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烏魚」引美國恐慌,人魚大戰敗下陣來!泛濫成災靜待時機

2020-12-05 愛野釣的糟老頭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鯉魚泛濫了,河道,水庫,湖泊到處都是鯉魚的身影,有的甚至胖的像豬一樣。

然而可能你還不知道,繼鯉魚在美國泛濫後,一位不速之客,正在悄然入侵美國。

這就是長得像蛇一樣的黑魚,美國有人形象的將它們稱之為「蛇頭魚」。

一是美國人為什麼怕「蛇頭魚」?

這種魚入侵美國,著實的嚇壞了美國人,還真是有一點意外,美國人居然害怕黑魚,要知道黑魚在中國可是非常受吃貨們喜歡的一種魚,其實美國人怕黑魚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能還和美國的一部 電影有關。

美國有一部電影叫做《科學怪魚》,講的就是一條變異的黑魚,這條魚的嗜血程度媲美大白鯊,兇猛指數超越大蟒蛇,這條危險的怪魚就是從亞洲偷偷地跑到了美國的路易斯安納流域,給長期生活在船屋上的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危險。這條邪惡的變異黑魚讓美國的當地居民惶恐不安,也許受這部電影的影響,美國人確實是畏懼這類魚的。

為了消滅黑魚,美國費盡了心思,美國的有關部門甚至將蛇頭魚認定為有害物種,建議美國人如果發現有「北方蛇頭魚」,不管大小、長短,請立即將其殺死。

二美國到底會不會打贏這場戰役呢?

據悉,這種魚最早在美國出現的地方是一個私人池塘,雖然經過了滅絕處理,但是後面的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在美國的1個州,2個州,3個州,直到10多個州陸續出現了蛇魚的身影,跡象表明正在接近美國的五大湖地區,可以說即使美國採取了措施的情況下,該魚依然頑強的悄悄的生存了下來,而且走上了擴張的步伐。

所以這次美國和黑魚的戰爭,算是美國敗了下來,黑魚憑藉自己出色的生存能力,贏了下來。

三是國內「蛇頭魚」現狀

黑魚又稱烏魚,在國內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及其支流,黑龍江流域的南部以及烏蘇里江流域和興凱湖、松花江等沼澤地帶,尤以重慶,四川,湖北,江西,安徽,遼寧等省居多。

曾經國內的黑魚非常的多。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烏魚的數量急劇下降,烏魚成了水產類中的稀有品,野生的更是一條難求,市場上大家買到的幾乎都是通過人工養殖的烏魚,即使是人工養殖的烏魚,價格也是不便宜,比一般的鯽魚,鯉魚,草魚,花白鰱魚都要貴上1到2倍。為了滿足食客的需求,四川、湖北、重慶、廣東、江蘇等省市出現了一批烏魚養殖專業村、鎮分布區域。

四是「蛇頭魚」的特點

「蛇頭魚」同很多肉食性魚類一樣,性情兇猛,牙齒非常的鋒利,如果一個魚塘放入這種魚的話,對於其它魚來說就是一種災難,會導致其它魚的產量嚴重降低,烏魚還有一個不好的特點,同其它魚相比,它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還會對自己的同伴下手,也就是說烏魚還有自相殘殺的習性,能吞食體長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類個體。

都說鯉魚躍龍門,其實烏魚的跳躍能力也是相當的強,這樣可以讓它在各個水域自由前行,比如當天氣悶熱、下雨漲水時,烏魚往往會躍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衝擊時也會激起魚躍而逃跑。

同鱷雀鱔魚一樣,屬於肉食性魚類,生性都比較兇猛,過去一直被視為水產養殖過程中的危害而遭到捕殺,致使其野生種自然資源日漸減少。

五是「蛇頭魚」的食量和繁殖

烏魚的胃口比一般魚大得多,它的攝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體長一半左右的活餌,當然烏魚同其它大部分魚一樣,它的食量是同環境的溫度密切相關的,更確切的說是與水溫有密切的關係。夏季水溫高時相當貪食,攝食量大;當水溫低於12℃時即停止攝食。

烏魚繁殖能力比較強,存活率較高,2斤左右的一條烏魚可以一次性產卵達到1~3萬粒,這樣的繁殖能力保障了它們世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

六是頂級獵食者「蛇頭魚」的捕食特徵

上面我們說到烏魚是一種肉食性兇猛魚類,當然屬於水裡面的頂級獵食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位置,它與鱷雀鱔,鱤魚,鯰魚等魚類一樣,以魚、蝦等為食。在捕捉食物時,烏魚常常潛伏在水渾濁、水草叢生的淺水地帶,隱蔽起來,靜靜窺視,等待對方小魚小蝦放鬆警惕的時候,突然遊動至它的附近,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一舉咬住小魚小蝦吞食。

七是「蛇頭魚」的適應能力

美國人魚大戰之所以失敗,鬥不過烏魚,還在於烏魚超強的適應能力,對水環境的變化適應性強,尤其對缺氧、水溫和不良水質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甚至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在陸地上生存幾天,所以烏魚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像泥鰍和鱔魚一樣,潛伏到汙泥或者汙水之中,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照樣生存得很好,所以你想像一下,人工消滅這種魚,能勝利麼?

