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又出了一本新書,你能聽懂他講的黑洞奧秘嗎

2020-12-04 騰訊網

[摘要]霍金的工作是對大眾科學思想的啟蒙,一本本著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佶屈聱牙的物理問題和宇宙奧秘,吸引更多的人去關注、理解頭頂的星空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作為最廣為人知的當代科學家之一,霍金老爺子這幾年表現出了「網紅體質」。最近幾天,他就又在微博上了熱搜榜。先是出來一條已經被澄清的謠言,說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後又來了一條真的警告,他在挪威一場會議上說,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200到500年內在太空中找到新家。「我堅信人類應該離開地球。」

但和其他「紅人」一樣,一旦較起真來,我們會發現自己對霍金的了解也沒有那麼多。比如:他的具體研究方向是什麼?他有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除了《時間簡史》,他還出過什麼書?這些問題一問出來,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

最近,霍金關於「黑洞」的演講集《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裡斯講演》中文版出版,讓我們漲知識、學科學、熟悉霍金的機會又來了。

相比於眾多前輩,霍金無疑是「接地氣」許多,他是「高高在上」的科學家,卻來到我們身邊,開了微博、講了段子、還和鄧超互動……成了讓我們親近的「網紅」;另一方面,多年來,通過種種渠道和方式,霍金對許多人來講都可以算是「我從小聽著你的故事長大的」人物了,「身殘志堅」是他的代名詞:21歲確診運動神經疾病的青年,被預告只能再活5年,卻一直到今天都在發展理論物理的前沿。

霍金的著作頗豐,但是除了對常人來說天書般的學術文章和高深理論外,他還做了什麼?

在紅遍全球的《時間簡史》中,霍金探索了時間和空間的奧秘,並對宇宙的本性、空間和時間、黑洞、時間箭頭等問題進行闡述。而《我的簡史》則是霍金的自傳,講述了一個炮火中誕生的英國男孩,是如何「倔強地」成長為今天我們所尊崇的坐在輪椅上的巨人。他還和女兒露西·霍金共同創作了小說《喬治的宇宙》「三部曲」,是寫給孩子們看的科普書。和他相關的著作、傳說、紀錄片、電影更是不勝枚舉,他自己客串了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以他為主角的《萬物理論》使「小雀斑」捧回奧斯卡影帝獎盃。

《時間簡史:插圖版》

作者:[英] 史蒂芬·霍金

譯者:許明賢 / 吳忠超

版本: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這讓很多人產生疑問:霍金為什麼要做這些?

科學的語言需要一個「翻譯」,霍金做的,就是這樣的工作。當有人用高深的數學語言致力於將我們頭頂的星空看得透徹點、再透徹點的時候,也需要有人告訴我們他們發現了什麼,所以更多的人可以知道在離我們遙遠的彼端,正在發生什麼。霍金的工作是對大眾科學思想的啟蒙,一本本著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梳理佶屈聱牙的物理問題和宇宙奧秘,吸引更多的人去關注、理解頭頂的星空和自然科學的發展。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1.8-

英國物理學家

「萬物理論」

為什麼霍金的傳記片要被稱為《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是物理學家們企圖將世間萬物統一於一個理論中的追求,他們希望通過找到一個單一理論就能夠描述整個宇宙。自人類社會發展以來,但凡是有學科體系的建立,尋找完美的終極理論便成為了其中永恆的話題。

而在物理學界,「終極」也一直是其前進的動力,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篩子」,所謂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只是人們認識的問題而不是宇宙本身的屬性。從牛頓到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宇宙與地球、電力與磁力、時間與空間在理論探索和實驗證明下不斷證明了其「萬物」的可能性。

霍金預言:

「我預料本世紀某時我們將會發現一個完備的統一理論。利用那些基本定律,我們能夠建立的複雜性是沒有限度的。」

根據霍金前妻簡·王爾德的回憶錄

《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改編的電影《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在目前看來,兩種理論最有可能成為萬物理論,一是廣義相對論,二是量子場論。前者專注於研究宇宙中的大尺度問題;後者則是極小空間下的科學,探索解釋最小尺度的粒子行為。

