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落下「月子病」怎麼辦?中醫四法巧調理

2020-12-04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小陳去年秋天生孩子,因為天氣炎熱,月子裡都是穿短衣短褲,結果落下了四肢怕冷的毛病,只要天氣有點涼,就得穿上厚衣服禦寒。婦科醫師指出,產後四肢怕冷很多時候是由於產婦坐月子時受涼造成的。中醫認為,「產後百節空虛」,產後元氣、津血俱傷,腠理疏鬆,生活稍有不 慎或調攝失當,均可致氣血不調,營衛失和,臟腑功能失常,衝任損傷而變生產後諸疾。產後營血虧虛,經脈失養或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稽留關節、經絡,就易導致 產後四肢怕冷、關節疼痛,俗稱「月子病」。

月子病是很多女性朋友在生完孩子過後都會患上的一種疾病,月子病一般情況下會讓女性朋友們在冬天的時候非常的怕冷,在夏天的時候又非常的怕熱,同時落下月子病的女性朋友們還會經常有腹脹的狀況出現,在寒冷的季節女性朋友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的可能。產後坐月子不注意就容易出現月子病。尤其現在是冬天,若是月子裡受了涼就容易留下病根,出現四肢怕冷症狀。俗話說,「月子病月子治」,產後四肢怕冷應該及時調理。

相信有很多人對於落下月子病怎麼辦比較感興趣,專家建議,調理「月子病」可採用中藥湯劑、中藥沐足、艾灸等方法,效果良好,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中藥湯劑

(1)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具養血益氣、溫經通絡的作用,可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通絡。

(2)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對於血虛寒厥證,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還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藥材煲湯的食療方法。

2.沐足

可用黃芪、當歸、雞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藥沐足,益氣血,溫經絡,達到治療效果。具體配方須諮詢醫生。

3.艾灸

產後四肢怕冷顯示氣虛血弱,而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艾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方法,找準穴位,並防止燒灼皮膚。

4.貼耳穴

「耳為宗脈之所聚」,耳朵與全身經絡相通。耳穴貼壓療法正是使用藥物、磁珠等圓形物質貼敷在耳穴上,通過刺激耳穴後產生放射性感應,沿經絡淺放射,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醫生還強調,「月子病」應以預防為主,要調情志,慎起居,避風寒,注意保暖。保暖並不等於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房間應保持通風,但月子裡產婦要注意 避風,絕不能吹過堂風,不能受寒,應穿長袖衣服和襪子,空調、風扇不要對著吹,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溼的環境。老人常叮囑「坐月子不要輕易洗頭洗澡」,因此有 些產後媽媽堅持一個月不洗澡不洗頭。其實,坐月子期間洗澡、洗頭是可以的,不過應控制好水溫,避免水溫過低,洗完後用風筒馬上吹乾。另外,用生薑煮水來洗澡洗頭,有祛風的功效。同時,月子裡要加強營養,適當活動,增強體質,也有利於預防「月子病」。

