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又美味又能治癒傷口,為何被美國列為入侵物種?

2020-12-02 LJM探索自然


廣東某些地方醫院裡,常常會見到一些病人家屬拿著桶在病房裡養著魚,待病人手術完成,傷口開始癒合的時候,家屬們會拿著這些魚,到附近的餐館裡,讓師傅宰殺熬成粥或湯,用以給病人促進手術傷口的癒合。


這種魚就是黑魚


黑魚


黑魚是最常食用的魚,用來做酸菜魚,或者紅燒,味道非常好,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它能夠療養傷口,滋補調養,生肌補血。


本來是一種食性較為兇猛的魚類,在河道裡所向披靡地掠奪生物,幾乎沒有天敵,卻淪為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如今被大規模養殖。


在學科上,黑魚的學名叫烏鱧,俗名叫黑魚、生魚,是鱧屬魚類大家庭中的一員,它的親屬種類有月鱧(七星魚)、南鱧、班鱧、線鱧等等,是分支豐富和分布廣泛的物種。

月鱧(七星魚)

黑魚(烏鱧)作為鱧屬裡分布最廣的種類,在其分布的湖泊、河道、水庫、池塘裡,捕食兇猛,個頭又大,常掠食淡水中大部分的生物,小蝦、蝌蚪、幼蟲、泥鰍、各種幼魚等等,能吃得下去的,絕不浪費。


黑魚食量之厲害,也是因為胃容量大,最大時可達其體重的60%,其捕獵方式也很有策略性,常埋伏在茂盛的水草裡,或者在泥沙渾濁的河底裡,靜靜等待獵物從其面前經過,或者偷偷接近,趁其不注意,突然發動襲擊。


獵物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黑魚吃進肚子裡。

黑魚除了捕獵兇猛,對大自然條件的限制,也表現出很高的適應能力,對缺氧、水溫、水質,都能非常快適應。

黑魚對水質的適應

尤其是缺乏溶解氧的水環境,黑魚能夠將頭浮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這種獨特的呼吸方式,來源於黑魚具備一種可以輔助呼吸的神奇器官——鰓上器官。


鰓上器官是由鰓弓的咽腮骨,上腮骨,和其他組織特化而形成的一種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空氣中呼吸的輔助性器官。

黑魚(烏鱧)的鰓上器官


不僅黑魚,鬥魚、攀鱸等少數魚類也有此類輔助性器官。


當黑魚遇到「水缺氧」,它就會浮上水面呼吸。


若遇到河水減少,它可鑽進溼潤的泥土裡,用鰓上器官暫時吸收空氣裡的氧,待河水滿足時,再變換呼吸方式。


但鰓上器官畢竟是輔助性的,這種呼吸方式也是暫時性的,如果黑魚長時間離開水,還是一樣會死。


假設沒有人類這樣的天敵,在淡水系統裡,黑魚絕對是一方霸主,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類都喜歡吃黑魚,美國人就不吃,甚至將其列為新的「入侵物種」。

