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 發布時間:2012-12-3 17:08:04 選擇字號:小 中 大 | 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在同行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評出擬授獎項目,經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核,教育部批准,現予以公布: 全部授獎項目:307項 一等:108項 二等:199項 其中 自然科學獎:106項 一等: 36項 二等: 70項 技術發明獎: 54項 一等: 26項 二等: 28項 科技進步獎:142項 一等: 44項 二等: 98項 推廣類: 5項 一等: 2項 二等: 3項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科技進步獎(推廣類)和專利獎。自然科學獎為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內取得的發現、闡明自然現象、特性和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技術發明獎為利用自然規律首創的科學技術成果;科技進步獎為自然科學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專利獎為專利技術實施後取得了顯著效益的科學技術成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每年評審一次。 此次公布的項目,自公布之日起一個月之內為異議期。在異議期內,無異議或雖有異議,經複議後認為異議論據不足,仍維持原評審結果的,為獲獎項目。有異議者,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寫清異議的內容,並應署其姓名、工作單位、聯繫地址(如需保密,請註明)。請將異議材料寄至: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大街35號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成果專利處(郵編:100080)。 附註: 1.若對項目名稱和完成單位、完成人員排序有異議,請務必於異議期內提出,並由推薦學校出具公函(加蓋學校公章),寫明原因,附上完成人員情況表,寫明主要貢獻,以備審查。 2.公告內各獎種、等級的項目排序是按學校的代碼自然排序,並不代表項目的前後順序。 編號 | 獎種名稱 | 等級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001 | 自然科學獎 | 1 | 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 | 邵元華,朱志偉 |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002 | 自然科學獎 | 1 | 基於分子靶的新型抗腫瘤分子靶向遞送系統研究 | 張強,呂萬良,賈欣茹,王凡,齊憲榮,張烜,王堅成,王學清,張華,代文兵 | 北京大學 | 003 | 自然科學獎 | 1 | 功能生物傳感界面的構築與生物分析 | 李景虹,劉洋,王穎,唐龍華,盧憲波,張玲,張昊 | 清華大學 | 004 | 自然科學獎 | 1 | 可視媒體幾何計算的理論與方法 | 胡事民,黃繼武,艾海舟,徐昆,陳韜,黃暢,程明明,來煜坤,畢寧,項世軍 | 清華大學,中山大學 | 005 | 自然科學獎 | 1 | 多孔介質與微/納結構中熱傳遞規律 | 姜培學,王補宣,胥蕊娜,周樂平 | 清華大學 | 006 | 自然科學獎 | 1 | 視覺學習與腦的可塑性 | 劉嘉,餘聰,李武,薛貴 | 北京師範大學 | 007 | 自然科學獎 | 1 | 生物質木質素的結構表徵及多糖功能材料的構建 | 孫潤倉,許鳳,彭鋒,劉傳富,任俊莉,王堃,袁同琦,李明飛,彭新文 | 北京林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 008 | 自然科學獎 | 1 | 微納尺度多相流動與傳熱傳質的基礎研究 | 徐進良,王曉東,李玉秀,甘雲華,張偉 | 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009 | 自然科學獎 | 1 | 螢光染料功能強化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 彭孝軍,段春迎,樊江莉,何成,宋鋒玲 | 大連理工大學,南京大學 | 010 | 自然科學獎 | 1 | 新型功能化多酸化合物的研究 | 王恩波,蘇忠民,王新龍,許林,李陽光,秦超,張志明 | 東北師範大學 | 011 | 自然科學獎 | 1 | 華北東部克拉通破壞的巖石學制約 | 許文良,楊進輝,吳福元,楊德彬,裴福萍,王清海 | 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012 | 自然科學獎 | 1 | 代謝乙醯化調控機制的發現 | 趙世民,趙國屏,王啟軍,餘巍,雷群英,楊琛,徐薇,蔣文卿,林彥 | 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013 | 自然科學獎 | 1 | 光場的空域、頻域和時域調控 | 王慧田,何京良,丁劍平,汪喜林,顧兵,樊亞仙,任芳芳,廖軍,劉曉東 | 南京大學,南開大學 | 014 | 自然科學獎 | 1 | 海底熱水噴流沉積硫化物礦床地質地球化學及成因研究 | 蔣少湧,顧連興,趙葵東 | 南京大學 | 015 | 自然科學獎 | 1 | 鐵基高溫超導體化學摻雜與物性 | 許祝安,曹光旱,戴建輝,陶前,任之,李林軍,王操,李玉科 | 浙江大學 | 016 | 自然科學獎 | 1 | 準脆性水泥基材料控裂機理與高韌化製備理論及方法 | 徐世烺,梁堅凝,李庚英,李慶華,王培銘,趙曉華 | 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同濟大學,汕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 017 | 自然科學獎 | 1 | 汙染水-沉積物體系風險評價方法與治理修復新技術原理 | 周啟星,周明華,劉璐,漆新華,王薇 | 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018 | 自然科學獎 | 1 |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 謝素原,譚元植,鄭蘭蓀,呂鑫,黃榮彬 | 廈門大學 | 019 | 自然科學獎 | 1 | 表面活性劑溶液聚集體與界面組裝體的構築、結構和性能研究 | 郝京誠,鄭利強,陳曉,孫德軍,徐桂英 | 山東大學 | 020 | 自然科學獎 | 1 | 心血管重構發生機制和幹預策略的實驗研究 | 張澄,董波,劉平,張銘湘,安豐雙,楊建民 | 山東大學 | 021 | 自然科學獎 | 1 | 我國東部陸架海區海洋動力環境變化及其機制 | 吳德星,林霄沛,萬修全,陳學恩,馬超,鮑獻文,宋軍 | 中國海洋大學 | 022 | 自然科學獎 | 1 | 非編碼RNA在惡性腫瘤靶向治療中的應用基礎研究 | 宋爾衛,姚和瑞,王均,蘇逢錫,龔暢,於風燕,姚燕丹 | 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023 | 自然科學獎 | 1 | 計算智能中的一些基礎理論研究 | 章毅,周激流,呂建成,張蕾,彭德中,屈鴻,蒲亦非 |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 024 | 自然科學獎 | 1 | 牙齒磨損機理及抑制研究 | 周仲榮,於海洋,鄭靖,錢林茂,黎紅,朱旻昊,莫繼良,蔡振兵 |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 | 025 | 自然科學獎 | 1 | 太赫茲波譜與成像理論及功能器件基礎研究 | 張懷武,張存林,楊青慧,張亮亮,文岐業,周慶莉,鄧朝 | 電子科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 026 | 自然科學獎 | 1 | 面向複雜數據智能分析的多目標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 | 彭怡,寇綱,石勇,餘樂安,李建平,爾古打機 | 電子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學 | 027 | 自然科學獎 | 1 | 超材料設計及應用研究 | 徐卓,屈紹波,馬華,王甲富,夏頌,王軍,李飛 |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028 | 自然科學獎 | 1 | 電接觸表面動力學特性及其應用研究 | 榮命哲,吳翊,王小華,紐春萍,劉定新,楊飛 | 西安交通大學 | 029 | 自然科學獎 | 1 | 昆蟲飛行的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 | 孫茂,吳江浩,杜剛,蘭世隆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030 | 自然科學獎 | 1 | 新型高溫與超高溫熱障塗層及服役環境穩定性機理研究 | 郭洪波,曹學強,周春根,宮聲凱,徐惠彬,鄒兵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031 | 自然科學獎 | 1 | 添加納/微米材料的高性能智能混凝土與結構 | 李惠,歐進萍,韓寶國,肖會剛,關新春 | 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 032 | 自然科學獎 | 1 | M3受體--心肌保護的新靶點 | 杜智敏,劉豔,呂延傑,孫宏麗,張勇,航鵬洲,楊寶峰,朱文良,戚漢平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033 | 自然科學獎 | 1 | 材料化學工程中的分子熱力學研究及其應用 | 