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喜歡的都是人形機器人

2020-11-28 OFweek維科網

  人類不能飛也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下生活,在陸地或水上也不是世界上運動最快的動物,沒有爪子或牛角或其他天然防禦能力。然而,以人體結構作為模型和架構卻常常被運用來作為機器人設計的基礎,特別是在電影《環太平洋》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人專家不僅從人類結構上獲得啟發,更從無限的動物甚至植物結構中獲得靈感,最終應用在最新的機器人製作上,但人形機器人還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漢森認為,建立人形機器人有諸多優點和考量,因為類似人類雙足或腿的機器人行駛在崎嶇地形或者不平整的地面時,比其他形式更能夠穩定的行走。不僅如此,人形機器人也非常適合人類製造的路況,如人行道、樓梯和電梯等,但機器人的製作尺寸還是得細心考慮,絕不會像電影中那麼龐大,最多就是人類的2到3倍大。

  康奈爾大學理論和應用機械系教授安迪-魯伊納和他的團隊是人形機器人研究和製作的行家,他們認為,人形機器人有很多優點,比如在故障檢測中就比較好定位(根據人類運動原理),但我們也應該在動植物身上獲得更多製作機器人的靈感,多種類的動物運動原理在力學上是非常合理的,這能夠給機器人在穿越崎嶇路況、運動機能設計上有很好參照學習作用。

