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人形機器人在美亮相 「不死鐵漢」將上戰場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今年7月,一款號稱「世界最先進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在美國亮相,1.9米高的它就像個不死的鐵漢,能直立行走、能對付複雜地形、能抗擊外力衝擊。

  這款由美國武器合約商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軍研製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再次激發了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熱情和想像。《機械公敵》、《終結者》這些電影裡機器人「逆襲」和人類站在同一戰場對決的情節也因為「阿特拉斯」的真身而復活。除了熱情,公眾對機器人還有一種由來已久的莫名恐懼。

  美國媒體報導,根據美國國會規定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戰鬥將使用機器人士兵。而美國《未來學家》預測,到2020年戰場上的機器人數量將超過士兵的數量。

  未來的戰場上肉體是否將最終完全退出,交由這些不會飢餓不會痛苦的鋼鐵戰士去拼殺?這些被設計出來的機器是否可能有一天「反咬」人類一口?而無人化戰爭到底是減少了人的傷害,還是降低了戰爭門檻帶來更多的死亡?

  「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來了!

  以希臘神話裡力大無窮、可雙肩支撐蒼天的擎天神阿特拉斯命名,機器人「阿特拉斯」確實比以往亮相的機器人帶來更多驚喜

  「阿特拉斯」身高1.9米、體重150千克——重量幾乎是人體的兩倍,身軀由頭部、軀幹和四肢組成,「雙眼」由兩個立體感應器構成。「阿特拉斯」和人類的行走方式一樣,除了能夠直立行走,還能單腿站立。

  從波士頓動力公司發布的最新視頻來看,「阿特拉斯」攻克了機器人在複雜地形上實施遙控穿越的技術難題。

  「阿特拉斯」能夠在傳送帶上大步前進,躲開傳送帶上突然出現的木板;還能從高處跳下穩穩落地,兩腿分開從陷阱兩邊走過,然後跑上樓梯;而當側面的大球撞來時,「阿特拉斯」巋然不倒。

  「阿特拉斯」的表現,讓公眾對它應付戰場上複雜情況的能力有了信心。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項目經理吉爾·普拉特說,該機構希望「阿特拉斯」在災難的惡劣環境中也能行動自如,比如能開門、爬樓梯和移動等,也希望它能使用從螺絲刀到救火車之類的工具。

  目前,關於「阿特拉斯」的用途並沒有明確的官方表態。有專家猜測,「阿特拉斯」或將在用於危險環境下進行救援工作,或是用在後勤補給和維修保養作業等領域。

  為了更好地開發「阿特拉斯」的能力,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資助舉辦了一個為其開發應用軟體的挑戰賽,今年已有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等機構的7支隊伍脫穎而出,並於明年12月進行決賽,其中在模擬場景中用機器人救援表現最棒的隊伍將獲得200萬美元大獎。

  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嗎?

  人類士兵有像《日內瓦公約》這樣的司法條約來指引,不會飢餓、不會傷心的機器人有什麼樣的新的倫理準則和指導原則進行約束,確保這些鋼鐵戰士不會濫殺無辜

  正因為這樣的疑問沒有得到有效的解答,關於軍事機器人倫理的大討論從未停止,而「阿特拉斯」的出現,更再次提醒了公眾,也許「潘多拉盒子」即將或者已經被打開。

  一直以來,公眾為阻止這個「盒子」被打開作了不少努力。

  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機器人三原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

  然而,不少專家擔心這三原則正在被破壞。

  英國專家喬迪·威廉斯就指出,人類已擁有製造自動殺人機器人的能力,這種技術破壞了絕對不應被越過的道德和倫理界線。而謝菲爾德大學人工智慧教授諾埃爾·夏基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武器的自動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即便是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也會缺乏人類所擁有的一種微妙的判斷和拿捏能力——如何在獲得軍事優勢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平民傷亡。

  然而,他們的擔憂都建立在一種假設上——假設軍事機器人已經從現在的半自動狀態實現了全自動。

  雖然「阿特拉斯」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之一,但是「阿特拉斯」本質仍是一個須輸入軟體的軀殼,有後端遙控,並未實現完全的人工智慧。