因為在美國的維吉尼亞和馬裡蘭等地區,黑魚在淡水環境裡,肆無忌憚地掠食幾乎所有的物種,沒有自然天敵能克制它。


美國人頭疼至極,如果靠個別釣魚愛好者的垂釣來解決,效率不高,用漁網捕撈的話,會漏掉黑魚幼魚,也會把其他魚類一起捕捉上岸,還要花大量功夫去挑揀。


下藥的話,會毒死其他魚類。


如果引入強大物種克制黑魚,萬一限制不了黑魚的繁殖,也與黑魚一起捕食原來河裡的物種,那就更頭疼了。


須知黑魚的繁殖速度快,它會築巢產卵,雌魚可懷卵2萬粒左右,產卵一次約5千至1萬粒。


產卵完畢,成年雄雌黑魚會表現出「護幼」行為,當魚卵孵化,仔魚會聚集在一起,被成年黑魚守護著,當仔魚達到稚魚階段,開始散群,成年黑魚才會離去,停止護幼行為。

黑魚護幼


其他魚類和青蛙,都無法捕食黑魚仔魚。


當然不排除一些兇猛的黑魚會食用自己的仔魚,但這種普遍的護幼行為保證了後代的安全和種群的繁盛。


故此美國人,極度鼓勵當地民眾對黑魚無限制垂釣和捕殺,不論重量、數量,一律格殺勿論。

可釣上來之後,食用的人卻不多,西方人一般都以吃海魚為主,除了會食用虹鱒魚之類的少數淡水魚之外,淡水魚的食用文化在西餐裡,遠遠不如食用海魚的豐富(具體原因暫且不細述,網上均有資料查閱)。


對於黑魚這種新入侵物種,一時不知如何烹食。


故此美國做不到像中國這樣用全民吃小龍蝦的方式來限制物種入侵,再者,如果要大量向中國出口的話,也沒有資本肯冒險建立產業鏈,因為中國本來有大量的養殖黑魚能滿足市場。


但是,如果美國人知道黑魚有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一定會對食用黑魚重視起來。


對於黑魚是否真的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一直以來都有質疑的聲音,故此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研究人員,對於黑魚是否具有癒合傷口的效果,做了兩組小白鼠的實驗。