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解決了牛頓的引力理論在某些情況下不能適用的疑問,比如當遇到宇宙中的極端速度,或者是超強引力時的情況,水星的運行軌跡即是一例。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應由彎曲時空的度規來體現,物理定律在任意坐標系中都採取同樣的形式,而時空度規應滿足愛因斯坦場方程。廣義相對論是相對性原理、光以及引力三者和諧共存的理論。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1879.3.14-1955.4.18

然而,正如上述指出的,粒子不同於一個蘋果或是大型天體,它並不遵循牛頓和愛因斯坦創立的定律,愛因斯坦的理論在這時可能也不能是「萬物理論」;但霍金開創地利用極小空間制度下的科學去研究大尺度的時空,使「萬物理論」的發展又前進了一步,這正是我們熟悉的「量子理論」。

黑洞無毛

說到「量子理論」必然要談到「黑洞」。在牛頓力學中,每個天體都有一個逃逸速度,只有投擲速度超過它時才能夠成功擺脫天體,可是,如果天體的引力足夠大時,這個速度也是足夠大的,沒有任何物體可以掙脫這個天體,包括光。這樣的天體只能吞噬,不能釋放,不能散發熱量,也無法發射光,因此拉普拉斯才說,「宇宙中的最大星體可能是看不見的」,而20世紀中期,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將這種「看不見的星體」命名為我們今天熟悉的「黑洞」。

「黑洞」名字的提出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惠勒造出這個詞,想表明坍縮恆星殘餘本身是有趣的,這個詞也讓人聯想到某種黑暗而神秘的東西。但是,法國人卻察覺到了這個詞更下流的一層意思,trou noir因為被認為具有更淫穢的意思在法語中被排斥,然而最終他們也只好屈服,霍金說:「何人能夠抵制一個如此大獲全勝的名字呢?」

法國人的拒絕沒有起到什麼效果,「黑洞」的名字風靡全球

可是既然「黑洞」是「看不見的星體」,科學家們又怎能知道有這樣一個東西存在呢?1939年時,愛因斯坦還專門撰文表示,沒有黑洞的存在,因為恆星不能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縮。

這就涉及到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問題,惠勒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強調,恆星是會坍塌的。在一顆正常恆星的幾十億年壽命的大部分時間裡,支持恆星對抗自身引力的力量來自於恆星內部的熱壓力,熱壓力產生於恆星內部的核聚變的爆炸力。然而,恆星最終必將耗盡它的核燃料,失去與自身引力對抗的熱壓力,這時候恆星就會收縮。相對較小的恆星會收縮成緻密的白矮星,但很大質量的恆星則會收縮到具有無限密度的單獨的一點,這樣的一點被稱為奇點,黑洞就此產生。奇點是霍金數學研究的典型主題,它不僅標誌著恆星的終結,也有關整個宇宙的起點。

這並不是科學家隨便的猜測,黑洞雖然是一片黑暗,無法被看到,但科學家們通過探測到超過十億年前的兩個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證明了「黑洞」確實存在。

在我們的印象中,人人都知道黑洞神秘莫測,可以吞噬一切,甚至衍生出當描述一個人為「黑洞」時,往往指他行為異常、突然冷場、有進無出的怪異表現。黑洞真的是這樣的嗎?

這種印象是有科學依據的。奇點時空曲率為無限大,我們日常所熟知的時空規則就不再適用。同時,黑洞是有邊界的——事件視界。在視界上,引力的大小恰好足以把光拉曳到視界內並防止它逃逸。因為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光還快,因此經過視界的所有其他東西也必然會被引力拉曳回去。這就好比乘舟穿過瀑布,在瀑布上遊,如果你槳劃得足夠快,就能夠逃脫掉下瀑布的命運, 然而一旦到達了瀑布邊緣,再怎麼划槳都無濟於事了。

