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欽定:2020年最前沿的十大科學等你挑戰

2020-10-14 木木西裡科技

2020年,《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

《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英國大選讓其脫歐幾成定局,這將讓英國科學家面臨失去歐盟科學資助和科研合作者的可能。在美國,11月的總統大選將決定科學家在未來政策審議中的作用,許多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專家對川普不滿已久,表示川普政府一直在忽視科學證據。

1、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新目標

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在日本愛知縣舉辦,會上通過了2011-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戰略中的五個戰略目標及相關的20個綱要目標統稱為「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愛知目標的宗旨是激勵所有國家和利益相關方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期間採取措施,推動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

《科學》雜誌認為,在今年,人們將嘗試重振雄心勃勃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2020年10 月,世界各國將有機會在中國昆明舉行的、全球最重要的保護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上,嘗試製定一條更有效的路徑。

2、氣候決策的關鍵時刻

氣候變化政策在今年將面臨關鍵時刻。美國川普政府一直以來反對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規定,這也成為民主黨挑戰者的一個主要攻擊話題。

2020年11月3日,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一天後,美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將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不過,如果誕生一位民主黨總統,則可能在2021年就職後很快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不到一周後,聯合國將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自 2015年以來最重要的氣候峰會,預計各國將增加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儘管各國在兌現現有承諾方面也保持落後。

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2攝氏度,將對人類社區和生態系統造成災難性的破壞。但如果各國政府不加大努力和嚴格落實,未來全球變暖控制在2 攝氏度以下的希望十分渺茫。

3、人口普查的挑戰

自1790年以來,美國政府每十年會進行一次人口普查。研究人員擔心,這項人口普查任務可能無法完成,政治辯論進一步疏遠了那些已經難以計數的人。

人口統計學家還擔心,人口普查 「使用一種保護受訪者隱私的新方法」 可能會扭曲對人口趨勢的分析;這不僅關係到每年1.5萬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如何分配,還關係到美國最大統計機構的誠信問題

4、CRISPR的大型臨床試驗

在2020年,有望治療癌症和遺傳疾病的 CRISPR 基因編輯工具將面臨關鍵考驗。

美國一項小型臨床試驗正在使用CRISPR來破壞T細胞中的三個基因,然後將這些基因修飾過的T細胞送回癌症患者體內。這種方法可以幫助這些改造過的免疫系統「士兵」阻止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延長患者的生命。

在中國,也有可能有更多獨立的CRISPR癌症治療試驗結果出爐。

除了癌症治療,還有一些研究人員正致力於治療鐮狀細胞疾病和地中海貧血患者。治療方法也是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修改胎兒血紅蛋白基因,以彌補成年血紅蛋白的缺陷。

5、蛋白質考古

今年,遠古時期的蛋白質將為人類和其他生活在100多萬年前的動物的身份和行為提供新的線索。

蛋白質比DNA更穩定。隨著分析方法的改進,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它們來了解更多缺乏DNA的化石,包括神秘的遠古人類遺骸的性別和年齡。

大多數人科動物都是通過骨骼和牙齒來識別,而蛋白質可以提供一種新的工具來在族譜中對它們進行分類,並識別因太小而無法進行分類的碎片。儘管牙釉質是古代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但現在,研究人員也可從骨頭和頭髮中提取它們。

此外,蛋白質還可以揭示由植物和動物材料製成的人工製品的新信息。研究人員希望 2020 年能分析羊皮紙手稿和曾經用來密封文件的蜂蠟。科學家們也在分析古代罐子上的殘留物,以尋找更多的線索,比如蒙古大草原上的早期牧民是先喝駱駝奶還是羊奶,以及生活在羅馬帝國邊緣的英格蘭人吃什麼。

6、中國崛起的辯論

「如何應對中國崛起」作為科學超級大國的政治辯論,在 2020 年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在美國,一些聯邦機構已經禁止他們的僱員參與外國人才招聘計劃,以防止信息洩露。美國表示這可能會損害國家安全和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美國國會成立的兩個新機構將致力於協調各聯邦機構之間的做法,並仔細考慮如何最好地平衡、開放並保障安全。美國學術領袖希望說服政策制定者不要迴避某些類型研究的國際合作,他們認為 「過於敏感」 將扼殺美國的創新能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一份新報告稱,向學生和教職工講授 「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為」 是一種更好的方法。

7、加強中微子研究

科學家們將在22歲的超級神岡中微子天文臺的觀測室內加入稀土金屬釓,以提高其靈敏度。

探測器將觀察來自超新星的中微子撞擊水時產生的信號,提供關於這些爆炸恆星內部動態的線索。日本立法機構預計將資助一項更大的舉措:建設720億日元(約6.6億美元)的Hyper-Kamiokande項目。Hyper-Kamiokande比它的前身大十倍,將捕獲更多關於太陽、遙遠的恆星和超新星發出的中微子的數據

8、暗物質探測器競賽

2020年,隨著兩個強大的新型地下探測器的啟動,探測假想暗物質粒子的競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使用更大、更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來尋找所謂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s),理論上WIMPs 的重量是質子的100倍,並且只能通過微弱的弱核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

LUX-ZEPLIN 暗物質探測器

2020年,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地下國家實驗室,裝有8噸冷態液態氙的「氙-NT」探測器將被啟用;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桑福德地下研究中心,裝有 10噸液態氙的「LUX-ZEPLIN」探測器也將啟動。

如果「氙-NT」和「LUX-ZEPLIN」探測器在未來幾年內什麼也看不見,暗物質搜尋者可能會推動更大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探測器的出現,或者把目光投向其他假設的暗物質形式。

