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立第二屆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獎勵委員會—新聞—科學網

2021-01-11 科學網

 

教育部關於成立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辦公廳(室),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現成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主 任:杜佔元 教育部副部長

副主任:張克儉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

鍾志華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工程院院士

張 希 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

委 員:申長雨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中科院院士

郭 鵬 教育部財務司司長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

羅方述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

詹啟敏 北京大學副校長,工程院院士

薛其坤 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李德發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

金 力 復旦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林忠欽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

呂 建 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吳朝暉 浙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吳立新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郝 芳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中科院院士

田紅旗 中南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

羅 俊 中山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李言榮 四川大學校長,工程院院士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

包信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韓傑才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方復全 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

李行偉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宋永華 澳門大學校長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承擔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兼任。

教育部

2018年12月14日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印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獎勵辦法
    ,鼓勵廣大高校研究人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勇於創新,大力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更好地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我部在對原《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暫行辦法》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制定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 教育部修訂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新辦法2020...
    推動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結合高等學校實際情況,教育部設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獎勵工作辦公室設在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第七條 獎勵工作辦公室根據每年提名項目的學科分布等具體情況,聘請相關學科領域學術造詣高、學風端正的專家組成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
  • 吳立新院士受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
    吳立新院士受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 http://www.huaue.com  2018年12月2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近日,教育部成立了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化高校科技獎勵改革,進一步發揮科技獎勵的導向職能,體現高校特色,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我部對2009年4月發布的《
  • 教育部公布2012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新聞—科學網
    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在同行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召開了專家評審會,評出擬授獎項目,經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核,教育部批准,現予以公布: 全部授獎項目:307項 一等:108項 二等:199項 其中 自然科學獎:106項 一等: 36項 二等: 70項
  • 浙大54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近日,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浙江大學在本次評選中再獲佳績,共有54項成果獲獎,獲獎率為33.75%,獲獎數並列全國第六(按申報時標識的單位統計)。
  • 上外一周發布 | 7項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
    上海外國語大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上外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12月17日,教育部組織評選的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正式公布。上外共有7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青年成果獎1項。
  • 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評選結果揭曉
    2020/12/18 信息來源: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教育部官網 編輯:沈鋆、呂成敏、悠然 |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 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簡介
    獲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一等獎、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中青年學者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要獲獎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主要獲獎人)等多項。
  • 2016-2019中國大學部級科研獎勵排名,清華大學第1,武漢大學第2
    在我國各類統計和科研評價中,社會科研獎勵常被歸入「省部級獎勵」範疇。如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等公認的科技獎勵具有同各省級科技廳同等資格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孫冶方經濟學獎等社會科學獎勵則被認為是與教育部等部委社科獎勵水平相當的省部級獎勵,被納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年度統計報表。
  • 59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將接受評估—新聞—科學網
    評估流程依次為初評、現場考察和綜合評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工程中心的工程技術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與行業貢獻、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開放與運行管理等,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限期整改和未通過四類。 工程中心是依託高校建立的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同時也是高校工程技術研發、學科建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集聚,以及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
  •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召開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供圖 10月20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共盱眙縣委員會和盱眙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天泉湖天文論壇在江蘇盱眙召開。IAU主席、荷蘭科學院院士埃溫·范迪斯胡克最後壓軸出場,圍繞IAU百年誕辰,講述了這個國際天文組織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及所取得的矚目成就,並建議全球天文學界攜起手來,共商大事,共建重器,共享成果。 圓桌討論環節,四位嘉賓對公眾關注的天文話題展開了一系列思想碰撞和智慧交鋒,為觀眾獻上一堂精彩紛呈的天文公開課。
  • 教育部任命一批高校校領導,再現40歲名校副校長
    曾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7年,排名第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科學獎(2016年)、天津市青年科技獎(2016年)、第六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2014年)等科技獎勵。先後主持科研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國家重大工程科研項目等。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省部級一等獎6項(4項排名第一)和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
  • 2015年度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公布—新聞—科學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等學校科技創新,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我部組織開展了2015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2016-2019中國大學教育部社科獎學科排名
    教育部社科獎是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獎項,是全國學科評估最重要的標誌性指標之一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教育部設立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獎項,是目前中國高校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獎,本報告中簡稱為教育部社科獎。
  • 全國科技名詞委成立第七屆全國委員會—新聞—科學網
  • 2020年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專家名單(第二批)
    2020年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委員會會議專家(第二批)名單公布  2020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委員會會議將於2020年11月24—30日召開,現將參加會議的專家(第二批)名單公布如下(按姓氏筆畫排序)。
  • 教育部: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
    12月1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  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服務國家發展取得了新突破。教育資源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
  • 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舉行—新聞—科學網
    11月22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在北京交通大學成功舉行。
  • 第十屆NSK機械工程學優秀論文成果獎頒獎儀式舉行
    12月23日下午,第十屆NSK機械工程學優秀論文成果獎頒獎儀式在曲江校區西五樓舉行,機械學院共10名研究生獲得此項榮譽。「NSK機械工程學優秀論文成果獎」由恩斯克投資有限公司設立,旨在鼓勵在機械工程專業領域內做出獨特貢獻和刻苦鑽研的優秀研究生,今年是第十屆頒獎,每屆受獎學生10人,今年每人獎勵8000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