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幻覺 一切都是波 音樂對人有驚人效果

2020-12-05 JOEY分享

你每天身邊所看到的一切,真的是一些有形體存在的物質所組成的嗎?或者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是這樣?如果我們從更細微的角度去觀察,會發現他們全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你有沒有想像過一個原子是多麼小,以及原子跟原子之間還有多大的空間?

2,000年來,原子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組成物。我們現在知道,原子是微小粒子所組成,而且彼此之間還保有很大的空間距離。

原子的直徑只有0.1納米。而原子核的直徑為是原子(電子云為邊界)十萬分之一。原子和原子間還有很大的空間。

如果用天文學概念來比喻,原子核到電子的距離則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的五十倍到一百倍以上(75億公裡到150億公裡以上),原子核如果跟太陽一樣大,原子之間的距離是太陽到比鄰星(4.22光年遠)距離的三十分之一(約0.14光年)到三千分之一(約133億公裡)。原子世界空曠的猶如太空一樣。

讓我們再了解的更深入一點。

量子物理學家用高解析度的顯微鏡,近距離觀察原子。他們不斷發現有更小的粒子,而且裡面存在著更多的空間。科學家們認為,是一種微小的振動波能,讓這些原子核彼此吸引連在一起。事實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微小的振動波能所組成的。

也就是說,在你周遭一切的物體都存在著電磁光波!你的身體根本就不是一個有形體。是一種光波,或是說一種能量。

從這個觀點來看,無論是科學或靈學,都把實際存在的形體,轉換成了一種虛無的能量。從一個實際存在的物體,轉換成一種無形的意識形態。

現在我們都能做到這種知覺上的轉換。也都能了解到,就某種某層面上來看,眼前的一切都是虛無的。是我們的意識創造了現實世界裡的一切。

當你意識自己形體的存在,其實是虛無的,令人驚奇的事,就會發生。

你的身體是由一些彼此存著大量空間的原子所組成的,並且是由微小的振動波能,讓這些原子組成了有形的身體。

你,是由一種「光波」所組成的。

而震動這些光波的基本元素——原子,外來因素除了電磁波,聲波是一種最佳方式。

像是藝術創造、靜心冥想、瑜珈功法等另類治療方法,很早就被提倡出來,認為可以彌補傳統醫學的不足。如果是音樂的話呢?由於在我們的社會隨處可見,而且傳播較為簡單,也許是最有潛力深入人群、深層撫慰人們的另類療法。音樂不僅重要,也是治癒之道。

根據南加州大學(USC)神經科學家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習音樂似乎可以增進幼童的大腦發展,特別是負責聲音處理、語言發展、語言知覺,還有閱讀理解的區域。

研究指出在治療中加入音樂,可以改善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cs,從前稱作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還有社會功能。另外,音樂作為獨立的療法,對於緩解抑鬱症、焦慮症以及慢性疼痛也有顯著的功效。

南加州大學的大腦和創造力中心(BCI)於2012開始了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與洛杉磯愛樂協會(LosAngelesPhilharmonicAssociation)以及洛杉磯之心(HeartofLosAngeles)合作,調查學習音樂對於孩童在社會、情緒以及認知方面的影響。

初步的研究結果近日在發展認知神經科學期刊(DevelopmentalCognitiveNeuroscience)中發表,提出了證據證明音樂教育有許多好處,然而這時美國許多學校不是取消了音樂與藝術課程,就是減少了教學時數。這項研究顯示學習音樂可以加快大腦中聽覺路徑(auditorypathway)的成熟,並增進其效率。

AssalHabibi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是南加州大學文理學院(DornsifeCollegeofLetters,ArtsandSciences)大腦和創造力中心的副研究員,她說:「我們對於音樂訓練在孩童的認知、社會情緒以及大腦發展方面的影響非常感興趣。研究結果反映出,與另外兩個組別相較之下,經過音樂訓練的孩童在接收、處理、判斷聲音時,會更為精確。」

