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如何穿越「死亡之海」,開通新疆沙漠公路?

2021-01-09 地史館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處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僅有3-4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由於其極端乾旱,沙漠中很難存活動植物,被稱為死亡之海。然而在這樣的死亡之海中,卻存在著貫穿南北的沙漠公路。

「死亡之海」一詞來自於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他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時曾說:「從沒有哪個白人的腳觸到大地的這部分,到處我都是頭一份。」他多年的探險經驗讓他十分自信,然而在接下來的探險中,他的探險隊處處碰壁,僅剩他一人爬到和田河幾近乾涸的河道,幸運的是他尋找到一些水源,保住了性命。在他走出沙漠後,他給塔克拉瑪幹沙漠冠以「死亡之海」的稱號。

沙漠中乾枯的和田河河道

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我國地質勘探部門在塔裡木盆地中發現了豐富石油資源,中國當時處於改革開放的關鍵節點,需要巨大的能源支持。能源需要運輸,但在當時沙漠沒有一條路可以運輸。油田工作人員初期用沙漠車運送採挖器械和生活物資,成本巨大、效率卻很低低,沙漠公路的修建提上日程。

塔克拉瑪幹沙漠夏季白天極其炎熱,沙丘表層溫度達60~ 70攝氏度;夜晚氣溫則會降至零下10攝氏度以下,巨大的溫差使得巖石風化十分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中修建公路十分不易。1989年,新疆交通科學研究所道路研究室副主任李志農,他和多位專家一起研究如何修建沙漠公路。經過反覆考察,綜合研究判斷,在沙漠中規劃3條線路,而計劃最先修建的第一沙漠公路,北起314國道輪臺縣東,經輪南油田、塔裡木河、肖塘和塔中4油田,南至和田地區民豐縣與315國道。

建成和計劃的四條沙漠公路

1991年5月,《塔裡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術研究可行性報告》經過專家組論證通過;

報告指出塔裡木沙漠石油公路在世界上流動性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修建。沿線沙質鬆散,揚沙起塵頻率高,風沙流輸沙量大,地質地貌條件複雜,沙丘移動速度快。在其中公路需要解決兩個關鍵技術問題:一是增強沙基穩定性;二是防治風沙危害。

為減少風沙對公路的侵害,在前期選線時就綜合考慮到地形和氣象條件,把握風沙運動的規律和特徵,進行科學地施工建設。李志農強調,建設時需要先修建實驗路段,再把實驗路段的技術和經驗用於其他路段的建設。公路前期規劃準備工作完成,在1993年開始動工修建。

在施工中經過各學科專業人員的研討,採用了振動壓實路基和薄層砂礫+土工布路面結構方案,有效地增加了沙基的穩定性。對於防治風沙,專家組更是十分重視,他們採用柴、草、樹枝、粘土、板條等材料在沙面上設置各種形式的障蔽物製成機械沙障。

公路兩側的固沙草格和障蔽板條

塔克拉瑪幹第一條沙漠公路路基設計寬10米,路面設計寬度為7米,由於該公路採用強基薄面路面結構沙基振動幹壓實和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藝及蘆葦防欄和蘆葦方格防沙體系,使得路面十分平整。汽車時速在上面可保持100km/h以上的速度,最高速度可達180km/h。

沙漠公路的貫通,極大地促進了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有利於新疆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同時也為國內外遊客深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開發沙漠探險旅遊提供良機。

塔中油田

1995年9月,北起輪臺南至民豐,全長552千米,先後由17個科研單位、18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了技術攻關,在流動沙漠中修築的第一條沙漠公路開通。

修建後的沙漠公路,需要建立長效養護機制。在塔克拉瑪幹中央複合型縱向沙壠區,北部較低矮的新月形沙丘鏈在這裡開始向長條形的巨大複合型縱向沙壠過度。縱向沙壠與東北-西南的風向並行排列,可高達30米左右。

沙漠公路北段的道路兩側的沙丘

複合型縱向沙壠北端主要屬穹狀沙丘類型,向南則逐漸演變為複合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布滿的丘脊近似方形,底部深陷3~5米,甚至有深陷達10米的蜂窩狀沙丘,說明這裡除盛行東北風外,風向的局部變化也很劇烈,故此形成了蜂窩狀沙丘多條垂直風向的稜脊。