陸小華,暴寧鍾,周健,劉暢,黃亮亮,李偉,邵慶,王俊 | 南京工業大學 | 034 | 自然科學獎 | 1 | 微納尺度多相與多組分複雜系統中流動機理的研究 | 林建忠,陳達良,餘釗聖,金晗輝,包福兵,於明州,王昊利,謝代梁 | 中國計量學院,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 035 | 自然科學獎 | 1 | 廢水處理系統中微生物顆粒的形成過程、作用機制及調控原理 | 俞漢青,李曉巖,盛國平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大學 | 036 | 自然科學獎 | 1 | 批次過程高性能控制系統基礎理論研究 | 高福榮,楊毅,陳曦,師佳,趙春暉,葛志強 | 香港科技大學,浙江大學 | 037 | 自然科學獎 | 2 | 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 | 王夔,楊曉改,楊曉達,倪嘉纘,劉瓊,黃健,劉會雪,苟寶迪,夏青,張天藍,蘇湘鄂,沈立明 | 北京大學,深圳大學 | 038 | 自然科學獎 | 2 | 糖基化異常的IgA1分子在IgA腎病發病中的機制研究 | 張宏,趙明輝,朱厲,呂繼成,師素芳,劉立軍 | 北京大學 | 039 | 自然科學獎 | 2 | 新型多柵低功耗器件的實驗與理論研究 | 黃如,王潤聲,王陽元,張興,許曉燕 | 北京大學 | 040 | 自然科學獎 | 2 | 大氣壓介質阻擋均勻放電的研究 | 王新新,王德真,李成榕,關志成,羅海雲,任春生,詹花茂,張若兵,王豔輝,梁卓 | 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 | 041 | 自然科學獎 | 2 | 混凝土靜動力損傷斷裂與控制理論 | 李慶斌,張君 | 清華大學 | 042 | 自然科學獎 | 2 | 超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處理與鏈路的基礎研究 | 徐坤,陳宏偉,戴一堂,李建強,陳明華,謝世鍾,林金桐 | 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 | 043 | 自然科學獎 | 2 | 面向多業務的廣覆蓋光纖無線融合無源光網絡基礎理論 | 忻向軍,劉德明,張麗佳,劉博,鄧磊,張琦,王擁軍,馬健新,餘重秀 | 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044 | 自然科學獎 | 2 | 單信道超高速光傳輸及信號處理技術與理論 | 伍劍,霍力,李巖,邱吉芳,周光濤,吳冰冰,婁採雲,林金桐 | 北京郵電大學,清華大學 | 045 | 自然科學獎 | 2 | 煤系高嶺巖特性、納米化製備理論及應用 | 劉欽甫,程宏飛,張玉德,張乾,陸銀平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046 | 自然科學獎 | 2 | 大氣顆粒物單顆粒的物理化學特徵研究 | 邵龍義,李衛軍,楊書申,呂森林,時宗波,肖正輝,孫珍全,沈蓉蓉,賀桃娥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山東大學,中原工學院,上海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 | 047 | 自然科學獎 | 2 | 新穎分離和傳感介質的構建及分析應用 | 嚴秀平,王荷芳,古志遠,何瑜,吳鵬,常娜,吳伯嶽,譚津,張毅,劉越 | 南開大學 | 048 | 自然科學獎 | 2 | 互補及相關問題的光滑型算法研究 | 黃正海,韓繼業,張立平 | 天津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 | 049 | 自然科學獎 | 2 | 蛋白質吸附層析的基礎研究 | 孫彥,史清洪,董曉燕 | 天津大學 | 050 | 自然科學獎 | 2 | 生物質熱解氣化多相流動反應機制和應用基礎 | 張鍇,蔣劍春,楊勇平,孫雲娟,常劍,徐俊明,董長青,陳潔,吳桂英 | 華北電力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051 | 自然科學獎 | 2 | 動態擾動誘發巖石類介質破壞的機理研究 | 朱萬成,唐春安,左宇軍,梁正召,楊天鴻 | 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大學 | 052 | 自然科學獎 | 2 | 非線性動力學系統動態平衡規律研究 | 範猛,王克,李文學,劉蒙 | 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053 | 自然科學獎 | 2 | 基於功能化納米材料的蛋白質分離分析新方法 | 鄧春暉,李嫣,張祥民 | 復旦大學 | 054 | 自然科學獎 | 2 | 神經可塑性調節新機制的研究 | 馬蘭,陳躍軍,王菲菲,劉星,周雨青 | 復旦大學 | 055 | 自然科學獎 | 2 | 去鐵治療腦出血後腦水腫損傷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 