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工業用X射線和γ射線

2021-02-25 悅和特種設備諮詢

凡是具有一定質子數、中子數並處於特定能量狀態的原子或原子核稱為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000多種,分別屬於100多種元素,一種元素可包含多種核素。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必定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核內的質子數相同,但是核內的中子數卻可以不同。

這些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各種原子互為同位素。

核素可分為穩定和不穩定的兩類,不穩定的核素又稱放射性核素,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儘可能使體系的能量最低,所以它自發地放出某種射線,例如γ射線,而變成另一種元素。

天然的放射性核素來源於自然界存在的礦物,一般質子數≥83的許多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放射性;

而人工製造的放射性核素,一般是用高能粒子轟擊穩定核素的核,使其變成放射性核素,目前工業用γ射線無損檢測所用的均為人工放射性核素。

γ射線的產生:


γ射線是放射性同位素經過α衰變或β衰變後,在激發態向穩定態過渡的過程中從原子核內部發出的,這一過程稱為γ衰變。

以放射性同位素鈷Co60為例,Co60經過一次β衰變成為處於2.5MeV激發態的Ni60,隨後放出能量分別為1.17MeV和1.33MeV的兩種γ射線而躍遷到基態。

γ射線的特點:


γ射線的能量是由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所決定的。
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能放出許多種能量的γ射線,因此其能譜為線狀譜,線譜只出現在特定波長的若干點上。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衰變是自發進行的,對於任意一個放射性核,它何時衰變具有偶然性,不可預測,但對於足夠多的放射性核的集合,它的衰變規律服從統計規律,呈現指數衰減。

