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修建遇困難,專家從秦朝建築中獲得靈感,用這一招解決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建築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種藝術,它不會因為年代久遠喪失價值,還能給我們如今的建築設計們帶來靈感。比如,在修建國家大劇院的時候,專家們就從秦始皇陵中學到一招,並順利的解決了一個難題,究竟是什麼難題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1958年前夕,為了迎接國慶十周年的到來,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們制定了一份計劃,準備修建一些標誌性的現代建築,而國家大劇院就是其中之一。

國家大劇院從1958年立項,到2001年正式開工建設,再到2007年首次運營,前後耗時將近半個世紀之久。現在的國家大劇院,不僅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而且還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一種標誌,但誰都想不到的是,國家大劇院在修建時,竟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還差點影響了工程的進度……

根據設計藍圖的規劃,國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約12萬㎡,其中主體建築面積約11萬㎡。在開挖地基時,其深度也達到了26-32米,相當於10層樓高,因此就帶來一個大麻煩——地下水。
為了不影響施工進度,專家們就想盡一切辦法,一邊排水一邊施工,幾十臺大型抽水機日夜不停的轟轟作響。但沒過多久,專家們又意識到了一個潛在風險,因為開挖的地基如同一個巨大的漏鬥,使土壤中的地下水都向「漏鬥」中匯集,另外再加上日夜不停地排水,所以就導致周邊土壤中的地下水流失,進而造成建築物地基下沉影響人們的居住安全。

為了儘快解決這一風險,專家們便開會討論,絞盡腦汁地思考新的建設方案,如果不能解決地下水問題,國家大劇院的建設或許就只能停留在設計藍圖上。
皇天不負有心人,一位建築專家查資料的時候,偶然翻到了秦始皇陵的地宮勘察報告,並由此產生了一個靈感……
據勘察報告顯示,秦始皇陵的修建也遇到了棘手的地下水問題,當時的工匠為了防止地宮被地下水浸沒,就設計了一圈了宮牆做「防水大壩」。從考古專家們勘察的數據可知,秦始皇皇陵宮牆東西的長度在168米左右,南北的長度在141米左右,全部是用細土一層一層夯實的,就連刀劍都插不進去。

另外在宮牆底部,還有厚17米的清高泥夯土堵牆,即利於防水,有效的保護了秦始皇地宮不受水浸。專家們就學起了古人,給大劇院也修一堵「防水大壩」。
經過專家們的討論和研究,通過了「防水大壩」的施工方案。首先,在大劇院地基的外圍,施工人員用挖掘機,經過幾天的忙碌挖出來一圈深40多米的水渠;然後,用混凝土將水渠嚴嚴實實的澆鑄上,使整個大劇院的地基被圍在其中;最後,再將地基內的地下水抽乾,這樣就不會再有地下水滲透進來。