八是「蛇頭魚」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

蛇頭魚的粗蛋白質含量是高於四大家魚的,也就是說吃烏魚,補充蛋白質好於草魚,鯽魚,鰱魚,鱅魚等淡水魚,烏魚肉含有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

還含有4種鮮味胺基酸:天門冬氨酸、穀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所以烏魚肉非常的鮮美,如果將烏魚切片,鍋中放入適量的豬油,然後小火煎炒一下,看到魚肉剛開始變黃的時候,加入適量的水,蓋上蓋子小夥燉煮一段時間,一點雞精也不放的情況下,你會發現湯鮮味美,這就是烏魚的可貴之處。

最後談一談物種入侵:

物種入侵是一個相當嚴重的事情,是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必須面臨的嚴峻形勢,因為交通的發達,世界的深入交流,一個國家的生物很容易不小心就被帶到另外一個國家,一個新物種會經常給當地的居民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破壞當地的生態鏈,甚至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比如曾經遍地泛濫的小龍蝦,不管是亞洲還是歐洲部分地區,每到繁衍季節,這些小龍蝦就要遷移到另一個地方,這時候總是會把道路給堵住,使得當地的人們的通行變得非常不便。同時這種外來物種小龍蝦有一個特點就是善於打洞,經常讓農民的水田,魚塘,甚至蓄水的大壩出現安全隱患,而缺乏天敵的小龍蝦,在亞洲和歐洲的生長繁衍非常的迅速,想要徹底消滅它們就變得異常的困難,所以外來物種的入侵對當地的危害非常大。

所以一個物種也許在當地生存大家並沒有什麼特殊感覺,但是一旦轉移到異國他鄉,可能就會瘋狂的生長,破壞當地的生態鏈,不管是曾經的小龍蝦,鯉魚,羅非魚,鯰魚,埃及鯰魚,還是如今的黑魚,他們在源發地一般都不會出現瘋漲,都是在他國出現瘋狂繁殖的現象。

我是一個純粹的釣魚人,分享釣魚人自己的故事,介紹野外釣魚經驗技巧,為釣魚人呼籲自身的權益,寫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交流學習進步,感謝您的閱讀和轉發!

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或「全景視覺」,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相關焦點