黃峰平,顧宇翔,吳剛,秦智勇 | 復旦大學 | 056 | 自然科學獎 | 2 | 複雜結構數據的管理和分析技術 | 汪衛,黃震華,王鵬,肖仰華,周向東,施伯樂 |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 057 | 自然科學獎 | 2 | 以分子標誌物為基礎的胃癌發病分子機制研究 | 劉炳亞,傅國輝,於穎彥,瞿穎,李建芳,朱正綱,顧琴龍,吳雲林,沈煒煒,張俊,劉文韜,燕敏,俞焙秦 | 上海交通大學 | 058 | 自然科學獎 | 2 | 非編碼小RNA在肝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理研究 | 何祥火,梁琳慧,黃勝林,丁潔,姚明,李錦軍,顧健人,趙瑩珺,張振峰,魏霖 | 上海交通大學 | 059 | 自然科學獎 | 2 | 正規族理論的新方法 | 龐學誠,方明亮,常建明 | 華東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常熟理工學院 | 060 | 自然科學獎 | 2 | 華南早古生代陸內構造-巖漿作用與大陸動力學演化 | 舒良樹,於津海,孫巖,姚金龍 | 南京大學 | 061 | 自然科學獎 | 2 | 新型汙染物的環境過程機制及其結構-活性關係的研究 | 於紅霞,林群聲,王遵堯,高士祥,林漢華,林忠華,鮮啟鳴,毛亮,王連生 | 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 062 | 自然科學獎 | 2 | 基於正交變換的信號與圖像處理方法研究 | 舒華忠,羅立民,伍家松,楊冠羽,鮑旭東 | 東南大學 | 063 | 自然科學獎 | 2 | 河湖水體典型汙染物的生態風險及去除機制 | 陸光華,李軼,楊紹貴,王永花,孫琴 | 河海大學,南京大學 | 064 | 自然科學獎 | 2 | 小波分析研究領域中的若干基本理論及其在信息科學中的應用 | 李松,陳迪榮 | 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065 | 自然科學獎 | 2 | 多功能非均勻材料結構力學性能研究 | 陳偉球,丁皓江,呂朝鋒,徐榮橋,王惠明 | 浙江大學 | 066 | 自然科學獎 | 2 | Axin決定細胞命運的機制 | 林聖彩,李勤喜,林舒勇,葉志雲,盧再戀,芮燕寧 | 廈門大學 | 067 | 自然科學獎 | 2 | 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生成減少的機制研究 | 侯明,王琳,李曙光,石豔,高娟 | 山東大學 | 068 | 自然科學獎 | 2 | 納米多孔金屬的結構調控與界面特性 | 丁軼,張忠華,徐彩霞,馬厚義,許效紅 | 山東大學,濟南大學 | 069 | 自然科學獎 | 2 | 非線性光學分子功能材料的理論研究與表徵 | 趙顯,王傳奎,林娜,趙珂 | 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 | 070 | 自然科學獎 | 2 | 棉花體細胞離體遺傳操作技術與控制理論 | 張獻龍,楊細燕,金雙俠,孫玉強,吳家和,塗禮莉,朱龍付,聶以春,郭小平,林忠旭 | 華中農業大學 | 071 | 自然科學獎 | 2 | 地質系統中耦合動力學問題的計算模擬基礎理論與算法 | 趙崇斌,劉亮明,彭省臨 | 中南大學 | 072 | 自然科學獎 | 2 | 異種胰島移植的安全性研究 | 王維,羅敏華,王毅翔 | 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 | 073 | 自然科學獎 | 2 | 板塊俯衝和折返過程中的成巖成礦作用和定年 | 孫曉明,孫衛東,翟偉,徐莉,楊曉勇,梁華英,梁金龍,石貴勇,梁業恆 | 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074 | 自然科學獎 | 2 | 水產重要病原菌外膜蛋白的功能研究 | 彭宣憲,李惠,楊天賜 | 中山大學,廈門大學 | 075 | 自然科學獎 | 2 | 脊髓背角痛記憶的機制研究 | 劉先國,周利君,信文君,楊紅衛,劉豔玲,胡能偉,張紅梅,宮慶娟,鍾禕,張彤,李永勇 | 中山大學 | 076 | 自然科學獎 | 2 | 靜電紡聚合物纖維的生物醫用功能研究 | 李孝紅,翁傑,崔文國,楊曄 | 西南交通大學 | 077 | 自然科學獎 | 2 | 向量(多目標)優化中的集值與變分分析 | 李聲傑,黃學祥,陳光亞,陳純榮 | 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重慶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 078 | 自然科學獎 | 2 | 網絡化控制系統分析與綜合 | 夏元清,付夢印,任雪梅,鄧志紅,張金會,楊洪玖 | 北京理工大學 | 079 | 自然科學獎 | 2 | 神經元及其網絡系統的放電活動、節律和集群行為的動力學研究 | 陸啟韶,王青雲,楊卓琴,孫曉娟,石霞,段利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方工業大學 | 080 | 自然科學獎 | 2 | 光轉換氧化物材料的設計、電子結構調控及性能的研究 | 王天民,張俊英,郝維昌,王聰,刁訓剛,鄭樹凱,王文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 | 081 | 自然科學獎 | 2 | 納米光子結構的功能化及其在生物傳感器和光電子技術中的應用 | 張新平,翟天瑞,劉紅梅,王麗,馮勝飛,馬雪梅,龐兆廣 | 北京工業大學 | 082 | 自然科學獎 | 2 | 機械疲勞損傷與壽命預測理論若干關鍵問題研究 | 尚德廣,姚衛星,王德俊,王英玉,孫國芹,王大康 | 北京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 | 083 | 自然科學獎 | 2 | 一項創新流行病學方法及應用-6735萬人口中吸菸與死因關係研究 | 劉伯齊,姜晶梅,黎鈞耀,鄒小農,武燕萍,陳元立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084 | 自然科學獎 | 2 | 心肌缺血微環境致幹細胞低存活的機制及幹預策略 | 陳曦,叢祥鳳,侯劍峰,徐瑞霞,劉學彬,聶宇,胡盛壽,李宗偉,王芳,陳靜海,朱偉銓,韓變梅,鄧琳子,魏華,楊曉雲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085 | 自然科學獎 | 2 | 桑屬植物及其代謝產物的化學和生物活性基礎研究 | 陳若芸,於德泉,戴勝軍,康潔,王洪慶,譚永霞,張慶建,崔錫強,王磊,倪剛,孫勝國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086 | 自然科學獎 | 2 | 傳統中藥丹參的水溶性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 | 杜冠華,張均田,黎蓮娘,王守寶,楊秀穎,唐民科,任德成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087 | 自然科學獎 | 2 | 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 陳可欣,宋豐舉,宋方方,鄭紅,牛瑞芳,錢碧雲,張麗娜,戴弘季,劉奔,楊毅 | 天津醫科大學 | 088 | 自然科學獎 | 2 | 哺乳動物受精卵早期發育分子機理的研究 | 於秉治,張杰,劉瑩,王亞傑,於愛鳴,宗志紅,馮晨,武迪迪,宿文輝,崔城,鄧欣 | 中國醫科大學 | 089 | 自然科學獎 | 2 | 功能聚合物的可控合成與組裝 | 朱秀林,鍾志遠,楊永剛,程振平,孟鳳華,周年琛,朱健,張正彪,張麗芬,李藝 | 蘇州大學 | 090 | 自然科學獎 | 2 | 哈密頓系統指標理論與多解問題的研究 | 董玉君 | 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 | 091 | 自然科學獎 | 2 | 灰色系統評價、預測與決策技術方法研究 | 劉思峰,方志耕,黨耀國,謝乃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092 | 自然科學獎 | 2 | 新能源體系中鈣鈦礦型導體材料的設計及性能優化 | 邵宗平,冉然,蘇超,蔡銳,周嵬 | 南京工業大學 | 093 | 自然科學獎 | 2 | DNA修復蛋白JWA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 周建偉,王守宇,李愛萍,白津,陳海蓉,沈鏈鏈,黃曙,陳瑞,沈群,茆文革,朱婷 | 南京醫科大學 | 094 | 自然科學獎 | 2 | 以重組腺病毒為載體的基因療法對惡性腫瘤治療的臨床前期研究 | 劉彥群,蘇長青,鄭駿年,蔣冠,魏志平 | 徐州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 095 | 自然科學獎 | 2 | 孤立子方程相關的有限維可積系統及其應用 | 周汝光 | 江蘇師範大學 | 096 | 自然科學獎 | 2 | 情境數據挖掘方法及應用研究 | 陳恩紅,曹歡歡,寶騰飛,向彪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097 | 自然科學獎 | 2 | 超吸水材料和凝膠電解質的結構性能研究 | 吳季懷,林建明,蘭章,郝三存,唐群委,黃妙良 | 華僑大學 | 098 | 自然科學獎 | 2 | 基於電化學與分子發光技術的化學與生物傳感界面的構建及應用 | 陳國南,楊黃浩,池毓務,孫建軍,林振宇 | 福州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099 | 自然科學獎 | 2 | 憤怒、鬱怒情志致病機制及其幹預與中醫情志學新學科理論體系創建 | 喬明琦,張惠雲,魏盛,孫鵬,薛玲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100 | 自然科學獎 | 2 | 新型生物傳感技術在功能分子檢測和成像中的應用基礎研究 | 邢達,章春筍,楊思華,周小明,朱德斌,周非凡 | 華南師範大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