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發布了RealSense ID 開發了一種面部識別系統

2021-01-21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英特爾發布了RealSense ID 開發了一種面部識別系統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16 09:32:08

英特爾近日發布了RealSense的最新產品——RealSense ID。它將這項技術與神經網絡結合起來,開發了一種面部識別系統,該系統可以一目了然地訪問智能鎖和ATM之類的東西。它是一種設備上的解決方案,利用DeepMind和跟蹤技術方式,提供深度學習感知功能,並將主動深度傳感器與機器學習模型結合在一起,以執行面部認證。

與Apple的Face ID相似,RealSense ID可以掃描您的面部輪廓。英特爾聲稱,該系統可以適應用戶的需求,識別面部表情,因為它可以解決面部毛髮的變化以及是否有人戴眼鏡的問題。據英特爾稱,RealSense ID可在各種照明條件下工作,並且認證時間不到一秒鐘。它可以可靠地與「每種膚色和陰影」配合使用-其他一些面部識別系統未能正確區分膚色較深的人。

英特爾表示,在開發RealSense ID時,隱私是當務之急。所有處理都在本地進行,並且僅在用戶提示時才可激活系統。據稱,它已採取措施防止使用照片或視頻等方式進行錯誤訪問嘗試,並且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將系統錯誤地授予了欺騙攻擊機會。英特爾還聲稱用戶數據是加密的。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英特爾推出用於設備上面部識別的RealSense ID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英特爾發布自家的面部識別技術RealSense ID
    英特爾正式發布了RealSense ID,這是一種基於RealSense深度感應技術的面部識別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年,英特爾的RealSense技術多數被用來展示解鎖電腦,如今將以此為基礎,用於識別人臉,與蘋果公司的 Face ID 同樣,用來當個人的身分證。
  • 英特爾新RealSense ID系統使用人工智慧進行面部識別
    英特爾推出了一款名為RealSense ID的新型攝像頭系統,該系統使用設備上的人工智慧進行面部識別。RealSense ID被設計用於一系列應用,包括智能鎖、訪問控制、銷售點查詢、ATM機、自動查詢機等。
  • 英特爾為ATM和智能門鎖推出RealSense ID面容識別解決方案
    外媒報導稱,英特爾推出了一款基於 RealSense ID 傳感器的面容識別解決方案,能夠為 ATM 和智能門鎖等應用場景提供技術支持。據悉,RealSense ID 集成了一個能掃描用戶面容信息的主動式深度傳感器,並且可在本地晶片組上運行一個特殊的神經網絡,以免除對 PIN 碼或指紋的需求,進而提升整套系統的安全性。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非接觸式訪問的功能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 ATM、收銀、自助服務亭、門禁終端等應用場景。
  • 英特爾為ATM和智能門鎖推出RealSense ID
    外媒報導稱,英特爾推出了一款基於 RealSense ID 傳感器的面容識別解決方案,能夠為 ATM 和智能門鎖等應用場景提供技術支持。 據悉,RealSense ID 集成了一個能掃描用戶面容信息的主動式深度傳感器,並且可在本地晶片組上運行一個特殊的神經網絡,以免除對 PIN 碼或指紋的需求,進而提升整套系統的安全性。
  • 英特爾將RealSense 技術用在了臉部辨識上
    英特爾將RealSense 技術用在了臉部辨識上 英特爾又為其RealSense深度相機找到了個新應用,搭配AI來進行高準確的臉部辨識。相較於單純用光學相機進行圖像辨識的方案,英特爾稱RealSense技術可以在各種光照環境下運作,而且不受膚色的影響,不會有「岐視」的問題。
  • 英特爾發布兩款RealSense攝像頭:支持實感應用和Windows Hello
    【天極網筆記本頻道】雖然近期深陷「CPU漏洞」問題,但英特爾還是「忙裡偷閒」的發布了2款新款RealSense攝像頭D415和D435。  據官方介紹,RealSense系列是「製造商和教育工作者的理想選擇」。在D415上,英特爾採用了滾動快門,在D435上,英特爾採用了全局快門。
  • 手機晚報:蘋果召回港版AC充電轉換器 舊金山禁止面部識別
    舊金山正在全城禁止面部識別技術  在國內,刷臉貌似已經成為繼二維碼後網際網路便民化的新方向,但在地球另一端,美國舊金山地區似乎對「面部識別技術」進行批判。  日前,舊金山監管委員會針對《停止秘密監控條款(SSSO)》召開投票決議,該條款嚴格限制政府各部門在任何情況下收集民眾生物識別數據,規定數據識別的種類範圍,並以此建立透明的公眾監督機制,旨在全面禁止舊金山行政部門禁止在當地使用面部識別技術,舊金山或將成為美國首個禁止面部識別的城市。
  • 北大團隊開發車臉面部識別技術Repression Network
    人臉面部識別技術在國內的運用非常廣泛,除了在安檢、交通方面可以識別人物身份之外,支付寶的人臉技術還實現了支付功能。最近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也開發了一種「掃臉」技術,不過特別的是這種技術不是用在人臉上,而是用在四輪私家車中。據了解,這項技術能清晰分辨車輛外部特徵,並擅長記錄和分析,並會根據特徵數據搜索到機動車的型號和註冊信息。
  • 面罩搞砸了面部識別軟體
    顯然,它們也使面部識別軟體也很難識別您。這是周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邦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的主要發現,該機構是美國商務部的一個分支機構,其職能包括測量公司和研究人員的面部識別算法的準確性提交實驗室。根據一項任務,當將戴有數位化面罩的人的照片與沒有照片的人的另一張照片進行匹配時,最準確的面部識別算法在5%到50%的時間內無法正確匹配。那個報告。