瀑布好比黑洞的事件視界,速度不夠快,必然會掉入黑洞

1972年,雅各布.伯肯斯坦提出了柏肯斯坦定理,認為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會快速地在一個靜態安頓下來,這個態只用三個參數就能表徵:質量、角動量(旋轉的狀態)和電荷。除了這三個性質,黑洞不保留已坍縮的天體的任何其他細節,大量信息被丟失,這也就是惠勒所說的「黑洞無毛」。「黑洞無毛定理」使得黑洞研究變得極度純粹,直擊自然的核心奧妙。霍金認為,只要能理解黑洞以及它們如何挑戰時空的本性,我們就會更接近揭開宇宙的奧秘。

進了黑洞還有救?

那麼黑洞真的「無毛」嗎?真的所有東西都無法從黑洞逃逸嗎?霍金在1974年利用量子力學研究黑洞附近的粒子行為時發現,黑洞似乎是在以穩定的速率發射粒子,而飛離的粒子的譜是精確地熱性的,這些計算首次表明,黑洞不一定是只出不進的,它會產生並發射粒子和輻射,這也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

量子力學表明,整個空間充滿了虛粒子和虛反粒子組成的虛粒子對,他們不斷地成為實體又分離,再次碰撞並湮滅,而當其中一個虛粒子恰好在視界邊緣落入黑洞,另一個則無法湮滅,它可能落入黑洞,也可能逃逸,成為黑洞的輻射,黑洞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黑。體積龐大的黑洞洩出粒子的速度慢,難以檢測。但霍金認為,若有一天他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有人能夠發現體積稍小的「微」黑洞,這種「微」黑洞存在,且輻射量大。一個像山一樣重的「微」黑洞足以給整個地球提供電能。

霍金的諾貝爾獎就要靠這個能給地球充能的「微」黑洞了

在想像漫遊宇宙的無限可行性時,黑洞,可能是很多人擔憂的問題。但霍金告訴我們,就算遇到黑洞也不用怕,你有機會逃逸出來,甚至逃逸到另一個宇宙。

可是逃出來的是你嗎?霍金將之比喻為燒毀一本百科全書,留下的菸灰仍然保留著百科全書的信息,只是變得難以閱讀。信息進入黑洞同樣如此,霍金在數學上證實了粒子在超平移的過程中,在視界中植入大量只有在量子框架下才能看到的「軟毛」,刺激信息被儲存在事件視界裡,由三維成為了兩維的全息圖。換言之,如果你掉入了黑洞中,不要害怕,你還存在,只是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才能將你還原成本來的樣子。知道這個消息不知道是否鼓舞了不少人探索宇宙的熱情。

不要怕,從黑洞中可以逃出來

霍金坐在輪椅上,憑著有限的身體活動能力和無限活躍的大腦證明了宏大宇宙中渺小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他說:「我所做的僅是證明,宇宙起始的方式可以取決於科學定律。在那種情形下,沒有必要哀求上帝去決定宇宙如何起始。這並非證明沒有上帝,只是說上帝是不必要的。」

霍金說的可能不一定是對的,他關於黑洞的研究和猜想有合理性也有存疑之處。可是知道有像他一樣的許許多多科學家在努力解密著我們頭頂的星空,總讓人有些安心。

又何止是遙遠的星空,對每個人來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掉入了一個「黑洞」,記得,「它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黑,它不是永久的囹圄……永遠不要放棄,總有逃命之路」。