第一條塔裡木沙漠公路橫穿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在運行中經常受到流沙侵蝕路基路面和沙丘壓埋公路的影響,沙障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沙漠公路在沙丘間低地起伏延伸,路面最大起伏落差可達25米,路面極易被流沙吞噬。

沙漠公路南段的道路兩側的沙丘

1994年時,科研人員開始進行防沙綠化試驗,利用地下水造林,並篩選成為防護林生態示範工程,科研人員將此經驗用於沙漠公路全線以實現沙漠公路的全線綠化。工程技術人員裝配了配套完備的防護設施,全線形成阻、固、輸、導、控相結合的完整的防沙體系,在北段公路編扎的蘆葦草方格面積就達2000萬平方米,防護工程量十分巨大。

草方格外側豎立由尼龍網、蘆葦排建造的阻沙柵欄和公路齊長。草方格的規格大部一米見方,根據公路兩側沙丘流動特徵和風信情況因地設防,一般寬度變化在20~100米範圍內。柵欄和草方格隨沙丘起伏綿延,有效地保護了沙漠公路的安全。

2000年7月,國家投資2.2億元進行沙漠公路綠化工程建設。栽種紅柳、沙棗等耐旱沙生植物,在公路兩側營造六條綠色林帶。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被一條綿延起伏的綠帶圍繞保護著。塔裡木沙漠公路綠化工程全線採用滴水灌溉技術,防護林生態工程栽植苗木總量達到1800餘萬,3000餘公頃。這條綠化帶的建成,不僅讓沙漠公路保持通暢,也成為沙漠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使塔裡木盆地的野生動物有了遷移和繁殖的綠色通道。

在2007年又修建了第二條縱貫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但在經濟交往飛快的時代,這遠遠不夠。總面積十三萬多平方公裡的且末縣為中國第二大縣域,境內沙漠面積約佔縣域面積三分之一。地勢偏遠交通受阻長期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2017年,第三條沙漠公路的經過第三條沙漠公路的建設修建提上日程 。

該段公路穿越沙漠腹地,施工難度巨大,施工方需要克服無電、無水、無便道、高溫、沙塵暴等困難,攻克沙漠地區風積沙路基填築關鍵技術,推平32處高大沙山,填平28處丘間窪地,共挖填約2700萬立方米沙土。

經過工程技術人員和修建人員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9月24日新疆尉犁至且末公路全線貫通,中國第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漠公路將在明年全面開通運營。該沙漠公路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北起尉犁,南至且末,全長約334公裡,途經羅布人村寨,跨越塔裡木河,是繼輪臺-民豐、阿克蘇-阿拉爾-和田兩條沙漠公路之後第三條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第三條沙漠公路的建設,將使地勢偏遠的交通因素對且末縣的經濟發展制約進一步減小。

死亡之海中的沙漠公路,是中國人徵服沙漠的傑出作品。蜿蜒的沙漠公路極大地支持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能源開發,讓大沙漠煥發生機與光彩。

