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與人類」移師莫斯科

2020-12-02 環球網

由多國藝術家創作、呼籲鯊魚保護的「鯊魚與人類」藝術展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展出9個月後,即將移師至國際巡展的第二站——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之後此展覽將回到北京,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將於莫斯科展出的「鯊魚與人類」藝術展呈現了來自中國、俄羅斯、摩納哥、美國和西班牙的20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通過跨領域的藝術媒介,包括裝置藝術、繪畫、雕塑、視頻、攝影、詩歌和紀錄片等形式,挑戰我們對於鯊魚的固有偏見,展現保護鯊魚對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意義以及過度捕撈對海洋環境的負面影響。

僑福藝動創始人兼僑福集團執行董事黃建華先生表示:「這是一個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環保議題。通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詮釋,『鯊魚與人類』藝術展將直抵心靈,比起科學說教的方式更能引起參觀者的共鳴。」據悉,結束國際巡展的第二站後,展覽將最終回到中國北京,並於今年8月20日至9月20日在國家博物館收官。北京晨報記者 張碩

相關焦點

  • 「鯊魚與人類」當代中國藝術展將亮相莫斯科
    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26日的發布會獲悉,僑福藝動推出的「鯊魚與人類」當代中國藝術展將於5月28日亮相莫斯科,一次性呈現來自中國、俄羅斯、摩納哥、美國和西班牙的20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 鯊魚與人類:藝術家的行動
    僑福藝動當代藝術展亮相莫斯科  俄羅斯,莫斯科 -「鯊魚與人類」當代藝術展於2015年5月28日莫斯科葉卡捷琳娜文化基金會正式開幕,俄羅斯副總理 Olga Golodets 女士親自到場並參觀展覽,高度讚賞僑福藝動與中國藝術家的環保行動。
  • 鯊魚與人類:當藝術家參與到環境保護
    「鯊魚與人類」俄羅斯站新聞發布會嘉賓合影3月26日下午, 「鯊魚與人類」當代中國藝術展俄羅斯站新聞發布會舉行。
  • 鯊魚與人類∣殘忍背後該如何選擇?
    雖然這無法證明,他們願意去消費魚翅,可這足以證明在人們心中對鯊魚的需求,幾乎等於對魚翅的需求。可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也正在導致錯誤的結果。目前,世界上已有多達14種鯊魚,因為人類對魚翅的需求,變得十分瀕危。有些鯊魚的種群甚至已經下降了90%甚至更多。
  • 美網或移師佛羅裡達 比賽時間或延期至今年年底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網賽會方正在考慮調整比賽的時間和日期,除了此前披露的印第安維爾斯之外,美網也在考慮移師佛羅裡達州的奧蘭多,比賽的時間或許也將由8月底9月初向後推遲。本月月初,美國網球協會新任執行總監麥克·道斯在接受《網球雜誌》採訪時表示,今年的美網賽事不排除移師至印第安維爾斯且延期至11月舉行的可能。此次《每日電訊報》又披露美網有可能在奧蘭多閉門舉辦。美國網協近期在奧蘭多修建了一個擁有100片場地的國家訓練中心。不過,若比賽移師至奧蘭多舉辦,也有不少挑戰,比如電視轉播需要布線,球員區需要擴建,還需要設置餐飲服務區。
  • 《鯊魚與人類》第五站 香港海事博物館開展 'On Sharks and Humanity' Opens in Hong Kong
    《鯊魚與人類》當代藝術展覽巡迴摩納哥、莫斯科、北京和新加坡之後,來到第五站香港,於6月29日開始在香港海事博物館隆重展出
  • 人類是鯊魚進化的?
    科學家說,它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北京時間6月15日消息,科學家表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根據最新研究,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對一個追溯到2.9億年前的頭骨進行的再次分析顯示,它是現代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早期成員,這意味著頜口動物包括數萬種健在的從魚到鳥在內的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人等。
  • 鯊魚或人類,誰更可怕?
    鯊魚在你的印象中是不是兇殘的人類殺手?像這樣,尖銳的牙齒、兇狠的眼神,對人類虎視眈眈,似乎瞬間就會將你撕咬吞噬。
  • 鯊魚,究竟為什麼攻擊人類?
    國際鯊魚攻擊檔案記錄,「鯊魚和人類在一個地方的數量越多,它們相互碰撞的概率就越大。」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當仔細觀察襲擊事件發生的地點時,會發現一些線索。澳大利亞南部海岸和美國東海岸人口眾多,這意味著有大量的人享受著海水帶來的快樂。但澳大利亞南部沿海的海豹數量不斷增加,海豹正是大白鯊最喜歡的獵物。
  • 被誤會的鯊魚:《巨齒鯊》不可怕 人類想像鯊魚的方式才可怕
