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已投入戰場,戰爭機器人將是未來的主流

2021-01-13 武器大講堂

戰爭機器人將會是未來的主流

機器人作戰一直以來都是各國研究未來戰爭的重點,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戰鬥機器人,美國福斯特-米勒的魔爪機器人已在美軍參與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執行了數以百計的作戰任務,今天武器大講堂和大家分析下這款全新的作戰武器-美國Foster-Miller 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

美軍Foster-Miller TALON 軍用作戰機器人

機器人相對於士兵來說,不會飢餓,在戰場上不懂害怕,不會忘記或者是違背上級命令,因此它們比人類士兵更加優秀,所以在這個項目出來之後,美國政府認為在未來10年內機器人士兵將成為美軍的主力。

魔爪機器人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小型遠程操作車輛,可以用於從偵察到戰鬥的各種任務。這款機器人可以穿越沙子,水,雪地和爬樓梯,能夠勝任這個能力的只有履帶行動裝置了,

魔爪機器人屬於履帶式軍用機器人,早期的版本主要是為了在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用來執行清除簡易爆炸裝置和地雷的高危行動,所以在底盤之上配備的是機器人手臂,配備機器人手臂的版本在把手臂收起時長86.4釐米,寬57.2釐米,高27.9釐米,離地距離為7釐米。

機械手臂可以360°旋轉,上面配備有夾子,麥克風和揚聲器等等,通過雙向無線電或光纖連接到一個防水的操作員控制單元進行控制,這個控制器採用四屏顯示器,通過鎳氫充電電池供電,操作員可以在最遠1000米的距離之外控制這款機器人。

在機器人上還配備有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用來檢測氣體成分,化學成分,輻射和溫度等等,基本上可以執行任何對人類有大傷害的任務。

這個手臂的負荷能力也不俗,手臂可以承載45千克的有效載荷,拖曳能力達到了340千克,具有驚人的救援和處理爆炸高危品的能力,所以在戰場上既能夠處理埋伏的炸彈、易爆品等,也能在槍林彈雨中執行救援傷員的任務。配備操作手臂版本的魔爪機器人也被稱為常規魔爪機器人。

當時美軍將這款機器人送到阿富汗戰場,發現這種機器人除了執行簡易的掃雷任務和救援任務之外,這款機器人還具有衝鋒陷陣的潛力,後來測試發現魔爪多用途機器人的射擊精度相當驚人,當時測試發現如果一名神射手能準確擊中300米外籃球大小目標的話,魔爪機器人就能擊中同等距離但只有5美分硬幣大小的目標。

可見它的精度非常高,所以美軍就提出了開發武裝機器人的技術指標,以常規魔爪底盤作為平臺,安裝上武器的機器人被稱為SWORDS版本,也就是被大家熟知的利劍魔爪機器人。

利劍魔爪機器人可以安裝一挺M249型5.56毫米機槍,或者M240型7.62毫米機槍。除了機槍之外,還額外加裝M16系列突擊步槍與M202-A型火箭彈發射器,因而這款機器人能連續向敵方發射數百發槍彈及火箭彈。

利劍版本沒有那麼多的自動化,畢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必須由士兵使用小型控制臺遠程指揮並發射武器。

動力上,魔爪機器人不像遙控臺一樣採用鎳電池,而是採用2個標準的300w容量鉛電池,續航時間能達到4個小時,其最大的行駛速度為8.37km / h,因此配備的主電池能讓它擁有以8.4千米的時速持續行走約32千米的能力。

也可以選配其他的電池和備用電池,例如配備上備用的鋰電池,續航時間能達到4.5個小時,因此合一塊能夠達到接近8個小時的續航時間,在待機狀態下,單獨使用鋰離子電池供電,最多能待機7天,對於快節奏的戰場來說,完全夠用了。

越野能力上,可以爬43°的樓梯,通過45°的側坡和38釐米的積雪或碎石,並且能穿過巖石堆。機上的攝像頭最多可以安裝7個各種類型的高清攝像頭和紅外攝像頭,能為士兵提供彩色,黑白,紅外或夜視畫面,以便從安全距離識別和引爆可疑物體。機上的設備可以承受反覆的清洗消毒,因此能夠在受汙染的區域長時間工作。

魔爪軍用機器人是美國為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需要而設計的,美國軍方對它寄以很大的厚望,認為1臺機器人就能抵上幾個甚至十幾個人類士兵。目前已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場部署,也有一部分部署在陸軍國民警衛隊中。

