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日記甫出 夏鼐的朋友圈亮了

2020-12-05 騰訊網

夏鼐畢業照

◎葉新(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

夏鼐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在埃及考古學、中國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中國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考古學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是為新中國考古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術專家。今年是他誕辰110周年,由葉新教授核校並加注釋的夏鼐《燕園清華園日記》近日出版。本版特刊發葉新教授紀念文章,以表懷念。

清華的那屆畢業生

當以季羨林、吳晗、夏鼐和李嘉言為翹楚

夏鼐1931年夏天從燕京大學社會系轉學清華大學,起初在社會學系和生物系、理科和文科之間做選擇,最終去了歷史學系第六級,1934年夏天畢業。該系本級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是僅有6名畢業生,四男二女,是上屆和下屆人數的一半。在清華大學文學院1934年的37名本科畢業生中,季羨林所在的外國語文學系人數最多,為21人,佔了一半還強。李嘉言所在的中國文學系也有9人,哲學系以3人墊底。而從後來的成就來看,當以季羨林、吳晗、夏鼐和李嘉言四位畢業生為翹楚。二是到畢業時,夏鼐所在的班級全然不是當初進校時的原班人馬。其中的夏鼐、吳晗、陳箴、許亞芬、顏承周均是1931年從他校轉學而來,而郭秀瑩本為歷史系第五級,大二時因病休學半年。在夏鼐的《燕園清華園日記》中,只見吳晗、許亞芬兩人的有關記錄,其他三人不見蹤影,可見他與本班同學關係的疏離。

許亞芬的有關記錄出現在1934年三四月間去往山西的畢業旅行中。3月26日的記載是:

下午秘書處邀我去談,要我負責組織歷史考察團。報名加入本組10餘人,但僅有3人為歷史系,2人為蜜斯不能辦事,只剩下我一個人,不能不負責,殊為心煩意亂也。

「蜜斯」即「Miss」,小姐之意。在歷史系的三人中,有兩人為女生,當是同班的郭秀瑩、許亞芬兩位。前者嫁給錢鍾書的同班同學、外語系第五級的常風,後改名郭吾真,1950年後雙雙去山西大學任教。後者嫁給了歷史系第五級的師兄楊紹震。在這次畢業之旅中,許亞芬當選為幹事,協助夏鼐負責沿途事務。

在夏鼐的大學朋友圈中,以浙江溫州同學和上海光華大學附中校友為最多,如王栻、王祥第、徐賢修、黃萬傑等。同為浙江同鄉的吳晗在其日記中出現的次數不多。在《燕園清華園日記》中第一次出現是1932年9月26日,也就是兩人轉學一年之後:「房間中又搬進一人,為聞人乾君,係數學系研究生,金華人(吳晗同鄉)。」

而兩人的見面要到11月24日了。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夏鼐寫道:

晚間往見吳春晗君接洽現代史學社事。同學同系已一載餘,此次尚為第一次見面。順便談到明史及清史之事,談了一點多鐘才回來。他說現在從事的便是明史,明史的史料書籍,據其估計在千種以上,頗可供研究。又說《清朝全史》系但燾延留日學生代譯,所以譯錯處很不少;原書頗佳,尤其是滿清未入關以前的那段,至於下冊則關於外交方面,多採取Morse一書,發明之處較少。又說近人孟心史研究清史,亦頗有心得,《清朝前紀》一書殊可一閱;蕭一山之《清代通史》,雖為鉅帙,而抄襲成書,無甚發明,而各部分間之聯絡,亦不能指出,以其缺社會科學之根柢也。

此時才23歲的吳晗已經是明史專家,人稱「太史公」,深得胡適先生等學界前輩的賞識,而夏鼐尚屬籍籍無名之輩。因此在兩人的初次見面中,吳晗大談明清史研究,最後指出清史權威蕭一山之《清代通史》的缺陷,夏鼐只能做他的忠實聽眾。對於為何兩人這麼晚見面,夏鼐先生在1980年2月發表的《我所知道的史學家吳晗同志》(《社會科學戰線》1980年第2期)一文中有所說明:

當時清華大學制度,自二年級起所開課程多是選修課程,而我又須補讀歷史系一年級的一些必修課科。那一年中,我們很少共同上課(也許便沒有),所以當初並不相識。

不在一起上課,各有各的圈子,因此缺少認識的機會。夏鼐12月27日的日記則記載:

