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召開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

2021-01-07 中國科學院

  9月24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牽頭主持的「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課題驗收會在上海召開。

  「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項目於2012年2月初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聯合山東省立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瞄準國家對重大代謝性疾病「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需求,針對「營養失衡如何誘發脂肪肝和高血脂症及其相關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圍繞營養成分失衡與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發生發展之間的機制關聯等六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經過五年的研究合作,項目團隊通過基礎與臨床結合的轉化型研究,在營養失衡導致的脂代謝性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和分子特徵中進行了深入探索,發現了一些治療脂代謝紊亂疾病的潛在藥物靶點以及臨床診斷標誌物,為脂代謝紊亂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論支撐。

  會上,上海生科院營養所所長陳雁代表項目承擔單位致辭,對專家組在整個項目執行期間給予的幫助與指導表示感謝。項目首席科學家劉勇介紹了項目開展的整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就相關研究工作做了詳細介紹,專家組在聽取工作匯報後組織了課題研究評議和討論,肯定了項目在實施效果、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對課題研究成果的原創性、系統性和創新性,以及對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及國際影響方面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也對未來項目整體驗收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課題驗收會現場

  9月24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牽頭主持的「973」項目「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課題驗收會在上海召開。
  「營養失衡導致脂代謝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與早期幹預研究」項目於2012年2月初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所聯合山東省立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瞄準國家對重大代謝性疾病「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需求,針對「營養失衡如何誘發脂肪肝和高血脂症及其相關代謝疾病的發生發展」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圍繞營養成分失衡與脂肪肝和高血脂症發生發展之間的機制關聯等六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經過五年的研究合作,項目團隊通過基礎與臨床結合的轉化型研究,在營養失衡導致的脂代謝性紊亂疾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和分子特徵中進行了深入探索,發現了一些治療脂代謝紊亂疾病的潛在藥物靶點以及臨床診斷標誌物,為脂代謝紊亂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論支撐。
  會上,上海生科院營養所所長陳雁代表項目承擔單位致辭,對專家組在整個項目執行期間給予的幫助與指導表示感謝。項目首席科學家劉勇介紹了項目開展的整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就相關研究工作做了詳細介紹,專家組在聽取工作匯報後組織了課題研究評議和討論,肯定了項目在實施效果、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對課題研究成果的原創性、系統性和創新性,以及對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及國際影響方面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也對未來項目整體驗收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課題驗收會現場

