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大數據之前,計算機並不擅長於解決需要人類智能的問題,但是今天這些問題換個思路就可以解決了,其核心就是變智能問題為數據問題。
由此,全世界開始了新的一輪技術革命——智能革命。
消防行業也是如此,發展智慧消防,離不開消防的大數據。
隨著智慧消防不斷應用落地,通過採集、分析和運用大數據,提升消防的信息化、智能化,已經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1、數據創造奇蹟:量變到質變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大數據與機器智能的案例。
2005年是大數據的元年,在機器翻譯領域從來沒有技術積累的谷歌,以巨大的優勢打敗了全世界所有機器翻譯研究團隊,一躍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為什麼谷歌能夠成功逆襲,它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麼呢?
谷歌翻譯的發明人奧科博士在經驗交流時表示,其實他用的還是兩年前的運算模型,但是用了比其他研究所多了幾千倍甚至幾萬倍的數據。
在和自然語言處理有關的領域,科學家們都很清楚數據的重要性。
2-3倍的數據差距或許看不出大變化,但用了上萬倍的數量時,量變的積累就導致了質變的發生。
對比消防行業也是如此。
消防管理部門擁有多維、異構、實時、海量的消防大數據資源,包括人員(消防救援隊伍、社會消防力量等)、場所(高層樓宇、商業綜合體、地下建築、出租房等)、企業單位(高危單位、重點單位、化工企業等)、物品(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等)、環節(電器線路、消防設施、疏散通道等)、水源(消火栓、天然水源等)、巡查信息等多種數據。
另外,包括規劃、住建、國土、民政、通信、交通、氣象、供水、公安等相關部門的數據,需要對相關數據資源進行收集、融合,構建全面、實時、標準的消防大數據資源體系,為進行基於大數據方法的「智慧消防」建設提供良好基礎。
丁宏軍說,未來5年都是消防物聯網的天下,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建設消防物聯網,一個是智能化基礎設施的鋪設,另一個就是數據的收集,最根本的是獲取數據。
當有效的數據達到一定的量級,才能充分驗證模型與算法的準確性,智慧消防建設才可能真正落地。
2、數據挖掘:消防智慧化的關鍵
收集了海量的消防數據,接下來就是數據的使用和挖掘,也是消防智慧化的關鍵所在。
使用消防大數據,相當於在一堆沙子中淘金,不經過處理的原始數據是給不出什麼新知識的,消防的智慧化程度取決於使用和挖掘數據的水平。
由於收集的原始消防數據沒有固定格式、顯得雜亂無章的,因此使用的第一步是對數據的過濾和整理。
去除與要解決的問題無關的維度,將與問題有關的消防數據內容進行格式化的整理,以便進一步使用。
只要把相應的維度保留下來,把無關的信息過濾掉即可。
進行消防數據的篩選和處理之後,接下來關鍵的一步就是機器學習,實現消防智慧化。
機器學習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天廣泛使用的機器學習算法,比如人工神經網絡算法、最大熵模型、邏輯自回歸等,早在40年前就已經成熟了。
機器學習的過程無一例外是一個不斷迭代、不斷進步的過程,用機器學習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期望值最大化」的過程:
只要事先定一個學習的目標,這些算法就會不斷地優化模型,讓它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情況。
在大多數複雜的應用中,需要通過數據建立起一個數學模型,以便在實際應用中使用。
要建立數學模型就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是採用什麼樣的模型,其次是模型的參數是多少。
如何利用模型與算法,對篩選後的數據進行分析,實現預測性和研判性,這才是智慧消防的關鍵所在。
3、消防+大數據中的難題
消防+大數據,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那就是數據的安全。
數據安全,主要指保證數據不會被偷走或盜用。
在大數據時代,由於數據量巨大,數據一旦丟失,損失也是巨大的。
比如2014年曝出的索尼丟失數據事件,造成的損失高達1億美元。
除了預防黑客等類型的數據丟失,還有一些隱性的數據安全也是企業或數據擁有者比較擔心的。
比如說,現在非常常見的建立生態,成為生態合作夥伴。
馬化騰曾對這種生態做了一個通俗的比喻,「譬如蓋房子,我們不是出租,而是請你來建房子,建完房子就是你的,你的客戶、粉絲都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需要每年漲價。」
話是這麼說,但確實落實到實踐,加入阿里雲、騰訊雲等平臺時,運營企業或多或少會擔心自己對數據的主控權。
再說現在大家非常關注的華為鴻蒙生態系統,向市場號召共建生態,而且是由開源基金會運營。
這或許對於數據安全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機會,因為開源基金會一個完全的工業化的、非盈利的、開放的機構。
大家共同接入的系統是一個非盈利機構,這或許能打消一部分企業的警惕和戒心吧。
目前,智慧消防智慧化還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大部分屬於原始的數據收集,至於它的實用性,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最近一段時間消防產業智庫對智慧消防招投標項目的觀察,市場上對智慧消防大數據的需求越來越多。
通過對智慧消防大數據的分析,可以為消防的智慧化以及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而且還能夠為智慧消防的服務系統提供新的洞察力。
所以說,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未來誰能掌控數據誰就能掌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