傍晚吳晗君來談現代史學社,勸吾加入,並約我做一篇文章。我也很想借這個機會練習寫文章,既已以史學為終身事業,做文章的事安可忽略,但又有些膽虛,深恐把不成熟的作品冒昧發表,貽留笑柄。今年在校中周刊上發表的二篇文章都用「作民」的筆名,無非也是此故。並且入社費須15元,在目前的經濟困難中恐難籌劃,換句話說有點捨不得,但是又不能顯然拒絕。現在只希望《圖書評論》社那篇稿子能夠獲登,至少可得10餘元,再湊合周刊社所得的稿費或可應付。至於稿子的材料擬定「葉水心學案」或「《鴉片戰爭史》書評」等。等大考後再說。

歷史系同學去山西參觀途中,左一為夏鼐,右四為郭秀瑩,右三為許亞芬

批評吳晗稿件「劃分方法未見佳」

吳晗覆信,「清華園內治此,惟兄與弟二人」

吳晗在11月24日已經提到加入現代史學社之事,一個月後又舊事重提。夏鼐因為經濟困難,對此頗為猶豫。但對寫史學文章之事則頗感興趣,因為此時的他已經在《清華周刊》發表過文章。到了1933年初期,已就任清華周刊社文史欄主任的夏鼐開始行使審稿職責,對早已成名的吳晗的稿子也敢於和善於做出評價。比如1933年2月26日的日記記載:

閱稿:辰伯(吳晗)《漢代之巫風》,華芷蓀《評〈武昌革命真史〉》,大致可採用。辰伯對於西王母故事研究有素,此篇雖以《漢代之巫風》為題名,而仍以西王母故事為主。雖篇幅不多,而功夫自見,可以採用。華君之書評,專就史識論,說尚中肯,但未見深刻。

雖然這兩篇文章都可以採用,但是對吳晗文章的評價是「篇幅不多,而功夫自見」。《漢代之巫風》發表於《清華周刊》1933年第39卷第1期(發行日期是3月15日)。然後是3月15日的日記記載:

閱稿:辰伯(吳晗)《讀史雜記》……辰伯君專治明史,此篇寥寥十條,然非多讀書而精讀者不能下筆。雖所舉多細節,然具見苦心。自家每逢讀書生疑,常檢他書以圖勘正時,或耗費累日而毫無所得,令人氣餒,而偶有所獲即大喜若狂。其中甘苦惟身經其境者始能知之,不足為外人道也。惟此篇之劃分方法未見佳。校記之編次或依原書,或分種類,此篇最好採取後法,以示典型的誤錯。將來成為專書則應該用前法,將此意作成一信以給吳晗君。

夏鼐在此指出吳晗的《讀史雜記》的優點是「雖所舉多細節,然具見苦心」,並聯想到自己的讀書體會。但是,他也指出該文的缺點是「此篇之劃分方法未見佳」,並馬上寫就一信發給吳晗。第二天就收到吳晗的覆信「來示指出弟文編次不當,卓識精見,語語自學問中得出,清華園內治此,惟兄與弟二人,鯫生何幸,得拜面針」,表示惺惺相惜之意,讓夏鼐不禁想起「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之典故。雖然吳晗有「清華園內治此,惟兄與弟二人」之抬舉,但此時尚未發力的夏鼐還是在日記中謙虛地寫下「實則我並無此野心」。《讀史雜記》發表於《清華周刊》1933年第39卷第1期(發行日期是3月29日)。夏鼐特意在文後寫了一整頁的「編者按」,開頭便提到:

辰伯先生治明史有年,此文雖僅涉及校勘學一方面,數量上僅寥寥數條,然頗多創穫。用力之勤,令人拜服。惟篇中將明史之誤,分為十項,各立名目,並系以例證;分合編次,似尚可斟酌。鄙意以為本篇將明史之誤,依其性質而分類,則性質相似者,應併入一類,性質大同小異者,可併入一綱,而分為二子目,然後各系以例證,以示各種「典型的錯誤」。

夏鼐不僅指出了其不妥之處,而且接著提供了「四綱九類」的具體分類意見,顯示其考慮之周全,最後提到「私意以為如此分類,較原來十項並列,不相統屬,似為稍勝。不知辰伯先生亦以為然否?」

然後就是《清華周刊》「文史專號」的組稿和審稿,見1933年4月24日的日記記載:

下午馬玉銘君來,詢「文史專號」稿件甚罕將如之何。乃往見吳春晗君,託其代拉稿子,並約其自作之稿,至少2萬字以上。今日下午西洋近百年史沒有去上課,便是因為與吳君在合作社中接洽這事。