《黑洞不是黑的:霍金BBC裡斯講演》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

版本: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年6月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霍金與黑洞|悼念霍金
    霍金進去以後就問納裡卡,「你在幹嘛呢?」他說,老師布置一個東西我在做呢,霍金說我幫你算,納裡卡說當然好了。有人幫著算還不好嗎?於是霍金就幫著他算,算來算去,霍金突然發現霍伊爾這個模型大有問題,它方程裡有一個係數是無窮大。霍金證明了這個東西是無窮大。你想,係數必須是有限值,不能是零和無窮大,否則係數就沒用了。他發現了這個大問題,但霍伊爾還不知道。
  • 霍金新作《大設計》:對宇宙奧秘的最新思考
    這本關於生命、萬物、宇宙存在的圖書,是霍金在《時間簡史》之後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結了作者自《時間簡史》出版以來20多年間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索成果,以及對這些學科的未來展望。這本書是由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協助完成的。20多年前,《時間簡史》的出版,曾引起無數讀者持續多年對霍金的熱烈追捧。
  • 最適合兒童的乾貨|當黑洞刷屏朋友圈,你應該給孩子講什麼?
    2019年4月10日21點,賽先生小學員中有一部分狂熱的天文愛好者準時準點的在電腦前觀看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好多小朋友給我PO出了超多關於黑洞的問題,簡直是腦洞大開!「黑洞裡有沒有黑咒魔王?」
  • 知名教授演講拿黑洞講黃段子被怒懟,教授辯稱:霍金講的去告他吧
    大學課堂上講葷段子,合理嗎?教授辯稱:霍金講的,去告他吧。高校為何頻頻發生性醜聞,這就是答案。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進行演講,不僅公然用女性的器官來形容黑洞,還講了不少的黃段子。
  • 霍金新書"無神論"惹火宗教界 被批觀點"可笑"
    9月4日出版的《參考消息》文章《霍金認為宇宙誕生沒上帝啥事》,原文如下:  霍金新書「無神論」觀點惹火宗教界  美聯社倫敦9月2日電 萬物需要造物主嗎?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史蒂芬·霍金認為不需要,他在自己的新書中說,宇宙的誕生不需要上帝。
  • 黑洞會釋放它們的能量嗎?我們能知道黑洞吸收了什麼嗎?
    想拿回不小心掉進黑洞的《戰爭與和平》嗎?物理學家說:在任何合理的意義上,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然而,理論上,答案是「能」。 黑洞通過「霍金輻射」釋放能量,這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的驚人結合。霍金(以及之後的科學家)預言黑洞可以產生黑體光譜,那就是說,它們會像人、太陽,甚至任何具有溫度的物體一樣向外發出輻射。霍金還計算出,輻射會使黑洞達到怎樣的溫度。
  • 黑洞會釋放它們的能量嗎?我們能知道黑洞吸收了什麼嗎?
    想拿回不小心掉進黑洞的《戰爭與和平》嗎?黑洞通過「霍金輻射」釋放能量,這是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的驚人結合。霍金(以及之後的科學家)預言黑洞可以產生黑體光譜,那就是說,它們會像人、太陽,甚至任何具有溫度的物體一樣向外發出輻射。霍金還計算出,輻射會使黑洞達到怎樣的溫度。
  • 霍金說話的「秘訣」,他的輪椅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霍金儘管獲得了很多殊榮,即便是他提出了震驚世界的黑洞理論,他也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黑洞理論還不能夠用實驗來證明它,黑洞的壽命至少有幾十億年。有人對晚年病情越發嚴重的霍金有了錯誤的認識。在霍金的一次大學的精彩演講,臺上妙語連珠真的是霍金嗎?
  • 霍金點讚影片《星際穿越》:傻子都能讀懂的黑洞概念,讓人敬佩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豆瓣9.1分的燒腦神作《星際穿越》,這部片如果你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他是現在當今所有最先進理論的集合,很少有導演本著科普的義務去請諾貝爾科學家來做科學指導,很少有導演為了拍攝真實堅持不用特效,很少有科幻片不為了裝逼格而去講大白話讓所有人都能聽懂!其中這部片最重要的理論:黑洞!霍金可謂最有發言權了!首先讓我們來概括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劇情。
  • Discovery推出新系列紀錄片 霍金講述宇宙奧秘
    觀眾可在太空艙中與《史蒂芬·霍金宇宙大探索》節目共同漫步宇宙;在燈光和音效所營造出的時空隧道中體驗穿梭的動感,最後穿越「蟲洞」返回地球。現場的互動遊戲和知識問答,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科學愛好者積極參與,他們身著特製的「太空服」向宇宙黑洞發起挑戰,激發了大家對於探索無窮宇宙的熱情。
  • 霍金是一位天才,他究竟給科學帶來了什麼?他描述了黑洞的本質