為了執行這項縱貫性研究,神經科學家們選擇了洛杉磯貧困地區的37位孩童作為對象,觀測他們的大腦發展與行為。

其中的十三名孩童,大約在六到七歲時,就開始在洛杉磯之心接受洛杉磯青年管弦樂團(YouthOrchestraLosAngeles)的音樂指導。這個社區音樂計劃是受到委內瑞拉國立青少年管弦樂團系統(ElSistema)的啟發,而協同研究的洛杉磯愛樂協會指揮GustavoDudamel從前在委內瑞拉長大時,就曾參與其中。

小提琴的學習

這些孩童得到接觸樂器的機會,在樂團或是團體中學習小提琴,一周要練上七個小時。

科學家將這些剛啟蒙的小小音樂家,與另外兩個同儕團體拿來做比較評估;一組是參加了社區足球計劃的11名孩童,另一組則有13名孩童,他們沒有參與任何特定的課後學習計劃。

神經科學家們使用了許多方法,來觀察他們成長中的改變;像是用核磁共振掃瞄大腦、用腦電圖來記錄大腦中的電波活動,也使用了行為測驗跟其他不同的方式。

研究開始的頭兩年,神經科學家們就發現參與音樂計劃的孩童,在聽覺系統方面成熟得更快速。他們大腦中的聽覺路徑經過音樂訓練後,就像是被微調了一樣,可以加速語言與閱讀力的發展,而ˇ科學家還在持續研究其他潛在的成效。

更加成熟的聽覺系統代表著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有所增進;神經可塑性是一種大腦中反應環境的生理變化,在這項研究裡,環境指的就是接觸音樂與音樂教育,Habibi說:「音樂會刺激聽覺系統,這個系統也掌管並統合聲音處理,對語言發展、閱讀技巧,還有有效溝通來說,至關基礎而且重要。」

耳朵到大腦

聽覺系統將我們的耳朵跟大腦連結起來,以接收聲音訊息。聽到聲音時,我們的耳朵會以振動的形式接收,然後轉換成神經訊號,傳送到腦幹,直到大腦中心的視丘(thalamus),接著繼續傳遞到最終的目的地:靠近大腦兩側的初級聽覺皮質(primaryauditorycortex)。

孩童發展中的聽覺路徑有所進步的話,可以用腦電圖來測量,這種方法特別可以追蹤叫做「聽覺誘發電位」(auditoryevokedpotentials)的電訊號。

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特別關注一種叫做P1的誘發電位。他們記錄了振幅(神經元發射的數量)以及傳導潛期(訊息傳遞的速度),兩者都得出相同的結論:大腦的聽覺路徑愈趨成熟。

孩童在發展的時候,P1電位的振幅與傳導潛期都有減少的趨勢,這代表著在接收處理聲音方面變得更有效率。

同樣也是在研究開始兩年後,孩子被指派去執行一項任務,來測驗他們分辨音調的能力。他們聆聽著小提琴、鋼琴還有單一頻率的音調,而這時腦電圖儀器正在監測他們腦中的電訊號。

孩子也接受了另一項測驗,來分辨音調與節奏,在這項任務中,他們被要求辨認出相同的或是不同的旋律。總共有24首不同的旋律以隨機的順序播放,他們必須要挑出音調跟節奏都不同的,以及兩者都相同的。

相較於其他兩組,在青年管弦樂計劃中的孩子,對於旋律中的音高變化更為敏銳。三個組別的孩子都可以輕易辨認出相同的旋律。然而,相較於其他孩子,接收過音樂訓練的孩子,他們的P1電位振幅較小,代表著聽覺系統發展得更快速。

科學家寫道:「兩年的訓練後,與控制組比起來,我們觀察到那些音樂組的孩子大腦中P1電位的振幅與傳導潛期減少得最多。另外,只看第二年的數據的話,跟控制組與運動組別相較,音樂組別的P1電位有最小的振幅,而且N1成分也加速發展。」

