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霍金等全球頂尖學者在深圳解讀眾多前沿科學奧秘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露西·霍金(中)和青少年們在一起。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深圳1月20日電(記者 鄭小紅)首屆騰訊青少年科學小會20日在深圳舉行。包括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的愛女露西·霍金以及大衛·依格曼、李淼、查爾斯·採斯勒、蒂姆·厄班等全球頂尖科學家、科普學者與青少年面對面交流,解讀火星液態水、人類起源、記憶操控等前沿科學領域的奧秘。

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騰訊公司主辦,是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科普盛會,也是「騰訊青少年科普計劃」系列活動的首站。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寄語小會,呼籲更多人攜手參與青少年教育,共同呵護孩子的想像力與好奇心。

會上,騰訊聯合頂尖科學雜誌《Science》(科學)發布全球首個「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並推出系列科學看點短視頻。

「青少年科學看點榜單」綜合了權威性與關注度,由Science權威科學編輯聯合頂尖科學家,從近10年來的前沿科學突破中遴選初篩,入圍20個科學問題,並結合騰訊內容平臺QQ看點上的10萬名中國青少年興趣調研,最終出爐十大科學看點,並由Science新聞主編Tim Appenzeller在現場揭曉。

榜單囊括了宏觀層面的科學突破,如火星上液態水的發現、270萬年前大氣層的模樣,也有微生物、分子等微觀層面的最新進展。其中,一些話題歷史久遠,如追尋人類最古老的起源;一些則方興未艾,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的突破。關乎人類自身的話題,如人腦記憶原理、睡眠作用等,也登上了十大看點榜單。

騰訊攜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現場發布了「中國青少年科學年曆」科普小程序。這款小程序匯集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探月與航空工程中心等權威機構的全年科學事件、科普活動和科技競賽,內容涵蓋創新科技、航天太空、科幻科普及人工智慧等豐富主題,中小學生可以由此一站式獲取活動資訊、分享科普內容、參與科學活動。