因為總編輯馬玉銘的催促,夏鼐不僅自己要貢獻稿件,還要去找吳晗寫稿和代為拉稿,極少缺課的他因此還耽誤了「西洋近百年史」的上課。到4月27日晚間,則「與馬玉銘、吳春晗商酌『文史專號』稿件排列方法」。到1933年5月9日,《清華周刊》「文史專號」(1933年第39卷第8期)正式出版發行。因為夏鼐審稿不徇私情,憑稿子質量說話,因此得罪了不少投稿的同學,此後也就步吳晗的後塵,不再幹下去了。

兩門功課得了「超」

卻被張宗燧批評「你的處世方法非改換不可」

雖然忙於寫作投稿、審稿出刊,偶爾不上課,夏鼐的功課成績還是很好。見1933年9月11日的日記記載:

教務處將此次考試成績發表,外交史和史學方法都是E-(外交史得E-者僅我一人,得S-者亦僅吳春晗君一人,其餘不外N、I、F),中國上古史是S+,中國社會史是N,法文是S-,黨義S+,體育S+。

當時清華大學的成績評定分為「超(E)」、「上(S)」、「中(N)」、「下(I)」、「劣(F)」五級。夏鼐除了中國社會史得的是「中」之外,其他都是「上」以上,外交史和史學方法兩門課還得了「超」,而吳晗(編者註:即吳春晗,為吳晗原名)的外交史才得了「上」。這讓夏鼐頗為滿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陳寅恪教授曾在他的《晉南北朝隋史》考卷上寫下大段評語,最後稱讚他:「所論甚是,足徵讀書用心,敬佩敬佩。」

除了成績不錯之外,夏鼐的寫作投稿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在1932年第37卷第1期(2月27日刊行)發表譯文《言語和中國文學二者起源的比較》(原著)開始,到1934年8月1日在《圖書評論》第二卷第12期發表關於《中國外交史》的書評為止,夏鼐大學本科期間總計發表了16篇文章,其中《鴉片戰爭中的天津談判》發表在當時頂級外交界學術刊物《外交月刊》上。另外,他在系主任蔣廷黻教授指導下寫就的畢業論文《太平天國前後長江各省之田賦問題》,修改後發表在《清華大學學報》1935年第2期上,與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教授、歷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等並列,與他享有同等待遇的是同級中文系李嘉言的《六祖壇經德異刊本之發現》。

人常道: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只顧埋頭學問的夏鼐迎來了一位好友的「當頭棒喝」。他在1934年2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

今天晚上,小張忽同我談起說:「鼐!你的處世方法非改換不可!我遇見幾個同學都不知道你的姓名,大家談起歷史系的高材生,都僅知吳春晗不差,而不提起你的姓名。我知道你不差,但是你的手段太拙劣,不會到教授處談談,與同學多接觸,弄成了姓名不聞於清華。這也許與你將來的前途有礙,即欲作埋首研究的學者,也多少應該講究些交際的手段。名過其實原屬非是,但至少要名實相符。然而你的名聲卻遠不及你的真實學問,我勸你要改換生活,不要關起門來讀書。」這孩子今天忽板起正經臉孔說老人話,這是他第一次對我說這類話。我自己豈不知道自己的弱點,豈不感得改正自己弱點的必要!然而十餘年來的生活養成了我的慣性,雖欲改變而不可得。違背素性行事,跼蹐不安,反覺啼笑皆非。我的前途是黑暗的,我的過去生活是鑽牛角尖,非碰釘不可。

「小張」即張宗燧,乃大名鼎鼎的張東蓀先生之子,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15歲就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次年轉學清華大學物理系,23歲即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中央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因浙江同鄉之故,他在校時與夏鼐往來甚多,所謂「旁觀者清」。他十分看重夏鼐的學術實力,把夏鼐與吳晗並稱為「歷史系的高材生」,但是認為夏鼐的缺點在於苦守書齋,不知「公關」,「弄成了姓名不聞於清華」,名實嚴重不符,對其前途大大不利。而吳晗與之相比,除了公認的學術能力之外,辦事能力強,人脈十分廣泛,以一介學生身份充分參與歷史學術界的各種活動,獲得了絕佳的學術研究機會。比如夏鼐1933年3月31日的日記曾記載:

至吳春晗處,送還前次所借之《尚書研究》一書。他說燕京哈佛委員會今年4月開會,以決定續辦燕京國學研究所與否,若能續辦,將著手編輯「二十四史人名索引」,吳君擬擔承《明史》一部分,欲以2年工夫為之。