  「目前機器人僅僅能夠自主識別,但是遠遠未達到自主思考的水平。」機器人與工作自動化實驗室的王衛軍博士告訴記者,機器人的自主識別能力也主要停留在比較基礎的狀態。

  「現在的機器人主要是通過人工設置程序,建立一個資料庫,比如建立一個危險情況的資料庫,機器人在遇到對方作出危險舉動的時候,可以採取反應。」但是也坦言,機器人這樣的能力並不足以應對戰場上複雜的情況。

  王衛軍也坦言,「阿特拉斯」的出現,意味著,機器人的人工智慧對美國來說,已經不存在技術壁壘,更關鍵的是美國對軍事機器人的人工智慧研究到什麼程度。「但是目前研究進度的真實情況我們外界是很難獲知的。」

  雖然目前美國大多數執行作戰任務的機器人還是人的延伸,即由人來控制是否使用武力——比如「食肉動物」偵察機和「收割機」無人攻擊機由士兵在幾千英裡外下指令執行攻擊任務,但是有媒體報導,可以自我決定是否殺人的自主機器人確實已成為美國軍方的焦點議題,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建議「充分利用自動裝置帶來的戰鬥優勢」,重點研究和生產機器人士兵。而美國海軍最近的一份文件指出,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讓自動系統能夠分辨目標的合法性。

  「現在大家對軍事機器人的想像大多還是停留在電影上或者小說上。」像電影《機械公敵》中出現機器人違反「機器人三原則」「逆襲」的情況,王衛軍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機器人最終還是離不開人的設置」。

  王衛軍的說法和中國國防大學副教授葛立德的觀點不謀而合,葛立德就認為,人形機器人完全取代士兵這種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機器人在某些領域可以替代人或減輕人所面臨的危險性,比如排雷作業、爆炸物排除等。

  無人化戰爭即將上場?

  實際上,如果將「阿特拉斯」放在美國軍用機器人的族譜上,其只能算是位可畏的「後生」

  2007年,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就發表了「美國陸軍地面機器人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文章。

  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美國軍用機器人就已經大展身手,像「赫爾姆斯」、「教授」、「小東西」、「劍」、「魔爪」、「背包」等軍用機器人已為業內人士熟悉——身上安裝有兩個照相機的「赫耳姆斯」主要用於探穴鑽洞,能爬進漆黑洞穴並向外發送圖片;「背包」機器人則能在巷戰環境中捕捉、分辨反美武裝狙擊手的細微動靜;「嗅彈」機器人能靈敏地嗅出偽裝起來的爆炸物。

  從目前軍用機器人的作戰領域看,主要分為4類,即:水下軍用機器人、地面軍用機器人、空中軍用機器人和空間軍用機器人。

  數據顯示,2004年美軍僅在兩大戰場部署了163個地面機器人士兵,2005年達到1800個,2006年又增加至4000個,2007年8月已經超過5000個,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

  美國的軍用機器人都擁有有攻擊性很強的武器,能夠爬樓梯、過巖石堆,還能翻越鐵絲網,在雪地及河水中行走自如。而每分鐘能發射1000發子彈的軍用機器人也因其高精確性的射擊能力被稱為「機槍手」。目前,美軍中有100 多項戰鬥任務可由機器人士兵承擔,包括戰場偵察與監視、目標捕獲與指示、搜索與掃雷、通信中繼、輸送物資、直接攻擊目標等戰鬥任務。

  除了剛剛亮相的「阿特拉斯」,美國也在發展一種類似於骨骼增強器的運輸機器人,士兵在套上這種機器人之後,能夠增加單兵背負物資的重量,減輕長期負重的勞累程度。

  然而,真正讓公眾覺得「一大波軍用機器人襲來」是在近期媒體報導了美國國會的規定之後。美國國會甚至規定:到2015年前,1/3的地面戰鬥必須使用機器人士兵。美國為此投入了歷史上最大的單筆軍備研究費1270億美元。有報導稱,未來美軍一個旅級作戰單元,將至少包括151個機器人戰士。

  陸軍無人系統一體化負責人約翰·伯克上校就曾公開表示,美軍無人地面系統的增加與無人機的增加一樣快。軍用機器人的快速增長、對無人地面系統和無人機的倚重,似乎也預示著無人化戰爭的到來。

  2007年,美國陸軍第29步兵團就舉行了一場「機器人戰爭演習」,當時整支機器人作戰兵團由18種執行不同任務的機器人組成,每名機器人與戰場上各種陸、空作戰平臺及傳感器連接在一起。