下圖為:工業用γ射線探傷機,裡面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相關焦點

  • 射線檢測基礎 | 關於工業用X射線和γ射線的細節未必都了解
    核素可分為穩定和不穩定的兩類,不穩定的核素又稱放射性核素,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儘可能使體系的能量最低,所以它自發地放出某種射線,例如γ射線,而變成另一種元素。天然的放射性核素來源於自然界存在的礦物,一般質子數≥83的許多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放射性;而人工製造的放射性核素,一般是用高能粒子轟擊穩定核素的核,使其變成放射性核素,目前工業用γ射線無損檢測所用的均為人工放射性核素。
  • X射線與γ射線檢測技術
    射線檢測實際是根據被檢構件與其內部缺陷物質對射線能量衰減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射線透過構件(材料)後剩下的強度差異,使缺陷能在射線底片或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    對於工業應用,射線檢測技術已經形成一個完整法方法系統,大體上可分為:射線照相檢驗技術、射線實時成像檢測技術、射線層析檢測技術(CT)等。其中最主要的有 X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γ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中子射線照相檢測技術和CT檢測技術。
  • X射線與γ射線的異同對比
    X射線與γ射線同屬於無線電磁波,所以這兩種射線都具有電磁波的特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那麼X射線與γ射線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簡單來說就是兩者的波長不同以及產生的方式不同。
  • 輻射防護與安全機考難點考點解析--無處不在的γ射線
    γ射線的本質是高頻電磁波,它本身沒什麼特殊,跟我們的手機   電腦   微波爐的信號是一個本質的東西,沒有質量,沒有體積。速度就是光速真空中30萬km/h。所以有時我們叫γ光子,也就是說除了可見光之外的電磁波我們都可以叫不可見光。由於電磁波能量與頻率成線性關係,普朗克常數乘以頻率就是電磁波的能量,所以只要電磁波頻率夠高能量達到12.4eV,就是x或者γ射線的範疇。
  • 漲知識 | 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有些什麼特點?
    天然放射現象是指放射性元素自發地放出射線的現象。天然放射現象放出的三種射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它們各自具有什麼特點呢?α射線,又稱α粒子流。α粒子是高速運動的帶正電的氦原子核。由於α粒子是帶正電的重粒子,質量大,電荷多,電離本領大,但穿透能力差。在α、β、γ三種射線中,α射線的穿透能力最差,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1~2釐米,通常用一張紙就可以擋住α粒子。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同位素(γ射線)和X射線測厚儀特性對比
    同位素(γ射線)和X射線測厚儀特性對比  由於同位素和X射線的不同產生方式和特性,使用同位素或X射線作為射線源的測厚儀,在性能和特點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各自的缺點如下:  同位素測厚儀 X射線測厚儀  僅適合一定的厚度範圍 本錢高,使用維護用度高  同樣噪音要求下響應慢 維護要求高  噪聲較高 對合金敏感,合金補償複雜  氣隙小,一般小於200毫米 射線管存在老化(硬化)現象,  需要辦理相關使用手續 需定期更換
  • 科普:γ射線,法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能量極高、穿透力極強的射線!
    1895年,菸酒陰極射線的德國人倫琴,發現了X光(科普:特斯拉發現了一種不知名的射線,取名X光。然而史書上真正的發現者確實倫琴!)。之後人們以為所有的可見光和不可見光都已經搞清楚了:1903年,盧瑟福把這種射線定義成γ射線(伽馬射線),發明人是維拉德。到此,核物理的三種射線全部發現了:α、β、γ(科普:身為物理學家的他發現了α射線與β射線,卻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於是光譜上就改寫成這樣了: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昨天我們了解了原子核結構方面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說實在的我覺得我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有句老話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如果我分享的知識對你有用,還是希望你動動筆記下來。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為什麼宇宙中有γ射線暴,卻沒有α、β射線暴?
    宇宙中有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但我們通常只聽說有γ射線暴,這是因為它們的性質不同決定的。
  • X射線防護鉛房量大從優奉化
    濟南博創輻射防護工程X射線防護鉛房量大從優奉化有些會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早期的射線效應有:造血損傷,消化系統損傷型和損傷型三類,受照劑量自數百至數千拉德以上不等。小劑量長期慢性照射射線的慢性損傷在判斷上相當困難,因為受照與發現之間歷時較長,其因果關係不易判明,此外,射線引起的自覺和他覺沒有任何特異性。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方法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研究成果日前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並且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國際專利的申請也在進行中。
  • 為γ射線暴降能
    它也許是第一個觀測到的「孤立可見光閃」,因為當時BeppoSAX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臺並沒有探測到γ射線爆發。          但是,整個物理過程是清楚的,中央引擎輸出相對論性能量,大致和γ暴中的γ射線能量相當。               這些報告導致了幾個重要的結果。第一,修正以後的能量大約是1051爾格,大致和超新星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同時它也排除了一些γ暴的能源模型,例如,磁脈衝星和中子星合併模型。而對於大質量恆星模型則不必再為能量來源提供解釋了。
  • 為什麼宇宙中沒有α、β射線暴卻有γ射線暴?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宇宙中沒有α、β射線暴卻有γ射線暴?這是為什麼呢?宇宙中有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但我們通常只聽說有γ射線暴,這是因為它們的性質不同決定的。所謂α射線和β射線釋放出來的是粒子,但γ射線發射出來的是光子。
  • 為什麼宇宙中有伽瑪(γ)射線暴,卻沒有α、β射線暴?
    如果要來討論這個話題的話,我們必須得來了解下這幾種射線的由來!一、α射線α射線即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或者稱之為α粒子流,它有2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聽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沒錯這就是氦原子核!所謂的α粒子流就是氦原子核流!α射線在恆星內部會有大量發生,在質子聚變鏈中它是副產品之一!
  • 神秘γ射線信號從哪來?
    銀河系中心區域不斷發出γ射線輻射,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將其視作是暗物質粒子碰撞引發的某種信號。  然而,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γ射線信號的分布是離散的,而非均勻的。這表明這些信號來自暗物質粒子碰撞的可能性很低。相反,研究人員指出這些信號很有可能是由毫秒脈衝星導致的。
  • α、β、γ等射線,放射性的一般現象
    自1896年,貝克勒爾(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法國物理學家)在研究雙氧鈾硫酸鉀鹽時,意外發現臨近的被黑紙包裹的感光底板發生曝光後,人類第一次發現放射性物質可以發出肉眼不可見的射線,同時確認了天然放射性的存在。
  • 中科大發明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新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國慶教授團隊發明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  γ射線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穿透力強,是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