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7:30:35 來源:網絡
天氣轉涼,又到了換季的時候,杭州的小王一大早收拾了衣櫃裡家人穿不下的、不想穿了的舊衣服,在手機上用支付寶裡的白鯨魚小程序下單。沒幾分鐘就...
天氣轉涼,又到了換季的時候,杭州的小王一大早收拾了衣櫃裡家人穿不下的、不想穿了的舊衣服,在手機上用支付寶裡的白鯨魚小程序下單。沒幾分鐘就收到了快遞小哥的簡訊。第二天,快遞小哥上門把衣服拿走了。
這些衣服將開啟「環保+公益」的嶄新旅程,而小王則開心地收穫了3千克的螞蟻森林能量。這就是現在流行的「舊衣回收」,讓廢舊衣物重獲新生的環保公益行為。
舊衣行業的困難與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每年產生的超過5000萬噸的舊衣服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不到10%,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舊衣服造成的資源浪費正在進一步增加中 。
「去年我國的纖維加工量達到5000萬噸,其中2000多萬噸都在國內消費。按照一般3到5年折舊粗算,每年廢舊紡織品的量在500萬到1000萬噸。如果把這些廢舊纖維重新利用起來,可以超過我們每年的棉花產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算過這樣一筆帳。
儘管有著如此巨大的資源浪費,舊衣回收行業的發展卻面臨許多的挑戰:
一、舊衣回收渠道不暢通,回收意識不強;
每個家庭平均有30件廢舊衣物,想捐獻的不知如何捐出去,捐到哪裡。大部分衣服仍留在人們的衣櫃裡,甚至更多的家庭選擇直接丟棄在垃圾桶,填埋或焚燒的方式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汙染。
二、回收成本高
舊衣回收之後的清洗、消毒等費用不菲,人工成本高,設備專業性強。巨大的回收成本令企業望而卻步。正如一些行內人所言,如果沒有回收足夠的量,企業根本不願冒這個風險。
三、回收箱監管難
回收箱是一種便民的回收設備,但有時會因為監管的原因,無法實現及時清理,造成衣物堵塞或者外溢,影響社區整體美觀度。同時存在某些缺乏行業資質的企業在社區投放回收箱的現象,造成用戶體驗較差。
四、政策、標準有待完善
要實現廢舊紡織品的產業化再利用,最大難點在於建立多渠道的規範的回收體系。由於缺少相關配套政策和標準,我國在舊衣回收方面還沒有一個標準規範的回收網絡體系。
舊衣回收光靠政府不行,單信奉市場力量也舉步維艱。在共享經濟的視野下,這一行業也需要「轉型升級」。「儘快形成規模化的回收,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專家建議,當前可利用信息技術大力推動回收方式的創新,比如,可以考慮採用網際網路、APP等方式。
而白鯨魚正是這樣做的一個平臺,通過手機上一鍵預約,快遞就可免費上門收衣。慢慢地,白鯨魚成為了國內領先的舊衣物捐贈環保公益平臺,。
舊衣回收出身的「白鯨魚」
85後小夥方曉東是金華蘭溪人,由於家境貧寒再加上大學剛畢業時的創業失敗,2012年走投無路之下懷揣15元來杭州找工作,沒想到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再生資源公司和「垃圾」打交道。
工作半年後他就辭職了,卻瞄準了舊衣回收行業。他創辦的「中國舊衣服」網是國內首個專注於服務舊衣服行業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舊衣服再生企業提供後端處置的工作。
2015年2月白鯨魚平臺上線,通過平臺預約、免費上門回收、兌換商城代金券以及鯨魚幣的方式鼓勵全社會一起參與到舊衣新生活的行動中來,以「環保+公益」的方式處理舊衣物,讓有限資源,無限循環。同時運營綠色低碳環保商城,全方位的帶動居民參與到環保中來。
三年後,白鯨魚入駐了支付寶回收小程序。用戶打開小程序,預約快遞,準備好衣服,將衣服交給快遞員,這幾乎就是小程序捐贈衣服的整個流程了,簡單又快捷。
當然,衣服也是有限制的。要求5kg 起收,快遞費由平臺承擔。白鯨魚創始人透露,5kg-10kg 之間的舊衣回收基本都是虧本的。他們計算過,用戶一次捐贈 10kg 衣服大概就是他們的盈利點。將這個數字定為 5kg,他們也是在「賭」。
每捐贈舊衣1kg,可獲得2個鯨魚幣,在白鯨魚的鯨魚商城可以兌換真實的商品。除了鯨魚幣,捐贈成功後還會獲得螞蟻森林能量,1kg舊衣物=158g能量,一次最多領取9763g,一個月能領取5次。
今年5月份,因為螞蟻森林能量的推廣,白鯨魚火了,一天時間就獲得了比平時多數倍的關注。「當天,我們的伺服器被洶湧而來的用戶擠宕機了,半天時間收穫了12.5萬用戶,如果伺服器安然無恙,這個數字將會是50萬+。」
說起這件事,方曉東笑了,沒想到這麼多人會因為有能量而進行衣服回收。算起來,支付寶小程序為他帶來超過10倍的業務增長,光是螞蟻森林使用場景攻略裡一個不起眼的入口,就為白鯨魚提供了近30%的用戶來源。
舊衣回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衣服是比較特殊的回收品,品類、質量、層次都很難有確定的標準和量化,回收價格大都不理想。這樣的情況下,螞蟻森林能量就成了一種比低廉回收價格更好的回饋了。
舊衣去處:「環保+公益」
回收後的舊衣服都去哪裡了?
說到舊衣回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做公益,自己穿不了幾次的衣服扔掉太可惜,如果能夠捐給有需要的人,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衣服都適合進行公益捐贈。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因考慮到衛生與安全問題,內衣褲或T恤等直接接觸皮膚類舊衣服不能進行二次捐助,而這部分衣服佔了二手回收衣服總量的60%以上。
而且近年來,隨著國家扶貧工作的大力開展,貧困地區的衣物需求正在減弱,需求呈現多樣化。從白鯨魚近5年的數據統計來看,需要大批量接受捐助的地方越來越少,基本都是短期小量,單純的舊衣服以及無法解決山區的貧困問題。
因此,白鯨魚突出「環保+公益」的方式處理舊衣物,勵志從多個維度尋找平衡點,讓有限資源,無限循環,同時運營綠色低碳環保商城,帶動大家參與到環保中來。
但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有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白鯨魚回收舊衣時需要承擔高昂的運費。捐贈出去的舊衣服需要經過挑選整理入庫、消毒、運輸、發放等環節。一件衣服從捐贈入庫到發放,全程需要12元左右的成本費用。
還有一種處理方式則是將可以用於再生的一些舊衣物交給再生工廠,加工成農業保溫材料、建築和工業隔音材料或者是通過手工藝做成地毯、拖把、玩偶、坐墊等。高昂的加工費同樣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為了平衡舊衣處理的成本,還有一部分回收衣服會出口到一些非洲國家。方曉東也透露,白鯨魚回收的舊衣服,除去捐贈和再利用,剩餘的部分經過出口後穿在了非洲人身上,特別是東非和西非一些貧窮國家。在那裡,很多地方的生活往往食不果腹,更沒有辦法穿新衣服,二手服裝便宜實惠,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
白鯨魚通過舊衣服出口獲得一部分盈利,也用來反哺公益事業,例如用回收費用來購買一些新圖書、文具、書包等,捐贈給國內西部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
白鯨魚始終相信,「環保公益不是我們做了多少,而是所有人都做一點點。」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