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魚出沒
2002年的夏天,美國喬治亞州自然資源部的工作人員接到電話,報警者惶恐不安,磕絆中描述道:「池塘裡出現一種從未見過的魚,蛇頭、灰黑色、身體強壯,牙齒細小、鋒利,異常兇猛」。
事發地是喬治亞州格溫內特縣的一個私人魚塘,經專家確認這條外形怪異、異常兇猛的魚,英文是snakehead掠食性魚,屬於外來物種,多棲息在俄羅斯、中國、越南、印度等國家。專家建議立即捕殺,避免它繁殖,影響到本地魚種。
幾個月後,同樣是在喬治亞州,距離第一次發現黑魚僅僅2公裡的一個小型水庫,再次有黑魚出沒。這條黑魚體積碩大,足足有七八斤重,把釣魚人的魚竿生生折斷了。原來私家魚塘和水庫之間由一條小河溝連通,只是中間一道漁網阻擋魚的遊竄,顯然它並未阻止黑魚的活動。
問題似乎就這麼過去,但實際情況遠比預想的複雜、嚴重。
2003年馬裡蘭州的釣魚愛好者,在克羅夫頓的魚塘裡,再次斬獲一條黑魚,但這條黑魚似乎有些「營養不良」,僅46公分、皮包骨頭。2005年託馬克河發現了黑魚出沒的痕跡,這令自然資源部的專家恐慌不已。和私人魚塘、水庫這種封閉的水域不同,託馬克河發源於維吉尼亞州,全長610多公裡,中途與上百條支河連通,魚蝦豐富,完全可充當黑魚的「糧食」。一旦黑魚進入成長、繁殖期,不需要多長時間,本地魚種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威脅?自然資源部一邊密集組織專家深入調研;一方面呼籲群眾:遇到這種相貌醜陋的黑魚,立即殺死。
不幸的是,2005年作為美國五大湖之一的密西根湖,也被釣友釣獲一條黑魚,專家為其他四大湖是否也被黑魚染指,擔心不已。除了上述幾個地方,佛羅裡達州、麻薩諸塞州、加州南部均發現有黑魚活動的身影。黑魚到底是如何出現在美國的?詳盡的答案恐怕難以調查了,據說是紐約的觀賞魚愛好者,從其他國家通過特殊手段運送至美國。起初黑魚幼小,作為觀賞魚霎時漂亮,只是它極高的生長速度,很快霸佔了整個魚缸。最後不得已將其放生在附近的河溝裡。
2、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黑魚
黑魚的身體呈圓筒形,側面像古代俠客使用的砍刀,頭略呈三角狀,前部輕微平扁,後部微微隆起,與蛇頭相似,這也是黑魚常被稱作「蛇頭魚」的原因。黑魚屬於肉食性魚,鯽魚、麥穗、白條、翹嘴,包括鯉魚等等,幾乎湖泊裡的所有淡水魚,都是它的食物,毋庸置疑黑魚佔據了食物鏈的頂尖位置。因此黑魚所到之處,水底頓時「雞飛狗跳」,魚群紛紛逃竄。專家們擔心黑魚稱霸美國水域,不無道理。
另一個優勢是它頑強的生命力。黑魚在0-40℃的水溫下均能生存,其中16-30℃是發育、繁殖的最適宜水溫,而美國絕大部分河流、湖泊滿足這一條件。黑魚繁殖能力超強,一次懷卵量高達2萬枚,孵出的魚籽僅4毫米,形似小蝌蚪,直至幼苗、稚魚,黑魚常守護左右。稚魚階段黑魚已有10-15公分的長度,這時在脫離危險性大減。
水質惡劣的水域,黑魚也能適應、生存。湖泊乾涸、完全缺少的情況下,暴露地面最高還能保持3/4天的活性。不同於其他魚的呼吸方式,黑魚的鰓部有個小囊,由褶皺的組織細胞組成,起到類似肺的作用,當黑魚上浮至水面後,小囊可吸入空氣。湖泊乾涸、缺水的情況下,暴露地面,黑魚可呼吸小囊裡的空氣,最高可保持3-4天的活性。黑魚的皮膚分泌黏液,河流極度缺水時,黑魚鑽入坑塘裡的淤泥,釋放出大量黏液,形成一層屏障,與外界空氣隔絕,而洞穴裡非常的溼潤,這樣一系列的騷操作,黑魚可存活1-2年的時間,充足的時間等待下雨、河流漲水。
正是因為黑魚的這些特性,美國專家如臨大敵,投入大量資金研究對策,到底何去何從,還在商討中。
3、 黑魚泛濫,恐怕難以解決
外來物種入侵,以至於泛濫成災的現象眾多,但真正控制、解決的案例,最近幾年卻很少。活躍在澳大利亞的野釣,最高時數量一度達到100億隻,綠色植被嚴重破壞,汽車行駛中時常碰到飛速橫穿公路的長毛兔。澳大利亞採取了槍殺、毒害、細菌傳播,多數情況是:一時有效,等兔子獲得免疫,又會「死灰復燃」。早已稱霸美國多個河流、湖泊的亞洲鯉魚,自然資源局與其鬥爭多年,依然束手無策,不得已只能將它們「圈禁」在現有的水域,嚴防死守避免幼苗竄入其他水域。
那麼黑魚是否還像上述例子,數量極具增長,甚至泛濫成災?美國專家曾做過預測,如果不將黑魚控制在一定範圍,將重走亞洲鯉魚的老路。外來物種混入新的生態系統,時間越長、融入得越充分、徹底。採取的任何措施,不可能「絲毫不影響」本地物種。
美國科學家曾試圖向湖泊投放化學製劑,但僅僅在小範圍實驗階段,便匆忙制止。為何?化學試劑的針對性值得商榷,往往「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甚至造成本地物種的消亡。即便是化學試劑準確率極高,只針對黑魚、鯉魚,不需多長時間,它們定會產生抵抗力。接著再研究新的試劑,只能使得黑魚的抗藥性增強。
那麼有沒有完全有效控制外來物種的呢?還真有,且就在我們中國。嚴格意義上講,小龍蝦也是外來入侵者,起初幾年活躍在南方水域,大面積的繁殖,甚至引得相關部門出臺文件。後來因為偶然的機會,廚師師傅將小龍蝦置入鍋中油炸,味道卻出奇的好。似乎霎時打開了一扇門,小龍蝦各種做法紛至沓來,紅燒、清蒸、悶煮等等。原本無人問津的小龍蝦,如今需求量連年遞增,小龍蝦養殖成了一個發財致富的行業。
到底如何控制黑魚,考驗著美國專家智慧,未來將呈現什麼樣的態勢,無人能預測。
原創: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