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衛生基本法 建議制定的基本法稱作「公民健康保健法」

2020-11-22 中國網

建議或意見類別(單選):

社會法

建議或意見主題:

制定衛生基本法

主要理由:

關於制定衛生基本法的建議

一、制定公民健康保健基本法是必要的

目前,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涉及公民健康保健的法律有9部,行政法規23件,還有大量的行政規章和地方法規,初步形成了公民健康保健的法律體系,從法律體系的邏輯結構上,需要制定一部統帥法律體系的綜合性法律,因此,我們認為,制定一部公民健康保健的綜合性法律,以連接憲法與以上衛生法律法規是十分必要的。

從我國的社會實際情況來看,教育領域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體育方面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所以制定衛生方面的基本法是有先例的。

二、建議制定的基本法稱作「公民健康保健法」

理由如下:

 1、公民健康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人權。在發達的一些國家如日本、義大利、英國等都將公民的健康權寫入憲法。我國的《民法通則》也明確規定了公民的健康權。

2、從立法目的上,該法應圍繞保護公民健康保健權而制定。過去,我們制定的一些單項衛生法律側重於對衛生事業的行政管理,對公民健康保健的權利規定的不夠,不明確,例如《食品衛生法》主要規定了食品衛生的各項管理制度,而對公民在飲食衛生方面的權力規定不夠,從而衝淡了立法目的。現在,公民在健康保健方面的權利受到侵害,在衛生法中很難找到依據,以至於不得不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等法律。從世界上發達國家立法的趨勢上看,在相關法律中,直接規定公民的權力和政府的責任是一個方向。

3、從該基本法所要統帥的法律來看,制定「公民健康保健法」比制定衛生基本法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公民的健康保健或者公民健康保健權的行使,涉及到醫療、預防、國境衛生檢疫、藥品、康復、計劃生育、勞動保護、教育等多個方面,但這些部門、行業、職業的相關工作都是為了保護公民的健康,都是為了實現公民的健康保健權。而使用「衛生基本法」的名稱,一是側重了衛生的行政管理;二是不能包容多個部門所涉及的法律、法規;三是給人一種印象:該法是衛生行業的法,但實際上卻不是。

三、該法的主要內容

根據法學和立法學的一般原理,我們認為該法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內容:(一)立法目的(二)基本原則(三)公民健康保健的權利與義務(四)公民健康保健的基本制度 1、預防保健方面的制度;(1)食品安全(2)傳染病防治(3)國境衛生檢疫(4)母嬰保健(5)愛國衛生(6)公共衛生(7)健康相關產品(8)環境保護等 2、勞動保護制度;(1)勞動安全與保護(2)職業危害與防範(3)職業危害的救濟 3、醫療保健制度;(1)從醫許可(2)醫療機構管理(3)醫療安全 4、藥品及醫療器械管理管理制度; 5、健康教育制度; 6、優生優育制度等(五)政府在公民健康保健中的職責(六)法律責任

四、從法律效力上,該法應該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形成憲法中的相關規定-公民健康保健法-單項衛生法-衛生行政法規的嚴密體系。五、該法應該原則而不要具體,不能以現有的衛生法規定為依據,而應該是該法頒布後,修改其他衛生法、法規;不能過多地考慮現有部門職能化分。舒處長: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建議,如有需要,可再給指示,或去商討。

聯繫方式(非必填):

