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廈的抗風防震阻尼設計在哪裡?也許大家都猜錯了!

2020-12-03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高層建築在大風中搖晃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建築物越高,迎風面積越大,那麼其在大風中搖晃的程度就會越高!總高達632M的上海中心也不能免俗,但它在多方面的設計都考慮了地震和大風導致的擺動,做了相應的抗震與抗風設計,將這個晃動效應減到了最低!

一、建築物外形修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超高層建築中像聯合國大廈那種板式高層建築是沒有的,至少也是多面體或者三角甚至角度圓潤的建築,而上海中心大廈則是一個扭曲的複雜曲面型,隨高度上升每層扭曲角度接近1度,這樣的設計能減緩甚至避免脫體渦流的發生,這種渦流在飛行器上的能產生相當強悍的升力效果,但在高層建築物上會導致晃動的力矩,是建築物設計中極力避免的!

看上去規規矩矩的板式建築的空間利用率是最高的,但其氣流導致的脫體渦流存在,超高建築中是不會採用的,聯合國大廈總高154M,39層,也許這已經是板式建築的極限了!

從這個角度看幾個建築的形狀都非常清晰,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的形狀都不是規整的板式建築,而是複雜角度和修形後的形狀,這對延緩渦流避免過大的晃動是有積極意義的!

可以清楚的看到客機起飛時產生的渦流!

二、主動抗風減震

儘管有外形優化後的上海中心大廈將大風引起的晃動降到了最低,但架不住其整體迎風面積達,層高太高的因素,因此晃動仍然是不可避免,而且超高層建築的抗震也有相關要求,因此在結構設計的時候加入了主動抗風減震的措施!

1.結構設計時候加入抗風抗震阻尼結構

建築物中的阻尼器

建築物抗震有兩種設計,一種隔震,另一種是耗能,隔震大家都知道,在建築設計中加入防震措施,而耗能則是在建築物形變的基礎上將其消耗掉,避免其進入共振和震動幅度加大!而阻尼器和阻尼支座則是兩者的現實應用!

阻尼支座

橋梁中兩者合一的底座,可以大幅減輕振動,儘管這並非是橋梁的主要抗風設計,但其和高層建築中的抗風和減震原理是一致的!

2.主動式阻尼減輕晃動

「上海慧眼」是上海中心大廈的主動抗風抗震的阻尼設計,但很抱歉這只是一個藝術表現而已,而真正的抗震抗風設計原理並不在此,真正阻尼位置就在下方,各位不要被上面那個大大的能閃瞎眼的造型給忽悠了哈!

此處才是真正的減震阻尼,上面只是一個LOGO而已哈

我們只能通過虛擬圖來感受下上海大廈的「慧眼」!這個主阻尼器的總質量達到了1000噸!安裝位置是在距離地面584米,位於126層的大樓頂部哦,上千噸的物體在大樓頂部會頭重腳輕嗎?其實這樣理解就錯了,第一跟大樓的質量相比,這1000噸並不是什麼嚴重問題,因為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另一層面,減輕晃動,放在大樓底部是啥意思?畢竟都在頭上晃動嘛,我們來看個直觀圖就明白了!

左側無重物阻尼時晃動是難以控制的,而右側有重物阻尼晃動明顯減輕,並且還是主動阻尼,那效果是槓槓滴!

臺北101大廈的阻尼器則比較直觀,並且也是開放參觀的,圍觀群眾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這是重大660噸的主動阻尼裝置在2015年8月8日超強颱風蘇迪羅登陸時阻尼器工作的實景,當時風速達到了240KM/H,阻尼補償幅度達到了1M,有效的減輕了大廈晃動感!

