不要說,很容易得罪人。
和人交往,坦誠第一,狂傲的、自大的話,就不要說了,說了很容易惹人厭惡。到最後失信於人,丟失的是別人對你的信任。
為了餵飽自己的虛榮心,說了狂話,把自己的缺點暴露給別人,這簡直得不償失。
二、背後不說閒話
老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所處的網際網路環境,讓人能夠輕易甚至草率的對某個人品頭論足,對某件事指手畫腳,很多人更加是喜歡對別人惡語相向。
佛家常講1個詞叫:口業。舌頭雖軟,殺人強過鋼刀。很多人談論別人的時候慷慨激昂,一副指點江山的派頭。
曾國藩告誡子女:做人要厚道,話不要說死,事不要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下執念,放過別人,才能饒恕自己,成全自己。
遇事不說怨話
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抱怨。生活從來不易,既然大家都在負重前行,何必傳播負能量?
牢騷一多,朋友就少。遇到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算是明智的選擇,與其說去抱怨,還不如去努力。怨天尤人除了讓人徒增厭煩,沒有任何的意義。
凡要發牢騷的時候,必須躬身自問:有什麼事情使你不滿足?為什麼你心中懷不平之氣?接受後,再想法去改變;能改變的改變它,無法改變的接受它,沒有什麼值得埋怨的。
牢騷太多,是無故而怨天,如果真有天在,天必不允;無故而尤人,別人無故而遭謗,心必不服。方可求萬事順遂;事事怨別人,也反襯著你的無能。沒人願意聽你的牢騷,他們只需要結果。任何的事情,結果最重要。
最近在拜讀《曾國藩家訓》,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力量讓人沉下心來細嚼慢咽的品讀曾國藩的每一個文字,少了以往的浮躁!看他慢條斯理地和家人聊著家常,勸家人讀書,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感覺他就像一個嚴厲而智慧的長者一般,在你耳邊說著他的過往和經驗!
當然,如果你還沒有這本書的話,也沒關係,可以看看讀者推薦的這本《曾國藩家訓》
晚年時曾國藩復盤了自己的一生,將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加以總結,被後人寫進了《曾國藩家訓》裡,這本書非常全面地介紹了曾國藩,從學習、工作、生活、欲望、事業等方面,寫出了給後人的一生諫言,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一個成功的人,不得不看曾國藩,學習他的處世之道,任正非曾經說過:「曾國藩的家訓是我經商的戰略指導」。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對他這位赫赫有名的同鄉評價甚高,他在1917 年致友人的信中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奉為終生學習的楷模,並親自從《曾國藩家訓》中摘錄出許多語錄,然誦參悟。
《曾國藩家訓》,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等。無論你現在在社會中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亦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這本書的上下兩冊價格才58元,也就一杯咖啡的價格,一包煙的成本,幫你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可以如魚得水。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