與夏鼐寫書評之類的小文章相比,才大三的吳晗能參與的都是「編制『二十四史人名索引』」這樣的大項目了。

在太原晉祠參觀北魏造像碑

加入現代史學社、歷史學會

並參與發起史學研究會的工作

雖然夏鼐不知如何或者說不願改變現狀,但是張宗燧的這番話對他觸動很大,實際上「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此之前他也做過一些努力,比如他在1933年3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

歷史學會開會。劉崇鋐報告遊英法的經歷,拜訪名家,參觀故跡及圖書館、博物院。蔣廷黻時局報告,以為中央無心反攻,惟日人或將藉口天津駐兵違反辛丑條約而積極進擾平津;世界大戰之發生與否,須觀歐美方面之國際形勢,僅有遠東現下局面似不能即引起大戰。用茶點後選舉,許某以8票為總務幹事,蔣師以6票為庶務幹事,吳晗及我各以4票為候補。9時許散會。

歷史學會本為清華大學歷史系組織的學術團體,創建於1928年,師生均可參加。「許某」即夏鼐的同班女同學許亞芬。夏鼐此稱似乎有輕視之意,因為蔣廷黻教授只以6票當選庶務幹事,他和吳晗才有4票,還只是候補庶務幹事。

除了與吳晗一起加入現代史學社、歷史學會之外,夏鼐還參與發起史學研究會的工作。夏鼐在1934年4月29日的日記中有「晚間至吳春晗君房中,與吳君及梁方仲君商酌組織史學社事」之語。同年5月20日的日記記載:

進城開會。上午至騎河樓清華同學會,發起人10人(湯象龍,吳春晗,羅爾綱,朱慶永,谷霽光,孫毓棠,梁方仲,劉雋,羅玉東,夏鼐),除孫毓棠在津未來外,其餘皆已到會,商酌會章及進行方針。下午繼續討論,至3時許始畢,定名為史學研究會,推選湯象龍為主席,約定下月17日再行大會,乃散會。

夏鼐位列10位發起人之列,任職北平社會調查所的湯象龍被推為主席。對應「約定下月17日再行大會」,他6月17日的日記記有「進城參與史學研究會,決定出版刊物」之語。此時的夏鼐已經到達既有學術實力,又有學術圈子的新境界了。

本想治學中國近代史

陰差陽錯進了考古學領域

不過,此時的夏鼐已經到了畢業之期,是繼續研究還是馬上就業,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他在1934年6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

下午與劉古諦、張宗燧、寧有瀾、董文立同赴燕京,應陳鳳書之邀,聚餐於燕京東門外餐館,大家都是光華附中同班畢業的,僥倖的能夠再敘一處,現在畢業後,更不知後會何時了!寧君已決定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陳君下學期畢業後擬赴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劉君擬赴日本慶應大學,張君正在預備考留美,反顧自己的前途,頓生渺茫之感。

同是上海光華大學附中畢業的校友,其他人都有美好的未來規劃,此時的夏鼐則有前途渺茫之感。而此時已留校擔任清華大學歷史系助教的吳晗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見1934年7月29日的日記:

吳晗君來,謂廣西桂林專修師範欲聘一文史指導,月薪160元,欲邀餘去。餘欲繼續求學,乃婉卻之,然吳君盛意殊可感也。

每月160元大洋的薪資是清華大學助教的兩倍,但是夏鼐已經決然選擇求學之路,先是報考本系研究生被錄取,後又高中第二屆留美公費生,前途頓生一片光明。因此有了1934年10月2日兩人的一番談話:

今天留美考試在報紙上發表,自己果然獲取,前幾天的傳言證實了。不過自己本來預備弄的是中國近世史,這次突然考上了考古學,這樣便要改變我整個一生的計劃,對於這樣一個重大的改變,我並沒有預料到,我有些彷徨無主。下午去找吳晗君談談,他說:「昨天你還是預備弄近世史,今日突然要將終身弄考古學,昨夜可以說是你一生事業轉變的樞紐,這一個轉變實在太大,由近代史一跳而作考古,相差到數千年或數萬年了。」我想同他商榷今後的計劃,他說最好還是找劉崇先生談去。晚間在王栻君房間談話到10時餘始回來。又寫了幾封信。拍了一個電報給家裡,雖只「留美獲中」4字,但是家人接到後,不知要怎樣歡喜呢!