相關焦點

  • [分享]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資料下載
    通過研發過程中不斷改進、優化和全面的分析與試驗,驗證其在上海中心大廈工程中運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作為被動式阻尼器新技術的開拓性研發與實踐,取得了基本免維護、高靈敏度和可調阻尼比的創新成果其全過程技術工作的方法和成果對其他大型工程在阻尼器設計和運用方面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 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受風擺動近1米,裡面的人不怕嗎?
    說起上海,那麼上海中心大廈這棟標誌性的摩天大樓必然是無數人一眼望去的絕佳風景。我相信如果你看到這棟大樓的參數必然倒吸一口涼氣。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遠超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492米。
  • 上海中心大廈
    上海中心大廈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東泰路、銀城南路、花園石橋路交界處,東鄰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北面為金茂大廈,主體建築總高度632米,地上121層,地下5層,總建築面積57.6萬平方米,是一座集辦公、酒店、會展、商業、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垂直城市。
  • 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颳大風擺動幅度超1米,安全嗎?
    中國素有「基建狂魔」的稱號,我們已經建造出了很多世界聞名的建築,這其中就包括幾年前建造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廈,其高度達到了632米,已經屬於超高層建築的範圍了。根據了解,上海中心大廈的結構高度高達580米,總高度為632米,這個高度真的是直入雲天了,站在這座摩天大樓上,可以俯瞰整個上海。不過也因為這個樓太高的原因,導致其如果遇到了強風,就會左右搖擺,尤其是在高層,據說最大的晃動幅度可以達到1米。
  • 17張圖看懂上海中心大廈的科技亮點
    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部分空間已進入運營階段,成為上海的一個新地標。這座高達632米的大樓有哪些科技亮點?近日,記者走進大樓,聽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葛清等專家做了介紹。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促進中心製作了17張科普圖,讓讀者對這些科技亮點一目了然。
  • 臺北101大樓颱風中阻尼器擺幅破紀錄 上海中心調諧質量阻尼器1000...
    臺灣聯合報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颱風「蘇迪羅」帶來強風豪雨,不僅臺北101以及觀景臺罕見暫停營業一天,臺北101大樓內的防震阻尼器今早擺動幅度達100公分之大,擺動幅度創史上最大。  臺北101表示,颱風蘇迪羅強風威力之大,使得阻尼器Damper於今天6點59分,達到100公分,創下史上最大擺動幅度。
  •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
    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高,颳大風擺動超過1米,裡面的人怎麼沒事?事實上,這座大樓的最大擺動幅度是去年的「利奇馬」所創下的,被稱為「定樓神器」的阻尼器的單邊擺動幅度峰值高達70釐米,這也是上海中心大廈從2016年啟用以來記錄下的最大值。那麼,為什麼如此強勁的大風掃過中心大廈,而裡面的人和建築物本身卻毫髮無傷?
  • [分享]臺北101大廈分析資料下載
    本資料為臺北 101 大廈概念設計,pdf格式,共15頁。 2010年以前,臺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樓(但不是世界最高建築,當時的世界最高建築是加拿大的多倫多國家電視塔),2010年1月4日杜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臺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樓。2014年8月3日結構封頂,將於2015年年中投入使用的上海中心大廈(上海塔)(632米)已經遠超臺北101樓509米。
  • 世界首創擺式電渦流調諧質量阻尼器在上海中心安裝
    在建的上海中心也不例外,不過它的抗風裝置十分特別,是世界首創的擺式電渦流調諧質量阻尼器。近日,記者在發明該裝置的上海材料研究所專家的帶領下,登上「上海中心」125層,看到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廬山真面目。1000噸鋼塊消減大廈晃動乘電梯到達121層後,記者拾級而上,到達125層。
  • |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上海浦東|上海
    >第三屆進博會開展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一條中外記者會外採訪線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其中一項重要行程是參觀「中國第一高樓」也是「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核心區建築總高度632米地上127層、地下5層
  • 圖:「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使用「風阻尼器」
    圖:「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使用「風阻尼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8日 04:07 來源: 來源:中新網  近日,正在上海建造的101層超高層綜合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按裝了「風阻尼器」,旨在抑制建築物由於強風引起的搖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大陸首個使用此類裝置的超高層建築。
  •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安裝阻尼器 可抗12級以上颱風
    早報記者昨日獲悉,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已在395米的第90層安裝了兩颱風阻尼器,以大幅度降低超高層建築物由於強風引起的搖晃。而環球金融中心也將成為我國大陸地區首個使用此類裝置的超高層建築。      給風向「糾偏」  安裝在90層的風阻尼器是兩個重達150噸、長寬各有9米的「大傢伙」。
  • 上海中心抗臺「神器」開始運作 風阻尼器擺幅未達極限
    資料圖:市民參觀上海中心阻尼器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颱風「利奇馬」來襲,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防風抗臺的「鎮樓寶器」——阻尼器已經開始運作。
  • 「城事」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啟動,「鎮樓寶器」保持樓體穩定
    颱風「利奇馬」挾風雨而來,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防風抗臺的「鎮樓寶器」——阻尼器已經開始運作了。昨晚9點,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已在小幅擺動。視頻來源:上海中心大廈上海中心的阻尼器是我國首個自主研製開發的世界上首個電渦流擺式調諧質量阻尼器,也是國際上首次將電渦流阻尼用於超高層建築的風阻尼器。該阻尼器的極限擺幅達到2米,可以削減強風下高層晃動,幫助超高層建築保持樓體穩定和安全,可以令大廈內90%的人能感受到較大的舒適度。
  • 【拓展閱讀】摩天大廈的心臟-風阻尼器
    風阻尼器是高層建築應對地震,吸收震波的一種裝置.由吊裝在樓體中上部一個幾百噸重的大鐵球通過傳動裝置經由彈簧,液壓裝置吸收樓體的振動,達到抗震的目的 在中國第一個安裝風阻尼器是臺北的101大廈,臺北的101大樓是在88-92樓層掛置一個重達68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築物的晃幅。
  • 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刮颱風擺動可達1.4米,裡面的人安全嗎?
    那麼,上海中心大廈是如何確保建築物以及裡面的人處於安全狀態呢? 首先,在設計之初,建築師就已經考慮到了大廈穩定性的問題。上海中心大廈埋下了956根基樁,每根長度可達86米,以確保地基穩定。大廈的底部呈現為錐形,這可以降低重心,讓大廈變得更穩。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廈才能建得更高。
  • 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颳大風擺動超1米,裡面的人是否安全?
    高層建築在大風中擺動是個正常現象,上海中心大廈是我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高樓,高達632米,而且上海經常受颱風影響,因此解決大風對超高建築物的影響,保證大廈安全就成了項目研發時的重點。科學研究表明,超高層建築的高層區域,風速比地面大5—6級。
  • 減震抗風利器 千噸水箱助廣州塔抵禦「山竹」
    前幾天「山竹」到來,譚平說:「大家都在感嘆,減震系統都運行八年時間了。」「從2006年開始到確定減震方案, 花了1年多時間,各關鍵子系統模型的性能測試試驗,在實驗室裡又花了近兩年時間;在廣州塔頂的原型控制系統的現場安裝與調試,又花了兩年時間。」譚平說,直到2010年,整套減震系統才正式啟用。
  • 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颳大風擺動超1米,有可能會吹倒嗎?
    不僅如此,上海中心大廈的外幕牆採用的是懸掛結構、徑向撐杆以及水平斜撐的支撐體系,並且通過伸縮的支座,可以有效地減小上海中心大廈主體結構和幕牆結構的變形差。總而言之,就是這些主體結構的設計,以及幕牆等設計都在儘可能地減小風速對於上海中心大廈的影響。