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搞砸了面部識別軟體

2020-08-21 科技迅聞

眾所周知,口罩可以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顯然,它們也使面部識別軟體也很難識別您。

這是周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邦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的主要發現,該機構是美國商務部的一個分支機構,其職能包括測量公司和研究人員的面部識別算法的準確性提交實驗室。
根據一項任務,當將戴有數位化面罩的人的照片與沒有照片的人的另一張照片進行匹配時,最準確的面部識別算法在5%到50%的時間內無法正確匹配。那個報告。NIST的計算機科學家,報告的作者Mei Ngan告訴CNN Business,總體而言,測試的大多數算法的失敗率在20%到50%之間。


美國議員提議在全國範圍內禁止面部識別

識別問題是有道理的,因為面部識別系統通常通過比較一個圖像中的不同面部特徵與另一圖像中的面部特徵之間的測量來工作。遮住面部的一部分意味著該軟體可用於進行匹配的信息較少。


它凸顯了隨著大流行繼續發展,科技行業已經在努力應對的獨特挑戰。儘管該技術存在爭議,但最近有多家公司重新考慮將該技術提供給執法部門,但該技術已用於各種產品和服務,從用臉解鎖智慧型手機到通過安全檢查站。

在他們的報告中,研究人員創建了九種不同的 黑色和淺藍色蒙版形狀,以說明現實世界中蒙版形狀的變化方式,並使用它們在照片中隱藏人臉的一部分。然後,他們將每個人的數位化蒙版照片與同一個人的另一個未蒙版照片進行了比較。他們還對兩組沒有虛擬遮罩的照片進行了算法測試。

NIST測試了各種不同的口罩形狀。

他們總共對超過600萬張具有100萬不同人物的照片測試了89種算法。這些照片來自兩個來源:被用作未遮蓋圖像的美國移民福利申請,以及經過邊境進入美國的旅行者照片,並帶有數字遮罩。

NIST發現,在3月中旬之前提交給實驗室的這些算法中,最好的算法在不使用數字掩模的情況下對這些相同的照片集進行測試時,失敗的時間僅為0.3%。但是,在啟用數字掩碼的情況下,這些相同算法中的錯誤率攀升至5%。

該報告的明顯缺點是NIST並未在戴著口罩的人的圖像上測試該算法-Ngan表示,由於時間和資源的限制,使用了口罩的數字近似值。從好的方面說,它使研究人員可以快速了解面具對算法的影響,但實際面具對不同人的適合程度不同。仍然未知紋理或圖案如何影響面部識別軟體的準確性。

恩甘說:「這是我們要看的東西。」


這可能是美國第一個已知的涉及面部識別的錯誤逮捕

一些公司表示他們的面部識別技術可以與口罩配合使用,而Ngan表示,她從開發人員那裡聽到了消息,他們正在致力於實現該目的的算法-可能是通過訓練帶有戴有實際口罩的人的大量圖像的算法,或者通過瞄準鼻子中央上方的臉部區域。


這是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研究生物識別的Marios Savvides的重點。他說,戴著口罩的人對於面部識別系統基本上是不可見的,因為它甚至根本不會檢測到面部。他認為,包括眼睛和眉毛在內的臉部區域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化最小,這在嘗試識別嘴巴和鼻子被遮掩的人時,使其成為臉部很好的一部分。

NIST報告是該實驗室計劃發布的有關面部識別算法如何識別被遮蓋的面部表情的第一份報告。恩根說,秋天,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希望發布一份有關算法準確性的報告,該算法是專門為發現人們戴著口罩而設計的。