相關焦點

  • 又一條公路穿越中國「死亡之海」
    據新華社9月24日消息,新疆尉犁至且末公路24日完成沙基全線貫通,為中國第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沙漠公路明年全面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新華社發(舒金培 攝)該沙漠公路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北起尉犁縣,南至且末縣,全長約334公裡,途經羅布人村寨,跨越塔裡木河,是繼輪臺-民豐、阿克蘇-阿拉爾-和田兩條沙漠公路之後第三條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
  • 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自駕穿越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幹在維族語中意思是「進去之後出不來的地方」,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10大沙漠,世界第2大流動沙漠,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堪稱是國內最為神秘、最具誘惑力的沙漠。穿越塔克拉瑪幹的沙漠公路,有2條,最東邊的若羌到庫爾勒的那條在邊緣地帶,就不太正宗了。到了2021年,且末到尉犁縣的第3條沙漠公路,就要貫通了,目前正在修建中。第1條就是輪臺縣到民豐縣的這條沙漠公路,全長500多公裡。這是國內最早的沙漠公路了,這條路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又被稱為塔裡木(油田)石油公路。
  • 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今天我們要穿越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從和田經阿拉爾到阿克蘇,這條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有好幾條,第一條公路是從輪臺-民豐的沙漠公路,全長522公裡,其中沙漠段長446公裡,這條沙漠公路被稱為塔裡木沙漠公路,也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第二條公路是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稱阿和沙漠公路,阿和沙漠公路被譽為人間的奇蹟,該路全長424公裡,其中沙漠路段長達407公裡,並直接延伸至經濟發展較快的阿克蘇地區。
  • 自駕遊穿越新疆死亡之海塔裡木沙漠
    新疆的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裡木維吾爾語的意思是可耕之地。百萬年前,這裡河湖眾多,植物繁茂,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僅剩下環繞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帶狀綠舟。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當中,塔克拉瑪幹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進去出不來。
  • 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死亡之海"變"希望之海"
    在新疆塔裡木盆地,路與樹連在一起,就有其特殊的意義了。  對我來講,從塔裡木油田勘探開發會戰以來,作為女記者曾無數次穿越「死亡之海」,見證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怎樣從無路到通路,再到有了一條世界上最長的沙漠生態公路;從沙漠中沒有一棵樹,到建成世界上最大沙漠植物園的歷史。
  • 死亡之海與沙漠綠洲:絲綢之路穿過的新疆兩大盆地的沙漠你愛哪個
    無論是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還是沙漠綠洲古爾班通古特,它們都有值得你深挖的寶藏塔克拉瑪幹塔克拉瑪幹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中國第一大沙漠,更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因為流動,它就有了致死的能力,隨著水流的減少,曾經的綠洲也漸漸枯萎,包括羅布泊在內也在逐漸的萎縮,於是生活在它們周圍的人們不得不選擇離開。最終塔克拉瑪幹沙漠成為了一片死亡之海。
  • 沙漠也有雨雪天氣 「死亡之海」奇特氣候現象
    南方網訊 近幾年,塔克拉瑪幹沙漠出現了一種至今無法解釋的奇特氣候現象。  據新疆經濟報報導,人們一直把塔克拉瑪幹沙漠稱之為「死亡之海」,但在200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兩側起伏的沙海變成了雪原。此後的幾年裡,每逢冬季,途經沙漠公路的人們偶爾也能一睹雪花飄飄的美景。  周宏偉是這一奇特氣象的見證人之一。
  • 穿越沙漠公路,近距離欣賞這片死亡之海
    塔克拉瑪幹 維語是進去出不來的意思 塔裡木沙漠公路 也叫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 目前世界上流動沙漠中最長的等級公路 全長522公裡
  • 環境惡劣的沙漠公路,流動沙漠段長446公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而且國內很多自駕遊的路線,沿途的風景是美不勝收的,不過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條沙漠公路。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地區,一望無際的沙漠不僅會讓人迷失方向,而且嚴重缺水讓很多人都無比害怕自己被困沙漠。對於沙漠中修建的公路這可以說是一大世界奇蹟,為什麼這麼說呢?
  • 穿越中國最大沙漠不是夢,那些修在塔克拉瑪幹中的公路