一切都是頻率,一切都是震動。改變實相,從音樂下手。

相關焦點

  • 這是幻覺,一切都是幻覺
    《穆赫蘭道》中,寂靜劇院中唱歌的女人有什麼特殊意義?主持人不斷高喊No hay banda!(沒有樂隊)It is an illusion.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最為鎮靜的「全息論」的發言最為驚人——「該結束這種無聊的討論了,宇宙只不過是我們的幻覺罷了!」    你可能永遠想不到正確的答案——那些可笑的追打場面只是小明的幻覺!  的確,這是一個讓人惱火的耍賴題,考不出我們的智商水平。可是,當你遇到下面這個不可思議的實驗時,有沒有膽量宣稱你親眼見到的現象其實是個大騙局,是幻覺?  1982年,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
  • 一切都是幻覺(下)
    人真是個很賤的動物,過了幾天吃喝玩樂的生活後,我覺得有點兒無聊了,我想出去走走,越遠越好,出國!我長這麼大特麼連人妖都沒看過,真是無臉見人!先去新馬泰溜一圈,什麼峇里島、馬爾地夫、大溪地、斐濟等等度假勝地都玩個遍,再去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然後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最後南極、北極,再去趟外太空、月球,越想我越興奮,有了點兒剛來這個豪宮的感覺。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後來在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一份一份不連續提出波包(wavepacket,局域性的多種諧波疊加而成的波)的啟發下,提出「光量子」的概念,認為光是一個一個的粒子,並因這篇光電效應論文獲得1921年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以後,陸續有大量的實驗數據驗證愛因斯坦的粒子論,並在1926年將「光」取名為「光子」。
  • 一切都是「幻覺」,要創造你的信念!
    一切身體感官的,一切信息觸發的感覺,都是幻覺。都是暫時的。只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就不被影響。否則任何感覺,任何信息,任何想法和意見,都會成為改變你和改造你的因素。所以,要一直永恆地相信內心的信念。人,要麼被動被人改造。要麼主動自己創造。相信的力量,就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 你有沒有想過一切都是幻覺?
    我忽然覺得自己像在一座沙城,日復一日的生活都只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夢,忽然有一天一切風化,只剩我站在中央看著斷壁殘垣,然後我同我大腦虛構出來的世界一起消失。慢慢地我發現不止生命是幻覺,連三觀都是幻覺。我以前特別討厭大雄打麻將,他一打麻將我就要和他吵架。
  • 催眠音樂可助人看見前世?專家稱被誘導產生幻覺
    催眠音樂可助人看見前世?專家稱被誘導產生幻覺 2008年12月24日 11:06 來源: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然後,男聲又讓記者想像置身在一個黑色的洞穴,前面有一絲光亮,之後,男聲數十下,引導記者穿越到前世……不過,記者並未見到任何異常畫面。  在網絡論壇上,有的網友稱「看到自己是雅典娜」,懷疑與最近一直在看動畫片《聖鬥士星矢》有關,有人說自己「前世是個書童」。也有網友表示什麼都沒看見,甚至聽著睡著了。
  • 格子|這一切都是幻覺
    我敏銳地察覺到那些美麗的東西正在她眼裡飛速倒退:那隻名叫白鳥的綿羊乘著一片無比自由的青青草地,閃電般奔馳而過;那寧靜的海岸,無聲無息地沉入海底;那讓人覺得無比神秘地魔鬼桉也被一個忽然打過來的黑色浪潮掀翻了……一切一切都讓人始料不及地飛速跌退到那尚未合攏的狹窄的格子中了。
  • 心理學:你知道神奇的α波對人有什麼作用嗎
    兩年臨床實驗證明,80%的人在聆聽一小時內,皆可以感受它的驚人效果。自歐洲最暢銷的『療愈系音樂-神奇α波』,採擷大自然最精華的聲音,藉由隱藏在音樂中的各種特殊聲效產生的α波,以最自然無負擔的方式,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放鬆,並激發人們深層的潛意識,讓人類無窮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狀態。
  • 顏色影響人的腦電波,音樂可使人產生共振現象,兩者對治病有效果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顏色治療又有了新的發展,應用範圍也有所擴大。美國醫生對3萬名有黃疽症的初生嬰兒用藍色光治療,效果奇佳。在蘇聯,一些學校裡的白色燈泡被換成了紫色燈泡,據說,紫顏色可以啟迪學生們的智慧。顏色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有人研究指出,顏色能影響人的腦電波。
  • 不,江湖中人不認為這是幻覺。這一切都是真的!