  在演習戰場上,地面機器人充當先鋒,當隱藏著的敵人攻擊它時,空中的無人駕駛偵察機發現敵軍位置,通知巡航中的無人駕駛智能戰鬥機,然後,智能戰鬥機發射飛彈,命中目標。所有戰術行動都由智能戰爭機器人自行完成。

  據事後估算,這支機器人作戰部隊將使戰鬥時間縮短一半,而美軍士兵傷亡率降低60%—80%。

  這場演習也給人們提供了關於「無人化戰爭」這一概念最親近而完整的想像畫面。根據美國《未來學家》預測,到2020年,戰場上的機器人數量將超過士兵的數量。

  而美國重點投入研究建設的「未來戰鬥系統」劍指未來在所有軍種中實現士兵與機器人的聯繫,用機器人代替士兵上戰場,從而實現人員的「零傷亡」。

  無法停止的競賽

  ■縱深

  縱觀士兵在歷來戰爭中貢獻力量的方式,可以發現一直朝著體能、技能再到智能的方向演變,人類迎來信息戰,荷槍實彈的士兵被後臺輕裝簡行的士兵所取代,而隨著無人機和軍用機器人大規模地「佔領」戰場,「無人化戰爭」的趨勢顯得越發明顯。

  全球各國早就看到了這種趨勢。

  據統計,截至2010年,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的軍隊裝備了無人機和軍用機器人,種類超過150多種,數量超過15萬個,其中無人機12萬多架,軍用機器人3萬多個。

  目前,一些國家正在組建機器人部隊。一些軍隊的機器人已開始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替代士兵站崗放哨、排雷除爆。其中,英、法、德、日、韓等國研製新一代機器人的計劃和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展開。

  英軍研製的一批機器人士兵已加入到英國軍隊中。韓國自行研製的智能型警戒戰鬥機器人「宙斯盾」為駐伊韓軍站崗放哨,防止伊拉克反美武裝分子的夜間偷襲;而另一種名為「犬馬」的軍用機器人也裝備至部隊。俄也計劃將巨型機器人用於國防軍隊。

  各國關於「未來戰鬥系統」的部署步伐也在加快。

  此前,日本防衛廳公布的《關於實施研究開發的指針》中,機器人技術早就被劃入日本重點發展的新軍事技術之列。而韓國計劃到2018年成為全球三大機器人技術強國之一,在2020年前裁軍18萬。

  王文峰和徐熙君在其《即將到來的無人化戰爭》的論文中提出預計到2040年,美國、日本等機器人強國的軍隊可能會有一半的士兵是由機器人組成,而到2070 年則可能基本上實現無人化。

  「美國起步早,而且多年來一直重視研發和提升機器人的作戰能力。」在王衛軍看來,美國的軍用機器人實力位居全球首位,而上世紀70年代才開始起步的中國機器人還要加快發展的步伐。

  「機器人中的關鍵技術——傳感器、電機等,都主要控制在歐美國家手裡,中國機器人技術要想辦法解決『能設計、動不了』的現實問題。」王衛軍說。

  無人化戰爭,

  傷亡減少了還是加重了?

  ■觀點

  1975年,美國在侵略了越南14年之後撤軍,主要原因是美軍傷亡了34萬士兵。1993年,美國宣布退兵索馬利亞,和美國民眾看到18名美軍被殘忍虐殺強烈要求撤兵不無關係。2009年,美國宣布將從伊拉克撤離大部分軍隊,美軍高達3萬多人的傷亡人數是很大部分原因。

  從表面看,機器人在未來戰場上唱主角,將大大減少士兵的傷亡,「零傷亡」成為可能,而以往戰爭中最被詬病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然而,不少專家更擔憂,無人化戰爭實際上是提供了一種新的「低成本、低消耗」的戰爭方式,從而降低戰爭的門檻。

  正如《即將到來的無人化戰爭》在結語中寫道「基於無人化戰爭的勝負可料和『零傷亡』,可以想像,未來戰爭將作為一種解決紛爭的高效手段而經常使用。這樣的話,國際關係將會有很多的霸道,很多的指令,很少的平等,很少的協商;聯合國將失去牽制的能力,小國將失去申訴的權利;強國總是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弱國則只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可憐樣子;公理將被踐踏得粉碎,國際法將被束之高閣。霸權國家一動怒,可能就要發生一場戰爭。」-南方日報記者 趙琦玉 實習生 趙茹 唐婕  策劃統籌 戎明昌 殷劍鋒

