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出現奇蹟,綠色通道現身沙漠,令人折服!

2021-01-09 塔山之旅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進不去的地方」,常被稱為「死亡之海」。它位於南疆塔裡木盆地的中心,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總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佔中國沙漠總面積的43%。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迷人的沙漠,風沙大,氣溫變化大。屬溫帶乾旱沙漠,最高溫度67.2,晝夜溫差40以上,一年三分之一是沙塵暴天,風速達到每秒3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不超過100 mm,最低只有四五mm;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

我國的科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考察沙漠,發現塔克拉瑪幹沙漠並不像前人說的那樣荒涼可怕。沙漠裡有一些植物,它們的根很發達,可以吸收地下水,還有一些動物在夏天睡覺。

中國人向來不服輸,在綠化了大大小小的沙漠之後,他們現在正在綠化中國最大的沙漠,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沙漠公路兩旁有許多綠色植物。這條長436公裡,寬72-78米的綠化帶,貫穿了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北,於2005年6月全面竣工,這條綠化帶建在塔裡木沙漠公路兩側,對保護沙漠公路、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南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994年,研究人員開始進行防沙綠化試點試驗,利用地下水造林,篩選出檉柳、沙拐棗、梭梭等一批造林樹種,1999年完成生物治沙試驗工程,2001年建成防護林生態示範工程,為實現全沙漠公路綠化奠定了基礎,2003年7月,總投資2.2億元的沙漠公路綠化工程開工建設,塔裡木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工程全線採用鹹水滴灌造林技術,設計年用水量550萬立方米,防護林生態工程種植苗木總量達到1800多萬株,林帶總面積3000多公頃。

