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工人日報記者 工人日報
寒潮仍在持續,1月7日晨,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在我國多個地區普遍會降溫6到8攝氏度之多,一些地方甚至會降溫10攝氏度以上。
各地氣溫開啟了冷凍模式,很多戶外勞動者還在堅守崗位。他們的工作狀態怎麼樣?《工人日報》記者在各地展開了採訪。
飯店保安:「層層防護」配合防疫
「您好,您可以免費停車3小時,麻煩掃一下健康寶。」1月8日,雖然是中午,但戶外溫度還是到了零下10攝氏度。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德路上的一家飯店門口,保安張衛國拿著一張印有北京健康寶二維碼的A4紙,向駛入飯店院內的車輛出示並一一說明。
據北京市氣象臺預計,6日到13日,北京氣溫都將持續偏低,最低氣溫均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
張衛國告訴記者,他每天工作時間為10時至14時、16時至21時。9小時的工作時間裡,他一直站在門口負責管理出入車輛,而出於疫情防控的要求,他還要一遍遍提醒來往車輛的駕乘人員,進行掃碼登記、測溫等工作。
為了禦寒,張衛國做了「層層防護」:戴著雷鋒帽、耳套、口罩,手戴毛線露指手套,披著軍大衣款式的棉服。「裡面穿著好幾層毛衣,天冷了就多穿件馬甲,身上還貼著飯店發的暖寶寶。」他告訴記者,腳上穿著的皮鞋裡面加絨,也是飯店發的。
今年48歲的張衛國,老家在甘肅隴南農村,來北京的飯店做保安剛滿一年。張衛國說,本周寒潮來襲,飯店還為員工發放了板藍根和熱薑湯。張衛國說,也有到店的客人看到站在門口的他會道一聲「注意保暖」,讓他感到很溫暖。
鐵路工人:「作業標準不能低!」
1月8日12時左右,位於騰格里沙漠腹地的譚家井地區,氣溫達到零下13攝氏度。此時,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武威工務段譚家井線路車間152名幹部職工正一字排開,在幹(塘)武(威南)線譚家井-黑衝灘上行k101公裡+450米處護網外等候著。
13時,施工「天窗」命令準時下達。隨即,100多名穿著黃馬甲的職工各操工具撲向線路。霎時間,施工現場立即「火熱」起來。
「集中精力,注意手腳,準備出軌……」十幾分鐘後,待各種鋼軌連接零件拆卸完畢,隨著出軌負責人楊興榮的一聲令下,舊鋼軌在作業人員手中被輕鬆地「請」下了線路。
隨後,準備入新軌,現場5個專項工作組步調一致,嚴把標準,採用流水線作業方式,精準將新軌放進指定位置。
14時45分,只見扣件組職工金磊兩手緊握鬆緊機扳手,上下起伏,一下、兩下……仿佛是在跟螺栓較勁似的,擰緊了之後還不忘再復緊兩扣。「別看氣溫這麼低,咱這作業標準可不能低!」金磊認真地說,「要是擰不緊,墊板竄出來,這活不僅白幹了,還會造成新的隱患。」
電力巡線工:輪番接替上前
「慢點——抓住旁邊的樹——小心!」魏凱林的話音未落,呂東輝已經連人帶設備從陡坡摔了下去,因眉骨處被劃傷,半邊臉沁著血跡。
魏凱林和呂東輝是國網四川檢修公司西昌運維分部輸電運檢四班的技術員。1月8日,由於寒潮降臨,擔心導線覆冰過重,導致斷線、跳閘等事故,影響四川境內西電東送通道的暢通,他們早早出發進入西昌市昭覺縣,完成±800千伏特高壓錦蘇線188#-200#塔巡視和5條500千伏線路巡視工作。
前一天的強降雪使公路無法行車,他們便扛著測溫、測風、測量冰厚的相關儀器,步行進山。為了減少負重,午餐只帶了麵包和白水。上午10時左右,他們來到了位於樹坪鄉的第二個點位,未曾想在這裡出現意外情況。
一路將呂東輝護送至就近醫療點,早早有人等在那裡進行包紮照顧,單位工會也第一時間送來問候,魏凱林則返回駐地休息。此時,第二組人員已經接替他們去完成今天的巡線任務,魏凱林需要為明天繼續上山養精蓄銳。「這麼多年摸爬滾打早已習慣了。只要能保住大電網安全,供電暢通,吃點苦受點累都是值得的!」魏凱林說。
供熱維修工:體驗「冰火兩重天」
1月8日8時,瀋陽祝家供熱有限公司換熱站維修工王勇來到一處維修點。立好警示牌,搬起二三十公斤重的井蓋,脫掉工裝棉服,穿著工裝褲,王勇踩著管線下到2米深的熱網維修井內,用手電筒照著,尋找漏點。運氣不好的話,他要爬上爬下這樣的維修井60次。
王勇負責換熱站片區內室外管網維修。每年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天天都是工作日,「不是在維修就是在去維修的路上」。
王勇的工作環境可謂「冰火兩重天」,井上零下17攝氏度,井下30攝氏度,踩著井內積水,翻身爬出又沾了泥水。為了方便幹活,王勇只戴了棉線手套,上來後雙手凍僵,下去後暖和,再凍僵,忽冷忽熱下,手又疼又癢。溼透的口罩上來後很快結冰,下去後冰水順著鼻梁滴到嘴上。王勇不敢穿太厚,後背還是出了一身熱汗,被冷風一吹涼颼颼,剛有所緩和便要再經歷一遍,頭髮很快結了冰碴兒。
「單位發了防寒服、棉鞋、帽子和手套,我家裡也有特別厚的大棉褲,可穿上幹活根本活動不開。」由於工作地點密集且不固定,王勇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行動,儘管工作辛苦,但每當感受到居民屋裡撲面而來的溫暖時,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建築工人:全員堅守推進度
北京寒潮兇猛,滴水成冰,在中建三局北京公司豐臺槐新商業項目工地上卻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北京這麼多年,我還從來沒經歷過這樣的寒潮天氣。」1月8日,鋼筋工王映成和工友們一起堅守崗位。他熟練地擰著鋼筋,臉被凍得通紅,但是額頭卻有汗珠。王映成和工友們6時30分就出工了。即使有項目發的耳罩、手套,但是在這樣的天氣下,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
據悉,項目目前正處於全員大幹快上階段,同期施工的人數多達600餘人,為完成6號樓主體結構封頂1.31節點,項目全天候緊跟每日施工部署。為加強冬期施工,項目針對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重點控制環節,採用一層塑料薄膜+兩層防火巖棉被,四周彩條布圍護,內部使用移動熱風機加熱,確保混凝土養護溫度。
「為了保證項目的穩步推進,我們工人和管理人員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我們一定會齊心協力,克服各種困難,確保項目如期建成。」項目經理趙建成信心滿懷地說。
來源:工人日報記者 於靈歌 李娜 劉旭 康勁 通訊員 陳甜甜 強科
原標題:《寒潮下,他們在堅守……》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