  • 英特爾為ATM機/智能門鎖推面容識別方案
    打開APP 英特爾為ATM機/智能門鎖推面容識別方案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07 12:25:23 外媒報導稱
  • 英特爾發布為Mobileye自動駕駛汽車視覺系統開發的兩塊關鍵晶片
    據外媒報導,英特爾和Mobileye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了一對新的傳感器,旨在降低雷達和LIDAR的價格並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動力,進而讓它們能相互訓練以應對新的位置。在2021年CES上發布的這款新型傳感器有望解決讓自動駕駛汽車更加普及的最大障礙之一,即降低用於觀察其駕駛周圍世界的綜合傳感器套件的成本。這一直是一個障礙,即使有了先進的固態LIDAR和其他類型的傳感器。雖然我們離早期自動駕駛汽車原型上安裝的大型旋轉雷射測距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實是,即使是少數現代LIDAR傳感器也會給汽車添加大量的材料。
  • 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編者按:本文來自網易科技報導,36氪經授權發布。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配置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行動支付。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在,要知道數十年來面部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並不順利。
  • 微軟面部識別系統Windows Hello與FaceID相似
    打開APP 微軟面部識別系統Windows Hello與FaceID相似 李倩 發表於 2018-05-29 17:38:16
  • 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晶片可從氣味中識別有害化學物質
    英特爾實驗室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Loihi獨特的能力,能夠僅根據氣味來識別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研究人員說,Loihi可以從一個測試樣品中根據其氣味識別每種化學物質,而不會破壞其對先前學習到的氣味的記憶。
  • 英特爾展示Loihi神經形態晶片 僅憑氣味識別10種有害化學品
    英特爾和康奈爾大學聯合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晶片Loihi的獨特能力:僅根據氣味就能識別多種有害化學物質。研究人員說,Loihi可以根據測試樣品的氣味識別出每種化學物質,而不會影響此前學習到的氣味記憶。Loihi晶片與任何傳統的識別系統、甚至是深度學習系統相比,具有更高的準確性。而深度學習系統需要大約3000倍的訓練樣本,才能達到同樣的準確性。英特爾實驗室高級研究科學家Nabil Imam說:「我們正在開發Loihi晶片的神經算法,模仿人類聞到氣味後大腦的反應。」
  • 英特爾發布計算機驅動的「回聲定位」技術和人工智慧研究成果
    6月20日,在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大會(CVPR)上,英特爾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進一步推動了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軟體的發展,並有望革新未來跨行業技術,從工業應用到醫療行業,再到教育行業。英特爾團隊也展示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利用人工智慧和生態系統感知技術構建完整物理空間的數字圖像。
  • 面部識別、深度偽造、隱私和自動化定義的AI 2019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年,基於機器學習系統訓練算法的人工智慧,已然開始滲透至各行各業。AI周刊在對2019年的人工智慧行業進行總結是歸納了以下四個關鍵詞:面部識別、深度偽裝、隱私和自動化。與此同時,AI周刊也對2020年的人工智慧行業大發展進行了展望。
  • 英特爾發布AI晶片系統,比傳統CPU快1000倍
    在DARPA 2019 年電子復興計劃峰會上,英特爾發布了「 Pohoiki Beach 」神經擬態系統,該系統主要由64 顆 Loihi 神經擬態晶片構成,集成了 1320 億個電晶體,總面積 3840 平方毫米,可處理深度學習任務,速度比CPU快1000倍,效率高10000倍,耗電量小100倍。
  • 超越面容 ID!螞蟻金服發布眼紋識別,能認出同卵多胞胎
    IT之家11月3日消息 今天上午,蘋果iPhone X正式發布,廣大用戶第一次享受到了面容ID的便捷性,螞蟻金服也在今天正式發布了眼紋識別技術,最大的驚喜是能夠識別同卵多胞胎,在安全性上相較面部識別技術更進一步。
  • 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
    人類早就演化出了識別並記憶不同面孔的能力。我們能在擁擠的餐廳或熱鬧的大街上一眼認出朋友的面孔。只需一瞥就知道一個人興奮還是憤怒,高興還是難過。腦成像研究發現,大腦顳葉(位於太陽穴下方)有一些藍莓大小的區域專門負責面部識別。神經科學家稱這些區域為「面部識別塊」(face p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