就按照這樣的方式,專家們利用混凝土防水牆,不僅解決了排水問題,還防止了地下水滲透導致周邊建築地基下沉現象的發生,讓國家劇院的施工得以順利進行。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我們今天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建築的科學和藝術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新科學,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下,我們也能在古人成就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國家大劇院
    走進大劇院,不僅可以感受劇院裡的五光十色,品味舞臺上的喜怒哀樂,更有一系列文化藝術主題活動,邀您與高雅藝術零距離體驗。2010年國家大劇院夏季演出季中,國家大劇院精心打造三大主題藝術節,4月15日至7月3日,「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0」集合全球歌劇力量,讓您愛上歌劇;4月6日至4月25日,第二屆「中國交響樂之春」讓您進入交響樂的3D世界;5月7日至5月29日,「五月音樂節」讓您在精彩「室博會」中收穫最優雅的音樂體驗。
  • 解放日報:國家大劇院演與教齊頭並進
    秋高氣爽的北京今秋,落成不久的國家大劇院一派繁忙。奧運演出季接近尾聲,秋季音樂會、周年慶典系列演出、新春演出季、經典系列音樂會、首屆歌劇藝術節又將陸續啟動。這座世界最年輕的劇院用8個月的運營承納精彩文化演出的同時,更通過561場次藝術教育活動讓超過24萬人次的參與者享受到了一流的藝術教育與藝術體驗。
  • 聽他的音樂就像漫步畫展丨新京報×國家大劇院
    11月29日,國家大劇院將上演「圖畫展覽會」北京交響樂團樂季音樂會。《圖畫展覽會》看上去是個視覺盛宴,怎麼能和音樂聯繫到一起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他於1839年生於俄國的一個農村,父親是莊園主,從小他就在農莊的環境長大,這為他後來現實主義的走向奠定了基礎。「接地氣」的作曲家知道什麼樣的音樂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歡,所以他把現實主義元素和俄羅斯民間音樂融進了自己的作品。《圖畫展覽會》是他的代表作,靈感來自於一次畫作展覽會,會上的作品是由他一位已逝的朋友維克託·阿里山大羅維奇·哈特曼所畫。
  • 上海又一「黑馬」地標,被稱「世界建築奇蹟」,斥資20億美元修建
    尤其是在我們的建設方面,我們國家大部分的建築,大多數都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才建立而成的,這些建築在國外的建築專家眼裡,都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我們國家的建築師們,卻僅僅依靠著他們自己的一己之力,辛苦的將他們完成出來,做到了優秀,這一份驕傲和榮譽,是無法用話語來形容的。
  • 農村野豬「泛濫」,禍害莊稼還不能捕,專家出3招,老農哭笑不得
    面對這種情況,專家出3招,稱一定可以解決野豬的問題,農民可以放心地種莊稼,可老農卻哭笑不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專家出的這3招到底管不管用?1、給莊稼修建圍牆或者柵欄,阻擋野豬。專家建議可以沿著莊稼地修建一圈圍牆或者柵欄,這樣就能夠保證莊稼在生長的過程中,免遭野豬的破壞。
  • 大學生P圖讓建築「上天」 獲得靈感靠做夢
    原標題:大學生P圖讓建築「上天」「P圖大神」來自華師:技術靠日積月累 獲得靈感靠「做夢」大學校門動態起飛、校內建築上演人獸大戰、一張清明上河圖帶你逛遍大學校園……最近,因為上述腦洞大開的作品,華南師範大學2014級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學生崔永家火了,順便還帶火了不少廣州的校園建築。
  • 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中國人都在幹什麼?
    在21世紀有十大建築奇蹟,在這世界十大建築奇蹟當中,其中就有埃及的金字塔以及中國的萬裡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大概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這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築的陵墓跟中國人不同,古埃及他們選擇的是修築金字塔來將自己的陵墓進行保護。
  • 「海市蜃樓」中出現了秦朝的建築!科學家:不只是折射現象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曾有記載:登州海中時有雲氣,為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古人不解其因,將其歸為蛟龍之屬的蜃,突起而成的樓臺城廓,因而得名海市蜃樓。在傳統的東方文化裡,海市蜃樓充滿神秘,象徵著祥瑞和神聖,甚至被當成了仙境。
  • 秦始皇不僅為打仗修建「高速公路」,還為長生不老修建「立交橋」
    提起秦始皇修建「高速公路」,您一定會想到「秦直道」。公元前212年,有人上奏因道路不通,戰事所需糧草無法及時運抵。秦始皇急命蒙恬修建雲陽到達九郡的大道。公元前210年蒙恬被賜死,這條大道尚未竣工。其後,秦始皇死了,秦二世繼續修建。直到秦朝滅亡,也沒能完全建成。後來歷代都有進行修補,究竟何時建成無從考證。全長七百多公裡,供軍隊運輸糧草之用,一直到清朝還在使用。被稱做秦代的高速公路。秦始皇不僅修過「高速公路」,其實,他還修建過「立交橋」。眾所周知秦始皇一心想長生不老,所以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尋找神仙,求得仙藥。但他一直也沒找到仙藥。
