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月是螃蟹最肥美的季節,當我們在餐桌上大快朵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剝掉的殼最後可能變成各種衣服回到你的身邊呢?
其實不只是螃蟹,我們常吃的海藻、蝦等其實都可能製作成衣服來到我們的身邊。
今天要科普的就是兩種取自河流、海洋中的新型纖維:甲殼素纖維和海藻纖維。
在我們常吃的小龍蝦,螃蟹等甲殼類生物中存在著一種天然多糖物質被稱為甲殼素,它的化學名稱是:聚乙醯胺基葡萄糖。
甲殼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唯一鹼性天然多糖類物質,含量僅次於纖維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抑菌性、抗凝血和促進傷口癒合等優異的特性。因而被廣泛地應用在了生物、醫療、紡織領域。
甲殼素廣泛地存在於昆蟲類、水生甲殼動物和真菌(酵母、黴菌、蘑菇等)的細胞壁中,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我們吃掉所剩的小龍蝦殼、螃蟹殼。
而由於甲殼素的分子結構,其幾乎不能溶解於所有常規溶劑,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化學改性,改性後的產物被稱為殼聚糖。
以甲殼素、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為原料製得的纖維統稱為甲殼素類纖維,由於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天然廣譜抗菌性及良好的吸溼保溼性等優良性能,是實現能源可再生、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優選紡織材料。
在大海中還存在著一種名為海藻酸鈉的天然多糖物質,它能夠從海帶、巨藻、墨角藻和馬尾藻等褐藻中提取。
作為一種取自大自然的純天然物質,海藻酸鈉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低熱無毒。已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紡織印染、食品工業、包裝材料、汙水處理、美容化妝品等領域。
而海藻纖維是以海藻酸鈉為原料,以含有各類金屬離子(如:鈣、銅、鋅離子等)的水溶液為凝固浴,通過溼法紡絲所製備得到的一種高性能纖維。
海藻纖維還被業界稱為「第三種纖維」,依靠海藻酸的特性其具有抗菌、可降解、可再生、無毒、無害、阻燃等特性, 是紡織界中又一種天然環保的生態紡織品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紡織、醫療、美容、環保、軍事等領域。
當下,海藻纖維已在醫療、保健、環保等行業廣泛應用,其中醫用輔料類紡織品已實現產業化,其海藻纖維敷料在傷口護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成為市場上廣為認可的現代敷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