相關焦點

  • 美軍最先進人形機器人亮相
    新華社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美軍新聞處12日說,由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軍研製的世界最先進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日前亮相,這一機器人將來或許能像人一樣在危險環境下進行救援工作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文章指出,雖然軍用輪式、履帶式和飛行模式的機器人已經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但是軍用人形機器人的部署日期至今難以確定。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開發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也與研發資金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谷歌公司開始介入這一行業,將有望加快軍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步伐。
  • 機甲戰士身懷「十八般武藝」,軍用地面機器人戰場各顯神通
    絕大多數地面機器人外形並不像人,它們更像一輛無人駕駛的裝甲車、坦克或火炮。另有少部分機器人由模仿人或動物的運動機理和功能而來,通常被稱為仿生機器人,例如四足機器人、雙足人形機器人、蛇形機器人等。隨著科技發展和局部戰爭催生,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地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身懷「十八般武藝」的機甲戰士紛紛亮相,不少走進戰場,經受實戰考驗。
  • 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揭幕 尖端機器人紛紛亮相
    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機器人手術系統。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走進展廳,一眼即可看到許多功能不同的人形機器人。他們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提供諮詢服務,有的在綠茵場上踢足球,甚至還可以「變形」成為小汽車飛馳。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多數人形機器人都可和觀眾以語音交互形式溝通,為小朋友講故事,還能擔任迎賓員、講解員等多種職務。
  • 人形機器人鼻祖可能想不到:500年後人類居然還造不出一款滿意的類...
    日本美女新聞主持人Erica超逼真機器人Erica於去年開始擔任日本新聞主持人,她身上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語音系統之一。Erica被設計成23歲女性,有一張經電腦人工合成的端正的美女臉孔,說話的聲音以配音演員的錄音為基礎合成而來,非常像人類的聲音。
  • 伊朗秀出其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SurenaIV 重點在手部
    【CNMO新聞】據外媒報導,德黑蘭大學的一組工程師剛剛揭開了一款令人驚訝的複雜人形機器人的面紗。這款代號為「SurenaIV」的機器人是德黑蘭大學先進系統與技術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長達十年的項目的最新一代產品,該項目旨在製造功能強大的仿生機器人。在近光捲軸上,蘇雷娜4號使用電鑽和擺姿勢自拍。
  • 8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
    科多莫羅伊德:2014年,日本推出了一個能夠理解新聞故事的機器人,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與主持人互動阿特拉斯:波士頓公司的團隊正在努力確保他們的機器人,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器人身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在這個目標上取得了成功,阿特拉斯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兩足步行並且還能慢跑的機器人之一米洛機器人:米洛機器人是由Robokind公司設計的,旨在幫助兒童與他人接觸,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米洛機器人將模仿人類的表情,然後通過iPad,與孩子們互動佩特曼:美國國防部和波士頓公司合作創造了佩特曼,它能夠測試士兵在戰場上穿的各種服裝。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多款機器人亮相CES 2020 三星人形...
    :能表達600多種表情在2020年CES展會上,以施瓦辛格為原型的一款機器人首次亮相。廣州啟用新一代人工智慧機器人「警察」護航春運新一代警用AI(人工智慧)——2000機器人「平平警官」8日亮相廣州海珠客運站廣場,為旅客春運平安出行護航,配備雷射雷達傳感器、超聲陣列、紅外陣列、深度相機、觸控屏、智能語音交互設備等多種先進設備,將協助「羊城突擊隊」及其他警種執行站崗巡邏、「語音+視頻」播報、便民服務查詢、客流監測預警以及配合安檢等勤務
  • EX仿生人形機器人 :細節無敵!最接近人類的AI | AIExpo名品匯
    由EX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的EX仿生人形機器人,即將於2020年8月14日在蘇州開幕的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上亮相。EX仿生人形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最為尖端,最接近人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在此基礎上,基於仿真皮膚高度柔韌性與可塑性,該機器人可以完美還原真人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無縫銜接至人類社會應用場景。該機器人在與人交流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AI雲端物聯網技術,實現對人的業務諮詢講解、智能問答、知識科普、機器人銷售等自動化無人服務。
