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戰爭!外媒稱中國軍用機器人技術潛力巨大

2020-12-07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 日本《每日新聞》8月24日刊登記者大治朋子發自耶路撒冷的一篇文章,題為《軍用機器人技術已開始擴散至全世界》,摘要如下:

以色列在人工智慧軍用機器人開發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水平。2001年「9·11」襲擊發生後,美國一直將重心放在與不擁有高技術武器的恐怖分子之間的「非對稱戰爭」上。但出於對抗不斷推進新軍事體系研發的俄羅斯和中國的需要,美國也在被迫加速技術革新。由此導致在軍民兩方面都熱火朝天的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競爭擴展到軍用機器人領域。

「我兒子在步兵服役。兒子出生的時候我本以為,等他長大了進入軍隊的時候,處於戰鬥最前線的將是機器人,他則負責操控機器人。」說這番話的是與以色列軍方合作進行技術研發的本古裡安大學機械工程系機器人研究所主任阿米爾·沙皮拉。他不僅僅是對武器自動化的進展抱有不滿,甚至說「要是有能夠認識到給士兵們帶來風險而自動實施攻擊的機器人就好了」。他強調的是必須擁有包括攻擊功能在內的全自動戰鬥機器人。

以色列的面積只相當於日本的四國地區,人口830萬。被敵對的阿拉伯國家環繞的以色列一直以來憑藉先進技術壓制著阿拉伯的大軍。優秀的新兵不斷充實軍隊的研發部門。年輕人退伍後在企業或大學裡繼續從事研發工作,再將技術和效益返還軍隊。這種軍產一體的技術循環體系支撐著以色列的技術革新。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10年到2014年,以色列出口的無人機達到165架,排名第二的美國是132架。美國在一戰期間就開始研發無人機。雖然在越戰中就使用了無人機搜集情報,但軍方並未充分認識到這種設備的必要性,於是凍結了相關的研發工作。同樣是在上世紀60年代,以色列迫切想要了解鄰國埃及的軍備情況。之後有著「無人機之父」之稱的時任以色列軍方情報負責人在從美國購買的無線電遙控飛機上安裝了攝像頭並將其用在偵察行動中,取得超乎預期的效果。從那時起以色列開始傾舉國之力研發無人機。到1984年時,以色列的技術之發達已經到了可以向美國出口無人機的地步。

陸上機器人車輛的開發也起步較早。以色列在2004年加入了美國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機器人賽車研發項目。4年後就實戰部署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準自動軍用車輛。

與軍方合作進行人工智慧研發的巴伊蘭大學計算機系高級研究員諾亞·阿格蒙說:「在不遠的將來,一個人操作數十個,甚至有望操作數百、數千個機器人的時代就將到來。」

一旦下達任務,機器人「群」就會自動交流並分配工作。隧道或是核電設施這種難以遠距離操作的工作現場,操作員就可以讓距離更近的機器人將指令以接力的方式向更深的位置傳遞下去以完成作業。全世界像阿格蒙這樣的研究人員激烈競爭的就是用來下達最準確指令的「決策支援軟體」。據說一旦有了這種軟體,同時在陸海空活動的多個機器人便可以由一個人操作。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2014年全球的軍事支出比前一年減少0.4%,但與無人機有關的支出卻呈直線上升趨勢,達到64億美元。該研究所預測,從2014年開始的10年間,(無人機領域的)支出將保持年均5.5%的增長,到2024年達到100億美元的規模。

美國近來在無人機出口和研發領域的政策調整也促進了相關市場的擴大。美國政府於2015年2月宣布放寬可搭載武器的無人機出口限制。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在2015年12月的演講中表示,2017年度預算中將編入120億到15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和自動武器的研發、組建人與機械合作行動的戰鬥部隊。以色列旨在建設的士兵與機器人混成編隊也是來自同一概念。

沃克的演講中談到了「敵國」技術可能趕超美國的危險。他提出,隨著軍事機器人的研發,俄羅斯將成為「復興的大國」,中國也是「擁有強大潛在技術研發實力的國家」。

據沃克說,俄軍總參謀長近日表示「將在不遠的將來創建完全由機器人組成的部隊」。另一方面,中國以「低價格」為武器擴大了出口。中國產無人偵察機「翼龍」的售價約100萬美元,只有美國死神無人機的約三十分之一。