相關焦點

  • 寶媽月子期間做了這四件事,可能會落下月子病,尤其第二條
    結果現在落下了腳後跟疼的毛病,天氣一涼就疼,別提多後悔了!新媽媽在產後身子虛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都會發生變化,需要一段時間去休整調理,醫生上稱之為「產褥期」,俗稱坐月子。如果不想落下月子病,下面幾件事最好別做!
  • 冬天坐月子,這四個問題處理不好,容易落下月子病
    導語:冬天坐月子,這四個問題處理不好,容易落下月子病文/笑雪育兒思考馬上快到冬天了,有的孕媽正好在冬天坐月子時,心裡不免得發怵,冬天那麼冷怎麼辦啊?確實,對於產婦來說,剛剛經歷過「生死浩劫」,身體非常虛弱,而冬天寒風刺骨,因此做好防風保暖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生完孩子出院時,做好保暖不吹風生完孩子出院時,產婦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不要受風,最好帶上帽子、口罩,儘量用衣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領口、腰部、腳後跟、腳踝都要保護好。
  • 一胎月子裡落下的病,二胎月子裡可以補回來,是真的嗎?
    我家的鄰居琳琳最近剛懷了二胎,那天我見她大包小包往家裡拿東西,就幫她一起拿,問她怎麼買了這麼多東西,她說之前生大寶的時候,太年輕,月子裡沒有太注意,結果自己落下了腳後跟疼的毛病,現在自己有了二寶,這次坐月子一定要準備充足,把之前的月子病都給補回來。
  • 趕上冬季坐月子,不想落下月子病,這幾方面問題產婦不能大意
    坐月子有多重要,相信作為過來人的寶媽們都是很清楚的。而有些女性坐月子的時候不注意,想著自己年輕,有些事情無所謂,可真到出了月子發現問題的時候,很多事情再想要去補救就會變得很難。畢竟有關「月子病」真的是落下病根,可能就是一輩子的大事。
  • 坐完月子身體有這些表現,就是落下了月子病,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在中國,女性生完孩子之後,都要坐月子,月子期不好好恢復,容易落下疾病,甚至影響一生的身體健康。鄰居小沐就是這樣,本來婆婆幫她照顧孩子,她不放心,一定要自己一個人帶,月子期間,總是累得不行,沒有好好休養,後來一到陰雨天氣,就會腰背疼痛,特別難受,吃藥也不管用。
  • 坐月子時,真的會落下「月子病」嗎?這4個問題,看看你有嗎?
    女人生完孩子後坐月子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媽媽,不僅要照顧自己,還需要照顧小寶寶,就會讓很多女人在坐月子時苦不堪言,導致很多女人可能會落下月子病。其實生完孩子後,坐月子時,真的會落下「月子病」嗎?這4個問題,看看你有嗎?
  • 闢謠:這些坐月子禁忌都是謠言
    不管是在醫院的婦產科,還是月子中心,夏天也都會開放適當的空調,維持一個舒適健康的環境。長時間吹空調,或者直接對著風吹確實不好,但哪個產婦又會對著風口吹空調?明知道家裡有產婦,還會把空調調得很低,還不注意通風呢?
  • 產婦身體沒有這些小毛病,說明月子坐得很好,以後不易落下病根
    在坐月子的過程中,其實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規矩,很多寶媽都會表現得一臉無奈。可是在產後比較虛弱的時間裡面,對於飲食起居還是應該引起注意。如果寶媽身體沒有這些小毛病,這也就說明月子做得很好,以後不容易留下病根。
  • 生完孩子落下一身月子病?只因你比別人少坐了些日子
    想的美,你以為坐月子只要30天就夠了?現代醫學的觀點是:產後要恢復調養6-8周才可以,也就是起碼也要休息42天。為什麼產後要調養6-8周生命的到來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易簡單的事情,孕婦在分娩時會經歷一場巨大的體力消耗,加上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身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傷或是手術刀口,因此產後婦女的抵抗力和基礎代謝能力都處於低下的水平。
  • 坐月子禁忌之中西醫破解法
    月子習俗一般僅見於亞洲幾個國家,不過各地的習俗都不太一樣,而且隨著古今時空背景的差異、民眾觀念改變,過往的禁忌今日可能也做了一番調整。
  • 坐月子期間,這些事不能做,落下病根可是一輩子的
    小兩口是典型的工薪階層,去月子中心、找月嫂這都不現實。況且,這月嫂哪有那麼可心的。本來計劃的是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自己,誰想媽媽前些天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這下不僅不能來照顧自己,還需要人來照顧。讓自己的婆婆來吧,芳芳心裡還真是沒底,畢竟和婆婆溝通起來比較麻煩,不如自己的媽媽直接。
  • 月子坐不好,會留下哪些毛病?寶媽別不當回事
