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弢):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教授 彼得•福斯特 博士日前表示,原始新冠病毒類型相對集中地出現在美國抽樣患者體內,而並非中國武漢地區,福斯特 博士同時表示,目前病毒已進行兩次變異,最近一次變異周期比上一次時間縮短了50%。
日前,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篇新冠病毒溯源以及變異的研究論文。基於對來自全球160例感染者病毒基因組的研究,論文指出,目前新冠病毒大體分A、B、C三種類型,A類為原始病毒類型、B類從A類演化而來,而C類又是B類的變異類型。最原始的A類型病毒更多集中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感染患者身上,而並非中國武漢。對此,總臺記者對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團隊的帶頭人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彼得•福斯特教授第一時間進行了專訪。
福斯特教授指出,研究發現最原始的A類型病毒更多出現在美國西海岸地區,而中國武漢只有少數該病毒類型患者。「我們研究發現原始病毒類型,即原始病毒基因組,是我們稱為A的類型。這不是武漢或東亞最常見的病毒類型,在那裡只有少數的該病毒類型患者。是的,它(A類型病毒)是美國的主要類型。它最初是在美國西海岸地區出現。在美國,A型病毒仍然佔多數比例。」
福斯特表示,通過重建病毒基因組間的關係,以及對於人類以外群組——蝙蝠和穿山甲的研究,最終確定A類型為最原始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因此,重建病毒間的關係是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步,通過人類以外的群組來定位最早的病毒類型,我們使用的外群是蝙蝠。蝙蝠的冠狀病毒與人類的非常相似,並且確認最古老的類型是我們稱為A的類型,為證實這一點,我們還研究了穿山甲,而穿山甲有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毒株。因此,我們有三項證據表明A類型是最原始病毒基因組。」
福斯特指出,儘管「零號病人」身份或許成為永遠的謎團,但是研究能夠計算出大致的最初感染時間。「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零號病人出現在哪裡。但是我們可以從三種主要變異病毒間的關係計算出些科學的東西。當第一次感染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時候,我們計算出這應該是發生在2019年9月13日之後,但是在12月9日之前,儘管我們不確定確切的地點,但第一個感染病例很可能就出現在這個期間。正如我們所說,這是統計數據中95%的可信區間。」
福斯特教授強調,他的研究團隊已經把採樣數據從最初的160例,提升到三月底的1000例。根據擴大後資料庫的研究信息,教授的團隊已經計算出病毒變異周期的長短,而最近一次變異的周期大為縮短。「因此,擴展的資料庫使我們能夠計算病毒突變率,也就是病毒基因組變異周期有多快。目前判斷,它與去年10月或11月的原始病毒基因組越來越不同。在此擴展病例的研究數據中,有趣的發現是,在中國和日本以及東亞以外的病毒,變異的速度更快。在美國,澳大利亞或歐洲,它的變異要比在東亞的變異快很多大約提高了50%。」
福斯特指出,掌握了病毒的變異周期信息,可以指導政府更好地掌控封鎖措施的節奏。「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病毒的行為方式,希望我的研究有助於這種理解。因此,下一步就是利用DNA變異來開發不同的方法應對病毒。一種方法就是,如果我們現在了解病毒確切的出現時間,傳播速度以及變異速度,就可以在電腦模擬環境中更好地了解何時可以在相關國家中解除封鎖。」
福斯特教授強調,有關研究數據還可以用於防止病毒的二次暴發。「使用數據來解決病毒困擾的另一種潛在方法是防止病毒的二次暴發。以中國為例,如果解除封鎖後,仍然會偶爾出現感染病例的情況。這樣就需要立即查找病毒的來源,哪些人群是我們必須檢測並隔離的以防止病毒二次傳播。這正是我們的方法,通過科學的網絡方式,幫助定位未知的感染對象。」
對於疫苗何時能夠面世的問題,福斯特表示,儘管自己並非疫苗研發領域專家,但他相信大約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我不是疫苗專家,但我已開始和比我更有經驗的專家一起工作。根據專家們的說法,這將需要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也許那時我們就會有一個很有效的疫苗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