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黑暗森林法則真實存在於宇宙內?宇宙文明都不約而同地遵循黑暗森林法則?以地球情況為參照,黑暗森林法則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極小。
看過《三體·黑暗森林》一書的朋友或會對書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印象深刻。在作品中,作者將「黑暗森林法則」描述為:宇宙好比是一座巨大的黑暗森林,這片森林內潛藏著無數生命與文明,每種文明都是高度警惕的持槍獵人,在黑暗的森林中謹慎前行。為什麼大家都不願與外界建立聯繫呢?這是因為大家默認,暴露之時便是滅亡之際,一旦暴露,便會受到其他文明的無情掠殺,暴露者的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徹底消失在宇宙間。
單從文字描述上來看,黑暗森林法則似符合世界發展的客觀需求,畢竟宇宙雖大,但宇宙內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宇宙內又生存著無數文明,在資源有限且敵我未明的情況,直接滅殺外部文明無疑是最直接也是最保險的做法。另外,哪怕已分明敵我,也很難保證對方永久忠心,因此,消滅也是最安全無患的方法,免除後顧之憂。
可是,從現實角度來看,黑暗森林法則真的具有客觀性與可靠性?科學家認為,要判斷黑暗森林法則是否客觀或可靠,可以地球內的「叢林法則」為參照。首先,宇宙廣大,只是人類可見區域的半徑就已超過46億光年。就算宇宙生命眾多,宇宙的龐大區域與豐富資源也應足夠大家使用,在很長時間內,宇宙生命應不會因資源匱乏而殺滅外部文明。從這個角度來看,宇宙黑暗法則並不科學。
其次,宇宙內存在文明程度較低的生命也存在宇宙文明程度較高的生命,處在高級文明水平的生物完全沒有必要與低等生物爭奪生存資源,因為與高等生物生活所需能源相比,低等生物需要的不值一提。劉慈欣的作品中有寫到歌者文明消滅低級文明的情境,但實際上,高級生物並沒有殺滅低級生物的必要,將它們發展為戰友豈不更好?
接著,文明程度越高的生命,應越明白合作與共生的道理。縱觀人類歷史,古時,君王愛發動戰爭以捍衛自身領土與權利。如今,國與國之間鮮少開戰,各國領導人多選擇以磋商、合作等方式來解決國家間的衝突與矛盾。論現代人少發動戰爭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明白開戰會陷國民於水火之中,勞民傷財,得不償失。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宇宙生物,文明等級較高的生物自然明白合作、共贏才是發展的主旋律,一味開戰並不利於長久可持續發展。所以說,黑暗森林法則其實並沒有存在的必要。
最後,即便宇宙資源真的不足以供給所有生物,宇宙生物也不必選擇相互殘殺這一極端方式。從哲學角度來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與意義。宇宙辛苦孕育了眾多文明,可不是為了讓它們相互傷害。
就算宇宙資源有限,各文明應做且會做的應是合理協商、開發與利用宇宙內的資源。地球資源也較短缺,地球上除了存在超過70億人口,還存在大量生物,面對著生物繁多而資源較少的情況,人類並沒有選擇將其他生命趕盡殺絕,而是選擇與它們和諧共處,這一簡單的道理與處理方法相信宇宙高級生物是懂得的。因此,黑暗森林法則並不符合宇宙發展方向,宇宙應朝和諧、共榮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逐漸陷入黑暗、血腥的死局。
綜上所述,以地球的綜合情況作為參照,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不科學也不可靠,它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與可能,它應只是作者為情節需要而設定的特殊法則。說到這,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