  • 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時,中國人在幹什麼?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在21世紀有十大建築奇蹟,在這世界十大建築奇蹟當中,其中就有埃及的金字塔以及中國的萬裡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大概有著4000多年的歷史,這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築的陵墓跟中國人不同,古埃及他們選擇的是修築金字塔來將自己的陵墓進行保護。
  • 「漫步經典」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啟幕
    本報訊(記者  倫兵  田婉婷)7月11日晚,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系列音樂會在法國著名指揮家尼古拉·沙爾文與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的樂音中啟幕。    指揮家沙爾文曾於2018年攜手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成功上演了法國作品專場音樂會。
  • 全球9大仿生設計建築,每一個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一直以來,建築師都會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各個時代的建築都能找到受大自然啟發的證據。圖:#鳥巢,國家體育場# 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設計公司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的,中國人在其建成之前就為其取名為「鳥巢」。鳥巢通過網格結構將碗狀看臺、樓梯和屋頂融為整體。
  • 2020國家大劇院跨年迎鐘聲新年音樂會(時間+地點+門票)
    2020國家大劇院跨年迎鐘聲新年音樂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ID:501366786)  跨年迎鐘聲新年音樂會演出時間:2019.12.31 23:00  跨年迎鐘聲新年音樂會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音樂廳  跨年迎鐘聲新年音樂會演出票價:200
  • 老外評出中國最美的8大建築,除了鳥巢、中國尊,你還知道哪些?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外評出中國最美的8大建築,除了鳥巢、中國尊,你還知道哪些呢? 2、國家大劇院。這個特別的建築位於湖邊,是一個扁狀半橢圓形的樣子,當國家大劇院倒映在水中的時候,遠遠看過去就是一個完整的橢圓形狀。
  • 國家大劇院戶外直播「漫步經典」走進北京坊
    20日晚,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音樂會正在舉行戶外直播活動,市民當晚在北京坊這個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新生的文化藝術新地標中,體驗了「古典也時尚、高雅也親民」的戶外消夏音樂會。活動現場不僅有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弦樂四重奏演出,更有當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奏的「漫步經典」音樂會的大屏直播。國家大劇院戶外直播「漫步經典」走進北京坊 牛小北 攝當天,在主持人的導賞下,2018國家大劇院「漫步經典」音樂會戶外活動正式開始。
  • 詛咒秦朝暴政的民謠:民謠是世道人心的真實反映
    如二世而亡的短命皇朝——秦朝,就曾流傳過多首詛咒秦始皇暴政的民謠。 第一首:「渭水不洗,口賦起。」意思是,渭水河邊死者的鮮血還沒衝洗乾淨,朝廷的人頭稅又來了。 渭水河邊的死者,是指商鞅變法時,實行嚴刑酷法,一天之內在渭水河邊處決了七百多人,把整個渭水河都染紅了。口賦即人頭稅。秦人一出生,就得每年交一百二文錢的口賦。
  • 廣東發現一巨大黑洞,考察後眾人落淚,專家:終於找到了
    前言 我國的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有過無數的朝代更迭,曾經這片大土地上飽經風霜,當朝廷昏庸腐敗的時候,導致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就會有義士順應天運揭竿起義,對朝廷展開一系列的鬥爭,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但這些人之中,基本上都以失敗而告終。
  • 有哪些動物是天生的建築大師?
    除了我們人類,在自然界,有不少精通土力學和巖土工程的專家。就比如水獺,用樹的枝幹和石塊,在河道上可以建立一座微型水壩。水獺所提出的「高精度水壩製作技術」已經被動物莊園的科技處定級為SSS級技術,頒發了動物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可喜可賀。
  • 北交大大學生藝術團舉行國家大劇院專場交響音樂會
    圖為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國家大劇院專場音樂會現場。張先睿 攝    4月27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大學學生藝術團在國家大劇院舉行專場演出。據悉,這是國內首支高校大學生交響樂團在此舉行專場音樂會。
  • 比薩斜塔傾倒危機,頂級專家毫無辦法,卻被一小孩輕鬆解決
    比薩斜塔傾倒危機,頂級專家毫無辦法,卻被一小孩輕鬆解決大家都知道,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一處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這座斜塔修建於1173年,是用來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鐘樓而存在的,這斜塔先後兩次斷工,經歷了200多年才徹底的建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