夏鼐本想治學中國近代史,陰差陽錯地進了考古學領域,並最終奠定了他的學術道路,被尊為中國「埃及學」之父。也許這是老天最好的安排,成就了他和吳晗在史學領域並峙的格局。

在1955年中國科學院評出的哲學社會科學學部首批61名學部委員中,清華大學文學院第六級(1934年)佔了三位:吳晗、夏鼐、季羨林。其中在歷史系6名同學中就佔了兩位。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系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最佳。走筆至此,筆者耳邊仿佛響起了吳晗當年對夏鼐所說的話:

「清華園內治此,惟兄與弟二人」。

內容來自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緬懷新中國考古學奠基人夏鼐先生 - 新聞中心
    為了紀念夏鼐先生對中國考古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也為緬懷其對故鄉溫州的眷戀之情以及對收集、挖掘、研究東甌遺存所作的貢獻,溫州博物館館長金柏東先生特撰文,以寄託家鄉人民對夏鼐先生永恆的懷念。
  • 金壽福|循著夏鼐先生的足跡——記中國在埃及的首次考古發掘
    在夏鼐先生完成了上述提到的需要極大耐心和耗費巨大精力的工作以後不久,皮特裡考古博物館出於備戰需要把所有館藏品打包。1941年,夏鼐先生輾轉回國,於1943年完成博士論文以後郵寄給倫敦大學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大學學院特許夏鼐先生免予答辯,獲得學位。1946年7月,大學學院授予夏鼐先生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
  • 21萬元/㎡、離西湖400米的徐青甫故居開始裝修,做何用途?
    「去年以8804萬元拍賣出去的那套徐青甫故居,最近裡面在動工,房子內部都拆得一乾二淨了。」最近,有網友路過西湖邊長生路一帶,發現去年這套網紅法拍房正在大規模施工裝修。「拆掉有點可惜,這房子原先外觀和內部裝修都挺好看的。」網友一方面有點惋惜,一方面也很好奇,「這種名人故居可以大手筆改裝嗎?裝修後會做什麼用途?」
  • 推理筆記人物關係圖角色介紹 夏早安愛迪生身份暗藏玄機
    一場換心手術,一個犯罪之謎,女主角夏早安先後身陷神秘組織和遭遇概率殺人,在超級網劇中初露鋒芒。   超級網劇《推理筆記》,講述了由張子楓飾演的偶像少女夏早安,與侯明昊飾演的超能偵探米卡卡,在共同經歷突如其來的一系列復仇案件後,逐漸陷入一場對抗神秘組織的推理冒險故事。
  • 中國彩妝行業第一品牌,完美日記怎麼做到幾百萬微信好友?
    在2019年,有一家勢頭強勁的美妝讓人眼前一亮,這家公司叫做完美日記,2017年才上線淘寶店,如今已經成為新國貨的代表品牌。新品牌異軍突起完美日記是一個彩妝品牌,主打歐美系的彩妝產品,針對18到28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單品價格在100元內,性價比很高。
  • 產業為支撐 甫裡喜翻身
    如今,隨著一個個適合當地發展的好項目落地,該村已成為多個扶貧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模範村—— 產業為支撐 甫裡喜翻身 然而,自然條件本不差的甫裡村,238戶村民中卻有貧困戶17戶,被評為「十三五」省級貧困村。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周邊地區的開發抬高了人工和土地成本,搞種養產業很難賺到錢,村集體經濟一直找不到突破口。」甫裡村黨支部書記王欣榮介紹,特殊的村情制約了村裡的發展,村民普遍缺乏發展產業的動力。2018年之前,村集體連修村組公路的錢都湊不齊,根本沒有資金和能力幫扶村裡的困難戶。
  • 揭開絲綢之路古城拉甫卻克的面紗
    在墓地北區,王永強團隊共清理出斜坡墓道墓19座,包括二座磚室墓。清理出豎穴偏室墓19座,地面葬21座。斜坡墓道墓和豎穴偏室墓均未發現地面建築。斜坡墓道墓的墓葬多數呈南北向,墓室開鑿於墓道北側,個別呈東西向;墓道口部用土坯封閉。只因這批墓葬多數被盜擾,封門都很不完整。此墓葬多呈長方形墓室,平頂、直壁,在墓底西側或北側留有生土二層臺。
  • 第二屆「紅色日記徵文大賽」徵集扶貧日記
    [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第二屆「體育彩票•紅色日記徵文大賽」徵集「扶貧日記」【何媒通訊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舉全國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場千軍萬馬共同參與的大戰役中,許多幹部走出機關,走向基層,進村入戶,調研幫扶,記寫日記(筆記)。