即均在兩組小白鼠身上剪除皮膚,得到大小深淺一致的傷口,一組小白鼠灌以黑魚湯作為烏鱧組,一組小白鼠灌以蒸餾水作為對照組。


烏鱧(黑魚)組和對照組的對比


實驗第5天,烏鱧組傷口肉芽生長迅速,數量多,鮮紅色,表面乾燥沒有黏性物質滲出,而對照組傷口表面依然有大量黏性物質滲出。


第9天,烏鱧組的傷口比對照組進一步縮小,炎症細胞減少。


第11天烏鱧組比對照組進一步增生纖維細胞,表皮下大量膠原形成,基本與表皮平行生長,實驗結果表明,黑魚(烏鱧)湯的確有促進傷口癒合和減輕炎症的效果。


正是因為黑魚有這樣的功效,又美味,才被國人喜愛。


而對於黑魚不感興趣的美國人,只能把釣到的黑魚,賣給當地對其有需求的華人超市和中餐館,以一方需求,來解決一方的燃眉之急,否則的話,這種頭疼的情況,不知得持續多久。

相關焦點

  • "水煮紅燒兩相宜" 美味黑魚在美國卻成"兇殘水怪"
    東方網3月6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Discovery的節目,北美發現一種怪魚,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開水能活三天,在陸地上滑行,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成人,如同遠古物種。它就是黑魚。」微博上有關黑魚入侵北美的故事近日又被提起,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到了北美就成了兇殘的水怪。其實,世界各國都在飽受此類生物入侵的困擾,我國則是受其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牛蛙為何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荊楚在線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梁均貴、通訊員宋小華報導:在我省餐桌上經常可以吃到的牛蛙,為何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呢?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環保局自然資源處有關人士。由於它對本地兩棲類動物威脅較大,對一些昆蟲種群也存在威脅,故此次將其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 這魚在我國是極品美味,燉火鍋是一絕,到國外卻成「淡水魔王」
    導讀:這魚在我國是極品美味,燉火鍋是一絕,到國外卻成「淡水魔王」物種入侵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很多國家對於入侵物種都十分的討厭,甚至提到這些入侵物種的名字變色。比較有名的入侵物種,有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小龍蝦、牛蛙、福壽螺等等,在全球許多國家都泛濫成災了,然而其中有幾種在我國不僅沒泛濫成災,反而還成為了農民朋友種植、養殖的特種農產品,小龍蝦就是其中最出名的,現如今在我國湖北、江蘇一帶都發展成為了支柱型產業。
  • 【地理視野】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
    對於那些泛濫的入侵物種,到我們這過一段時間就成了瀕危動植物……真是太可惜了啊!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動物,生命力極其頑強,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倉水等生物入侵途徑進入我國境內。
  • 「恐怖」黑魚入侵北美,中國胃拯救美國人?
    最近在微博上,一則怪魚入侵北美的傳奇故事再度風行。據說,這種魚吃所有其他的魚,捕食手段兇殘,離開水還能活三天,可以在陸地上滑行,會襲擊小孩,寵物甚至殺死成人……一番對比後,網友發現,這種魚其實就是國內大江南北喜聞樂吃的黑魚,也叫烏鱧、烏魚。
  • 美國黑魚:又一個外來物種,「亞洲鯉魚」泛濫的傷痛還能痊癒?
    專家們擔心黑魚稱霸美國水域,不無道理。另一個優勢是它頑強的生命力。黑魚在0-40℃的水溫下均能生存,其中16-30℃是發育、繁殖的最適宜水溫,而美國絕大部分河流、湖泊滿足這一條件。黑魚繁殖能力超強,一次懷卵量高達2萬枚,孵出的魚籽僅4毫米,形似小蝌蚪,直至幼苗、稚魚,黑魚常守護左右。稚魚階段黑魚已有10-15公分的長度,這時在脫離危險性大減。
  • 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
    導讀: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國內的淡水魚之中,黑魚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種類,它的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在市場上常年暢銷。黑魚的外形較為獨特,在淡水魚之中很難找到和它相似的魚,然而近些年來,在南方一些地區,卻經常能在野外釣到一種長得像黑魚的「新物種」,不少人表示就是最近幾年多起來的,以前都沒見過。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呢?為何近些年突然開始在野外河流之中大量出現?這種酷似黑魚的魚叫做「白邊烏鱧」,它和黑魚同是鱧屬,的確存在「親戚關係」。
  • 九大入侵物種,松鼠居然也成了入侵者?
    九大入侵物種,松鼠居然也成了入侵者?生物圈中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天敵關係,人們面對許多泛濫成災的動物時,會採用天敵消滅法減少另一種動物的數量,維持生態平衡。許多泛濫成災的動物會成為入侵者,下面一起來看看九大入侵物種吧!
  • 亞洲黑魚成功入侵美國,有的重達9公斤