9、重振異種器官移植

異種器官移植的目標是用從豬等動物身上獲取的器官或組織來替代人類器官或組織,一直以來該領域處於無所進展的困境,但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正在重振異種移植領域。

異種移植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可以緩解人類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的長期短缺,它還可以提供治療失明的眼角膜和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來替代那些被糖尿病破壞的細胞。

但在早期的試驗中,人類免疫系統一次又一次地迅速摧毀了外來移植。

最近的CRISPR實驗對豬的基因進行了修改,以防止或減弱人類對其組織的免疫反應,並從豬的基因組中刪除了可能在人體內產生潛在危險的病毒DNA。

在進行人體試驗之前,從這些編輯過的豬身上移植到猴子身上是一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測試。而新型臨床試驗可能於今年啟動。

10、百億億次計算機

2020年,中國有望贏得建造世界上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該計算機每秒運算能力為100 億億(10^18)次。

至於具體哪臺超級計算機將成為第一代超級計算機,目前仍不確定,因為在中國已經有三家機構展開了競爭,分別是位於天津和濟南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以及中科曙光(Sugon)。

新的中國超級計算機,以及隨後在歐盟、日本和美國出現的其他超級計算機,將被用來分析天文和基因調查的大量數據集,並將為人工智慧的持續崛起提供支持。

一些計算機科學家預計百億億次的裡程碑本應來得更早,而延遲的部分原因是需要開發節能的計算機晶片。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2020年或成為最令世界矚目的十大科學新聞,有你期待的嗎
    不久前,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的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新年伊始,《科學》又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E級超算和進行「基因剪刀」技術臨床試驗等入榜。文章開篇提到,英美等國的政治風波很可能會延續到新一年,這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變得複雜。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
  • 史無前例的2020!《自然》公布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十大科學人物
    年,在和新冠搏鬥的一年裡,科學探索,始終在第一線。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有諸多令人振奮的科學發現,也有很多胸懷天下的科學家求索奮鬥在各自的崗位。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和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中國學者李蘭娟和張永振當選。
  • 等你挑戰!《Science》: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
  • 聚焦科學研究前沿 中科院等機構發布《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彭韻佳)中科院等機構13日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在主要科學領域的研究活躍程度進行評估。由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整體仍最活躍,以研究前沿熱度指數281.11分居全球首位,中國得分151.29,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跟隨其後。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編者按:2020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進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科技跨界融合、質變突破、疊加飛躍勢頭迅猛。「雙一流」建設進入首輪建設收官之年,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和「十四五」規劃亟待謀篇布局。
  • 2020年宇航領域十大科學與技術難題發布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 李珂)18日,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主辦方發布了2020年宇航領域的十大科學與技術難題。 據了解,這些難題是由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的院士、專家,以「面向2050年對航天技術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航天技術或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切中航天技術發展重點和要點,具有代表性」為重要評判標準,對徵集活動中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慎評議後確定的。
  • 歷史上最令人抓狂的十大科學發現
    原標題:歷史上最令人抓狂的十大科學發現 科學是燦爛輝煌的,它能將混亂的世界理順,使其明晰。但重大的科學發現必定與直觀感受相悖,有些更是令人震驚。下面便是歷史上最顛覆認知的十大科學發現。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據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機、「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機。E級超算機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美國、日本和歐盟均在推進各自的E級超算開發計劃。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美不同團隊分別進行的多項使用「基因剪刀」技術CRISPR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臨床試驗有望發布結果。
  • 東南大學發布「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吳剛副校長介紹,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為了使相關的科學研究更加聚焦國際科學前沿,形成支撐國家和地方發展的具有引領性的技術,做有前瞻性的科學研究,培育「大項目、大成果、大平臺、大團隊」,學校在2018年初提出在全校範圍內徵集「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
  • 露西·霍金等全球頂尖學者在深圳解讀眾多前沿科學奧秘
    組委會供圖中新網深圳1月20日電(記者 鄭小紅)首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20日在深圳舉行。包括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的愛女露西·霍金以及大衛·依格曼、李淼、查爾斯·採斯勒、蒂姆·厄班等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解讀火星液態水、人類起源、記憶操控等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
  • 中國科協發布2020重大科學和工程問題,不過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正是在那20個問題之外的,我們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2020年8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20個!中國科協發布2020年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李蘭娟就被《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發表聲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我們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2020年10 月,世界各國將有機會在中國昆明舉行的、全球最重要的保護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上,嘗試製定一條更有效的路徑。
  • 2011全球十大科學新聞:超光速粒子挑戰相對論
    2011年即將過去,但這一年裡發生的科學事件卻將產生持續影響:超光速粒子實驗如果得到證實,物理學根基將被撼動;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危機,促使人們反思核電站安全;太空梭的退役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卻也意味著航天事業新時代的開始……  《環球科學》雜誌日前根據專家團隊、專業編輯和網絡投票三方意見,評選出了本年度全球十大科學新聞。
  • 《欽定版聖經》出版400周年:當上帝說英語
    從這個意義上講,《欽定版聖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共同奠定了現代英語的基石  文/康慨  整整400年前的1611年5月,《英皇詹姆斯欽定本聖經》出版。那時沒有人能夠預想,此書的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宗教範疇,對政治、文學,乃至它所附體的語言本身,均有巨大的改變與塑造。它不僅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英語圖書,或許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語圖書。
  • 《2020研究前沿》與《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發布
    《2020研究前沿》從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遴選出了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則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前沿方向的研究活躍程度。《前沿報告》自2014年以來每年發布一次。
  • 《Science》: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英國大選讓其脫歐幾成定局,這將讓英國科學家面臨失去歐盟科學資助和科研合作者的可能。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美《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
    美國《科學》雜誌21日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科學家證明龐加萊猜想被列為頭號科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