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蛇2》是2018年網絡大電影《大蛇》的續作,當年《大蛇》在上映後,獲得5000多萬人次觀看,網絡票房分帳超過5000萬。
本部片票房雖然遜色於前一部,但對比僅僅只有1650萬元的製作成本,可謂是藉此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網絡大電影,在這些年被反覆提及,不同於國外網絡大電影甚至比院線電影還要強勢的情況,國內的網絡大電影仍舊處於起步階段,人們比起在網絡上欣賞電影,更願意買票前往電影院,視聽效果更好。
況且,大部分網絡大電影由於製作投資較低,導致無論是質量還是特效,都遠遠不如院線電影。對於《大蛇2》這部電影,除極少數人為此給出好評,大多數人觀感仍是覺得該片質量較差。
《大蛇2》講述一場突如其來的海難後,使得航船上的眾人流落到一個無人知曉的荒島中。這座與世隔絕的森林中,隱藏著無數危險與殺機,史強怪獸藏匿其中,人性的黑暗也將在此展現。
男主的女兒剛剛上岸就被一條大蟒吞下,究竟男主是否能夠拯救出自己的女兒,並逃離這座荒島呢?
影片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現實中的動物被放大一百倍,如同蛟龍一樣龐大的巨蟒,碩大又醜陋的癩蛤蟆,肥美巨大的鼻涕蟲,一切的東西都遠超越人的想像,本片作為網絡電影,噱頭就是這些奇異的生物,用獵奇性去吸引觀眾。
但設定有趣也避免不了劇情拍攝的垃圾,部分演員的演技,是真的讓人無法直視。
特效製作的錢大概都花在怪物建模上了,細節則是一塌糊塗,整體主線為老套的荒野求生,父女親情,能夠清晰看出本片中殘留著其他電影的影子。
小成本的電影,之所以這些年都不曾興起,根本原因在於往往電影主線狗血,低俗化,粗製濫造似乎成為這類電影的標籤。低成本永遠不應該成為電影不好的藉口,真正有能力的導演,可以將每一分錢都最大利益化的使用,電影產業之所以會擁有無限可能,還不是因為中國電影是走在發展的道路上。
至於像《大蛇2》這樣的電影,製作人拍攝出來,靠其賺了一筆錢,但卻不考慮這種電影流通在市面上,將會給整個電影行業以一個速食,不重視品質,只為撈錢的導向。
《大蛇2》整體觀看感覺就是巧合,劇情的推動主要靠人物行動,莫名其妙的被抓了,又理所應當在這個時候死去,太多的巧合則無法讓觀眾形成代入感,電影過於虛假化。
比如女孩父親被衝上岸後,手中居然還留有對講機,且無數人在海浪中喪命,對講機都沒有壞。能夠生吞直升機的大蛇最後死亡結局居然是被火燒死。連怪物一般的巨蟒都在火海中喪命,女孩居然還有氣息。
邏輯上無法自圓其說,就留下了無數的BUG,對比於院線電影,如《侏羅紀公園》,兩者千差萬別。
《侏羅紀公園》有著一個完整的邏輯性框架,劇情的發展都是有前因後果,主演們完美地將人物的性格傳遞出來,觀眾為恐龍和人類的命運而擔憂,也痛恨於生物改造的出現。至於特效製作,非常好,讓人看到了栩栩如生的恐龍們。
同是科幻電影,院線電影和網絡大電影不可相比,這一情況出現的本質原因,其實並非投資的多少,更多的是製作者的心態。一個是為了呈現好的電影,講述一個好的故事,而另一個則希望藉此機會大賺一筆,完全不同的心態,才是決定電影命運的根源。
《大蛇2》的難以出彩的原因,也與它的刺激場面不夠刺激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這種孤島怪獸類電影,殺戮場面和大尺度的血腥逃亡,才是吸引這類觀影人群的主要原因。
可本片中因為網絡大電影本身上線需要不超過一定的尺度,並未有過多血腥畫面,觀眾在觀看該片後,無法真正體會巨蛇的恐怖,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最大的史前怪獸巨蛇,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殺掉多少人。
探險流落荒島,發現史前怪獸,從而開始荒野求生,這種套路化的電影,已經非常常見。大量模式化,固定化的東西都在本片中有所展示,劇本千篇一律很難讓觀眾產生新鮮感。本身網絡大電影就不如同類型院線電影拍攝的好,既然其他電影可以滿足觀眾看叢林逃亡的需求,為何要退而求其次選擇觀看遠不如它的電影呢?
《大蛇2》只適合在家中休閒無事時去自娛自樂,你若想在其中懂得人生的道理,也許只能夠看到父愛的可貴,至於其他的,本片並未詳細的展開。
但本質上來說,本片也算得上是網絡大電影新的嘗試,它開啟了一種新的模式,也的確有一部分觀眾觀看這部電影用來消磨時光,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證明網絡大電影是有發展空間的,我們可以加大對此方向的投資,爭取未來能夠有一部真正製作與劇本均佳網絡大電影的出現。從國外網絡大電影的發達程度,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方向。
網絡大電影與院線電影交叉發展,可以用院線電影拍攝大的IP,起到預熱和引流作用。觀眾在觀看院線電影後,有著一個不錯的體驗,自然會期待同一IP網絡大電影的上映,從而提高了人們觀看網絡大電影的次數。
總之,這部電影你如果不抱著過高的預期去觀看的話,或許觀感會比想像的要好。
至於《大蛇2》最終票房不錯,完全是依賴於它病毒化的網絡營銷,多個網絡平臺宣發,更是精準對接全國多家網吧的屏幕,目標均放在下沉城市以及鄉村,這樣的宣發量,最終讓製作人不僅收回成本,更是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