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一則怪魚入侵北美的傳奇故事再度風行。據說,這種魚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開水還能活三天,可以在陸地上滑行,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殺死成人……一番對比後,網友發現,這種魚其實就是國內大江南北喜聞樂吃的黑魚,也叫烏鱧、烏魚。
不過,正如微博上 @Hui-K 指出,這條廣為流傳的微博配圖並非黑魚(烏鱧),而是斑鱧,兩者同屬不同種,在顏色、斑紋和體型上都有所區別。
正如Discovery節目所說,黑魚「殺死成人」一事的確只是流言而已,不過,黑魚的厲害程度確實可不容小覷。那麼,吃貨們的盤中餐到底何德何能,可以遠徵北美,成為令人恐懼的入侵物種呢?
黑魚(學名Channa argus),屬於鱧科鱧屬,原產地在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半島。我國的鱧屬魚類有7種,其中黑魚分布最廣,養殖最多。本來在國內,黑魚還有「孝魚」的好名聲,而到了異國他鄉,黑魚便聲名狼藉了。2002年,黑魚首次在美國的新聞報導中出現。它們那獨特的外形,兇猛的習性以及頑強的生命力,著實讓北美人民受驚不小。2004年還出了一部以黑魚為原型的恐怖片,《科學怪魚》(Frankenfish),片中的黑魚體型龐大,成為吃人的怪物。美國人甚至給黑魚起了個綽號,叫「魚斯拉」(Fishzilla),足見其厲害程度。
影片《科學怪魚》中的黑魚變成了吃人怪物,雖有明顯誇張的成分,但美國人為何會對這種魚存有心理陰影?
鱧科魚類是一類能呼吸空氣的淡水魚,統稱蛇頭魚(snakehead),包括兩個屬:鱧屬(Channa)有26個種,原產於亞洲,主要是東南亞;副鱧屬(Parachanna)有3個種,來自熱帶非洲。有些蛇頭魚較小,也就17釐米左右,但大多數都可以長得很大,報導的最大個體有1.8米長。所有的蛇頭魚都是攻擊性很強的掠食者,其成體都主要以其他魚類為食。在探索頻道的《河中巨怪》節目中,出現了兩種蛇頭魚,眼鱧(Bullseye Snakehead,學名Channa marulius)和小盾鱧(Giant snakehead, 學名Channa micropeltes),二者是鱧屬魚類中最大也是最危險的兩種。
國內人民愛吃的黑魚,也被喚作北方蛇頭魚(northern snakehead),從外形上看,這類傢伙名副其實,覆蓋著鱗片的頭部很像蛇,全身也遍布「蛇紋」,且體表常覆蓋一層黏液。與大多數魚類不同,黑魚的鰓具有小囊,起著類似肺的作用。黑魚能遊到水面,將空氣吸進小囊,在遊動的時候吸收小囊空氣中的氧。這種空氣囊使黑魚能夠在氧含量很低的水體中存活,甚至能離開水在空氣中存活長達4天,當然前提是沒有幹掉。雌魚一次產卵可達數千枚,而且親魚會在水中植物間的空曠地帶築很大的巢穴,併合力保衛幼魚。受到威脅時,這種護幼行為會十分猛烈,所以在水下還是少惹這些小魚為好。
除了能呼吸空氣外,黑魚的耐受力也很驚人。它能棲息在0至30℃的淡水中,喜歡泥底有植被的淺池塘和沼澤,也會出現在溪流、運河、水庫、湖泊等環境中。黑魚是貪吃的獵食者,能吃下體長達自身三分之一的獵物,主要食物包括泥鰍、鯉魚和鱸魚等魚類,以及小龍蝦、甲蟲、青蛙等。
在泰國被釣上的小盾鱧(Giant snakehead),跟黑魚同屬於鱧屬魚類,塊頭要更大,都是攻擊性很強的危險分子。圖/fishing-in-thailand.com
