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去年秋天生孩子,因為天氣炎熱,月子裡都是穿短衣短褲,結果落下了四肢怕冷的毛病,只要天氣有點涼,就得穿上厚衣服禦寒。婦科醫師指出,產後四肢怕冷很多時候是由於產婦坐月子時受涼造成的。中醫認為,「產後百節空虛」,產後元氣、津血俱傷,腠理疏鬆,生活稍有不 慎或調攝失當,均可致氣血不調,營衛失和,臟腑功能失常,衝任損傷而變生產後諸疾。產後營血虧虛,經脈失養或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稽留關節、經絡,就易導致 產後四肢怕冷、關節疼痛,俗稱「月子病」。
月子病是很多女性朋友在生完孩子過後都會患上的一種疾病,月子病一般情況下會讓女性朋友們在冬天的時候非常的怕冷,在夏天的時候又非常的怕熱,同時落下月子病的女性朋友們還會經常有腹脹的狀況出現,在寒冷的季節女性朋友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的可能。產後坐月子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月子病。尤其現在是冬天,若是月子裡受了涼就容易留下病根,出現四肢怕冷症狀。俗話說,「月子病月子治」,產後四肢怕冷應該及時調理。
相信有很多人對於落下月子病怎麼辦比較感興趣,專家建議,調理「月子病」可採用中藥湯劑、中藥沐足、艾灸等方法,效果良好,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中藥湯劑
(1)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具養血益氣、溫經通絡的作用,可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通絡。
(2)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對於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還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藥材煲湯的食療方法。
2.沐足
可用黃芪、當歸、雞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藥沐足,益氣血,溫經絡,達到治療效果。具體配方須諮詢醫生。
3.艾灸
產後四肢怕冷顯示氣虛血弱,而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艾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方法,找準穴位,並防止燒灼皮膚。
4.貼耳穴
「耳為宗脈之所聚」,耳朵與全身經絡相通。耳穴貼壓療法正是使用藥物、磁珠等圓形物質貼敷在耳穴上,通過刺激耳穴後產生放射性感應,沿經絡淺放射,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醫生還強調,「月子病」應以預防為主,要調情志,慎起居,避風寒,注意保暖。保暖並不等於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房間應保持通風,但月子裡產婦要注意 避風,絕不能吹過堂風,不能受寒,應穿長袖衣服和襪子,空調、風扇不要對著吹,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溼的環境。老人常叮囑「坐月子不要輕易洗頭洗澡」,因此有 些產後媽媽堅持一個月不洗澡不洗頭。其實,坐月子期間洗澡、洗頭是可以的,不過應控制好水溫,避免水溫過低,洗完後用風筒馬上吹乾。另外,用生薑煮水來洗澡洗頭,有祛風的功效。同時,月子裡要加強營養,適當活動,增強體質,也有利於預防「月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