「騰訊青少年科普創作計劃」也在現場推出,將以「企鵝號」為運營創作平臺,鼓勵具備專業知識的青少年參與創作科普內容。(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基因生命科學體驗館吸引眾多深圳市民參觀體驗
    中青在線深圳6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武欣中)今天下午,記者在位於深圳市龍崗區的基因生命科學研究及轉化基地——中國基因集團了解到,自3月份開館以來,該基地的基因生命科學體驗館已吸引眾多深圳市民和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和體驗。
  • 深圳中國基因生命科學體驗館吸引眾多市民和學生參觀體驗
    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 王鳳白 攝中新網深圳6月3日電(記者 鄭小紅)記者6月3日在位於深圳龍崗坂田雲裡智能園內的世界級基因生命科學研究及轉化基地--中國基因集團了解到,該基地內的基因生命科學體驗館自3月開館以來,已吸引眾多深圳市民和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和體驗。
  • 兩位霍金博士作客上海 講述史蒂芬·霍金的科學探索之路
    今天上午,著名作家簡·霍金博士與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博士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與三百餘位現場觀眾分享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普讀物的奇妙經歷。作為已故傑出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愛女,露西·霍金為上海的觀眾們帶來了她與父親歷時八年共同創作的兒童科普讀物《喬治的宇宙》。
  • 前沿科學的炮聲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上線
    在知識分子創刊五周年、智識學研社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正式發布 「智識前沿學者計劃」,計劃在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若干前沿科技領域,招募一批為科學進步或其應用做出努力的傑出青年學者,資助和鼓勵他們持續追蹤和分析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發現、新動向和新機會,並積極分享他們的專業判斷,促進前沿科技信息的交流和公共討論,為正在快速進展的前沿科技留影、存檔,為讀者提供重要的文獻式的科學指路牌
  • 霍金女兒露西攜《喬治的宇宙》長沙開講 「全沉浸式宇宙探險」等你來
    6月4日,露西·霍金中國行長沙媒體見面會在長沙舉行。露西·霍金(中)和母親簡·霍金(左)。紅網時刻6月5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梁蕾)今年6月,露西·霍金與父親合著的科普作品《喬治的宇宙》在中國正式出版上市,這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唯一參與創作的兒童小說。6月1日起,露西和母親簡·霍金共同踏上了中國科普之旅。
  • 河北「學霸」隔空「對話」全球頂尖科學家 2020騰訊科學WE大會11月...
    量子波動速讀在未來會成真嗎……在這場科學大會上,衡水「學霸」將向這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發出提問,而這些疑問都將在現場一一得到解答。始於2013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是騰訊科學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每年大會邀請全球頂尖科學家,分享最值得關注的科學突破和前沿思想。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戴建崗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說,「數據科學學院專注於數據科學方向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學院在運籌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基礎領域以及運營管理、決策科學、機器學習等前沿領域有著系統的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完整且前沿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
  • 上海對全球科學家吸引力強,京滬將成頂尖學者主要集聚地
    在現居海外城市的全球受調查科學家中,未來5年計劃或考慮來上海發展的比例為4.2%,北京為3.6%,深圳為2.2%。」在10月22日舉行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成果發布會上,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雪瑩博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了上述信息。他介紹稱,上海吸引力最強主要是有比較好的創新平臺和創新環境。比如,有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以及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高校。
  • 騰訊科學小會攜手中科館科普大篷車 點燃鄉村青少年的好奇心
    此外,科學小會在祁連山腳下還打造了一座酷似太空艙的星空電影院。與科普大篷車一起組成了夢幻的科學基地。太空艙外,氣球上寫著同學們對世界的好奇,「太空到底有多大?」;太空艙內,透明的熒幕連接著影片與真實的星空,同學們通過穹頂放映的火星科普短片,深入了解了探索宇宙工程的奧秘,體驗了一堂別出心裁的天文課。
  • 霍金新作《大設計》:對宇宙奧秘的最新思考
    這本關於生命、萬物、宇宙存在的圖書,是霍金在《時間簡史》之後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結了作者自《時間簡史》出版以來20多年間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索成果,以及對這些學科的未來展望。這本書是由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協助完成的。20多年前,《時間簡史》的出版,曾引起無數讀者持續多年對霍金的熱烈追捧。
  • 霍金女兒在上海談黑洞:如果我們進入它 可能會被擠成義大利麵
    而他生前與女兒露西·霍金合著的另一套面向兒童的叢書——《喬治的宇宙》則被稱為「為兒童打開宇宙大門的鑰匙」,霍金和女兒露西曆時八年創作了《喬治的宇宙》系列,強子對撞、量子計算、太空旅行、時間膨脹、人工智慧......《喬治的宇宙》在有趣的太空冒險中融合了最硬核的宇宙科普,可謂是簡明版《時間簡史》,成為了全球少年兒童了解宇宙的起點。
  • 霍金又出了一本新書,你能聽懂他講的黑洞奧秘嗎
    [摘要]霍金的工作是對大眾科學思想的啟蒙,一本本著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佶屈聱牙的物理問題和宇宙奧秘,吸引更多的人去關注、理解頭頂的星空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作為最廣為人知的當代科學家之一,霍金老爺子這幾年表現出了「網紅體質」。
  • 霍金女兒攜父女合著科普小說到訪上海—新聞—科學網
    6月9日上午,著名作家簡·霍金博士與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博士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與三百餘位現場觀眾分享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普讀物的奇妙經歷
  • 科學巨人霍金寫書也被退稿?修改後,暢銷全球尤其在中國賣得最多
    除了學術頭銜外,霍金教授還是一位科學鬥士,他身患絕症,全身癱瘓,只能依靠語音合成器與人交流,但他的思維是無限自由的。他的百折不撓和堅持不懈,解開了很多宇宙奧秘,讓人類最終揭開宇宙神秘面紗的進程前進了一大步。這樣的科學鬥士,值得被後世永遠銘記。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霍金教授傳奇勵志的人生。
  • 70歲霍金:不老的科學「傳教士」
    剛出版《時間的形狀》一書的科普愛好者汪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霍金之所以擁有如此大名氣,更深層的原因是他趕上了1980年代第二次全球科普熱潮,那時候人類發明了太空梭、哈勃望遠鏡等,美國的航天探索更是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全世界的人都希望了解科學。而霍金為全球的科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科普界的帶頭人。」  霍金曾說:「你們中很少人能夠懂得我研究的東西,但至少我們還能交流。」
  • 霍金為何說中國最容易遭受外星人攻擊?他生前的六大預言個個可怕
    《時間簡史》讓霍金在全世界爆紅,成為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科普作家,讀者們通過他的文字了解到了更多的宇宙知識,激發了對宇宙和科學的濃厚興趣。霍金之所以能夠頑強活著,不僅僅是因為他所熱愛的宇宙學,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對他的愛和支持。他喜歡孩子,尤其是二女兒露西。 露西繼承了父親的學霸基因,畢業於牛津大學,不過,她沒有走上科學道路,而是進入媒體做了記者,展現了寫作和語言天賦,是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
  • 美國頂尖大學早申放榜 深圳17歲少年收穫1枚麻省理工Offer
    在這樣艱難的申請季,深圳地區傳來捷報,來自華潤小徑灣貝賽思國際學校的第一位畢業生李東睿喜獲麻省理工學院(MIT)錄取通知書。華潤小徑灣貝賽思國際學校11年級學生李東睿作為全球頂尖學府,MIT不斷致力於在科學最前沿為世界做出卓越貢獻。截至目前,共有97位諾貝爾獎得主,26位圖靈獎得主、8名菲爾茲數學獲獎者。
  • 高端人才領軍產業(深圳)前沿論壇在龍華舉行
    論壇現場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戴建斌)12月8日,高端人才領軍產業(深圳)前沿論壇在龍華區銀星科技大廈召開。本次論壇聚焦生命健康與新材料新環保兩個領軍產業,通過主題演講、深度分享、探討洽談等形式,與全國各地眾多頂尖專家共同探討產業前沿話題,追蹤行業熱點。論壇緊密圍繞深圳市領軍產業政策導向、發展趨勢、產業應用、技術創新、投融資合作等專業話題,開展高水平的跨界交流和成果展示,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國際合作平臺。
  • 深圳學者熊偉「家門口」獲頒當代經濟學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12月5日,在2020年當代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深圳學者熊偉獲頒第三屆當代經濟學獎。在深圳舉辦的盛會,迎來深圳本土獲獎者,意義非凡。這也是深圳學者第二次獲得該獎項。據悉,熊偉教授為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及經濟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學術院長。當代經濟學基金會官方表示,熊偉的重要貢獻集中在研究市場摩擦與投資者行為偏差,如何導致金融市場中的不完備與低效率。據悉,他的理論解釋了金融中介機構的高度槓桿化可能帶來的後果,包括在市場中引發流動性問題以及傳染效應等。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深圳昨天進入兩會時間,致公黨深圳市委準備的提案,便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標尺,量度深圳在建設「可持續發展國際化創新之都」上的差距。基礎資源與產業創新不匹配在國家科技戰略布局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是三個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深圳正是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深圳位列三大科創中心,卻沒有位列三大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