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已試運行新版個人徵信報告,可能將於近期正式上線。本次個人徵信報告更細化、更全面。範圍將不限於貸款、違約等信息,拖欠水電費這樣的「小事」也將成為不良信用記錄,帶來「汙點」。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個人的數據越來越豐富、清晰,個人徵信範圍也隨之擴大。
但在繳納水費這件事上,許多人都有如此體會:非不願繳也,實忘繳也。AIoT時代,傳感互聯技術有沒有辦法拯救「馬大哈」們,進一步降低信用風險呢?
社區用水,本質上是發生在居民與水務部門之間的交易:居民買水,水務部門賣水。其中,為了管理、繳費方便,出現了抄表員、物業、代繳費點等中轉環節。
根據中國電信、華為共同發布的《NB-IoT智慧水錶白皮書》,當前我國水務部門發展痛點主要是產銷差和貿易結算問題。產銷差的直接成因有供水管網漏損、水錶計量誤差、居民「偷水」等;貿易結算隱患主要來自水錶故障和人工抄錄數據錯誤,以上問題都導致供水企業利益受損。據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2016年《城市供水統計年鑑》數據,2015年,630個建制市損失水量約86億立方米。
為了解決居民和供水部門雙方痛點,我國水錶朝著智能化方向不斷進步,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機械水錶、IC卡水錶和智慧水錶時代。
一、傳統的機械水錶-上門抄表時代
機械水錶,需要人工抄表,出現了抄表難,收費難等問題。常出現戶主不在家,抄表員白跑一趟的局面;水費收不上來,帳務拖欠成了「老大難」。此外,在水量計量上也容易被人「動手腳」。
如今,機械水錶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二、IC智慧卡水錶-物業、水務部門定點繳費時代
IC卡是利用IC卡進行交易解決的水費繳納方式,居民通過向IC卡內預存一定水費,並定期到物業、代理點、水務部門充值或使用銀行劃撥,從而達到用水目的。除此以外,IC卡還有滿足階梯式水價等複雜計費方式、減少用水糾紛等優點。當水量用盡,系統自動斷閥斷水。
然而,IC卡水錶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線下自助繳費。雖然水務部門在便利店等場所設置了繳費平臺,交水費不再跑營業廳,在 「10分鐘便民繳費服務圈」內即可完成,但離足不出戶還有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部分IC智慧卡水錶也能開啟手機支付功能,但需經改造。
三、智慧水錶時代
基於NB-IoT技術的智慧水錶,具有海量連接、深度覆蓋、低功耗、低成本的技術特點,對水務部門的工作流程進行精細化管理,以「雲-管-端」架構來建設,可以實現智能抄表、計費管理、數據管理、和自動繳費的功能。
從繳費方式看,水錶聯網化,可以直接打通行動支付,居民可以在APP、微信、支付寶上繳納水費,不再線下排隊,輕輕鬆鬆就把水費交了,非常適合忙碌的上班族和腿腳不便的老人。
我們發現,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進步,我國「智慧水務」的發展形成一個突出特徵:無人化。人工參與的環節越來越少,抄表員這份職業逐漸消失;智慧水錶取代了物業繳費、代理點繳費,人們不需要線下排隊,也是人力減少的體現。
除了單純提高「賣水-買水」環節效率,降低水務部門運行成本,提高居民用水體驗以外,智慧水錶還能提供其他增值服務。
第一、徵信保障
在智慧城市的基礎之上,有人提出了「信用城市」概念,即在公共服務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讓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信用城市,建立在海量而優質的大數據基礎之上。大數據,又依賴於各式各樣的傳感器,進行數據採集、挖掘,甚至是前端分析處理。
智慧水錶就是千千萬萬種傳感器形式之一,是潛在的數字資產。水務大數據和服務平臺介入進來後,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插上了加速飛翔的翅膀,企業、個人與社會組織的信用畫像更加完善了。
第二、多端交互,有利城市治理
物聯網建設方面,安防警務、交通、消防、水務、電力等子系統構成了智慧社區這個大「集合體」,多類型感知設備與感知網絡的集成,有利於構建高效集約的信息基礎平臺,實現了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促進了各部門信息化建設應用發展,對企業、政府進行城市運行管理和治理模式創新貢獻巨大。
第三、助力家庭安全
除了自動抄水錶、自動繳水費,在智慧水錶上,我們還能夠讀出另外一些有意義的信息。比如,在對獨居老人的安全及健康監測服務流程中,醫療系統、養老系統可以打通智慧水務系統的數據,當獨居老人家中的水錶數據出現異常,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家中發生異常事件,相關管理機構得以及時介入,以免錯過最佳時機 。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