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iPS細胞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 日本批准細胞膜片移植臨床項目
該計劃顯示,通過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視網膜的細胞,並可將該細胞移植給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患者。日本厚生勞動省於6月11日已批准了該計劃臨床試驗部分的實施。預計該臨床試驗將在一年內進行首次移植手術。iPS細胞研究被日本稱為「夢一般的技術」。
-
日本稱完成世界首例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
新華社東京1月27日電 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27日宣布,已完成了世界首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將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薄膜移植給了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他人的iPS細胞培養出心肌細胞,並製作成薄膜狀,移植到一名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臟,患者術後狀態良好。研究小組沒有公布詳細的手術日期和患者信息。研究小組稱,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移植手術屬世界首次。研究小組將跟蹤觀察這一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計劃今後再為10名患者進行移植手術。
-
iPS細胞可高效安全製作心肌細胞
京都大學教授中辻憲夫率領的研究小組說,整個過程成本與之前iPS細胞轉化方法相比大幅降低,因此這一技術將使iPS細胞的實用化向前邁出一大步。 據介紹,研究小組首先從能夠促使iPS細胞分化為心肌細胞的約1萬種化合物中,遴選出一種促分化效果較好的化合物,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新的名為「KY02111」的化合物。
-
Cell子刊: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新技術:日本團隊用iPS細胞再生心肌
心肌細胞對心臟跳動能力有關,然而,當出現心肌梗塞的時候,很難再出現新的健康心肌,心臟只會形成疤痕,所以心肌一旦受損,後果會很嚴重。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相比於胚胎幹細胞,iPS細胞不會產生倫理問題,而且利用宿主自身的成體細胞(如皮膚細胞、血細胞等)經重編程變成iPS細胞,將它們移植回相同個體,應該有可能不會引發免疫反應,此外iPS細胞非常適合用來構建疾病模型,不過將iPS細胞用於治療時也有風險:讓ips細胞移植到體內時有可能會產生腫瘤。
-
世界首例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完成;美稱新冠病毒離開中國後未變異...
圖片來源:中新網純科技圖片來源:日本時報●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27日宣布,已完成了世界首例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心肌移植手術,將由iPS細胞培養而來的心肌薄膜移植給了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研究小組將跟蹤觀察這一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計劃今後再為10名患者進行移植手術。
-
全球首例iPS細胞培養角膜移植成功
日本大阪大學近日宣布,通過手術,他們成功將用他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移植到了一名40多歲患有重度「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而幾乎失明的女性的左眼上。術後該患者視力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已經不受影響。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8月30日消息稱,這例手術在7月25日進行,患者於8月23日出院,這是全球首例對利用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進行移植的手術。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纖維細胞變成心肌細胞或成可能
一顆健康的心臟是幾類細胞的混合物,包括心肌細胞——負責跳動的肌肉細胞,心臟成纖維細胞——負責提供結構支撐並幫助所有心臟細胞在一起工作。當哺乳動物的心臟受傷後,例如心臟病發作,它便會形成以成纖維細胞而非心肌細胞為主的疤痕組織。正因如此,心臟便難以完全恢復其供血的能力。
-
日本大阪大學發表使用來自iPS的心肌細胞片治療心力衰竭
研究的目標是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臟表面貼上由iPS細胞製成的心肌細胞片,改善虛弱的心臟功能。 2020年1月進行了第1例、9月進行了第2例、11月進行了第3例手術,所有患者都在約1個月後出院。 據說三個人的經過都是「順利」。 第3例手術26周後,由第三方效果安全評價委員會評價、驗證。 之後,進入預定7例的下半場臨床試驗。
-
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治療肌肉變骨頭怪病
△iPS製作概要(圖片來源:https://www.cira.kyoto-u.ac.jp/j/faq/faq_ips.html)iPS細胞最初於2006年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製作成功,它的發現成為了解決不少疑難罕見疾病的新希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來源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心外膜細胞增強心肌細胞驅動的心臟再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21:02:28 英國劍橋大學Sanjay Sinha和美國華盛頓大學Charles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去年4月,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2017年3月至9月期間為5名男性黃斑變性患者進行了單眼視網膜細胞移植,這些移植的視網膜細胞由異體iPS細胞培養而來。目前已可確認這一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試者沒有發生明顯的排異反應和副作用。 研究人員稱,這項臨床研究的目的已經達成,使用異體iPS細胞的安全性得到了確認,今後還將進行新的臨床研究以提高移植效果。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iPS細胞:再生的希望與風險
2012年,京都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說,他們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培育出實驗鼠的卵子,並使其受精,誕生出健康的小鼠。該研究小組還曾於2011年8月成功「人造」實驗鼠精子。從理論上說,「人造生命」已成為可能。
-
浙大揭開幹細胞修復梗死心肌的奧秘:促進內源性的細胞增殖
因此,「復活」或者「新生」心肌細胞,成為很多科學家試圖改變上述「不可逆」的重要手段。這個科學問題探討的關鍵是:如何減少心梗後心肌細胞丟失,促進功能重建,進而制約心衰發展和降低死亡率。在為期一年多的研究中,王建安團隊將人胚胎幹細胞衍生的心血管前體細胞,移植入非人靈長類心梗模型,試圖找出這將對遭受心梗後的心肌細胞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於是,他們將探尋移植後的心血管前體細胞的命運。他們去哪兒了——在國際上,流行兩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