隨著這條綠化帶的建成,沙漠公路的客流增加了,沿途的餐館、酒店、商店都已落戶,塔裡木盆地的野生動物也開始沿著這條綠色通道遷徙繁衍。

相關焦點

  • 自駕遊穿越新疆死亡之海塔裡木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又被稱為恐怖的死亡之海,但就是在這令人生畏的大漠中,卻有一條非常獨特的貫穿大漠南北的公路。塔裡木沙漠公路北起新疆的輪臺縣,南至民豐縣,1993年3月開始施工,1995年9月竣工通車,公路的總投資將近6億元,公路的全長有522公裡,其中通過沙漠段的公路長有446公裡。這條沙漠公路是世界流動大沙漠中修建的第1條等級公路。
  • 死亡之海——沙漠與胡楊
    在電影《龍門飛甲》裡面,最大的背景就是沙漠,一望無垠的沙漠,黃沙漫天,沙漠當中的一間客棧,猶如夜空的一顆星星,成為路過的行人當中的休息之地,武林中的各種打打殺殺在這裡展開。最後的精彩打鬥更是壯觀,沙漠中龍捲風來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被塵土掩蓋,所有的一切在這裡感覺很壯觀,這就是沙漠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我們在電視上經常可以沙漠中出現駱駝商隊,在夕陽下,看著一隊隊駱駝,想起《夢駝鈴》那首優美的曲子,意境深遠,伴隨著駝鈴聲,就是一幅優美的畫卷。
  • 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自駕穿越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幹在維族語中意思是「進去之後出不來的地方」,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10大沙漠,世界第2大流動沙漠,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堪稱是國內最為神秘、最具誘惑力的沙漠。這條沙漠公路算是最正宗的了。雖然橫穿沙漠,但是有些路段養護的很好,每隔幾公裡就有一個水站,塔中也有加油站,完全不用擔心這一路加油的問題。但是這條沙漠公路,限速60,限速比較嚴重。第2條就是從和田出發,到阿拉爾的沙漠公路,被稱為「第二沙漠公路」,全長430公裡左右,地圖上顯示的就是G217國道了,也是我們今天要跑這條路。
  • 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死亡之海"變"希望之海"
    對我來講,從塔裡木油田勘探開發會戰以來,作為女記者曾無數次穿越「死亡之海」,見證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怎樣從無路到通路,再到有了一條世界上最長的沙漠生態公路;從沙漠中沒有一棵樹,到建成世界上最大沙漠植物園的歷史。
  • 死亡之海與沙漠綠洲:絲綢之路穿過的新疆兩大盆地的沙漠你愛哪個
    無論是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還是沙漠綠洲古爾班通古特,它們都有值得你深挖的寶藏塔克拉瑪幹塔克拉瑪幹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中國第一大沙漠,更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因為流動,它就有了致死的能力,隨著水流的減少,曾經的綠洲也漸漸枯萎,包括羅布泊在內也在逐漸的萎縮,於是生活在它們周圍的人們不得不選擇離開。最終塔克拉瑪幹沙漠成為了一片死亡之海。
  • 中國是如何穿越「死亡之海」,開通新疆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處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僅有3-4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由於其極端乾旱,沙漠中很難存活動植物,被稱為死亡之海。然而在這樣的死亡之海中,卻存在著貫穿南北的沙漠公路。
  • 他們在沙漠種樹30年,然後奇蹟出現了!
    今天看到一組沙漠的衛星對比照,簡直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是庫布其沙漠的對比圖,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是我國第七大沙漠。腹地深處寸草不生,邊緣地帶風吹沙跑侵蝕周邊草地,面積超過1.8萬平方公裡,被稱為死亡之海。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進流動的沙之國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新疆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塔裡木盆地,是一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他曾經被人稱為亞洲的腹地,亞洲的心臟,而塔克拉瑪幹的存在是塔裡木最被人銘記的標識,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海,但另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太流行,卻意味深長。
  • 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今天我們要穿越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從和田經阿拉爾到阿克蘇,這條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有好幾條,第一條公路是從輪臺-民豐的沙漠公路,全長522公裡,其中沙漠段長446公裡,這條沙漠公路被稱為塔裡木沙漠公路,也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第二條公路是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稱阿和沙漠公路,阿和沙漠公路被譽為人間的奇蹟,該路全長424公裡,其中沙漠路段長達407公裡,並直接延伸至經濟發展較快的阿克蘇地區。
  • 我國「最大的」沙漠,走進去出不來,被稱為「死亡之海」
    我國最大的沙漠,走進去出不來,被稱為「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南新疆塔裡木盆地、維吾爾語中「塔克」、「塔格」、「博格」的「都是山的意思,「喇嘛幹」,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大師膜」,含有「廣闊」的意思,那麼,「塔克拉瑪幹」的意思是「山下的大沙漠」。
  • 「地評線」庫布其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啟示
    面向未來,中國願同各方一道,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共築生態文明之基,攜手推進全球環境治理保護,為建設美麗清潔的世界作出積極貢獻。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厄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北,是中國的第七大沙漠。曾經的「死亡之海」,如今正煥發著新的生機。30年間,庫布其實現了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漠」、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的歷史性轉變,已然成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範。
  • 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如今航拍圖曝光,治沙人真偉大
    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如今航拍圖曝光,治沙人真偉大! 近年來,去沙漠遊玩的人也都是不再少數。無邊無際的沙漠像黃色的大海,太陽照在上面,萬點光亮閃耀,那連續起伏的沙丘真像是大海中的沙浪一樣,給人的震撼真不是一般景色能賦予的。這也是沙漠的獨特魅力。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底下藏著海洋,庫容堪比長江水系!
    所以在各種因素下,沙漠成為了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旅遊景點。然而,近年來,中國的治沙成就越來越顯著,惡劣的沙漠環境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於是漸漸地有人開始將自己的旅遊地定在了沙漠,感受不一樣的旅遊氣息。塔克拉瑪幹沙漠作為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流動沙漠,曾被稱為「死亡之海」,除了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很少有人去過那裡。
  • 「死亡之海」播綠人
    ▲ 「死亡之海」庫布其沙漠。庫布其,蒙古語意為「弓上的弦」,奔騰不息的黃河似弓,橫亙東西、綿延360多公裡的沙漠如弦。庫布其沙漠寸草不生,飛鳥難越,被稱為「死亡之海」,也被稱為「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風起明沙到處流,沙壓房子人搬走,沙蓬窩窩沙蔥菜,養活一代又一代……缺少綠色的草原,連歌聲都有股貧窮的味道。
  • 沙漠也有雨雪天氣 「死亡之海」奇特氣候現象
    南方網訊 近幾年,塔克拉瑪幹沙漠出現了一種至今無法解釋的奇特氣候現象。  據新疆經濟報報導,人們一直把塔克拉瑪幹沙漠稱之為「死亡之海」,但在200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兩側起伏的沙海變成了雪原。此後的幾年裡,每逢冬季,途經沙漠公路的人們偶爾也能一睹雪花飄飄的美景。  周宏偉是這一奇特氣象的見證人之一。
  • 記新疆沙漠科技工作者:「死亡之海」上的守望者—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 在它的腹地,有這樣一群常年堅守的人。他們拋棄舒適的生活,不畏高溫、風沙和強日照,每天與流沙作戰;他們遠離繁華的都市,不畏艱辛、困苦和煎熬,與孤獨為伴。一切只為了治理風沙,保護綠洲。他們中有一線科研人員,也有後勤保障人員。
  • 直擊世界上第一條「沙漠綠色走廊」,長436公裡橫穿中國最大沙漠
    因為水很少,一般人以為沙漠荒涼無生命,有「荒沙」之稱。沙漠晝夜溫差大,風力強勁,難以有植被存活下來。而在中國卻有一條在沙漠中修建的公路,而在路兩邊的綠色工程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條「沙漠綠色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流沙面積世界第一。塔克拉瑪幹在維語中的意思是死亡之海,進去出不來的地方。
  • 「死亡之海」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其所在之地名為羅布泊01踏入「死亡之海」 羅布泊(Lop Nor),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山海經》稱之為&34;。 1980年5月開始,彭加木帶著科考隊到新疆的羅布泊進行考察,隨著工作的深入,團隊開始出現缺水危機。
  • 「死亡之海」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山海經》稱之為"幼澤"。1980年5月開始,彭加木帶著科考隊到新疆的羅布泊進行考察,隨著工作的深入,團隊開始出現缺水危機。△彭加木與維吾爾工人一起挖鹽礦6月17日,隊員們發現他不見了,在車裡只找到一張攤開的地圖,還有他留下的紙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加木的音信從此消失,屍體也沒有找到。要進入死亡之海,這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勇氣。
  • 中國沙漠綠化的成就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
    近些年來,人們不斷意識到沙漠的存在所反映出來的生態問題和發展問題,為此,治理沙漠環境,恢復生態活力就成為了當下人與自然共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自上個世紀以來,為恢復荒漠生命力,一直艱苦的不懈努力,期間也湧現出不少治沙人的傳奇故事。如今,中國的沙漠黃地已逐漸變成了生機綠地,而這樣難以置信的變化,也恰好在美國NASA衛星的觀察和拍攝下一一顯現,這不僅引發了國際關注,而且還被世界讚譽「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