  • 美國又一怪魚泛濫成災,個頭粗大體長,中國吃貨:別怕有我
    美國又一怪魚泛濫成災,個頭粗大體長,中國吃貨:別怕有我。說起泛濫成災的物種,大家英國對於美國鯉魚都不陌生,但是由於美國想引進鯉魚來調整生態,結果鯉魚繁殖的越來越多,導致當地河流鯉魚泛濫的情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又有一魚類泛濫了。
  • 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為什麼當初美國要引進這種魚類?
    捕撈亞洲鯉魚比賽吸引了周圍很多人報名參賽,其中有高舉著漁網,和朋友們一起圍堵亞洲鯉魚的;也有用箭射殺亞洲鯉魚的;還有用叉子捕撈亞洲鯉魚的。來這裡的人絲毫不擔心會空手而歸,因為這裡的亞洲鯉魚泛濫成災,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人們就捕獲到了7000多條亞洲鯉魚。
  • 亞洲鯉入侵美國後,泛濫成災胖成豬,在我國卻「活」不到成年
    但是在國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亞洲的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了,河裡面的魚多到飛出水面,有的魚長到像豬一樣肥,都沒有人吃。但是沒想到,後來這些魚竟然蔓延到很多水域,最後泛濫成災了。在美國,這些魚輕鬆就能長到五六十斤,胖得就像頭豬一樣。但是在我們這兒,才幾斤重就被吃掉了,可以說是活不到成年。
  • 吃貨 "亞洲鯉魚"入侵美國水域 泛濫成災沒人吃
    美國政府甚至欲花180億美元修巨型堤壩,防止「亞洲鯉」進入五大湖區。  日前,美國亞洲鯉專家組Jim Garvey一行分赴上海、武漢、重慶,就如何解決美國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問題進行調研考察。專家們不僅參觀了上海水產市場和武漢的水產加工廠,還親自品嘗了紅燒鯉魚和鱅魚頭泡餅等美食,看到了中國亞洲鯉魚消費市場的需求。
  • 亞洲鯉魚讓外國恐慌?中國吃貨仰天長笑:放著我來!
    其實,我前段時間寫了文:讓美國傷透腦筋的中國黑魚 ,講了以吃魚為生的中國黑魚,兇殘的個性,頑強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偷渡」到了美國之後,成了美國漁業的禍害,讓美囯傷透腦筋,號召全民圍剿。  今天來說說另一種讓美國政府忍無可忍的入侵魚種:亞洲鯉魚。
  • 亞洲大黃蜂入侵美國引當地居民恐慌 毒性超強
    亞洲的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被美國媒體稱為「殺人大黃蜂」,主要是攻擊性和毒性很強,所以面對它的入侵,當地居民也是非常的害怕。據外媒CNET報導稱,這種來自於亞洲的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被描述為1.5英寸到2英寸長,頭部呈橙黃色,腹部有黑色條紋。它的毒刺很長,足以刺穿養蜂人的防護服,僅在日本每年就至少造成多達50人死亡,而西北太平洋地區,尤其是華盛頓州已經發現了這種大馬蜂的蹤跡。
  • 繼亞洲鯉魚之後,蛇頭魚又在美國泛濫成災,好萊塢還拍了電影
    近來,美國又傳出蛇頭魚在北美泛濫成災的消息。這是美國繼亞洲鯉魚泛濫後,又一種新的入侵物種。據說是2002年,美國馬裡蘭州的一名男子買了幾條蛇頭魚準備煲湯給生病的家人滋補調理身體,結果魚還沒來得及殺家人病卻痊癒了。於是他把幾條蛇頭魚拿到附近的一個池塘裡放生,結果本就處於生物鏈頂端的蛇頭魚很快的站穩腳跟並瘋狂的泛濫起來。
  • 亞洲鯉入侵美國,泛濫成災胖成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
    ,作為入侵物種,它們在美國膨脹了,泛濫成災,長到像豬一樣肥,美國人也不敢吃,並給美國人民帶來噩夢般的困擾。正因為亞洲鯉壽命長,繁殖快,無人食用,早已泛濫成災。它們現在已經入侵到美國各大河流湖泊,嚴重威脅當地水系的生態平衡。
  • 亞洲大黃蜂首次入侵美國,專家警告:或永遠不能消滅
    為了應對節節攀升的死亡人數(已逼近70000),美國甚至不得不再度追加10萬個裹屍袋。然而,疫情在美國掀起的滔天巨浪,卻無法掩蓋另一場災難。不過,引燃美國另一場災難的,正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亞洲大黃蜂。相信不少人都有被蜜蜂蟄過的經歷,但這點傷痛比起大黃蜂的「攻擊」,簡直不值得一提。
  • 美國漁民捕獲約17公斤烏魚 打破世界紀錄(圖)