美國科學家史蒂芬·奧莫亨德羅指出:「(各國的)軍隊都想儘早裝備比敵人更強大的(機器人)系統,這可能讓系統研發的速度超出預期,引發軍備競賽。」(編譯/劉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為201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中國「利爪」無人戰車。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李大光:軍用機器人衝擊現代戰爭倫理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軍事安全領域的需要,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大量被應用於軍事與安全領域。可以說,機器人戰爭早已不再遙遠。然而,機器人戰爭面臨著倫理問題,相關法律卻是一個空白。因此,為機器人作戰立法是國際社會面臨的緊迫課題。巨大的軍事潛力,超人的作戰效能,預示著機器人在未來戰爭舞臺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機器人自20世紀60年代在印支戰場嶄露頭角以來,日益受到各國軍界的重視。
  • 研發軍用機器人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如果對研製具有殺人能力的智慧機器人不加以限制,總有一天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全自動」的「殺人機器人」走上戰場,並自主決定著人類的生死。 3.精準敵我識別如何做到? 從冷兵器時代至今,由於敵我識別不暢導致的誤傷,一直是戰場上難以避免的問題。現代戰爭中往往會使用技術手段來避免誤傷,但如果想要讓軍用機器人完全自主行動,需要解決的問題還要更多。
  • 中國軍用智慧機器人發展到非常高的程度
    打開APP 中國軍用智慧機器人發展到非常高的程度 發表於 2019-07-02 15:33:51 從目前各國軍用機器人的研發與使用現狀來看,機器人「參軍」已是大勢所趨。軍用機器人屬於特種機器人,主要作用分為:偵察和觀察、直接執行戰鬥任務、指揮控制、後勤保障等。今天,機器人網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常用的幾款軍用機器人。
  • 美軍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已投入戰場,戰爭機器人將是未來的主流
    戰爭機器人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機器人作戰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研究未來戰爭的重點,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戰鬥機器人,美國福斯特-米勒的魔爪機器人已在美軍參與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執行了數以百計的作戰任務,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下這款全新的作戰武器-美國Foster-Miller 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美國「陸軍技術」網站2014年1月20日發表了貝勒奈西·貝克的文章:The Terminator myth:why military robots aren’t human-shaped。文章指出,雖然軍用輪式、履帶式和飛行模式的機器人已經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但是軍用人形機器人的部署日期至今難以確定。
  • 捷克機器人減速器_機器人robot一詞是在由捷克作家首先提出的 - CSDN
    (五)軍事機器人是21世紀各國軍事安全重點戰略:蒂爾集團稱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研發投入和採購需求將達到940億美元。軍用機器人強國包括美德英法意以日韓,這些國家不僅在技術處於研究的先列,其產品已經在軍事上有了實際運用;我國與這些強國的技術差距明顯,受政策支持,軍事機器人相關企業發展前景明顯良好,可能成為企業未來強勁的收入保證。
  • 商用機器人行業發展報告
    (五)軍事機器人是21世紀各國軍事安全重點戰略:蒂爾集團稱未來10年全球無人機研發投入和採購需求將達到940億美元。軍用機器人強國包括美德英法意以日韓,這些國家不僅在技術處於研究的先列,其產品已經在軍事上有了實際運用;我國與這些強國的技術差距明顯,受政策支持,軍事機器人相關企業發展前景明顯良好,可能成為企業未來強勁的收入保證。
  • 中國與東南亞視頻網站技術合作潛力巨大
    近日,中國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開通了泰語官方帳號,並上架了一款能提供泰語和英語兩種界面的手機應用程式。近年來,包括騰訊、愛奇藝等中國視頻網站,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東南亞視頻網站技術合作。 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55億。根據淡馬錫、貝恩諮詢等聯合發布的報告,2020年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
  • 國內無人機需求廣闊,無人機在軍用方面擁有強大動能與潛力