    提起坐月子,許多人腦海裡想到的就是諸多的禁忌,這不能做、那不能行的,萬一破壞了禁忌,那就會落下月子病。可月子病到底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女性在分娩時,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如果在月子期間沒有得到好的修養調理,導致風寒入體,從而引發的一系列不適症狀,就稱之為「月子病」。
  • 袁詠儀坐月子天天洗頭,謝娜堅持熬過42天才洗,如今兩人差距顯著
    對於如何坐月子,東西方的論調截然不同。由於體質差異,西方人生完寶寶後跟往常沒什麼兩樣,幾乎沒有坐月子的習俗;而中國思想認為,女人生產後大傷元氣,需要好好調養。如果月子期間不好好護理,會落下一身病。所以,自古至今,中國人一直十分注重月子期間的保養。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人們遵循老祖宗的經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 【宣澔國際】告訴你:失眠的問題,其實是臟腑問題,通過裹藥汗法就能調理!!
    動作的關鍵在於注意力要集中到腳尖,這樣氣血也會被引導下行,不僅能助眠,還能幫助調理手腳涼的問題呢。中醫上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其實是講,在經絡不通時,人體會出現一些症狀,比如腰酸、手麻、腿腫、頭痛、手腳冰冷……《黃帝內經》中記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說明了我們生活中很多疾病的發生與經絡密不可分。
  •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中醫博士工作室:中醫助受孕,夫妻笑開顏
    近日,劉女士經人介紹來到德州市婦幼保健院「中醫博士工作室」張英傑教授就診。劉女士想通過中醫療法調理身體,張教授經過診斷,為其做出詳細的診療方案。經過兩個月中藥配合艾灸療法調理,劉女士再次受孕,經中藥保胎一個月胎兒發育良好,現正待產中。夫妻二人很是開心,對德州市婦幼保健院「中醫博士工作室」張英傑教授連連感謝。
  • 2020網際網路+月子中心TOP100
    婦產科專家、新生兒科專家、心理醫師、營養師、中醫師、專業護士、產後理療師等組成的專業母嬰護理團隊為媽媽和寶寶提供一站式產褥期專業護理和系統健康管理服務成都13禧月匯提供母嬰專業護理、中醫調理、膳食營養、嬰兒智力開發、產後修復等科學健康月子服務濟南、青島14名媛月府對產後媽媽不同的體質、年齡、分娩方式等採用以中醫體質辨識為基礎,營養師、開奶師輔助的體系,為每位產後媽媽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深圳、佛山、長沙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關於亞健康與治未病的關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治未病學術帶頭人張振賢主任解釋道,從亞健康到已病,再到病後康復以及防止復發的治療,都屬於中醫治未病的學術範疇,治未病包含了亞健康領域,亞健康也是治未病的前端。改善亞健康,在於"養"俗語云,百病不如一防。治未病的關鍵在於"養",流暢的情志、健康的飲食、規律的起居都是最有效的"未病先防"。
  • 夏天出汗太多怎麼辦?不同體質中醫調理有辦法
    炎熱夏季,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但出汗過多,或者不出汗,也會給人帶來煩惱。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振傑表示,出汗雖然是汗腺的事,調節受很多因素影響,但其中與內分泌的關係尤為密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更年期症候群都有可能相關。
  • 陝西省名中醫梁君昭受邀講授《醫林改錯》與中醫辨治血瘀病證
    本次學術年會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邀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和學術交流,共享中西醫心血管病治療領域的最新成果。陝西省名中醫、陝西省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西安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病專家、研究生導師梁君昭主任醫師應邀在大會作《與中醫辨治血瘀病證》專題學術報告,通過中醫經典《醫林改錯》闡述中醫辨治血瘀病證的臨床體會。
  • 堅固牙齒的中醫智慧,「腎主齒,胃主牙齦」,可試補腎祛胃火二法
    我們不少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句話雖然形容了牙疼的劇烈,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錯誤的常識——牙疼不是病,牙疼其實並非不是病,它就是病。#牙齒#根據醫生介紹,牙齒不疼的時候可能也已經有病了,等到疼的時候,那就證明病已經到了中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