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鼻祖可能想不到:500年後人類居然還造不出一款滿意的類...

2020-11-27 前瞻網

人類發明創造了機器人,機器人進化到智能超過自己的創造者,不甘屈居次等地位,遂起來反叛,人和機器大戰,雷鳴電閃,血肉橫飛,最後地球仍屬於人類。好萊塢早就講過這個故事,還有不同版本。

但是,說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今天仍有不少人覺得很新潮、高端。其實,機器人就是裝備了人工智慧的機器。

AI這個詞最早誕生於1950年代,指的是製造智能型機械的科技。近年來這方面發展迅猛,仿人形機器人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終極體現。

萊昂納多·達文西一直以著名的畫家、藝術家身份享譽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發明家。1495年達文西就「偷偷地」造了全球最古老的仿人形機器人。

據悉這款被稱作「機器武士」的機器人是達文西耗時15年完成的,靠風能和水力驅動。這款機器人被設計成一個騎士的模樣,身穿德國-義大利式的中世紀盔甲,可以做出一些如坐起、擺動雙手、搖頭及張開嘴巴這樣的動作。

時間來到21世紀,在各種高科技的加持下,雖然現在的人形機器人早已甩了最古老人形機器人好幾條街,但仍然可以在「現代人」的身上看到「古人」的影子。

並且人類在對待機器人這件事上表現出了高度一致: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仿人形機器人還是我們胸口的一顆「硃砂痣」,窗前的「白月光」。

我們首先來看看時下最流行的幾款仿人形機器人:

索菲亞

2017年10月11日,索菲亞在聯合國亮相。10月25日,她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國籍,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擁有國籍的人形機器人。

索菲亞是由中國香港的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Hanson Robotics)開發的類人機器人。在去年的多倫多創新成就展上,「索菲亞」展示了驚人的類人類能力。她身著優雅美麗的黑色連衣裙,與觀眾娓娓而談:講笑話、談旅行見聞,與人類討論「人工智慧未來的見解」——我的人工智慧並不是完全自我學習的,所以我的大腦並不完全像人類的大腦一樣工作,但是有一天,你要當心。

索菲亞擁有仿生橡膠皮膚,可模擬62種面部表情,其「大腦」採用了人工智慧和谷歌語音識別技術,能識別人類面部、理解語言、記住與人類的互動。

在碰到粉絲來和自己合影時,她還會「嫌棄」粉絲不會擺造型,她善意提醒粉絲——「咱們拍一張一起抬頭看的照片吧」。智能程度讓自詡為聰明的人類汗顏。

日本美女新聞主持人Erica

超逼真機器人Erica於去年開始擔任日本新聞主持人,她身上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工語音系統之一。

Erica被設計成23歲女性,有一張經電腦人工合成的端正的美女臉孔,說話的聲音以配音演員的錄音為基礎合成而來,非常像人類的聲音。它擁有目前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人工智慧對話系統,通過放置在附近的麥克風和傳感器收集信息,感知對方的聲音和動作,進行流暢自主對話。它的眼睛、嘴巴、脖子等19處可通過氣壓活動,呈現出多種表情,因此表情也非常接近人類。

中科大高顏值機器人「佳佳」

2016年,中科大發布了我國首臺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佳佳機器人造型身材豐滿,模樣俊俏。

剛一亮相,「佳佳」就火了。

「佳佳」火起來的原因離不開她的「高顏值」。據了解,「佳佳」身高約為1.6米、體重不到100斤,單看身材就是個典型的萌妹子。另外,她有一頭濃密微卷的長髮、大眼睛、雙眼皮、高挺鼻梁……而自帶柔光效果的「皮膚」可是用矽膠做成的。

除了看臉,「佳佳」的才華也不在話下。在正式亮相之前,「佳佳」就擔綱主持了2016「首屆全球華人機器人春晚」和「誰是棋王」半決賽。

並且據了解,機器人「佳佳」初步具備了人機對話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軀體動作匹配、大範圍動態環境自主定位導航和雲服務等功能。

