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導,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工作人員通過極大望遠鏡拍攝到一幅非常漂亮的太陽照片,照片中的太陽發出藍綠色的閃光,這和所謂的「對日照」(Gegenschein)都是十分難得一見的景象。
地球大氣是可以散射陽光的巨大稜鏡,而要想觀察到這瞬間即逝的綠色閃光必須是在極為理想的大氣條件下,要能清晰地看到日落的太陽和擁有十分穩定的大氣。而位於智利北部阿塔卡爾沙漠的帕拉那山完全具備觀測此綠色閃光的上述條件。因此,帕拉那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天天聚在這裡觀察日落,以期望在他們開始漫長的夜空觀測之前能看到這種可能出現的綠色閃光。
帕拉那山海拔為2635米,當地年平均擁有300多天的晴朗無雲天氣,乾燥的氣候有效地減少了大氣中的水汽對天文觀測的影響,潔淨空氣的穩定程度比較高。高海拔和極端的乾燥環境造就了如此完美的天文觀測條件,而建在山上的天文臺,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4臺口徑8.2米大的望遠鏡和4臺1.8米口徑的輔助望遠鏡,這使得帕拉那天文臺成為南半球甚至是全世界觀測條件最佳和設備最先進的天文臺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工作人員史蒂芬尼•桂沙德多年來一直想拍攝這綠色的閃光,有好幾次機會他都差點就拍攝到了,桂沙德說:「最富有挑戰的是當太陽保持其本來色彩時能夠捕捉到太陽的綠色閃光。」而他的同事布來其德比他幸運得多,在聖誕節前夕,當他像往常一樣觀察日落時,最終用他的業餘望遠鏡拍攝到了藍色閃光。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餘裡•貝勒特斯也喜歡拍照,但他更喜愛拍攝夜晚的景象,這使得他利用這獨特的條件而拍攝到了一些漂亮的圖片,其中有關於太陽極為有趣的黃道光和對日照圖片。黃道光和對日照都是由星際塵埃散射太陽光形成的,但只有在沒有光汙染的條件下才能看到這種暗淡的光。大多數的星際塵埃沿著黃道面運行,因此看到黃道光和對日照在同一個黃道面上。二者不同的是在於散射角度的不同,黃道光是散射角度較小的日光形成的,因此只在與太陽同側的夜空中能看到它;而對日照是散射角度較大的日光所形成的,因此只展現在與太陽遙遙相對的另一邊夜空中。
這些塵埃微粒擔當小月亮來反射陽光,歐洲南方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科林•斯若格拉斯稱,「如果你能看到塵埃微粒,你就會看到對日照中間的塵埃粒子非常像是微小的滿月,而隱藏於暗淡部分的像是微小的娥眉月,但甚至是極大望遠鏡不能看到如此微小的塵埃,而像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數以百萬計的微小塵埃將通過太陽光芒向我們揭示更多的太陽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