  • 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突圍之路|中國科創力量
    優必選科技及其機器人Walker入選,成為榜單中唯一被提名的中國公司。共同在列的包括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和波士頓動力等知名機器人公司。大型人形機器人Walker「中國人形服務機器人,已經逐漸從跟跑變成並跑甚至領跑的狀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歐勇盛表示,「人形服務機器人,過去看歐美,現在看中國。」
  • 優必選發力人工智慧揭開人形機器人時代大幕
    而人類則受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比爾·蓋茨在Reddit上說:我站在擔憂超級智能的陣營。一開始,機器將為我們做很多工作並且不會變成超級智能。如果我們管理到位,這會取得較為積極的結果。但在那之後的幾十年,人工智慧有可能變得非常強大,足以引發我們的擔憂。在這一點上我同意伊隆·馬斯克等人,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對此漠不關心。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刊登了三篇文章,介紹了機器人領域的幾項其它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可以在人體內移動和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更小的利用納米生物工程打造的分子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組織移植物生長方面的探索。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日本推出美女機器人,美國推出男性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或將來臨?
    近幾年來,智慧機器人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地的科研者們都在努力研發機器人,也有不少機器人的形象問世,比如之前揚言要『消滅人類』的索菲亞。而到了2019年,日本又推出了「妻子」機器人,高達10萬元的定價也無法阻擋消費者們的腳步,一經推出便被一搶而空。可見,人形機器人是有著十分龐大市場前景。當然,男性機器人不僅外形好看,還擁有一個最為強大的功能——智能AI,更是十分有用。被植入的AI晶片其性能十分強大,可以應付正常的聊天,並作出正確的回應和情感,可以說是最好的傾聽者。
  • 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都是人形機器人
    人類不能飛也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下生活,在陸地或水上也不是世界上運動最快的動物,沒有爪子或牛角或其他天然防禦能力。然而,以人體結構作為模型和架構卻常常被運用來作為機器人設計的基礎,特別是在電影《環太平洋》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作者:DIGITIMES林育中機器人(robot)由於語言上可能的歧義,常常帶來多層次的誤解。最常見的誤解是與人工智慧的連結。雖然在維基百科關於robotics這一詞條中的確有人工智慧的敘述,但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真正連結是21世紀後的事;應用狹義人工智慧的技術於機器人,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像是商業應用最成熟的生產製造機器人與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如拆彈機器人,過去人工智慧的成份相當稀薄。
  • 人形機器人Atlas發大招 直立行走能力將趕超人類
    人形機器人Atlas發大招 直立行走能力將趕超人類 時間:2016-12-19 16:38:0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美加州華裔教授演示最先進智能模塊機器人
    中新社舊金山5月8日電 題:美加州華裔教授演示最先進智能模塊機器人  中新社記者 劉丹  像蚯蚓一樣爬行,貓一樣地弓身,蛇一樣扭曲轉彎,球一樣翻滾,陡然停住直立並360度靈活旋轉…… 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機械與航空工程系的集成工程實驗室裡,四年級學生西恩•博克哈德用他的手提電話操縱桌面上一個鋁製模塊,他的指導老師程輝教授在一旁向中新社記者解說
  • 俄羅斯動作真快:把「戰爭機器人」派上戰場!實戰0傷亡獲勝
    所以長期以來,各國都在致力於尋求一種方式,儘可能地降低戰場傷亡。現代戰爭,相較於冷兵器時代,戰場傷亡率的確已經是下降太多了。大面積人與人正面衝突少了,大多數現代武器是通過遠程或超視距作戰方式,武器威力強大,但通常都是針對敵方高價值目標實施打擊,目的是讓敵軍喪失戰鬥能力,而非要打死多目標敵人。
  • 探訪成都創交會5G生態館:3D全息投影通話、AI機器人悉數亮相,展示...
    從現場情況來看,5G生態館國內外參展商雲集,觀眾踴躍進場觀展,好不熱鬧,包括「3D全息投影通話」、智能遠程操控沙盤、5G交通管理示範、遠程超聲診斷等先進的5G應用展示悉數亮相,引來眾人流連觀賞。2019成都創交會5G生態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古有項莊舞劍,今有機器人舞劍。在「5G+智慧生產」展示環節,兩架先進的機器人手臂各執一柄長劍對舞。其動作優美,特別是將長劍插回劍鞘的動作絲毫不差,充分展示了5G時代智能工廠生產的精準和快速,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