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全球化的發展之下,很多的物種開始了它們的「旅行」。我國雖然有很多的外來物種,但是它們基本上都成了大家最為常見的食材,反觀國外的一些外來物種,卻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早在幾十年前,美國人就開始引進這些亞洲鯉魚,它們引進的初衷就是為了處理當地的水質汙染,然而後來卻發現這些亞洲鯉魚身上存在大量重金屬。
不僅如此,當亞洲鯉魚適應了美國的環境之後,開始大量繁衍最終達到泛濫成災的地步。
美國花費重金,想盡一切辦法欲治理亞洲鯉魚
由於美國當初引進亞洲鯉魚是為了治理水質,這時候就將它們當成了「垃圾魚」,而擁有重金屬的亞洲鯉魚們,又不符合食用標準,這下連吃都不能吃了。
況且即使這些亞洲鯉魚沒有重金屬,屬於人工養殖而來,美國人也不會去吃,其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烹飪手法,並且他們拿著刀叉基本挑不出魚刺出來。
面對日益增多的亞洲鯉魚們,早在以前美國就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曾花費高達7.88億美元捕撈亞洲鯉魚,結果亞洲鯉魚反而沒減少,甚至佔據密西西比河。
後續為了防止亞洲鯉魚繼續對河流的入侵,不惜修建堤壩,還是沒有阻擋亞洲鯉魚的步伐……
美國提出三種「有效方案」,以此減少亞洲鯉魚泛濫
既然不能吃,那麼就可以用來製作肥料。本身這些草魚、鰱魚、鯽魚等鯉科魚類,就有著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後期的加工中,可以製作成優質肥料和魚餌,這一點倒是讓美國人「看到商機」。在2019年期間,美國肯塔基州就捕撈了超過20萬噸的亞洲鯉魚,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著手參與這一產業鏈。除了捕撈之外,用亞洲鯉魚做出一些休閒娛樂的方式,也成了當地人十分喜愛的事情。通常情況下,亞洲鯉魚都能在美國隨隨便便長到十多斤,體長1米的大魚十分常見。如此龐大的亞洲鯉魚也能點燃那些垂釣愛好者的熱情,那種釣到超大一條魚的心裡,想必釣友們心裡很是滋味吧。對於那些被釣上來的亞洲鯉魚們,其處理方法只有一個——不準放生,將其殺死。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雖然亞洲鯉魚在美國肆無忌憚,但是也存在天敵,那就是兇猛的鱷雀鱔。鱷雀鱔有著超大的體型以及兇悍的性格,這對毫無縛雞之力的亞洲鯉魚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威脅,因此將北美東部的鱷雀鱔投入其它的河流當中。
「生物防治」存在隱患,專家勸告:謹言慎行
雖然鱷雀鱔是個強大的掠食者,但是美國河流中不僅有亞洲鯉魚,還有其他的本土魚類,而鱷雀鱔「六親不認」,還會吃掉其它的魚類。
況且等到亞洲鯉魚被消滅後,鱷雀鱔這種兇猛的魚類開始泛濫,又要其它方法去治理鱷雀鱔了。
生物防治的確是個好的方法,但是需要採取方法來控制鱷雀鱔才行,其實鱷雀鱔也存在天敵,那就是美洲鱷、水獺等。
如何運用其它生物來處理亞洲鯉魚,還需要慢慢嘗試才行。對此,你們如何看待投放鱷雀鱔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