這款機器人作為軍用機器人,跟民用的其它機器人相比,它無法自行活動,必須靠人類士兵通過無線或者光纖網絡遙控指揮才能完成移動、監視和射擊等所有動作,所以安全性還是靠得住的。

隨著不斷完善,美軍認為它們將能完全自動化,比人類士兵以更快的速度觀察、思考、反應和行動,因此在一次升級中就加入了這些,不過當時升級軟體之後的一臺利劍把槍口瞄準美軍操作者,造成敵我不分的窘境,後來進一步優化將這個缺陷處理掉。

可以說,未來的現代化戰爭中機器人將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無所畏懼,能力出眾,如果哪一個國家能夠在這個領域達到巔峰,我想未來的世界或許將會變得超乎想像,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李大光:軍用機器人衝擊現代戰爭倫理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軍事安全領域的需要,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大量被應用於軍事與安全領域。可以說,機器人戰爭早已不再遙遠。然而,機器人戰爭面臨著倫理問題,相關法律卻是一個空白。因此,為機器人作戰立法是國際社會面臨的緊迫課題。巨大的軍事潛力,超人的作戰效能,預示著機器人在未來戰爭舞臺上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機器人自20世紀60年代在印支戰場嶄露頭角以來,日益受到各國軍界的重視。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其實許多國家都有把機器人運用在戰場上的想法,除了以色列外,美國與俄羅斯都有多款作戰機器人出現,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軍事強國也開發出了自己的作戰機器人平臺,但這些機器人目前都還未在戰場上直接較量,未來這些機器人還大有代替士兵甚至坦克裝甲車的趨勢,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力作戰力量,那麼作戰機器人為何會像無人機一樣風靡全球呢?
  • 最先進人形機器人在美亮相 「不死鐵漢」將上戰場
    從目前軍用機器人的作戰領域看,主要分為4類,即:水下軍用機器人、地面軍用機器人、空中軍用機器人和空間軍用機器人。  數據顯示,2004年美軍僅在兩大戰場部署了163個地面機器人士兵,2005年達到1800個,2006年又增加至4000個,2007年8月已經超過5000個,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
  • 機甲戰士身懷「十八般武藝」,軍用地面機器人戰場各顯神通
    在整個敘利亞戰爭中,論規模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戰鬥,卻開啟了地面機器人「組團」作戰的先河,凸顯了正在崛起的機甲戰士的重要價值。有學者甚至將這次戰鬥的意義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戰役相提並論——那次戰役中,坦克第一次被投入實戰,開創了新的陸戰格局。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原標題:軍事對抗已從物理戰場拓展到認知戰場,從有形戰場擴展到無形戰場,「制腦權」的較量正向我們走來——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隨著腦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大腦為載體,以認知空間為作戰空間的新的戰爭形式在悄然打響。
  • 人工智慧會成為殺人機器人嗎
    能夠自主運作的軍用機器人被歸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LAWS),目前 ,各國發展的無人飛行器、無人地面車輛、無人水面艇等能夠自主運作的武器系統,在某種程度上都屬於LAWS的範疇。這些武器裝備體現出了較高的應用價值。 被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的軍事機器人必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促進軍事理論、體制編制、作戰人員、戰法戰術等多方面的變革,使未來戰爭呈現出「無人化」「智能化」的特點。
  • 研發軍用機器人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
    如若對軍用殺人機器人定義為「不需要人類幹預,或者只需要遠程要求,即可在戰場上完成軍事行動的自動機械」的話,自動炮臺、掃雷機器人、軍用無人機均可以包括在內。而且,這類事物活躍在戰場上的時間遠比人們想像中長,機器人「殺人」,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二戰時期,德軍曾經研製過一種名為「歌利亞遙控炸彈」的反坦克武器。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在仿生機器人研究方面,儘管各國進度不一,但對軍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各國起步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1世紀初。伊拉克戰爭中, 「背負式機器人」投入實戰,憑藉其行動的靈活性和環境適應性,引起世界各國關注。之後,各國對軍用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雨後春筍般展開。
  • 未來的戰爭什麼樣?除了機器人,還有基因編輯的「超級戰士」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英國國防部一份最新報告,未來戰爭可能會由機器人和通過基因編輯和藥物增強的「超級戰士」來作戰。
  • 神奇的納米機器人