    世界上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基本都已開啟軍用無人機研發與應用,而沒有這個能力的國家,也在積極從別國購買,展現出高度的熱情。   就現實情況來看,美國和中國無疑是軍用無人機研發、應用方面的佼佼者。其中,美國無人機市場軍用無人機佔九成份額,在無人機研發投入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是軍用無人機領域的絕對霸主。而我國則擁有最大的無人機市場。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據報導,韓國國防部前些日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以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增強武裝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並預計這類仿生機器人將於2024年進入到韓國軍隊服役。   其實許多國家都有把機器人運用在戰場上的想法,除了以色列外,美國與俄羅斯都有多款作戰機器人出現,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軍事強國也開發出了自己的作戰機器人平臺,但這些機器人目前都還未在戰場上直接較量,未來這些機器人還大有代替士兵甚至坦克裝甲車的趨勢,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作戰力量,那麼作戰機器人為何會像無人機一樣風靡全球呢?
  • 獵戶星空入選甲子光年「2020中國最具商業潛力機器人企業」榜單
    2020「甲子引力」大會於2020年11月14日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重磅開啟,大會現場,甲子光年評選出了「數據智能」、「企業服務」、「機器人」三大領域榜單,旨在表彰擁有核心技術實力、積極推動科技賦能行業優秀科技企業。
  • 87周報:OPPO發布新一代AR眼鏡;蘋果高管稱AR設備擁有巨大潛力
    蘋果高管表示AR設備在現在與未來都擁有巨大的潛力 在最近接受CNET的採訪時,蘋果VR/AR計劃負責人Mike Rockwell表示,AR在今天存在的設備和明天可能存在的設備中都有巨大的潛力。
  • 外媒:中國發射新軍用通信衛星 將重啟載人航天
    芬蘭「環球時代」網站12月10日文章稱,中國當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該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有助於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輸業務,為中國軍方提供安全的聲頻及數據通信。當天0時4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重5200千克的「中星1C」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
  • 甲子光年「2020中國最具商業潛力機器人企業」榜單揭曉!獵戶星空入選
    2020「甲子引力」大會於2020年11月14日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重磅開啟,大會現場,甲子光年評選出了「數據智能」、「企業服務」、「機器人」三大領域榜單,旨在表彰擁有核心技術實力、積極推動科技賦能行業優秀科技企業。
  • 美軍擬建「星際迷航式」軍用空間站:最終或派駐軍人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美國太空軍項目不斷推進,五角大樓正計劃建造一個「星際迷航式」軍用空間站。據英國《太陽報》網站7月3日報導稱,五角大樓希望在太空中創建一個「獨立自足、自由飛行的軌道前哨基地」,以用作試驗軍方太空項目的一個中心。
  • 焊接機器人品牌齊聚天津工博會-機器人展 焊接機器人市場發展潛力大
    歷屆參展機器人企業有:ABB、KUKA、YASKAWA、FANUC、川崎、松下、OTC、西門子、優傲、廣州數控、瀋陽新松、中國航天、南京埃斯頓、安徽埃夫特、北京遨博、上海柴孚、廣東伯朗特等。近些年,伴隨著自動化生產需求的不斷釋放,以及人口紅利因素影響的持續加大,我國工業機器人迎來了迅猛發展。
  • 外媒:國際空間站或首次出現人造重力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外媒稱,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所長奧列格·奧爾洛夫10日表示,俄羅斯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將安裝用於產生人造重力的離心機。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10日報導,奧爾洛夫稱:「我們製造出小型離心機,展示了用這一方式模擬人造重力的潛力。小型離心機將在能量火箭太空公司目前正在研製的國際空間站太空艙中,用於產生人造重力。」今年5月,有消息稱,俄羅斯在根據美國「比奇洛可擴展活動艙」(BEAM)研製充氣艙。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和發展前景市場潛力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國民航業無人機擁有者中個人用戶佔總體的87%,比2018年下降1.6個百分點;企業、事業、機關法人單位用戶佔總體的13%,比2018年上升1.6個百分點。綜合來看,我國民用無人機在企業、事業、機關法人單位的應用方面,市場潛力還有待挖掘。
  • 機甲戰士身懷「十八般武藝」,軍用地面機器人戰場各顯神通
    幾乎同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獲得合同,著手研製能夠挖掘大型隧道的蚯蚓機器人。去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披露,2025年俄羅斯有可能製造可執行戰鬥任務的多功能機器人團隊。在此前後,一些國家的誘餌機器人、陸空兩棲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多體海洋機器人、雙翼飛行機器人等,或推出概念,或實體面世,有的地面機器人已經列裝服役。那麼,地面機器人為何有如此吸引力?各國軍用地面機器人發展到了哪種程度?
  • 谷歌新收購的瘋狂軍用機器人
    谷歌上周末收購了軍用研究機器人製造商Boston Dynamics,這是谷歌過去六個月所收購的第九家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在其官方網站上展示了9款機器人,其中有一部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