過去幾年,北美水域中黑魚的出現,使野生動物保護者、漁業商人和釣魚愛好者都大感頭疼,他們害怕黑魚入侵其他的河流,肆無忌憚地對其他魚類進行種族滅絕。2002年,馬裡蘭州的一夥釣魚者在克羅夫頓的一個池塘裡抓到條約46釐米長,瘦得皮包骨的魚。拍完照後,魚被扔回了池塘。一個月後,其中一名釣魚者將圖片帶到了馬裡蘭州自然資源部,工作人員找到魚類專家,鑑定為黑魚。
不久以後,又有釣魚者在同一個池塘裡釣到了黑魚,併網起了不少幼魚。這下子引爆了輿論的恐慌,報紙和電視將黑魚描述為兇殘的捕食者,會將池子裡的其他所有魚吃掉,然後蠕動滑行至另一片水域,繼續掃蕩工作。巴爾的摩太陽報的記者甚至將其稱為「黑湖怪物的同夥」——這一稱號源自1954年的恐怖電影《黑湖妖潭》(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不過,這些描述並不完全準確。的確有些蛇頭魚能夠在陸地上滑行一段距離,但黑魚並不擅長。它們魚雷狀的體型和瘦弱的胸鰭註定其陸上運動能力不強。但是,黑魚確實是以其他魚類為食的狠角色,而一場大雨就可以將它從池塘裡衝到鄰近的河流中,甚至到達北美最大的河口切薩皮克灣。為了消除黑魚的威脅,馬裡蘭州的野保官員將除草劑和魚藤酮倒入克羅夫頓的池塘中,將所有魚殺死。六條黑魚加上超過1000條的幼魚浮上了水面,問題似乎就此解決。
兩年之後,黑魚在波託馬克河出現,令生物學家恐慌不已。專家們擔心因為黑魚的捕食和競爭,將導致更具有經濟價值的魚類,如鯡魚和大口鱸數量的下降。在小池塘裡投毒並無大礙,但在波託馬克河則不現實。這條河發源於西維吉尼亞州,長達610多公裡,直達經濟發達,以旅遊業和捕魚業聞名的切薩皮克灣。黑魚不能在灣中的鹹水中生活,但它們還是能威脅到鯡魚的數量,因為後者在波託馬克河及其支流的淡水中產卵。除了上述地方,黑魚在美國其他地方如加州南部、佛羅裡達州、麻薩諸塞州等也有出現。2004年7月,費城一個公園湖泊裡發現了兩條黑魚。它們已經開始繁殖,而湖泊與鄰近河流是連通的。費城漁業管理部門考慮一番之後,認為投毒或者排乾池塘都會對本地的魚類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決定聽任黑魚成為池塘生態系統的一部分。2005年10月,密西根湖裡也釣出了一條黑魚,有人擔憂它們終將把五大湖納入勢力範圍。
美國市場上原也有活的黑魚出售。追根朔源,克羅夫頓的黑魚就來自紐約的市場。在佛羅裡達州南部,黑魚的近親眼鱧(Bullseye Snakehead,Channa marulius),已在布勞沃德郡的運河裡生活數年。這種魚原產於南亞和東南亞,能長到1.2米以上。有關人士認為,眼鱧很可能是由於宗教的放生活動而來到佛州水域的。池塘黑魚事件之後,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馬上禁止了黑魚及其他鱧科魚類的進口和跨州運輸,並且所有鱧科魚類活體的進口成為非法,包括用於水族館的,色彩繽紛的熱帶種類。垂釣者和漁民還被要求,必須殺死所有蛇頭魚,不能重新釋放,並需立即向當地漁獵部門報告。
被「通緝」的黑魚 圖/whyfiles.org
除立法之外,美國人還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投除草劑和魚藤酮、電捕、網捕等,但都無法完全移除黑魚。較大的體形、兇猛的習性和強大的耐力,加上北美當地缺乏感興趣的吃貨,使黑魚成為對本地其它魚類威脅巨大的外來戶。波託馬克河中,外來的金魚、鯉魚還有鯰魚等都已經在河中佔據了一席之地,黑魚是否能在此成就一番霸業呢?準確的預測並非易事,大部分的外來物種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但黑魚絕非善類——特別是在吃貨稀缺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