  • 一周藝術人物|翠西·艾敏記錄隔離日記,希門尼斯因新冠病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曬出瑣碎的日常文字與個人照片及視頻。一直以來,她都以自己的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原材料,因此,當白立方邀請她記錄隔離日記時,她欣然答應。「日記很適合我,可以被看成我工作和思考的方式,」艾敏在接受《The Art Newspaper》採訪時說:「我們需要藝術,各種各樣的藝術。博物館和美術館應該儘可能地展開多樣的項目與幹預。現在可能是我們了解藝術家和他們的實踐的一次契機。」
  • 國貨之光:復盤完美日記「從0到N」的心路歷程
    來源:天眼查成立僅3年的完美日記,估值已高達20億美元,與國貨美妝三巨頭的差距逐步拉近。國貨崛起、營銷為王的現在,其他新興國產彩妝品牌能仿照完美日記的營銷模式,殺出一條血路嗎?一款面霜可以分為保溼、抗皺、提亮、敏感肌適用等多種類別,一款粉底也可以有不同色號、不同膚質、不同妝面等區分,眼影、口號的色號更是五花八門。因此,在市場細分的格局下,中長尾品牌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隨著消費者偏好也在逐步分化,小眾品牌、新晉品牌在這個市場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 《晨間日記的奇蹟》:晨間日記的N次方
    《晨間日記的奇蹟》是2009年5月1日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佐藤轉。本書全面公開寫晨間日記的三大原則和七大作戰法則。發明了「九宮格日記」,成為上班一族、金融管理者、創意人員的最愛。1.「過去+未來日記」讓你變得更堅定「晨間日記」分為兩部分。
  • 星球大戰衍生劇 / 跨越20億年看地球 / 撿到殺人狂日記後成為精神...
    時長 :70分鐘 x 16集(已出4集)  豆瓣評分 :8.7  陸東植是個膽小又懦弱的社畜,家庭中也是邊緣人物,在被迫為同事背了口巨大的黑鍋之後撿到因受害者的掙扎而被甩飛的「殺人日記」之後,陸東植沒命地逃奔,在路上被車撞到失憶。
  • 《迷霧之夏》燈泡解謎答案是什麼 燈泡解謎答案分享
    導 讀 迷霧之夏是一款解謎遊戲,受到不少玩家的喜歡,遊戲中有很多的謎題需要玩家解答,有的謎題比較難,玩家不知道怎麼解答
  • 【陽仔日記】Vlog74|Gopro6&Panasonic G7|Shanghai
    【點擊下方藍字即可閱讀】【陽仔日記】人物訪談  回國畢業生的走心寄語畢業季 人物訪談  學姐的走心寄語👇後臺回復 陽仔日記,即可查看全部享耳聆聽 X 小陽陪你嘮傾力聯合打造商務合作郵箱:yzrjxmt@163.com© Copyright 小陽陪你嘮責編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宏先生說)完美日記如何打造私域流量池?
    可能你已經猜到了,對,這家公司就是--完美日記。完美日記創立於2017年,正式推出完美日記品牌,並開設天貓旗艦店,憑藉潮流、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出色的營銷能力,在小紅書、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備受年輕消費者追捧,收穫大批年輕用戶,隨後掀起了一股國貨美妝的熱潮,「小黑鑽口紅」「動物眼影盤」等都成為爆款。
  • 上海亮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領軍人物:張紅凱博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引領時代的人物,總是受到人們的無限尊崇。新時代,會有新業態;新時代,會有新技術;新時代,也會有新人物。當我們默默無聞地在崗位上耕耘著一粥一飯,抬眼觀望世界,時代的引領者,跟我們卻是截然不同的狀態。
  • 觀察記錄日記:菜粉蝶
    今年,我寫的第一篇蝴蝶觀察日記是東方菜粉蝶。東方菜粉蝶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蝴蝶,可以說是上海地區最常見的蝴蝶之一。
  • 寫日記的好處和要點,這次寫的比較全,收藏吧
    前幾天寫了寫日記是最好的練筆方式,感覺還是意猶未盡,今天繼續說寫日記。寫日記除了能提高寫作技能,還有很多其他好處:1.作為備忘錄2.鍛鍊思維3.鍛鍊毅力許多大人物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比如竺可楨、茅盾,這些日記對於後來人有很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