    美國之後,卻達到了快速發展的繁衍期,當地缺乏黑魚的天敵,黑魚最重可以長到九公斤。,那就證明亞洲黑魚流入美國是人為原因。原來年輕人在2000年購入了兩條亞洲黑魚,隨著年輕人無力養兩條黑魚,他只能悄悄地將黑魚放入池塘中,卻沒料到池塘成為亞洲黑魚最佳繁衍地,在美國泛濫成災。
  • 世界上6大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圖1曾一度泛濫成災!圖2體型巨大
    世界上6大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圖1曾一度泛濫成災!圖2體型巨大。第一種:俗名美國水蛙,是現生最大的蛙類之一,原產於北美一帶,憑著自己丑陋的外表在歐美國家橫行霸道,但是1959年我國開始引入牛蛙後,就悲催了,雖然曾一度泛濫成災,但是由於味道鮮美,最後在我國被大量推廣養殖。
  • 亞洲黑魚在美國泛濫,最重可達9公斤,下一個「亞洲鯉魚」?
    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消費者吃得多,養殖戶養得也多。在廣東珠海,經過短短6個月的養殖,每畝魚塘就能產出18,000斤商品黑魚。2010年以來,黑魚養殖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致富熱潮。  但就是這樣一條消費者和養殖戶都喜愛的「網紅魚」,在美國卻成了入侵物種,美國不少地方政府還下了命令——見到黑魚一律按殺滅處理!
  • 盤點入侵我國的六大外來物種的悲慘遭遇
    對於我們大吃貨國來說,所有物種,都可以劃分為兩類:可食用和不可食用!對於那些泛濫的入侵物種,到我們這,沒過一段時間,就成了瀕危動植物……真是太可惜了啊!  在中國,鯉魚能夠做成極其美味的佳餚,但由於過度捕撈,而幾乎絕跡。所以在美國中部,有許多漁民開始捕撈銀鯉,經過加工處理後賣往中國。這場水產業的災難最終通過商業捕撈轉化為經濟利益。能把這樣的一種魚吃到近乎滅絕...壯哉我大吃貨帝國。  鯉魚在大吃貨帝國絕對沒機會長到這麼大的。一般2斤多就已經端上餐桌。貌似是因為2斤多的時候肉質最好?
  • 外來入侵物種有多可怕?一條魚讓美國怕了10年,在中國卻賣出天價
    近些年,國內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新聞可謂是屢見不鮮,從恐怖的南美「食人鯧」,北美清道夫、牛蛙,到小龍蝦、福壽螺等。無一例外,它們都來勢洶洶甚至一度橫行霸道,但很可惜,這些外來入侵物種遇到了全世界最善於烹飪的中國人。
  • 美國黑魚泛濫,能長到20斤,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過3斤?
    21世紀有全球10大恐怖「入侵物種」的說法,其中就包括蛇頭魚這樣可怕的存在。說起蛇頭魚可能大夥還不是非常熟悉,可要是說起黑魚、烏鱧的話,也許人們就不會覺得陌生了。21世紀的今天,蛇頭魚在我國的市場上隨處看見,十分暢銷的它屬於1種主流魚類,還為很多人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效益,一半都是不超過三斤左右。
  • 全世界最「醜」入侵物種,很多國家捕不完,中國視它為美味想養殖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似乎對於中國人來說,什麼生物都可以做成美食,就比如小龍蝦,美國、日本對小龍蝦避之不及,甚至把小龍蝦列為一級入侵物種,而中國卻拿小龍蝦當美味,並且賣的還非常貴。亞東是一個坐落在我國西藏的美麗城市,可是沒想到當地盛產一種美食,那就是亞東鮭魚,可以說它是全世界「醜」的入侵物種,很多國家捕不完,但是中國視它為美味想在各地方養殖。
  • 美國人想消滅這魚20年,我們卻常吃
    中國人好吃愛吃,又特別會烹飪,這使得諸多食材到了中國人的手中,變成人們爭先恐後品嘗的美味。不少外來物種更是地位驟降,例如小龍蝦、牛蛙,明明一開始是讓人頭疼的環境破壞者,卻在中國廚師的料理下,成了必須依靠養殖才能補足貨源的美味。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去哪了!
    我們知道目前為止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共35個物種。保守統計,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範圍內,中國的入侵物種有754種,其中植物265種,動物171種,菌類微生物26種。那麼這些外來物種結局都是這樣的呢,其實這些物種結局只有2種,一種是能吃的,一種是不能吃的,下面我們看看那些曾經囂張一時的外來物種結局都是怎樣的。說到入侵中國最悲催的估計就是小龍蝦了,幾十年前美國的小龍蝦大規模入侵中國的稻田,結果,每天都有大量小龍蝦從村口路邊收上來運往城市的餐館。
  •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而且現在我們吃到的都是養殖的羅非魚,沒有之前所謂的「髒魚」的困擾了,野生的羅非魚可能因為適應力太強所以在比較汙濁的環境也能生長,但是普遍又小又不好吃,其實「髒不髒」主要還是跟生長環境有關係。
  • 美國追殺「北方蛇頭魚」近二十年 其實這種入侵物種就是做酸菜魚的...
    上個月,美國喬治亞州發布警告,一名釣魚客在一處私人池塘釣起了北方蛇頭魚。對待這種入侵物種,喬治亞州的態度非常堅決,要求民眾看到這種魚「格殺勿論」。 北方蛇頭魚,其實就是做酸菜魚用的黑魚。中國網友常常調侃:我能吃到它滅絕。美國廚師當然不會放著這麼鮮美的魚肉不管。對於入侵魚類,他們倡議「打不敗它,就吃敗它」,可看來至今還沒有「吃敗」黑魚。
  • 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被吃成了瀕危……
    對於那些泛濫的入侵物種,到我們這過一段時間就成了瀕危動植物……真是太可惜了啊!1、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動物,生命力極其頑強,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倉水等生物入侵途徑進入我國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