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營收18.43億元,同比增長42.33%」,這是今年上市以來,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博」)公開交出的成績單。對於光伏支架這個細分領域來說,中信博新能源這樣的成績單著實可觀。
成立十一年來,中信博新能源在產品技術、品牌口碑等方面深得市場和客戶的認可,毫無疑問,中信博新能源已經成為光伏支架領域的強者。強者之所以為強者,背後一定是有一套獨特的「強者邏輯」。
江蘇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容崗
2020年11月15日,中信博新能源高級副總裁容崗受邀出席「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CPIF)」,在這場行業盛會上,容崗對中信博新能源的自身發展理念和產業觀點都進行了分享。
初心就是降低光伏度電成本
「光伏電站的規模從千瓦級發展到吉瓦級,這是百萬倍的增長。不管技術怎麼變,規模多麼大,中信博新能源做光伏都葆有一個初心,就是降低光伏度電的成本,讓所有人都用得上光伏這個天賜的清潔能源。」容崗說。
這幾年光伏企業,尤其是頭部光伏企業,一直在堅持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並呼籲降低光伏非技術成本,在政府、企業等的共同努力下,整個行業確實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容崗認為,光伏行業實現平價還遠遠不夠,我們仍然需要挑戰極限,繼續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時,容崗建議可以更多地專注於本行業內能解決的問題。「從哪裡解決呢?設備成本和運維成本,我認為我們要對設備進行科技賦能,努力降低我們能控制的這部分成本。」容崗說。
「跟蹤支架」可以有效降低光伏度電成本
這些年,光伏組件功率不斷上升,單片電池尺寸不斷上升,逆變器容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些技術賦能讓光伏發電更便宜,但通過支架技術賦能來降低成本,目前關注的人還比較少,而中信博就是抓住了這一點,通過跟蹤支架技術的不斷創新來滿足客戶需求,創造產業價值。
容崗表示:「我個人認為支架的賦能是從固定支架向跟蹤支架的方式改變,這樣才能提升光伏電站。」目前光伏跟蹤支架在中國大型地面電站的滲透率非常低,在北美洲,滲透率超過80%,但在中國只有可憐的7%,是全球窪地。根據麥肯錫的報告,2019年中國的規模化地面電站只有1.5GW用的是跟蹤支架。
使用跟蹤支架對發電企業來說,有兩個利益增長點,一是發電量增加,二是使得發電曲線更加平滑,尤其對高輻照地區、高容配比電站削峰的損失可以小很多。容崗認為:「很多人都說光伏發電是不穩定的,需要加儲能,如果發電曲線更加平滑,儲能容量和儲能投資都會降低。」
發電企業所擔心的投資回報率和跟蹤支架的穩定性,中信博已經通過技術解決了,容崗自信地說:「在中國的西部和北部地區,跟蹤支架會得到更多的應用。」
清掃機器人、跟蹤系統會和發電組件一起成為「降本」主流
除了傳統光伏電站「三大件」外,電站的後期運維同樣不容忽視。在光伏設備運維環節中,清洗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首先是人力問題,其次光伏發電很多是安放在西部缺水地區,用水洗不利於環保。如果不清洗,就有可能損失30-40%的發電量。中信博相信,無水的清掃機器人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避免客戶因價格而卻步,經過反覆論證和項目試驗,容崗團隊發現,只要提前設計規劃,設計合理,無水清掃機器人每瓦可以降到5分錢。
「可以想像一下,每天清掃一次,一年多投資就回來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將來在中國的西部和北部的光伏電站,清掃機器人、跟蹤系統會和發電組件一起成為光伏系統降本的主流方式。」容崗如是說到。
第五屆中國光伏產業論壇(CPIF) 大會現場
容崗預判,未來電站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越做越大,形成能源基地;一個是越做越小,就是各個地方的本地應用」。中信博除了做跟蹤支架之外也在做BIPV。目前已經完成了江西豐城40MW的項目,這是至今為止全國最大的項目。容崗說,在BIPV領域,我們的強項是結構。
容崗認為,光伏發電與其他能源不一樣的是,光伏發電高度包容、開放、親民。「在過去十多年來,光伏發電與各種新的技術、新的科技相遇,我們可以這麼說,所有的相遇都是對美好未來的探索,而每一次相遇總帶來新的希望,它激勵著我們向著更低成本的綠色電力道路上不斷奔跑,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