    提到塔克拉瑪幹,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是寸草不生、死亡之海。確實如此,維吾爾語中,「塔克」是山的意思,「拉瑪幹」,意思是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麼「塔克拉瑪幹」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酷暑時沙漠中地表最高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達40多攝氏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為了適應這裡的氣候,倖存的植物,它們的根系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而動物呢,為了適應,竟有夏眠的習慣。不愧是死亡之海啊,可是我們竟然將公路修進了塔克拉瑪幹,還不止一條。
  • 「死亡之海」裡修出的中國最美公路-虎嗅網
    「在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建立生物防護體系,談何容易!這裡乾旱、少雨,沒有淡水,我國在建設三北防護林的時候,曾將塔克拉瑪幹沙漠列為非宜林區,也就是不適合種樹的地方。不過,我們就是要變不可能為可能!」
  • 記新疆沙漠科技工作者:「死亡之海」上的守望者—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 在它的腹地,有這樣一群常年堅守的人。他們拋棄舒適的生活,不畏高溫、風沙和強日照,每天與流沙作戰;他們遠離繁華的都市,不畏艱辛、困苦和煎熬,與孤獨為伴。一切只為了治理風沙,保護綠洲。他們中有一線科研人員,也有後勤保障人員。
  • 死亡之海——沙漠與胡楊
    在電影《龍門飛甲》裡面,最大的背景就是沙漠,一望無垠的沙漠,黃沙漫天,沙漠當中的一間客棧,猶如夜空的一顆星星,成為路過的行人當中的休息之地,武林中的各種打打殺殺在這裡展開。在新疆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每年從內地到新疆來旅遊的人不計其數,相對於新疆的各大風景,我更喜歡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壯觀與浩瀚無垠。在沙漠之中,唯一的一點生機就是胡楊,在風中屹立不倒,不是胡楊林,而是隔著一段沙漠出現一顆胡楊,胡楊樹上沒有多少葉子,卻布滿了黃土。如果將全國各地的胡楊作比較,無論胡楊之美還是胡楊之剛毅都由新疆獲冠。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進流動的沙之國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新疆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塔裡木盆地,是一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他曾經被人稱為亞洲的腹地,亞洲的心臟,而塔克拉瑪幹的存在是塔裡木最被人銘記的標識,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海,但另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太流行,卻意味深長。
  • 世界上最「綠」的公路,「死亡之海」徵服者,時速開到100公裡上
    塔克拉瑪幹沙漠,這令人生畏的大沙漠,恐怖的「死亡之海」,裡面埋葬著曾經輝煌的樓蘭古國、尼雅遺址古代文明等等,深厚的文化與及其獨特的景色也是吸引了眾多考古、旅遊愛好者前往。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吧,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就是沿著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一路向西開闢而出的,中亞、歐洲由此開始頻繁來往交流,站在這無邊大漠之前,也只能感嘆其大漠孤煙浩瀚無邊。
  • 兇險恐怖新疆行 18天徒步穿越「死亡之海」
    1月的新疆,9:30天才蒙蒙亮,經歷了長時間的準備和諸多曲折之後,我終於跟著兩輛豐田越野皮卡從于田出發,車上滿載兩噸多的水、食物和裝備,沿著冰封的克裡雅河,深入沙漠。穿過大小沙丘、蘆葦灘和胡楊林,晚上20:30抵達了「大漠村莊」——達裡雅博依鄉,這裡是新疆最後一個通電的鄉,也是我此次徒步沙漠的起點。
  • 「死亡之海」出現奇蹟,綠色通道現身沙漠,令人折服!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進不去的地方」,常被稱為「死亡之海」。它位於南疆塔裡木盆地的中心,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總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佔中國沙漠總面積的43%。
  • 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如今航拍圖曝光,治沙人真偉大
    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如今航拍圖曝光,治沙人真偉大! 近年來,去沙漠遊玩的人也都是不再少數。無邊無際的沙漠像黃色的大海,太陽照在上面,萬點光亮閃耀,那連續起伏的沙丘真像是大海中的沙浪一樣,給人的震撼真不是一般景色能賦予的。這也是沙漠的獨特魅力。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底下藏著海洋,庫容堪比長江水系!
    所以在各種因素下,沙漠成為了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旅遊景點。然而,近年來,中國的治沙成就越來越顯著,惡劣的沙漠環境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於是漸漸地有人開始將自己的旅遊地定在了沙漠,感受不一樣的旅遊氣息。塔克拉瑪幹沙漠作為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流動沙漠,曾被稱為「死亡之海」,除了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很少有人去過那裡。
  • 【奇蹟】全世界最長、最美、穿越沙漠直達新疆的高速公路貫通!
    實現了全線高速 // 世界最長穿越沙漠高速 // 在天高地闊的大地上,一條玉帶般的天路,從漫漫黃沙與荒蕪戈壁中蜿蜒伸向天邊,這就是目前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