相關焦點

  • iPhone X面部識別遭惡搞 防伴侶偷窺面罩問世
    蘋果公司近日發布最新款iPhone X手機,用戶可通過面部識別解鎖。很多人開玩笑說,這個功能會讓另一半偷看自己的手機,以後必須得帶著面罩睡覺了。為了幫助iPhone X用戶保護自己,網上零售商開始售賣面罩,其中有一款稱為「防面部識別頭罩」。
  • COVID-19大流行正推動面部識別技術應用
    2019冠狀病毒病如何影響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在全球範圍內,人工智慧和各種監控技術正逐步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的武器。最近的例子是俄羅斯利用面部識別軟體來維持封鎖限制,而在法國,監控程序顯然已經過測試,其最終目標是在指示封鎖時利用視頻監控攝像頭來決定居民是否遵守社會距離規則和戴口罩。
  • 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
    現在,通過運用大腦成像和單神經元記錄(single-neuron recording)技術對恆河猴進行研究,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曹穎(Doris Tsao)和同事終於破解了靈長類動物面部識別的神經機制。研究人員搞清楚了「面部識別塊」中每個神經元對某一特定面部特徵進行編碼時產生的電信號的特徵。
  • 亞馬遜向警方和政府出售面部識別軟體 民權組織「上書」貝佐斯談...
    亞馬遜向警方和政府出售面部識別軟體 民權組織「上書」貝佐斯談隱私保護  Evelyn Zhang • 2018-05-23
  • 要禁止使用面部識別?
    正當面部識別在中國如火如荼的進行,並且大行其道,發展勢不可遏,當第一步面部識別手機在中國出現,直到掃臉支付在中國的支付界大行其道,我們可以感受到面部識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但是,這樣方便的方式卻將要在歐洲面臨可能長達5年的禁止。
  • 旨在識別非洲人臉的面部識別技術獲得英國工程獎
    面部識別有一個聲譽問題。本來是一項令人振奮的新技術,有可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鬆、更安全、更有保障,但卻因為有報導稱它在被要求正確識別黑人面孔時屢屢失敗而蒙羞。但來自加納的先鋒軟體工程師Charlette N'Guessan對面部識別技術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自己的產品專門用於識別非洲人的面孔。
  • 洛杉磯警察局已禁止使用商業面部識別技術
    據外媒BuzzFeed News報導,在記者報導洛杉磯警察局警員使用一款名為「Clearview AI」的爭議軟體後,該警察局已經禁止警員使用商業面部識別系統
  • 研究:即便是最好的人臉識別算法也會受到口罩幹擾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口罩不僅能有效防新冠肺炎等空氣傳播疾病的傳播,還能成功阻止面部識別算法。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口罩甚至還能給最先進的面部識別算法造成障礙。 至於錯誤率,從5%到50%不等,具體多少則取決於算法的能力。
  • 除了面部識別,未來手機會用什麼生物識別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iPhone X的發布,蘋果在其新款智慧型手機上配置面部識別技術用於手機解鎖和行動支付。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在,要知道數十年來面部識別這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並不順利。這對於蘋果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但也能夠為各種生物識別技術在手機上的應用鋪平道路。相比於其他手機製造商,蘋果通常並不會在iPhone上率先採用創新功能。
  • 戴口罩人臉識別準確性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NIS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蒙面(戴口罩)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已經大幅提升。「來自開發人員的一些較新算法在性能上比之前的要好得多。有些新算法的準確性比舊算法提高了10倍。」該研究的作者之一NIST的Mei Ngan透露。
  • 受「夫妻相」啟發 網絡紅娘用面部識別軟體幫單身者配對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9日報導,美國一名女子近來根據該理論創建了一個網上婚介所,利用面部識別軟體幫助單身人士找到理想的另一半。這個叫做「尋找『夫妻相』」的網站3個月前上線,有興趣的人可以免費入會。目前該網站已在世界各地擁有將近2.5萬個會員。
  • COVID大流行推動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最近的例子是俄羅斯利用面部識別軟體來維持封鎖限制,而在法國,監控程序顯然已經過測試,其最終目標是在指示封鎖時利用視頻監控攝像頭來決定居民是否遵守社會距離規則和戴口罩。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投資的增加和創新的發展,我們看到人臉識別在某些用例(包括新用例)中的採用正在擴大。在這裡,COVID大流行已證明是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
  • 面部識別、深度偽造、隱私和自動化定義的AI 2019
    AI周刊在對2019年的人工智慧行業進行總結是歸納了以下四個關鍵詞:面部識別、深度偽裝、隱私和自動化。與此同時,AI周刊也對2020年的人工智慧行業大發展進行了展望。面部識別在2019年的新聞報導中,我們可以發現,面部識別技術比其它任何人工智慧應用更受矚目。
  • 防護眼鏡和面罩有何作用
    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主要防護眼睛和面部免受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等電磁波的輻射,粉塵、煙塵、金屬和砂石碎屑以及化學溶液濺射的損傷。 (1)防護眼鏡常用柔韌的塑料和橡膠製成,框寬大、足以覆蓋使用者的眼睛。 防固體碎屑的防護眼鏡,主要用於防禦金屬或砂石碎屑等對眼睛的機械損傷。
  • 生物識別技術迎來發展機遇期,靜脈識別獨具優勢
    不過,據Lindeman介紹,最近CCD相機解析度的進步使得面部靜脈生物識別技術成為一種實用的選擇。當被問及靜脈識別相對於基於面部識別的活度檢測系統的優勢時,Lindeman回答說,Jelly Bean上的Face Unlock和顯示3D列印頭解鎖行動裝置的測試揭示了圍繞該技術的安全擔憂的持續存在。
  • 研究:一些普通新冠面罩沒有防護效果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研究警告稱,對於那些遵守戴口罩規定的人來說,一種常用的面罩實際上可能不足以防止新冠感染飛沫的傳播。近幾個月來,口罩已經成為生活中一個有爭議的事實,因為公共衛生部門越來越多地要求佩戴口罩以減少新冠病毒在社區的傳播。
  • 英特爾新RealSense ID系統使用人工智慧進行面部識別
    英特爾推出了一款名為RealSense ID的新型攝像頭系統,該系統使用設備上的人工智慧進行面部識別。RealSense ID被設計用於一系列應用,包括智能鎖、訪問控制、銷售點查詢、ATM機、自動查詢機等。
  • vivo Z3紅外面部識別,徹底消除黑暗識別不了的尷尬
    提起面部識別功能,在手機圈內不得不提iPhone X,iPhone X作為最早將面部識別功能應用到手機的廠商不禁令人稱讚。隨著iPhone X發布的遠去,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了面部識別功能,這讓面部識別功能逐步走入到普通手機用戶能接受的價位中。
  •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指靜脈識別哪個才是最安全的開鎖方式?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切都在向著智能化發展,就連我們平時用的門鎖,也開始走向智能化。
  • 面部識別設備中存在多處可利用的漏洞
    為了對面部識別設備中存在的安全性問題有更細微的了解,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種不同模型的安全性。研究人員的案例研究表明,惡意攻擊者可能會濫用這些漏洞來攻擊設備。指紋讀取器、虹膜掃描儀和面部識別攝像頭等生物識別安全解決方案已被廣泛用於管理面部設備安全的操作。但是這些生物特徵認證器通常在計算上很繁瑣,例如,傳統的面部識別安全解決方案使用外部服務進行驗證用戶所需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