    納米機器人技術在當時只是一種科學幻想,但如今已出現在現實世界。 目前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屬於第一代,是生物系統和機械系統的有機結合體,可注入人體血管內,進行健康檢查和疾病治療;第二代納米機器人是直接從原子或分子裝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納米尺度的分子裝置,能執行複雜的納米級別的任務;第三代納米機器人將包含強人工智慧和納米計算機,是一種可進行人機對話的智能裝置。
  • 俄組建戰鬥機器人部隊,AI軍事化將成主流?|新京報專欄
    文 | 李厚何據俄羅斯媒體11月23日報導,俄羅斯準備在2025年前組建能夠完成作戰任務 的戰鬥機器人部隊。俄新社援引俄國防工業系統人士的話說,俄將於2020年開始制訂「機器人部隊組建任務」路線圖,其中明確了組建戰鬥機器人部隊的目標,提出在2025年「必須完成戰鬥機器人的開發和測試」,稱「唯如此,才能著手將這些機器人組合到自動化戰場系統中去」。消息人士稱,軍隊已做好組建和部署戰鬥機器人部隊的準備。
  • 西媒:未來士兵將成機器人的「牧羊人」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網站2020年12月28日發表了題為《未來士兵:控制一群機器人的「牧羊人」》的文章,作者為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讓-克裡斯託夫·諾埃爾,文章認為,未來的士兵可能是控制一群專業機器人的「牧羊人」。他可以為每臺機器人分配一個特定的任務。
  • 俄羅斯動作真快:把「戰爭機器人」派上戰場!實戰0傷亡獲勝
    所以長期以來,各國都在致力於尋求一種方式,儘可能地降低戰場傷亡。現代戰爭,相較於冷兵器時代,戰場傷亡率的確已經是下降太多了。大面積人與人正面衝突少了,大多數現代武器是通過遠程或超視距作戰方式,武器威力強大,但通常都是針對敵方高價值目標實施打擊,目的是讓敵軍喪失戰鬥能力,而非要打死多目標敵人。
  • 開放機器人自主開火權還為時尚早
    他表示:「我猜測在未來,如果我們有一支12萬人的軍隊,其中3萬將是機器人。」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往往首先被用於軍事目的,而代表當今科技最高水準的機器人早已被各國軍方瞄準。無人裝備以及具備自主能力的無人化裝備(即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在戰場上出現。但由軍隊高層做出這樣明確的公開表態,指出未來所佔比例,還尚不多見。
  • 機器人戰士可能主宰未來戰場,但指揮它們的人一定要小心
    機器人用於戰爭,最早出現於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用機器人參與運糧、作戰,只不過,那時的機器人是純機械的。現代機器人用於戰爭,大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嘗試了。用機器人代替士兵有許多好處,最大優勢是可以避免人員傷亡
  • 展望未來十大武器:單兵外骨骼 機器人能思考(圖)
    在這些實際作戰中,美軍往往依靠大規模應用先進軍事技術,取得巨大的戰場優勢。為了保持這種優勢,美國軍方加緊在技術創新上做文章。美國《國家防務》雜誌近期發表文章,預測了未來戰爭中必須掌握的10種概念武器。1高速靜音直升機阿富汗戰場上,美軍特種部隊一架MH-47運輸直升機曾被塔利班擊落,機上30名士兵全部陣亡。這起事件讓美軍意識到,在下一場戰爭中,更快、更安靜、更安全的直升機是必需品。
  • 俄將建戰爭機器人部隊,代替人類士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媒體援引俄軍工企業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俄羅斯2025年將出現第一支多功能機器人部隊,未來將在戰場上代替人類士兵。 來自軍工部門的消息人士對俄新社說:「到2025年,我們應當在基礎和實驗設計層面完成這項任務,然後將這支機器人部隊納入現有的武裝部隊自動化指揮體系。」
  • 機器人戰士成本低戰力強?專家:開放其自主開火權為時尚早
    軍事觀察   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近日表示,機器人很快將在軍隊中佔很大比例。他表示:「我猜測在未來,如果我們有一支12萬人的軍隊,其中3萬將是機器人。」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往往首先被用於軍事目的,而代表當今科技最高水準的機器人早已被各國軍方瞄準。
  • 1分鐘射出1000發,戰鬥機器人有何優勢?
    一直以來,各國都在努力避免戰爭,因為戰爭不僅會耗費大量的資金,還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在和平年代中,美國可以說是作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美軍愛惜士兵性命是十分出名的,這一方面是因為美軍兵源不足,而且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士兵也不容易;另一方面是因為士兵陣亡後,軍方需要支付大量的撫恤金。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文章指出,雖然軍用輪式、履帶式和飛行模式的機器人已經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但是軍用人形機器人的部署日期至今難以確定。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開發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也與研發資金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谷歌公司開始介入這一行業,將有望加快軍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