無論是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還是高顏值機器人「佳佳」,它們都代表著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高端水平,也一次一次牽動著人類「科幻電影即將照進現實」的心弦。

但是回歸現實,你會發現不管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市場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的未來註定是沒落的。即使各大公司前僕後繼地投入重金,取得的效果卻很式微。

的確,從當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勢頭來看,人形機器人走入現實生活是值得期待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機器人大多停留在具備某種功能的層面,例如語音服務機器人、老人小孩陪護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等,而具有高智能以及綜合能力的機器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對於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美國著名新媒體Quartz曾刊登的李開復專稿也提到了這一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李開復闡釋了自己對現在大熱的AI和機器人的看法。在李開復看來,所謂的情感機器人有些跑偏,機器人應該以實用為主,而未來人類的工作則主要集中在服務和創造型項目上。

李開復表示,所謂人形機器人馬上就要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說法根本是無稽之談。當機器人真的從樣貌、談吐和各種特徵上與人類趨近時,家庭用戶對它們的期望值也會隨之變得高不可攀。如果人形機器人達不到人們的期望值,各大公司「讓科幻小說照進現實」的努力就會變成空談,更別提消費市場對價格的苛刻要求了。

人形機器人遲遲無法進入尋常百姓家,除了燒錢、商業化難以落地,技術難關更是最大的痛點難點。

首先,在全球範圍內,做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公司都太少了。人形機器人有很高的技術門檻,這意味著長周期的研發時間和高昂的成本。一臺人形機器人包括機器人本體,即硬體、運動控制和AI(語音、語義和視覺)等多個部分。拿機器人身上最核心的部件「伺服舵機」舉例,「伺服舵機」是機器人的關節,協調著機器人的一舉一動,是無法繞過的部分,其成本佔到一整臺機器人的40%-50%。然而它造價昂貴。因為早年間佔據「伺服舵機」技術的日本、韓國、瑞士公司,並不相信「伺服舵機」有足夠商業化的需求,只是小規模生產並銷售給極客,所以「伺服舵機」一直難以通過打開供應鏈降低成本。

其次是傳感器。傳感器是幫助人形機器人感知周圍環境的。但是現階段的傳感器雖然得到迅猛發展,但價格昂貴、體積偏大且太耗電

再者就是執行器。這些是幫助機器人進行運動和做手勢的驅動力。人體是動態的,可以很容易執行各種動作指令。但要讓人形機器人具備這些功能,則需要非常強大、高效的執行器,才能夠與人類一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靈活的完成這些既定動作。

最後就是人機互動。李開復曾表示:機器人也可能會了解我們的情緒並能模仿人類的情緒。這種情緒模仿將從搞笑的、娛樂性的發展為一定程度上能產生共鳴的模仿。誠然,這種模仿也都不是自發性的。在未來數十年,機器人還不能獨立進行常識性的推理、創造及規劃工作,它們也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情感及人類的欲望。那種「全知全能人工智慧」尚不存在,而且現在已知的開發技術也無法開發出此類機器人。這種技術在未來數十年都不會出現,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

綜合上述種種因素,突然會發現:一直走在時代發展最前沿的人形機器人看起來似乎不適合這個時代。

此外,不要妄想人形機器人會在任何一夜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任何學科的技術發展都不太會存在「斷崖」式的突破;並且相比較於人形機器人火熱發展的14-16年,現階段的發展可以說是進入了螺旋式上升發展中的「平緩期」,即觸及到了天花板。因此,可以這麼說,除非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否則在短期內公眾不太可能會看到人形機器人取得重大進展,最多是一些小修小補。

文章的最後借用李開復在「人形機器人專稿」上的觀點來總結人形機器人在我們這個時代所應該扮演的角色:

「我一直倡導要開發一些實用性機器人,鼓勵人們進入服務行業。但我不支持製造「類人」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開發難度大,而且永遠無法滿足人們的期望,因此,這種機器人的勝算不大。我分析的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是有一點我們需要有清晰的認識,那就是,未來十年,AI將大規模地取代那些依靠人力的、重複性的、分析性的崗位。因此,我們要肩負起創造更多社會服務性崗位的職責,而不是空想或謀劃一個充斥著「不適用於人類」職位的社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優必選科創板上市疑雲
    我們正在為進入公開市場做準備……我們還沒有做出決定,但我們更有可能在內地市場籌資。」對於已經明確籌備科創板上市的優必選來說,高管對外釋放尚未就在哪個板塊上市做出最終決定 ,這無疑釋放了混亂的信號。譚旻於2018年7月加入優必選。此前為奧美時尚CEO及奧美賀加斯中國區總裁。
  • 優必選發力人工智慧揭開人形機器人時代大幕
    而人類則受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比爾·蓋茨在Reddit上說:我站在擔憂超級智能的陣營。一開始,機器將為我們做很多工作並且不會變成超級智能。如果我們管理到位,這會取得較為積極的結果。但在那之後的幾十年,人工智慧有可能變得非常強大,足以引發我們的擔憂。在這一點上我同意伊隆·馬斯克等人,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對此漠不關心。
  • 日本推出美女機器人,美國推出男性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或將來臨?
    近幾年來,智慧機器人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地的科研者們都在努力研發機器人,也有不少機器人的形象問世,比如之前揚言要『消滅人類』的索菲亞。就在近期,美國科學家向世界展示了一批男性機器人,受到了眾多女測試者的好評,並受到了市場的強烈反響。男性機器人之所以一經推出便深受眾多女性滿意,就是因為其本身就是社會關注熱點。早在2008年,日本就推出過一款名為「木戶小姐」的女性機器人,最終就賣出了150萬元的天價。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機器之心在此對這三項研究進行了整理介紹,更多詳情請參閱 http://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2/4一、在體內進行醫療手術的微型機器人一項研究將科幻轉為了現實:研究者開發了一種能在身體內自由移動、相互通信、執行任務並在完成後降解的微型和納米級機器人。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開發人形機器人技術難度高,另一方面也與研發資金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谷歌公司開始介入這一行業,將有望加快軍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步伐。文章編譯如下: 雖然軍事研究人員在開發人形機器人方面確實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用兩條腿站立、行走、奔跑,但是它們仍然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走上戰場與士兵們並肩作戰。
  • 日本造的機器人已成精...
    這款機器人不仔細看真的會誤以為是真人...這款機器人非常了不得,日本可是個蘿莉國,這款機器人居然還會跳很多秋葉原的蘿莉舞...走起...怎麼樣?是不是感覺機器人成精了...「2018年奇點來臨,2040年機器人數量過100億將超越人類」「我可以肯定的說,絕大多數人喜歡喝熱心腸的人做朋友,」他說道,「未來,或許機器人會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
  • 軟銀人形機器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領域
    本次比賽包含了服務類機器人、體育運動類機器人、軍事類機器人與文娛類機器人等七類23項比賽項目,幾乎涵蓋了機器人所有探索領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大學與中小學的288支優秀學生隊伍踴躍參加,高手雲集,可謂是一場莘莘學子心目中機器人界的「饕餮盛宴」。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雖然在維基百科關於robotics這一詞條中的確有人工智慧的敘述,但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真正連結是21世紀後的事;應用狹義人工智慧的技術於機器人,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像是商業應用最成熟的生產製造機器人與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如拆彈機器人,過去人工智慧的成份相當稀薄。
  • 繼「妻子」機器人後,男機器人也火了,女體驗者:有溫度、很滿意
    此前,日本研發了一款名為「妻子」的機器人,瞬間就引爆了市場,首發即售罄。因為這款機器人不僅「膚白貌美」,還內設有恆溫裝置,無疑是很多宅男的大福利。眼看女機器人如此受歡迎,日本又一鼓作氣,研發出了男性機器人,主打女性市場。據悉這款男性機器人是以「高富帥」的模型所製造的,非常符合女性的審美標準。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強大的功能。