    身長22米、體型龐大的巨齒鯊,只不過是人類長期以來將鯊魚恐怖化的代表之一。顯然,人類對這種想像中的怪物異常著迷。然而,小說中的巨齒鯊長著危險的鰭,下巴咀嚼不停,並且對人類懷恨在心,這些障眼法般的描述使得我們無從習得鯊魚真正的迷人之處。我們把影片中的鯊魚和真正的鯊魚混為一談,這就導致現實中人們普遍把鯊魚看作必須趕盡殺絕的惡獸。
  • 鯊魚or人類,哪個更可怕!
    來源:電影集結號 ID:dianyingjjh其實這並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人類應該為類惡意非法捕殺鯊魚的行徑感到羞恥和慚愧了解鯊魚,它們不是該死的惡魔;拒絕魚翅,它並沒有多高的營養價值,不是地位身份而是醜惡嘴臉的象徵。
  • 鯊魚和人類有哪些共同點?
    不過,你知道鯊魚和人類其實有很多共同點嗎?在這門課程中,你將了解科學家是如何研究鯊魚的,你將跟隨鏡頭來到全球各地的實驗室、水族館以及海洋裡去學習生物多樣性、生物保護的知識。課程充滿了參與性的活動,你將有機會追蹤野生鯊魚的行蹤,觀察鯊魚的棲息地與日常行為,並且探索化石記錄。你也將有機會了解這1200多種鯊魚的解剖結構、感官、繁殖、行為等特點。
  • 被誤會的鯊魚:《巨齒鯊》不可怕,人類想像鯊魚的方式才可怕
    為了激起觀眾的興致,編劇們常常會編寫恐怖的鯊魚攻擊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這類慘案也每年都有發生。媒體對這些鯊魚攻擊案件的報導通常雲淡風輕,致命的鯊魚攻擊案情通常十分複雜,每一種情況都要考慮很多因素。由於鯊魚是用嘴來測試周圍環境的,人們認為,大多數非致命的傷害都是由於鯊魚的誤判造成的。我們通常通過YouTube等視頻分享網站或在線新聞報導對此加以了解。
  • 為什麼保護鯊魚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但是在人類已知的超過500種的鯊魚中,最大的鯨鯊體長可達12米以上,而最小的刺侏儒鯊只有17釐米。絕大多數鯊魚都是肉食性的,然而人類卻絕對不在它們的食譜上。體型最大的鯨鯊可重達13噸,但它卻是濾食性的鯊魚,基本只以浮遊生物為生。
  • 那些被人類割掉鯊魚鰭的鯊魚,再被放回海中,下場會是什麼?
    那你是否知道,那些被人類割掉鯊魚鰭的鯊魚,再被放回海中,下場會是什麼?魚翅的食用歷史最早食用魚翅的人是漁民,漁民出售鯊魚後,將魚鰭留下自己食用,魚商發現有利可圖,收為商品出售,魚翅才漸漸出現於宴席上。當漁民捕獲到鯊魚後,他們通常只會割下鯊魚鰭,然後將活著的鯊魚扔回大海,讓其自生自滅。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而魚翅正是由鯊魚的胸、腹、尾等處的鰭經乾燥而製成。這個取鯊魚鰭的過程是不是很殘忍。據數據統計,每年大約有1億條大白鯊被人類割下鯊魚鰭後放回海中。
  • 臺「倒扁」15日晚移師臺北車站21日重回凱道
    中國臺灣網9月11日消息據臺媒報導,臺灣「反貪腐運動」副總指揮張富忠今天表示,「倒扁」靜坐15日晚間將移師臺北火車站,「燭光圍城」路線將行經陳水扁辦公室和「官邸」,遊行路線和臺北車站地點都已獲準申請,21日再回到凱達格蘭大道。
  • GOAL:世預賽亞洲區 40 強戰剩餘比賽全部移師卡達
    GOAL:世預賽亞洲區 40 強戰剩餘比賽全部移師卡達 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援引"goal"阿拉伯語站消息,世預賽亞洲區40強戰剩餘比賽將全部移師中立場地卡達進行。"goal"阿拉伯語站從消息人士處得知,考慮到疫情因素,亞足聯已著手將40強戰剩餘比賽安排至中立場地卡達進行。另外,卡達成功舉辦2020亞冠也給了亞足聯信心。據悉,40強戰將於今年5月末至6月中在卡達進行;另外,2021亞冠有望於4月或5月開戰。
  • 人類將鯊魚的魚翅切下,鯊魚還能生存多久?值得深思!
    在海洋裡面,鯊魚可是最強大的掠食者。他是站在整個食物鏈最頂端的,正是因為他擁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很多海洋生物都看到他害怕,但是這種掠食者卻被人類抓到將魚翅割下那麼他們在海洋裡還能夠生存多久呢?原來人類割下來的魚翅就是鯊魚用來遊泳的一個部分。
  • 被人類割掉翅膀的鯊魚,放回大海能活多久?鯊魚:不如直接殺了我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眾所周知,地球上除了人類還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其他生物,它們和人類共同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系統,缺一不可。可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壯大,自視甚高,絲毫不把其他生物放在眼裡,給很多生物造成了生存上的威脅。其中因為人類而滅絕的生物也是非常之多,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對這些生物的肆意捕殺。就拿鯊魚來說,雖然在海洋裡它是霸主沒人敢招惹,但是因為鯊魚的魚翅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也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那你知道被人類割掉魚翅的鯊魚,再放生到海裡還能活多久嗎?鯊魚:這樣做不如直接殺了我。
  • 鯊魚說:「人類好可怕,會吃鯊魚」為什麼拒吃魚翅?
    鯊魚說:「人類好可怕,會吃鯊魚,我的朋友越來越少了。地球上沒有人類,不是很好嗎?」人們口中的見人就攻擊的食人鯊,只是小說中的情節,史蒂芬史匹柏導演把電影拍得太好了,大白鯊(JAWS)上映40年了,講到鯊魚,大家還是馬上就聯想到人類被咬掉一半,血染海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