    江湖中人就像自己給自己判了個有期徒刑,在這裡屈指計算著刑滿釋放的那一天進攻來。日子過得多麼平靜,什麼事情都沒有。可江湖中人的心如火焚,如油煎,真的就像一個囚犯躺牢一般難熬,白天,江湖中人拿著一張月票,從一輛公共汽車上跳下來,又上了另一輛公共汽車。首都所有的名勝古蹟都去了兩次以上。
  • 「音頻毒品」泛濫 刺激腦電波使陷入幻覺狀態
    ,讓人身心愉悅,但有一種音樂卻並非如此。從網絡上的留言來看,像王先生這類想嘗鮮的人不在少數。  吸引他們的就是「音頻毒品」。在相關網站有關於「音頻毒品」的介紹:「音頻毒品」英文名稱為I-Doser,也可以稱作「聽的MP3毒品」。它通過控制情緒的α波、使人處於清醒和夢幻之間的θ波以及令人緊張和興奮的β波等各種頻率,引起腦電波起伏,使人進入幻覺狀態。
  • 深度α波 冥想 音樂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發性電生理活動,該活動可通過專用的腦電記錄儀以腦電波的形式表現出,在腦電研究中,至少存在有四個重要的波段。
  • 你需要了解蒸汽波這種音樂
    近段時間大火的《野狼disco》,其獨特的有些「土」並帶著一些「酷」的音樂風格得到許多人的認可,甚至還引來眾多明星模仿翻唱,而這種音樂風格被有些人稱之為「東北蒸汽波」,那麼這個「蒸汽波」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呢?
  • 有沒有可能大腦被放在培養皿中,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幻覺嗎?
    關於「如果人的身體死了,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那大腦能不能活在虛擬世界裡呢?」,這個問題其實在很多的科幻小說和電影當中都會有展現。那這個事情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做到呢?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腦死亡了,那這個人就死了。由此可見,大腦對於人的重要性,我們做出的一切反應都需要通過大腦來實現。大腦的結構是非常類似於電腦的結構的,甚至包括處理信息和儲存信息的方式。不僅如此,大腦的效率和耗能方面還要優於電腦。而神經系統在傳遞信號時,是以神經元為基本單位的。在神經元上是呈現電信號的形式。
  • 誤人子弟的物質波概念
    可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竟然被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概念給迷倒了,把兩者牽強地統一起來,仿佛粒子的運動也是波動,波動也是粒子的運動。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概念是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啟發下才產生的一種假說,按照這樣假說,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 我們睡覺變成「能量波人」,一切夢境都是真實?這點或許解開疑惑
    一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數來完全地表述。波函數代表一個觀察者對於量子系統所知道的全部信息。按照玻恩定則,量子系統的描述是概率性的。一個事件的概率是波函數的絕對值平方。(馬克斯·玻恩)不確定性原理闡明,在量子系統裡,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無法同時被確定。(海森堡)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互補原理,一個實驗可以展示出物質的粒子行為,或波動行為;但不能同時展示出兩種行為。
  • 璇璣卻擔心這一切都是幻覺
    璇璣卻擔心這一切都是幻覺 柳意歡罵鍾敏言傻子到底是因為什麼?屢次被騙的他為什麼無法看穿騙局?因為他對褚磊的一片忠心,以及讓他失去判斷的誘惑。 簪花大會即將在浮玉島召開,但是島中有定海神索,眾人擔心妖魔來搗亂而限制人進入島中。
  • 物質-能量-頻率-波-意識-粒子
    1,愛因斯坦的E=mc²,揭示萬物皆是能量,物質=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不同振頻的能量組成,超出感官外的我們稱之為無形(例如意識,思想,情緒),在感官捕捉範圍之內我們稱之為有形,事實上能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限的感官主觀地定義了物質和非物質。
  • 體感音波-聲波的神奇力量
    音樂對生物有積極的影響,對農作物施放音波可以增產,為牛聽音樂可以增加奶產量,產婦聽了下奶。實質上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音波對其的作用。(波有能量反射效應:相同或相近的波段或波長的輻射能量較易吸收,並產生疊加諧振效果,進而將生物能量反射回人體,使核酸與蛋白質被激發到高震動能級,進而促進新陳代謝、循環系統,達到調節人體生物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