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句話是用來比喻:達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這句話出自西哥特王阿拉裡克:All Roads Lead to Rome。
公元五世紀前後,西羅馬帝國內政腐敗,而日益強悍的日耳曼族群勢力則嚴重威脅著羅馬;
日耳曼族群中最有實力的西哥特王阿拉裡克一直想要攻佔羅馬,但是屢屢敗於西羅馬將軍斯提裡科之手;雙方交鋒近十五年,阿拉裡克每每都被斯提裡科打的大敗;
雖然屢戰屢敗,但阿拉裡克從未放棄;善敗者終勝,公元407年,西羅馬皇帝霍諾留自毀長城,以反叛罪殺死斯提裡科;當時身在斯洛維尼亞的阿拉裡克得到斯提裡科被殺的消息後,仰天大笑:「終於沒有人能阻止我去羅馬了。」當他手下的將軍問:「不知大王打算走哪條路去羅馬?」西哥特王哈哈大笑,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All Roads Lead to Rome。
通過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由來與它比喻的我們可以知道:做一件事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徑。聯繫我們的維度空間來說。這句話的願意是三維空間中的路,可是它更多的比喻意義的路卻在三維空間中找不到,這個路更多的是指超過三維空間的路。前段時間我一直在給大家介紹四維空間、n維空間、多維空間,我覺得這句話的路很能說明我們經常在無意中在使用多維空間的觀念,或者說我們本身一直都在接觸多維空間,並在很多方面都在運用多維空間的一些認識。只是我們在維度空間理論上沒有真正發展到這一步,缺乏生活與理論的聯繫等。所以我們忽視了多維空間的存在。
我們繼續說路與多維空間。在多維空間中確實有很多無形的路存在,這些路我們也經常在走,經常在運用這些知識。比如學習之路,奮鬥之路……這些路都與三維空間中的路有相似之處。這就是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很多人在使用同一種方法,使用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這句名字還可以理解為: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遇到困難,看不到前面的路,不知道該怎麼做從而打退堂鼓,這個時候需要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只要你堅持,辦法總會有的,等到你堅持成功了,大家就會向你看齊,向你學習,這樣你以前的種種遭遇都會被後人當成案例予以分享借鑑。
魯迅先生對路的認識,也是將生活中很多的其他維度空間的經歷與三維空間的路相結合起來的體會。三維空間中的路很真切,而非三維空間的路看不見,卻也能通過比喻等能感受得到。
我們經常使用的路都是路的比喻意義。而且從多維空間來看,比喻就是將兩個從數學上的形態相似的事物聯繫起來。最後使得很抽象的非三維空間的事物變得與三維空間事物一樣具體。
將來我們可以通過多維空間化數學模擬出比喻的本體與喻體之間的三維空間形態。這時候我們也可以用來看一個比喻是否恰當。越恰當的比喻轉化後的非三維空間事物就越像比喻本體事物。
我們在計算機裡面也有很多路徑,這些路徑就是完全由數字等構成的。有些數字是三維空間的,大部分是非三維空間中的數字。計算機裡面可以模擬出萬物,模擬出無數維度的空間變化。只是我們通常都忽視了哪些。
說到計算機,又來說說網絡。經常很多人說網絡很虛幻,不真實。我們如果用三維空間觀念去思考,網絡是真實。但是從多維空間的觀念來想,不管是網絡也好,數字也罷,萬事萬物都是真實的。之所以很多人感覺網絡不真實,是人面對網絡時,自己變得很虛假。現在網絡還不完善,對於人的虛假,沒有什麼束縛,所以助長了人的虛假。導致很多人做了很多不負責任的事情,使得很多人因此上當受騙等。在你清楚這些的時候,你能真切的對待網絡,網絡也有可能會真切的對待你。
從多維空間的角度看,人有生命,有情感,是來自萬物的本身,而不是人獨,特別出來的。萬物都有類似於人情感的東西。人對事物友善,事物就很有可能對你友善。比如愛護自己的車子,保養好,開車小心翼翼,不違反交通規則。那車子也會對你很好,給你安全感,不會經常出毛病來煩你,不會出交通事故。反之亦然。
我們又來說說對於理論的認識。在你基本了解一個理論的之後,認識到它基本是好的,有利於你的。你就積極學習,研究它,對理論的將來發展充滿信心,那在你堅持的情況下,它一定會帶給你善意的回報。雖然理論也有各自的範圍與局限性,但是我們善於運用理論好的方面,總會帶給我們善意的回報。
我們從多維空間角度理解這些善意,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很多維度,有些維度空間的變化對我們有益,那麼我們去利用它,就會得到好。還有就是人與萬物都是有情感的維度。我們愛護環境,會得到環境的回報。我們破壞環境會得到環境的懲罰。
多維空間的認識將讓我們從新認識身邊發生的事情,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去解決問題。
想了解更多四維空間、多維空間、n維空間,請關注我,我會不斷努力寫出能幫助大家理解空間維度、認識多維空間世界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