    17.8公斤重型烏魚  【據俄羅斯「紐帶」新聞網8月9日消息,美國漁民凱勒伯·牛頓捕獲到一條巨型烏魚,重約17.8公斤,打破世界紀錄。  據報導,牛頓是維吉尼亞州的一名水管工人。  這條17.8公斤重的烏魚是牛頓於6月1日捕獲,近期才獲得由國際釣魚運動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捕獲烏魚的前次記錄於2004年由日本漁民創造。
  • 亞洲鯉魚牛蛙大閘蟹 十大泛濫成災的入侵者
    繼亞洲鯉魚之後美國大閘蟹又泛濫成災了,真是讓中國的吃貨們操碎了心!你說這老美,這麼好的食材,居然還會泛濫,吃掉不就行咧!這一樣樣的,中國吃貨還能淡定嗎?要不,組個團去幫吃吧!下面就和吃貨小編盤點下十大美國人不會吃,只能任其泛濫的入侵者吧!
  • 亞洲鯉魚在這個國家泛濫成災,科學家:給當地帶來的災難遠非想像
    亞洲鯉魚在美國是一個統稱,實際上在那裡泛濫成災的魚種主要是大頭鰱魚(花鰱這兩種鰱魚在美國人民的幫助下成功滲透進那裡,然後不負使命地瘋狂繁衍後代。佔用當地水資源排擠原生土著魚還不夠,它們一旦受到過往船隻機器聲音的驚嚇,就成群結隊地飛出水面,就像颳起了一股鯉魚風暴狠狠地砸向船隻,曾經有人因此被砸壞鼻梁骨或命根子而導致嚴重受傷。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兩種亞洲鯉魚在美國境內泛濫成災呢?作為外來物種的鰱魚是如何一步步滲透入侵成功的?
  • 圍棋人機大戰第二季4月烏鎮開打,中國柯潔將挑戰阿爾法狗
    這場人機大戰第二季的比賽日前已經敲定,時間是今年四月份,地點是浙江的烏鎮。人機大戰第二季,也將是人、機最後一戰,柯潔與阿爾法狗三番棋大戰之後,人類還將組團「群毆」阿爾法狗,看一看,人類到底能不能贏機器人一次。
  • 臺灣梧棲漁港捕烏魚破52萬尾 創20年新高
    臺灣漁民們殺烏取出烏魚鰾、烏魚卵、烏魚胗等「烏魚三寶」!每年強勁東北季風為漁民帶來引頸企盼的「烏金財」!受到天候所賜烏魚於中部海域洄遊,從梧棲漁港上岸拍賣的烏魚量創下近20多年來新高,截至14日止漁獲量高達52萬3758尾;公、母烏不分昨以每尾250元(新臺幣,下同)拍賣,高達1億3093萬元產值,為漁民帶來可觀的年終獎金!    至於饕客最愛的「烏魚子」,價格如何?
  • 亞洲黑魚在美國泛濫,最重可達9公斤,下一個「亞洲鯉魚」?
    但就是這樣一條消費者和養殖戶都喜愛的「網紅魚」,在美國卻成了入侵物種,美國不少地方政府還下了命令——見到黑魚一律按殺滅處理!  一條黑魚引發的恐慌:2002年,亞洲黑魚首次現身美國  2002年一個尋常的夏天,美國馬裡蘭州一個3.6公頃的池塘成為了社會媒體關注的焦點——在這裡,一位垂釣愛好者釣獲了一條從來見到過的奇怪的魚。
  • 美國臭蟲泛濫成災
    新華網洛杉磯9月6日電(記者高原)美國國家蟲害管理協會近日發表報告稱,由於人員流動增加等原因,臭蟲在美國多個地區泛濫成災,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該協會與美國肯塔基大學對全美各地受臭蟲襲擾的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查,最終得出臭蟲在美國泛濫成災的結論。
  • 拿胖成豬的亞洲鯉沒轍?害!還不是美國人自作自受
    那麼老美他們為什麼不吃掉亞洲鯉魚呢?亞洲鯉在美國泛濫成災後,當地政府開始鼓勵大家用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問題出現了。,全國很少出現嚴重的溫飽問題,就這樣,亞洲鯉在美國徹底泛濫成災。如何解決亞洲鯉泛濫成災,已經成為美國政府的一個大難題由於亞洲鯉繁衍速度實在太快,再加上在美洲大陸根本沒有天敵存在,一時間美國政府和美國生態部門拿亞洲鯉毫無辦法。至此,如何解決亞洲鯉泛濫成災的問題陷入了僵局。
  • 時光|釣烏魚 - 封面新聞
    當看見有烏魚遊著或停著曬水時,我們小心翼翼地將竿伸出,把麻繩上的小魚輕輕放在烏魚前方一尺左右的水下約寸許的地方。如烏魚對魚鉤上的小魚感興趣,它會專注地盯上一會兒,然後猛地上前咬住小魚,拖住就走。這時,持竿人要將繩線放鬆,讓烏魚拖去。此時不能提竿,否則十有八九會失望,因它還沒吃穩。當看見水面有一團水泡冒起時,趕緊提竿,十有八九會成功。
  • 亞洲鯉魚,吃貨們的福利,美國的亞洲鯉魚上線銷售了,釣友們買單麼?
    從40年前被邀請進入美國,到如今泛濫成災威脅生態平衡,亞洲鯉魚成了讓美國人頭疼的問題。而中國網友紛紛表示:放開那些魚,讓我們來!
  • 亞洲大黃蜂已經登陸美國,當地專家:無需恐慌,給它安裝追蹤器
    從2019年12月在美國與加拿大接壤的邊境地區發現亞洲大黃蜂(又名大虎頭蜂)以來,它們以非常獨特的橙色和黑色相間的條紋,飛行時強而有力的嗡嗡聲,迅速吸引了當地人注意。隨後有媒體報導,亞洲大黃蜂不但個頭大,它的螫針更是長達0.6釐米,可以刺穿普通的養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