我也要提意見建議 >>>>

相關焦點

  • 學者分析:挾裹「文化臺獨」的「文化基本法」
    廈門市臺灣學會研究員、副秘書長楊仁飛1日在華廣網刊文分析蔡英文上臺以來不斷推動的「文化基本法」立法工作。蔡版「文化基本法」是由特定政治立場、曲解臺灣歷史文化的人制定出來的,是服務「臺獨」目標的文化戰略工具,也是忽悠民眾、服務蔡英文執政的政治工具。
  • 韓國的公共衛生法律制度與應急管理體制
    (二)基礎性法律韓公共衛生基礎性法律共5部,分別為《健康檢查基本法》《衛生醫療基本法》《社會保障基本法》《低出生及高齡社會基本法》《食品安全基本法》。上述五部基礎性法律涵蓋群體和個人健康各個領域,基本建立起韓衛生立法宏觀架構,明確了韓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方向。
  • 慄戰書:堅定不移走「一國兩制」成功道路 確保憲法和澳門基本法...
    澳門回歸之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國家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我國憲法的效力及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憲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澳門基本法」)正式實施,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共同構成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 堅定不移走「一國兩制」成功道路 確保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全面準確...
    澳門回歸之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決定》,國家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我國憲法的效力及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憲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澳門基本法」)正式實施,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共同構成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 香港政務司長: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
    張建宗表示,國家憲法日即將到來,今年又正逢《基本法》頒布30周年,他希望借這個機會闡述《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讓讀者正確認識到國家與香港特區的關係,正確認識「一國」與「兩制」的內在重要性。他在文章中指出,《憲法》是香港長治久安的根基,只有深刻理解《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才能準確把握「一國兩制」制度。
  • 香港小學生在京參加基本法講座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劉歡)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學習團的百名香港小學生,13日在清華大學參加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所做的「何為中國人」主題講座,圍繞國家認同、基本法等議題展開學習交流。  張榮順向香港小朋友重點介紹了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情況。
  • 香港中學生需接受51小時《基本法》教育 培養正確國家觀念
    據新華社5月27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全面準確貫徹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教育局5月31日正式公布《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擬定稿,其中建議學校在現有的初中中國歷史、生活與社會、歷史及地理等科目中,涵蓋共51小時《基本法》教育。
  • 營銷無國界《華為營銷基本法》出版發行
    在北京圖書大廈《華為營銷基本法》新書讀者見面會上,該書作者劉春華說。《華為營銷基本法》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年度主推經管類暢銷類書籍之一。2019年雙「十一」期間,該書位列京東「讀書合伙人」經管圖書排行榜第2位。「營銷和科技一樣,是沒有國界的。它們的目標在於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 我國《畜牧法》是農場動物保護的基本法,但缺失動物福利的概念
    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可謂是農場動物福利保護的基本法,然而該法缺失了動物福利的概念,大多數保護動物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的各種利益。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畜和禽以外的農場動物福利保護問題。在法律層次上,我國還沒有關於動物屠宰的法律,只有在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層次上有一部《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但可以看出該條例並不能包括所有農場動物。
  • 香港律政司首次舉辦基本法頒布法律高峰論壇
    中新社香港11月17日電 (記者 曾平)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為讓社會大眾正確理解「一國兩制」,認識憲法和香港基本法,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17日首次就《基本法》頒布舉辦法律高峰論壇。《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法律高峰論壇當天以線上方式舉行。
  • 香港知名法律專家:基本法為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發揮重大作用
    新華社香港4月3日電(記者周文其、蘇萬明、方棟)在香港基本法頒布30年之際,多位香港知名法律專家於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回歸祖國20多年來,基本法為維護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發揮了重大作用,未來香港各界應該繼續全面理解、尊重、落實基本法
  • 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首次舉辦基本法頒布法律高峰論壇
    本報香港11月17日電  (記者陳然)今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30周年,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17日首次就基本法的頒布舉辦法律高峰論壇,旨在讓社會大眾正確理解「一國兩制」,準確認識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的關係。
  • 平安人壽新「基本法」來了 待遇、關懷、管理三個維度全面升級
    此次是傳統保險營銷渠道(代理人)的核心體制——「基本法」。據了解,平安人壽本次「基本法」升級,針對的是公司全體壽險代理人,主要體現在三大維度:待遇升級、關懷升級、管理升級。其中,待遇升級覆蓋新人、績優、主管三類人群。  「基本法」為什麼要改?  「基本法」指的是保險公司對代理人展業、晉升及獎懲等方面的管理辦法。
  • 哪些「公職人員」需宣誓效忠特區、擁護基本法?林鄭月娥:仍在研究
    林鄭月娥表示,《國安法》所指的「公職人員」需要宣誓效忠特區及擁護基本法,範圍比國家憲法及基本法第104條的要求更廣,所以政府仍在小心研究,而她在訪問中只是提出一些過去曾討論的劃分方法,包括與政府有關係、正接受政府資助,或者一些正透過政府賦權和立法運作的機構等。
  • 夏驚鳴:華為基本法就像一本管理教科書,專治組織變革不適症
    我個人認為,當年「華為基本法」最大的作用就是實現了「團隊複製」——管理建設背後都是人,首先人需要想清楚,達成共識,從而支撐「系統複製」——明確了指導思想,按照指導思想去行動。從這個角度理解,華為基本法從三個方面實現「團隊複製」,我們也稱之為企業文化及其建設過程。 1.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居民」VS「公民」香港一般多談「居民」而少提「公民」,《基本法》也幾乎是以「香港居民」作為特區主體。問題是,兩者明顯有別——前者意指固定居於某地的人士,後者則指具有某國國籍而且享有該國憲法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的人民——但偏偏,基於「一國兩制」的特殊性,以及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複雜性,《基本法》主要採用「居民」而非「公民」概念。
  • 民政部對「關於論證制定科技社團法的建議」的答覆
    民函〔2019〕777號金紅光代表:您提出的「關於論證制定科技社團法的建議」收悉。您在建議中提出的我國科技社團存在自身發展能力有待提高、社會職責不明晰、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問題非常具有針對性,我們與中國科協相關部門對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