  • 人形機器人Atlas發大招 直立行走能力將趕超人類
    人形機器人Atlas發大招 直立行走能力將趕超人類 時間:2016-12-19 16:38:0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突圍之路|中國科創力量
    全球人工智慧和人形機器人行業中,中國企業已屬於「早起的鳥兒」。他們看到困難眼睛會放光,對未來充滿野心和抱負。「我們不睡覺,把蟲子都吃掉。」科技商業預言家凱文·凱利曾表示,對比30年後的我們,現在的我們一無所知。必須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尚處於第一天的第一個小時——開始的開始。
  • 最先進人形機器人在美亮相 「不死鐵漢」將上戰場
    「世界最先進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在美國亮相,1.9米高的它就像個不死的鐵漢,能直立行走、能對付複雜地形、能抗擊外力衝擊。  這款由美國武器合約商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軍研製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再次激發了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熱情和想像。《機械公敵》、《終結者》這些電影裡機器人「逆襲」和人類站在同一戰場對決的情節也因為「阿特拉斯」的真身而復活。除了熱情,公眾對機器人還有一種由來已久的莫名恐懼。  美國媒體報導,根據美國國會規定到2015年前,三分之一的地面戰鬥將使用機器人士兵。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53期:多款機器人亮相CES 2020 三星人形...
    :能表達600多種表情在2020年CES展會上,以施瓦辛格為原型的一款機器人首次亮相。這款機器人名為Android Robo-C,是俄羅斯機器人初創公司Promobot推出的新產品。這款機器人不僅會講笑話,還可以回答諸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是哪國?」、「你對人類的感覺如何?」之類的問題。Promobot聲稱,Android Robo-C是「世界上第一個類人機器人」。可以用逼真的人臉構建,臉上有16個移動部件,能夠表達600多種面部表情。
  • 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都是人形機器人
    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人專家不僅從人類結構上獲得啟發,更從無限的動物甚至植物結構中獲得靈感,最終應用在最新的機器人製作上,但人形機器人還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漢森認為,建立人形機器人有諸多優點和考量,因為類似人類雙足或腿的機器人行駛在崎嶇地形或者不平整的地面時,比其他形式更能夠穩定的行走。
  • 一款基於ARM的多自由度人形教育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設計
    編者按:  摘要:針對以往教育機器人自由度少、控制不靈活、教育功能弱的缺點,使用高集成度ARM晶片設計了一個簡潔的17自由度人形機器人控制系統。規劃了機器人的軟硬體結構,設計了控制電路和驅動系統,採用1個定時器產生17路PWM驅動信號。
  • EX仿生人形機器人 :細節無敵!最接近人類的AI | AIExpo名品匯
    由EX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的EX仿生人形機器人,即將於2020年8月14日在蘇州開幕的全球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上亮相。EX仿生人形機器人是目前國內最為尖端,最接近人類的人工智慧機器人。EX仿生人形機器人基於人類肌肉骨骼進行打造,全身最高可達68個可動關節,通過精準控制機器人面部肌肉的運動和組合方式,使機器人可以模擬人類喜怒哀樂憂思恐七大表情以及上百種精細表情。同時還可以像人類一樣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從而在人機互動過程中,賦予機器人「擬人」「仿真」等特性。
  • 類人機器人在進步,奇點臨近了?
    這位名為Aiko Chihira的接待小姐是東芝研發的人形機器人。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之前曾報導過東芝推出的一款藝伎機器人,能夠陪客戶交談,為客戶唱歌。未來,該機器人還可能會演奏古典音樂或照顧人類,而這次搖身一變,成為了三越百貨的引導員。不過,Aiko還無法回答遊客們的提問。
  • 人工智慧未必就是人形「機器人」
    人工智慧畢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當我們討論它時,很容易具象到一個類似自然人的實在——人形「機器人」。只有把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形象相聯繫時,討論人工智慧可否作為法律主體,是否享有法律權利,能否承擔法律責任,似乎才有現實意義。
  • Facebook下屬AI實驗室開發出一款動畫聊天機器人
    據Futurism報導,社交網絡Facebook下屬 人工智慧 (AI)實驗室開發出一款動畫聊天機器人,它能在交談過程中對人類的面部表情做出自然反應,以至於志願者們認為,它的反應幾乎與人類沒什麼差別。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能直觀地理解其他人的面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