相關焦點

  • 科學網—16個新項目獲973計劃立項批准
    計劃)「豬肌纖維發育與肌內脂肪沉積的機制與營養調控」等16個項目立項(項目清單見附件)。 請各有關單位按照973計劃管理辦法和經費管理辦法的要求,認真做好項目組織實施的相關工作。項目首席科學家 項目第一承擔單位 項目依託部門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花青素不但有助於植物抵禦紫外線輻射、強光、低溫、營養缺乏等逆境脅迫,而且在植物與昆蟲互作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花青素的積累被認為是一種可視化的分子標記,用來判斷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是否遇到不良環境。然而,不良環境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迄今並不十分清楚。  植物為了應對不良的環境條件,在加速合成次生代謝產物的同時又減慢生長,從而協調抗逆與生長之間的平衡。
  • 973重大專項「腫瘤與神經系統疾病的表觀遺傳學」通過驗收
    9月25日至26日,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主持的973重大專項「腫瘤與神經系統疾病的表觀遺傳學」驗收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應首席科學家徐國良研究員的邀請,項目跟蹤專家嚴正清教授,楊安鋼教授,項目組專家裴剛院士,孟安明院士,李林研究員,唐宏研究員,朱冰研究員,朱學良研究員和翁傑敏教授參加了會議。
  •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線粒體心磷脂調控肝癌細胞凋亡的新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17   今日/總瀏覽:1/2831
  • 營養所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介導血糖紊亂的新機制
    內質網應激IRE1通路參與肝臟血糖調節的信號機制9月12日,PNAS(《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所劉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PKA phosphorylation couples
  • 上海生科院等在昆蟲抗病毒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1月2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勇平研究組和譚安江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發表了研究論文項目得到了中科院戰略先導B項目、科技部「973」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委的資助。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先行實施多項人事改革
    東方網4月25日消息:一扇創新的「大門」正在上海打開。記者昨天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了解到,作為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頭號「種子選手」,他們已經先行一步,實施了多項人事改革措施。副研究員競爭組長崗位按現有職稱標準,32歲的薛紅衛目前只是副研究員,但這並不妨礙他同時擔任兩個重要崗位的學術帶頭人———中德馬普青年夥伴小組組長和國家973項目的有關子課題負責人。「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自1999年7月成立起,就按知識創新工程要求基本停止了各類職稱的評審和晉升。」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藜麥耐鹽與高營養價值分子機制 2017-10-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研究通過對藜麥基因組的高質量組裝和鹽泡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揭示了藜麥耐鹽和高營養價值的分子機制。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是源自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一種假穀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近年來,全球藜麥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種子均衡的營養組成,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局選定的太空人食物。
  • 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成立
    3月3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期刊社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生命科學信息中心召開,正式成立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上海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首先介紹了上海生科院期刊改革的目的、意義及基本情況。生命科學期刊社是適應國家、中科院期刊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內部發展的需求而成立。
  •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
    上海生科院揭示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作用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2-06   今日/總瀏覽:1/
  •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2015-01-19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利用短髮夾RNA(shRNA)下調Rcan1的表達會影響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以及神經元的放射狀遷移,並且導致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發生。細絲蛋白A(Flna)是一種纖維型肌動蛋白(F-actin)的交聯蛋白,對於細胞骨架的重構以及細胞的遷移是必需的。Flna的突變是導致人類罹患腦室旁灰質異位症的重要遺傳因素。  該研究進一步顯示,敲減Rcan1的表達會引起Flna的表達下調。
  • 科技部發布973計劃2016年項目驗收結果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項目首席科學家 項目第一承擔單位項目依託部門 項目驗收結果 財務驗收結果 973計劃農業等9個領域
  • 上海生科院揭示小G蛋白調控豆科植物根瘤共生互作新機制
    3月20日,The Plant Cell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彥章及其學生完成的The Small GTPase ROP10 of Medicago truncatula Is Required for Both Tip Growth of Root Hairs and Nod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tabolism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丁秋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MRG15 orchestrates rhythmic epigenomic remodeling and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 上海生科院發現AMPK信號調控自噬的新機制
    6月15日,自噬領域國際學術期刊Autopha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知學組的研究論文:AMPK regulates在哺乳動物中,當細胞感受外來刺激和營養信號後,可以通過降解失去功能的細胞器以及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質等大分子,從而滿足細胞的生理需要,促進體內某些蛋白質的新陳代謝。自噬過程不僅為細胞修復、細胞再生等提供了可循環的原材料,也可以幫助細胞抵禦病原菌入侵和營養匱乏,因此自噬被公認為細胞續命維穩的守護神。
  • 上海生科院舉行2011年研究生畢業典禮
    辛勞的汗水伴著開心的笑臉,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6月17日,在生科大樓二樓報告廳,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140多名畢業生參加了這次難忘的畢業典禮。上海生科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領導、上海生科院學位委員會成員、各所導師代表、教育管理幹部等出席了此次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上海生科院2011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拉開序幕。
  • 萬鋼調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
  • 上海生科院揭示SUMOylation維持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的新功能
    SUMOylation作為一種類泛素化翻譯後修飾對組織的發育以及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但是其在成體幹細胞中的功能鮮有報導。  呂向東和潘晨宇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張雷以及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宋海雲的大力協助,得到了生化與細胞所細胞分析技術平臺、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果蠅資源與技術平臺以及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的支持,獲得中國科學院及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基金資助。
  •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與大豐教育局籤訂科普合作協議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與大豐教育局籤訂科普合作協議 2017-11-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  10月28日,大豐區教育局局長王國平帶領局領導班子來到上海,與上海生科院神經所黨委副書記王佐仁籤訂科普共建協議,旨在通過研究所的專家引領,促進大豐當地的教師隊伍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素質教育方法,做好青少年科技創新的引導者和倡導者,從而營造崇尚科學、運用科學的社會氛圍;通過科普實驗,讓中學生親自動手,接觸最新的科學理念、新奇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的魅力以及實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充分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 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沃森訪問上海生科院
    4月8日至9日,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榮譽主席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博士訪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陳曉亞院長、吳家睿副院長、李林副院長、張旭副院長、蒲慕明所長會見了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