    直到他生命的最後幾天裡,他還充當著科學的推廣者,並繼續、積極地研究他的新理論,試圖去解釋整個宇宙的結構。霍金是一位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對宇宙空間的結構作出了巨大貢獻。也許,他是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同時他描述了黑洞的本質。
  • 霍金和他的經典著作,「永恆是很長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
    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行列中。儘管他只能早在輪椅上,但他的思想卻早已遨遊到廣袤的宇宙中,去幫人類解開宇宙德未解之謎。為了紀念霍金,來盤點一下霍金創作的歷史性著作。
  • 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的「科學洞見」在這些巨著
    在霍金和蒙洛迪諾的書中,他們以精彩簡樸的非專業語言表述有關宇宙奧秘的科學思考。 這部附有大量罕見照片的,簡明的、風趣的、坦誠的自傳讓讀者了解在過去著作中難得一見的霍金:被同學起綽號為愛因斯坦的好追根究底的小學生;曾經和同事為特別黑洞存在打賭的開玩笑者;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世界搏取立足之地的年輕的丈夫和父親。以特有的謙遜和幽默的文筆,霍金傾談他21歲時被診斷出ALS病後面臨的挑戰。
  • 霍金先生,祝你生日快樂
    引言今天,2018年1月8日,是物理學家霍金的76歲生日。提到霍金,你一定知道他癱在輪椅上,基本不能活動,也一定會想到他風靡全球的《時間簡史》。但霍金為什麼會享有如此高的聲譽?《時間簡史》到底講了什麼?這篇清單,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霍金。
  • 第一張黑洞照片能證實霍金輻射嗎?
    第一張真實的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出來,但這並不能證實霍金輻射,與霍金的研究沒有關係,真正有關係的是愛因斯坦。而且霍金已經去世,無論以後如何證明霍金輻射的正確性,他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這個獎項只頒給還在世的人。
  • 霍金走了,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霍金是我最敬重的物理學家之一,一生同病魔做鬥爭,到晚年甚至無法發聲,只能藉助臉部肌肉的運動,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與人交流。即使如此,霍金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用他睿智的頭腦,為我們揭示宇宙無窮的奧秘;霍金雖然被困輪椅無法動彈,卻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殫精竭慮,數次提出警告,希望我們善待自己的家園;甚至坐在輪椅上,也要東奔西走,為人類去外星系尋找理想家園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
  • 黑洞內部是什麼樣的?霍金早已給出答案,或是一個生命體
    就在此時,一位身患「漸凍人」症的人出現了,他雖身殘,但是意志堅定,憑藉著豐富的閱讀量和強大的想像力,引導人們認識一個全新的天地,他就是黑洞。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位學者是誰,雖然在霍金先生因病逝世,回到了屬於他的世界中去了,但是卻給人類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他是黑洞的發現者,是一位先鋒勇士,將黑洞的奧秘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 霍金新書稱宇宙非上帝創造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新書中稱,上帝並沒有創造宇宙,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結果。在《泰晤士報》周四刊登的《大設計》的摘選片段中,霍金稱新創立的一套理論認為宇宙造物主是多餘的。《大設計》是霍金和美國物理學家裡奧納德•曼羅迪諾共同撰寫的。
  • 霍金去世前留下神秘預言:百年後地球會消失,這會成為現實嗎?
    除了霍金的預言之外,他曾發表的《時間簡史》也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熱議。他在書中詳細的闡述了他的觀點,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量子力學的概念描述:一對在黑洞事件視界附近產生的正反虛粒子,一個不小心掉進了黑洞,而另一個卻成功逃逸,變成了一個實粒子,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霍金輻射」的基本概念。
  • 霍金說: 「黑洞不存在」
    史蒂芬·霍金是當代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雖然他癱瘓在輪椅上,但是他對黑洞和宇宙學的研究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而且他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享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