  不過人形機器人也有它在運動機能上的不足,例如遊泳,跑步或與巨型怪物戰鬥等。(因為人類和其它遊泳和跑步動物比我們運動能力相差太遠了),但人們就是喜歡人形機器人,這其中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和我們長得很像,至少在心理上人類與他們交流的時候感覺比較舒服,如果你家裡的未來機器人保姆是個八腳怪,我想你肯定不會喜歡吧。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機器人界說的恐怖谷理論,它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亦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個特定程度,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之反感。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可是,當機器人的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亦會變回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恐怖谷」一詞用以形容人類對跟他們有某程度上相似的機器人的排斥反應。而「谷」就是指在研究裡「好感度對相似度」的關係圖中,在相似度臨近100%前,好感度突然墜至反感水平,然後回升至好感的那段範圍。這個原因也是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好萊塢的動畫電影以動物為原型而不是真正的人型為模型的目的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人形機器人會嚇哭小孩子?這種詭異的背後原來暗藏玄機
    從人類掌握製作機器人之初,我們就開始孜孜不倦地製造出人形機器人,這與普通的人形木雕或者石像不同,人形機器人的出現,竟促使我們大部分人產生恐懼的心理。為什麼當我們看到了機器人,會而產生這種群體性的恐懼和害怕現象呢?
  • 中國人形機器人的突圍之路|中國科創力量
    全球人工智慧和人形機器人行業中,中國企業已屬於「早起的鳥兒」。他們看到困難眼睛會放光,對未來充滿野心和抱負。「我們不睡覺,把蟲子都吃掉。」科技商業預言家凱文·凱利曾表示,對比30年後的我們,現在的我們一無所知。必須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尚處於第一天的第一個小時——開始的開始。
  • 關於軍用機器人採用人形設計的弊端分析
    例如,谷歌最近收購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就是以生產人形機器人而聞名於世,它為美國軍方設計製造了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Atlas)和人工智慧生化戰鬥機器人「佩特曼」(Petman),這兩款機器人形象逼真,行動能力令人嘆服。這些機器人在實驗室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它們看起來似乎已經為走上戰場做好了準備,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部署呢?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刊登了三篇文章,介紹了機器人領域的幾項其它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可以在人體內移動和進行手術的微型機器人、更小的利用納米生物工程打造的分子機器人以及在人形機器人上進行組織移植物生長方面的探索。
  • 軟銀人形機器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領域
    軟銀機器人作為人工智慧機器人領軍者之一,一直專注於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和推廣。於教育機器人領域,軟銀機器人通過提供開放的機器人應用平臺,助力諸多領域實現產學研結合、科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如STEAM教育(源自STEM教育)、科研、比賽及特殊教育(如自閉症群體)領域。其中在比賽領域,軟銀Pepper和軟銀NAO均被機器人世界盃RoboCup組委會選定為比賽指定標準平臺。
  • 人工智慧未必就是人形「機器人」
    人工智慧畢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當我們討論它時,很容易具象到一個類似自然人的實在——人形「機器人」。只有把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形象相聯繫時,討論人工智慧可否作為法律主體,是否享有法律權利,能否承擔法律責任,似乎才有現實意義。
  • 人形機器人創業公司優必選科創板上市疑雲
    據官網介紹,優必選成立於2012年,已推出消費級人形機器人Alpha系列、STEM教育智能編程機器人Jimu、智能雲平臺商用服務機器人Cruzr、與迪士尼合作的星球大戰第一軍團衝鋒隊員機器人、雙足機器人Walker等多款產品。同時也是第一款進駐到蘋果線下體驗店進行銷售的中國機器人產品。
  • 優必選發力人工智慧揭開人形機器人時代大幕
    一開始,機器將為我們做很多工作並且不會變成超級智能。如果我們管理到位,這會取得較為積極的結果。但在那之後的幾十年,人工智慧有可能變得非常強大,足以引發我們的擔憂。在這一點上我同意伊隆·馬斯克等人,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對此漠不關心。   人工智慧日益變成現實,全世界的許多聰明人都非常嚴肅地對待這件事。
  • 鋼拳鐵甲兒時夢: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巨大機器人?
    十九世紀後期出現的龐大複雜的蒸汽機、火車頭和巨型輪船無不以尺度、效率、聲響、見所未見的奇特外形刺激著人們,而當代影視作品中那些家系龐大的人形機甲亦是殊途同歸。這些機甲在或惡或善的操縱者手中,成了異類的英雄或者反派,牽動我們的眼球。
  • 「名家專欄」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
    雖然在維基百科關於robotics這一詞條中的確有人工智慧的敘述,但是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真正連結是21世紀後的事;應用狹義人工智慧的技術於機器人,更是最近幾年的事。像是商業應用最成熟的生產製造機器人與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如拆彈機器人,過去人工智慧的成份相當稀薄。
  • 日本推出美女機器人,美國推出男性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或將來臨?
    近幾年來,智慧機器人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地的科研者們都在努力研發機器人,也有不少機器人的形象問世,比如之前揚言要『消滅人類』的索菲亞。而男性機器人就可以勝任這一點,並且男性機器人不會因為長時間的工作而疲勞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擁有十分強大的優勢。除此之外,作為人造物,男性機器人是可以被訂製的,從外貌、體型、性格到聲音都可以被訂製。雖然被禁止使用名人的容貌,但訂製的自由度仍然很高。
  • 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傳統設計,讓送餐機器人變得真正實用、高效
    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傳統設計,讓送餐機器人變得真正實用、高效 2020-11-1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揭陽學子設計人形機器人參賽,斬獲全國一等獎
    大賽在山東日照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普寧二中的陳釗淇與小夥伴一起,參加了人形機器人任務挑戰賽,他們需要通過編寫程序,為機器人設計動作,完成比賽任務。學生 陳釗淇:我們先花90分鐘去調試機器人,然後需要把機器人放到裁判臺上。在比賽中,陳釗淇和小夥伴團結協作、沉著冷靜地調試程序,讓人形機器人流暢地完成了比賽任務,獲得該項目的一等獎。
  • 機電學院創新設計兒童成長桌 研發人形機器人
    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同時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設計之都。機電學院擁有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北京智能機械創新設計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首都北京的機電產品創新設計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人型機器人舵機項目替代國外產品人形機器人因為結構接近於人,人形機器人用於服務機器人相較於其它類型的機器人容易被用戶接受,而且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中技術難度最大的一類,必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研究的重要方向
  • 外星人的形象為什麼都是人形?
    大多數人想像中的外星人形象都是大腦袋、大眼睛、塌鼻梁這種形象。圖:《外星人保羅》裡的外星人形象當然外星人還有一些形象,就不能那麼像人了,類似於《異型》系列中外星人的形象,有著超強的攻擊力、特殊的繁衍寄生能力,這種外星人身體上比較類似於人,但頭部不像。就是典型的人形獸面。
  • 36氪獨家|研發人形機器人,「樂聚機器人」完成2.5億B輪融資
    36氪獲悉,「樂聚機器人」已於今年初完成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洪泰基金、深報一本文化基金聯合投資,原股東騰訊跟投。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冷曉琨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充團隊加速技術創新、深化產品及服務體系壁壘以及探索新品類商業化落地。
  •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打開APP 人工智慧及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上中國AI50強榜單 工程師譚軍 發表於 2018-09-21 14:32:48
  • 一款基於ARM的多自由度人形教育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設計
    編者按:  摘要:針對以往教育機器人自由度少、控制不靈活、教育功能弱的缺點,使用高集成度ARM晶片設計了一個簡潔的17自由度人形機器人控制系統。規劃了機器人的軟硬體結構,設計了控制電路和驅動系統,採用1個定時器產生17路PWM驅動信號。
  • 人形機器人鼻祖可能想不到:500年後人類居然還造不出一款滿意的類...
    並且人類在對待機器人這件事上表現出了高度一致:無論過去了多少年,仿人形機器人還是我們胸口的一顆「硃砂痣」,窗前的「白月光」。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機器人大多停留在具備某種功能的層面,例如語音服務機器人、老人小孩陪護機器人、掃地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等,而具有高智能以及綜合能力的機器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對於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美國著名新媒體Quartz曾刊登的李開復專稿也提到了這一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李開復闡釋了自己對現在大熱的AI和機器人的看法。
  • 美軍最先進人形機器人亮相
    新華社華盛頓7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美軍新聞處12日說,由波士頓動力公司為美軍研製的世界最先進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日前亮相,這一機器人將來或許能像人一樣在危險環境下進行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